人物:釋崇信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92—346 【介紹】: 東晉廬江灊人,字次道。
明帝庾皇后妹夫。
初辟大將軍王敦掾。
以言忤敦,左遷東海王文學。
成帝即位,遷給事黃門侍郎。
蘇峻反,東奔勤王軍。
峻平,封都鄉(xiāng)侯,出為會稽內(nèi)史,有德政。
后與庾冰同參錄尚書事。
康帝立,充避庾氏出領徐州刺史。
穆帝即位,年幼,充為輔弼。
居宰相,以社稷為己任,時庾冰、庾翼卒,使桓溫統(tǒng)庾部鎮(zhèn)荊楚,薦褚裒參錄尚書。
崇信釋氏,糜費巨億,世頗譏之。
卒謚文穆。
全晉文·卷三十二
充字次道,惲孫,王敦辟為大將軍掾,轉(zhuǎn)主簿,左遷東海王文學,進中書侍郎。成帝即位,遷給事、黃門侍郎,以與平蘇峻功封都鄉(xiāng)侯,拜散騎常侍,出為東陽太守,除建威將軍、會稽內(nèi)史,徙丹陽尹,加吏部尚書,進號冠軍將軍。又領會稽王師,轉(zhuǎn)護軍將軍,錄尚書事,尋遷尚書令,加左將軍,固讓,徙中書令??档奂次?,出為驃騎將軍,都督徐州、揚州之晉陵軍事,假節(jié)、領徐州刺史,鎮(zhèn)京口,入為都督、揚州、徐州之瑯邪諸軍事,領揚州刺史。穆帝即位,加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又加侍中。永和二年卒,贈司空,謚曰文穆。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會稽人,字慶緒。
崇信釋氏,澄靜寡欲,入太平山十余年。
以長齋供養(yǎng)為業(yè),招引同事。
召為主簿,征為博士,皆不就。
全晉文
敷字慶緒,會稽人,鎮(zhèn)軍郗愔召為主簿,臺徵博士,皆不就。
僧范 朝代: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76—555 【介紹】: 北齊僧。平鄉(xiāng)人,俗姓李。通儒書,旁及天文筮術(shù)。二十九歲聞講《涅槃經(jīng)》開悟。出家后,博通諸經(jīng)。講經(jīng)時有神異,僧俗歸之如市。卒于鄴都東大覺寺。有《華嚴經(jīng)疏記》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相州平鄉(xiāng)李氏也。幼習群書。至二十三。備通七曜九章。天文地理。卜筮之學。游從者眾。抵掌解頤。相與為樂。而年盛貌都。思附法門。燒一指節(jié)以自誓。伉儷之義。情欲之念。未嘗少動其心。二十九時聞講涅槃。神開理會。遂師事僧始于鄴下。而出家焉。初宗涅槃。俄入林慮山。稟禪訣。未幾。從洛下獻公。聽法華華嚴。后徙轍光公逮行化齊魏。弘物尤多。旋趾鄴都。聲譽斯重。故使崔覲注易。咨而取長。宗景造歷。求而舍短。大儒徐遵明季寶頂?shù)?。愿受菩薩戒。皂白歸之如市。講華嚴十地地持維摩勝鬘。各有疏記。復變疏引經(jīng)。制為論。以是涅槃大品等。并稱論焉。獨地持名述。然言行相輔。禛祥屢降。嘗于顯義寺。為膠州刺史杜弼。講華嚴。至六地忽有一雁飛下。自浮圖東。順行入堂。正對高座。伏地若聽。席散還順塔西而出。爾乃鴹逝。又夏講。雀伏座之西南。終于九旬。 又在濟州有鸮來聽。訖席便去。其感異類如此。方闡華嚴。僧或罵曰。是伽斗竟何所解。夜覺有物捶其僧。死復蘇。 偶過他寺。值布薩日。意欲聞戒。寺僧升座將豎義。且曰。布薩僧常事耳。豎論法相。不亦可乎。忽見神人雄特。問座上僧曰。今日何日。答曰。布薩日。神即搭之。拽于座下。委頓垂死。次問第一座。搭拽如之。由是自勵不敢說欲。乃至疾重。輿而就僧。將終之日。延像入房。下床跪地。惟悔宿觸而已。日正午。卒于鄴東大覺寺。春秋八十。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續(xù)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篇四
