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實道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德馨。
義烏方氏子。
幼有超俗志。
依千巖長公為弟子。
執(zhí)侍十五年。
恂恂然若闇于機者。
聞法要。
每嘿識心通。
一旦喟然嘆曰。
日月如跳丸。
人命如春霜朝露。
而久安于此。
吾其為井蛙乎。
乃躡蹻出游吳越間。
歷抵大尊宿。
求切究。
若端元叟。
?笑隱。
忠曇芳。
咸嘖嘖期許。
又見瑱頑石于石溪。
瑱問何處來。
對曰。
伏龍。
又問何名。
對曰。
德馨。
曰有字乎。
曰無。
瑱云。
詎不聞乎。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其字曰蘭室。
可也。
師欣然作禮云。
謝和尚命字。
拂衣徑出。
瑱云。
好個師僧。
只恁么去。
乃反伏龍。
依長公卒其業(yè)。
將一紀(jì)。
長囑之曰。
汝平實地上人。
擔(dān)負(fù)大事。
吾將爾望。
宜善自護。
以至正壬辰。
杖錫過金華。
至城西止焉。
其地有泉。
曰君子泉。
乃宋劉嶠隱處。
岡巒回合。
林樾幽郁。
將結(jié)茅以居。
地主曹仁卿。
即割以奉。
緇白景向。
金谷之施。
不求而至。
不數(shù)年遂成精舍。
其規(guī)制一如大伽藍(lán)。
榜曰清隱。
歲無一畝之入。
而凡供養(yǎng)之需。
沛然有馀。
諸方參德。
來視如歸。
會圣壽缺席。
僉議。
非師莫宜補其處。
爭相攙勸。
不從。
則白于郡府強起之。
國朝辛丑