釋僧范。
姓李氏。
平鄉(xiāng)人也。
幼游學群書。
年二十三備通流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竺咒術(shù)。
咨無再悟。
徒侶方千指掌解頤誇矜折角。
時人語曰。
相州李洪范。
解徹深義。
鄴下張賓生領悟無遺。
斯言誠有旨矣。
兼以年華色美都無伉儷之心。
思附法門燒指而修供養(yǎng)。
年二十九棲遲下邑聞講涅槃。
輒試一聽開悟神府。
理思兼通。
乃知佛經(jīng)之秘極也。
遂投鄴城僧始而出家焉。
初學涅槃經(jīng)頓盡其致。
又棲心林慮靜其浮情。
復向洛下從獻公聽法華華嚴。
宗匠前修是非衢術(shù)。
后徙轍光師而受道焉。
耽味慮宗歲紀遷貿(mào)。
既窮筌相學志無雜。
乃出游開化利安齊魏。
每法筵一舉聽眾千馀。
逮旋趾鄴都可謂當時明匠。
遂使崔覲注易咨之取長。
宋景造歷求而舍短。
大儒徐遵明李寶頂?shù)取?div id="bdkkcl0" class='inline' id='people_9476_2_32_comment'>
一對信于言前。
授以菩薩戒法。
五眾歸之如市。
講華嚴十地地持維摩勝鬘各有疏記。
復變疏引經(jīng)制成為論。
故涅槃大品等并稱論焉。
地持一部獨名述也。
然屬詞繁壯不偶世情。
亦是一家之作。
故可觀采。
而言行相輔祥徵屢降。
嘗有膠州刺史杜弼。
于鄴顯義寺請范冬講。
至華嚴六地忽有一雁飛下。
從浮圖東順行入堂。
正對高座伏地聽法。
講散徐出還順塔西爾乃翔游。
又于此寺夏講。
雀來在座西南伏聽終于九旬。
又曾處濟州。
亦有一鸮飛來入聽訖講便去。
斯諸祥感眾矣。
自非道洽冥符。
何能致此。
嘗講花嚴。
輒有一僧加毀云。
是乃伽斗。
竟何所解。
當夜有神加打。
死而復蘇。
其見聞者皆深敬異。
嘗宿他寺意欲聞戒。
有僧升座將欲豎義。
乃曰。
豎論法相深會圣言。
何勞布薩。
僧常聞耳。
忽見一神形高丈馀貌甚雄峻。
來到座前問豎義者。
今是何日。
答曰。
是布薩日。
神即以手拓之曳于座下。
委頓垂死。
次問上座。
拓曳同前。
由是自勵。
至終僧事私緣竟無說欲。
乃至疾重舁而就僧。
將終之日延像入房。
下床跪地惟悔宿觸而已。
時當正午遺誡而卒于鄴東大覺寺。
時春秋八十。
即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初范背儒入釋崇信日增。
寂想空門不緣世務。
口無流略之語。
身絕非法之游。
隨得財賄即施門人。
衣食有無未曾宣述。
安忍善惡喜怒不形。
洗穢奉禁終始如一。
而留意華嚴。
為來報之業(yè)。
夜禮千佛為一世常資。
末歲年事既隆。
身力不濟。
猶依六時叩頭枕上。
自有英悟之量。
罕能繼者。
而感通靈異。
則事全難準云。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李。平鄉(xiāng)人。幼學群書。年二十三。備通疏略。至于七曜九章天文筮術(shù)。咨無再悟。時人語曰相州李洪范。解徹深義。鄴下張賓生。領悟無遺。兼以年華色美。都無伉儷之心。思附法門。燒指而修供養(yǎng)。年二十九。棲遲下邑。聞講涅槃。一聽開悟。遂投鄴城僧出家焉。復向洛下。從獻公聽法華華嚴。后從轍光師受道。耽味虛宗。出游開化。利安齊魏。每法筵一舉。聽眾千馀。逮旋趾鄴都。遂使崔覲注易。咨之取長。宗景造歷。求而舍短。大儒徐遵明。李寶頂?shù)?。一見信于言前。受以菩薩戒法。五眾歸之如市。講華嚴十地地持維摩勝鬘。各有疏記。復變疏引經(jīng)。制成為論。故涅槃大品等。并稱論焉。地持十部獨名述也。然屬詞繁壯。不偶世情。言行相輔。祥徵屢降。常有膠州刺史杜弼。于鄴顯義寺。請范冬講。至華嚴六地。忽有一雁飛下。從浮圖東。順行入堂。正對高座。伏地聽法。講散徐出。還順塔西翔逝。又于此寺夏講。雀來在坐。西南伏聽。終于九旬。又曾處濟州。亦有一鳥飛來入聽。訖講便去。諸祥感眾。道洽冥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01—674 【介紹】: 唐僧。蘄州黃梅人,一說潯陽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初住黃梅雙峰山東山寺,人謂其法為東山法門。為佛教禪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創(chuàng)二宗,為禪門南北宗之始。卒謚大滿禪師。
全唐詩續(xù)補遺
蘄州黃梅縣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壽二年壬戌歲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禮四祖為師。唐太宗貞觀八年,受信大師衣法,為第五祖。闡化于破額山及黃梅縣之東禪寺。以便養(yǎng)母濯港廢齋,后名佛母堂,今東禪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縣之東北三十里馮茂山結(jié)庵,上元三年乙亥歲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壽七十四。建塔于東山即馮茂山。唐代宗謚大滿禪師,塔曰法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姓周氏。蘄之黃梅人。生而秀異。識者以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種。法當荷負宗乘。紹隆統(tǒng)寄。初東山有苦行僧。以栽松自業(yè)。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老且死。尋扣方丈決別。信禪師則迎笑曰。汝去耶。吾以祖位待汝。汝其再來也。道者許諾。俄而周氏女子未嫁。而產(chǎn)一男。周氏之居近濁港。即遣婢遠棄所產(chǎn)水中。再棄再弗溺。顧呱呱溯浮抵岸下。不得已而收舉以歸。父兄怒。必詰其所從來。女子則曰。昨兒偶出游。見衲衣蓬首者。挹兒求托宿。兒愧敢莫應。其人忽隱去。不可蹤跡。久之覺身重。馀不敢有他也。父兄終不信而諱之。竟箠逐女子。遂與所產(chǎn)俱逃匿。然所產(chǎn)亦易育。甫七歲。??以行丐。遇信禪師于道。而問其姓。答曰。姓則有。非常姓也。曰何姓。曰姓空。禪師于是以宿緣。而從其母乞為弟子。既薙落進具。仍受璨大師衣盔之傳。而轉(zhuǎn)授慧能。且說偈。以正統(tǒng)緒。其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地亦無生。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終于東山雙峰寺。壽七十四。瘞全身。而塔其上。代宗朝追謚大滿。塔號法雨。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弘忍。
姓周氏。
家寓淮左潯陽。
一云黃梅人也。
王父暨考。
皆干名不利。
賁于丘園。
其母始娠。
移月而光照庭室。
終夕若晝。
其生也灼爍如初異香襲人。
舉家欣駭。
迨能言辭氣與鄰兒弗類。
既成童丱絕其游弄。
厥父偏愛因令誦書。
無記應阻其宿熏。
真心早萌其成現(xiàn)。
一旦出明徙倚間如有所待。
時東山信禪師邂逅至焉。
問之曰。
何姓名乎。
對問朗暢區(qū)別有歸。
理逐言分。
聲隨響答。
信師熟視之。
嘆曰。
此非凡童也。
具體占之。
止闕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
茍預法流二十年。
后必大作佛事勝任荷寄。
乃遣人隨其歸舍。
具告所親喻之出家。
父母欣然乃曰。
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
緇門俊秀歸者如云。
豈伊小騃那堪擊訓。
若垂虛受因無留吝。
時年七歲也。
至雙峰習乎僧業(yè)不逭艱辛。
夜則歛容而坐。
恬澹自居。
洎受形俱戒檢精厲。
信每以頓漸之旨日省月試之。
忍聞言察理觸事忘情。
啞正受塵渴方飲水如也。
信知其可教。
悉以其道授之。
復命建浮圖。
功畢密付法衣以為質(zhì)要。
將知龁雪山之肥膩構(gòu)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剛棲傾巨樹。
擁納之侶麇至蟬聯(lián)。
商人不入于化城。
貧女大開于寶藏。
入其趣者號東山法門歟。
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滅。
報齡七十有四。
是日氛霧冥暗山石崩圮。
門弟子神秀等奉瘞全身于東山之岡也。
初忍于咸亨初。
命二三禪子各言其志。
神秀先出偈。
惠能和焉。
乃以法服付慧能。
受衣化于韶陽。
神秀傳法荊門洛下。
南北之宗自茲始矣。
信禪師嘗于九江遙望雙峰。
見紫云如蓋下有白氣橫開六岐。
謂忍曰。
汝知之乎。
曰師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
甚然之。
及法融化金陵牛頭山。
貽厥孫謀至于慧忠。
凡六人號牛頭六祖。
此則四祖法又分枝矣。
然融望忍則庶孽耳。
安可匹嫡乎。
開元中太子文學閭丘均為塔碑焉。
代宗敕謚大滿禪師。
塔曰法雨也。
蘄春自唐季割屬偏霸。
暨開寶乙亥歲王師平江南之前。
忍肉身墮淚如血珠焉。
僧徒不測。
乃李氏國亡之應也。
今每歲孟冬州人鄰邑奔集作忌齋。
猶成繁盛矣。
其諱日將近。
必雨霧陰慘。
不然霰雪交霏。
至日則晴朗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07 【介紹】: 唐僧。婺州東陽人,俗姓張。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歷參諸禪師,德宗建中二年,謁石頭希遷,得其禪旨,大悟,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禪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先期告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婺之東陽張氏子。
年十四。
白其親。
求出家。
親未即許。
乃彌日誓不食。
以待命。
親患之。
聽所欲為。
去依明州大德剃發(fā)。
年二十五。
受具戒于杭州之竹林寺。
自爾謹持律撿。
妙選行門。
乃振錫徑山。
禮國一禪師有所領解。
大歷十一年。
遁居馀姚之大梅山。
如是三四年。
見馬大師于鐘陵。
再坐夏。
乃造南岳石頭而致問曰。
離卻定慧。
和尚以何法示人。
答曰。
我者里無奴兒婢子。
離個甚么。
曰如何明得。
答曰。
汝還撮得虛空么。
曰恁么即不從今日去也。
答曰。
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
曰某甲不是那邊人。
答曰。
我早如汝來處。
曰師何以贓濫誣人。
答曰。
汝身現(xiàn)在。
曰雖然畢竟以何示于后人。
答曰。
汝道阿誰是后人。
悟由是盡識從前國一馬師用處。
而罙入深沮。
俄卜筑澧陽徙澋口。
占當陽紫柴山。
五百羅漢棲宿之地。
以應機感。
當是時。
右仆射裴公方尹江陵。
崇業(yè)寺狀乞請悟住持。
公從之。
悟至而緇白趨向。
施予委積。
公亦躬擁徒御。
日往省候。
悟每以尊宿自居。
揖對之際。
凡貴賤未嘗起。
公尤嘆其知大體。
故天皇坊主靈鑒。
謂其徒曰。
吾寺方有煨燼之患。
茍得悟禪師者。
庶幾可以起廢。
因夜共舁悟。
坐方丈上。
明日崇業(yè)等嘩爭之。
不勝乃已。
后天皇棟宇果一新。
僧問。
如何是玄妙之說。
答曰。
莫道我解佛法。
進曰。
爭奈學人疑滯何。
答曰。
何不問老僧。
進曰。
問了也。
答曰。
不是汝存泊處。
元和丁亥夏四月晦入滅。
壽六十。
臘三十五。
以其年八月五日建塔。
葬靈龕于郡之東隅。
比丘惠真文賁崇信嗣。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悟。
姓張氏。
婺州東陽人也。
受天粹氣為王子。
生而神俊長而謹愿。
年十四金翅始毛麒麟方角。
啟白尊老將求出家。
慈愛之旨不見聽許。
輒損薄常膳日唯一食。
雖體腹羸餒彌年益堅。
父母不獲已而許之。
遂往明州大德剃落。
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以勇猛力扶牢強心。
于六度門修諸梵行。
常以為療膏肓者資上妙藥。
開暗冥者求善知識。
不假舟楫其濟渡乎。
遂蹶然振策投徑山國一禪師。
悟禮足始畢密受宗要。
于語言處識衣中珠。
身心豁然真妄皆遣。
斷諸疑滯無畏自在。
直見佛性中無緇磷。
服勤五載隨亦印可。
俾其法雨潤諸叢林。
悟蓄力向晦罙入深阻。
實冀一飛摩霄。
乃轉(zhuǎn)遁于馀姚大梅山。
是時大歷十一年也。
層崖絕壑天籟蕭瑟夐無鄰落。
七日不食。
至誠則通物感乃靈。
猱?豰玃更饋橡栗。
異日野夫操斧言伐其楚。
偶所遭睹。
駭動悚息馳諭朋曹。
謂為神奇。
曾不旬朔詣者成市。
憑嵌倚峭且構(gòu)危棟。
貲糧供具環(huán)繞方丈。
猛虎耽耽侶出族游。
一來座側(cè)歛折肢體。
其類馴擾可知也。
夫語法者無階漸。
涉功者有淺深。
木踰鉆而見火。
鑒勤磨而照膽。
理必然矣。
是以掃塵累遁巖藪。
服形體遺晝夜。
精嚴不息趣無上道。
其有旨哉。
如是者三四年矣。
將翔云表慮羽毛之頹鎩。
欲歸寶所疑道涂之乖錯。
故重有咨訪會其真宗。
建中初詣鐘陵馬大師。
二年秋謁石頭上士。
于戲自徑山抵衡岳。
凡三遇哲匠矣。
至此即造父習御郢人運斤。
兩虛其心相與??合。
白月映太陽齊照。
洪河注大海一味。
仲尼謂顏子亞圣。
然燈與釋迦授記。
根果成熟名稱普聞。
如須彌山特立大海。
繇是近佛恢張勝因。
凡諸國土緣會則答。
始卜于澧陽。
次居于澋口。
終棲于當陽柴紫山。
即五百羅漢翱翔地也。
檉松蓊郁以含風。
崖巘巉巖而造天。
駕瀲滟之紫霞。
枕清冷之玉泉。
鸞鳳不集于蓬藋。
至人必宅于勢勝。
誠如是也。
洪鐘待叩童蒙求我。
川流星聚。
虛往實歸。
或接武于林樾。
或駢肩于廬舍。
戶外之屨爛其室盈矣。
荊州雄藩也。
都人士女動億萬計。
莫不擎跪稽首向風作焉。
崇業(yè)上首以狀于連帥而邀之。
不違愿力聿來赴請。
屩及于虛落。
錫及于都城。
白黑為之步驟。
幡幢為之轇轕。
生難遭想得未曾有。
彼優(yōu)波鞠多者。
夫何足云。
有天皇寺者。
據(jù)郡之左。
標異他剎。
號為名藍。
困于人火蕩為煨燼。
僧坊主靈鑒族而謀之。
以為滿人攸居必能福我。
夫荷擔大事蔑棄小瑕。
乃中宵默往肩輿而至二寺夕有所失朝有所得。
諍論鋒起達于尊官。
重于返復畢安其處。
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縉紳清重。
擁旄統(tǒng)眾。
風望眄睞當時準程。
驅(qū)車盛禮問法勤至。
悟神氣灑落安詳自處。
徐以軟語為之獻酬。
必中精微洞過肯綮。
又常秉貞操不修逢迎。
一無卑貴坐而揖對。
裴公訝其峻拔徵其善趣。
謂抗俗之志當徑挺如是邪。
悟以為是法平等不見主客。
豈效世諦與人居而局狹邪。
裴公理冥意會投誠歸命既見仁者我心則降。
如熱得濯躁憒冰散。
自是禪宗之盛無如此者。
元和丁亥歲有背痛疾。
命弟子先期告終。
以夏四月晦奄然入滅。
春秋六十。
僧臘三十五。
以其年八月五日。
葬之郡東隅。
靈龕建塔從僧禮也。
悟身長七尺。
神韻孤杰手文魚躍頂骨犀起行在于瓔珞志在于華嚴。
度人說法雄健猛利。
其一旨云。
垢凈共住水波同體。
觸境迷著浩然忘歸三世平等本來清凈。
一念不起即見佛心。
其悟解超頓為若此也先是煙焰之末殿宇不立。
顧緇褐且虧瞻禮密。
念結(jié)構(gòu)罔知權(quán)輿。
禪宴之際若值神物。
自道祠舍濱江水焉。
凡我疆畛富于松梓。
悉愿傾倒施僧伽藍。
命工覘之宛若符契。
于是斬巨棟干修楹。
撐崖拄壑云屯井構(gòu)。
時維秋杪水用都涸。
徒眾斂手塊然無謀。
會一夕雨至萬株并進。
晨發(fā)江滸暮抵寺門。
剞劂之際動無乏者。
其馀廊廡床案。
靡非幽贊。
事鄰語怪闕而不書其感攝靈祇皆此類也。
比丘慧真文賁等禪子幽閑。
皆入室得悟之者。
或繼坐道場。
或分枝化導。
時太常協(xié)律符載著文頌德焉。
世號天皇門風也。
又唐澧州龍?zhí)抖U院釋崇信。
未詳氏族。
在俗為渚宮胡餅師之子。
弱齡宛異神府寬然。
昔天皇寺悟禪師。
隱耀藏光人莫我測。
家居寺巷。
恒曰提餅笥饋悟公齋食。
食畢且留一餅曰。
吾惠汝以蔭子孫。
一日自念曰。
餅是我持去。
何以返遺我邪。
莫別有旨乎。
遂拱手問焉。
悟公曰。
是汝持來復汝何咎。
聞似有驚怪。
因勸出家便求攝受。
曰爾昔崇福善今信吾言。
故名之也。
由是躬于井臼供億服勤。
乃問悟云。
未蒙指示心要。
悟公云。
時時相示。
餐稟斯言如游子之還家。
若貧人之得寶。
直從荊渚乃詣澧陽龍?zhí)稐埂?div id="3t5fyaz" class='inline' id='people_20400_2_194_comment'>
因李翱尚書激揚。
時乃出世。
后德山鑒師出其門。
宗風大盛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張。婺州東陽人。生而神俊。長而謹愿。年十四求出家。慈愛不聽。輒損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獲已許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投徑山國一禪師。密受宗要。于語言處。識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斷諸疑滯。直見佛性。服勤五載。轉(zhuǎn)遁馀姚大梅山。時大歷十一年。層崖絕壑。天籟蕭瑟。夐無鄰落。七日不食。猱?豰玃。更饋橡栗。野夫伐楚。睹駭悚息。諭為神奇。詣者成市。憑嵌倚峭。且構(gòu)危棟。資糧供具。環(huán)繞方丈。猛虎耽耽。侶出族游。一來座側(cè)。斂折肢體。建中初。詣鐘陵馬大師。二年秋。謁石頭上士。自徑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澧陽。次居于澋口。終棲于當陽柴紫山。即五百羅漢翱翔地也。檉松蓊郁。崖巘巉巖?;蚪游淞珠?。或餅肩廬舍。戶外之履常盈。荊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動億萬計。莫不擎跪?;醉戯L。天皇寺者。據(jù)郡之左。標異他剎。號為名藍。一火蕩為煨燼。緇褐且虧瞻禮。禪宴之際。若值神物。祠舍濱江。富于松梓。悉愿傾倒。施僧伽藍。于是斬棟修楹。云屯井構(gòu)。時值水涸。徒眾斂手。會一夕雨至。萬株并進。晨發(fā)江滸。暮抵寺門。剞劂之際。動無乏者。其馀廊廡床案。靡非幽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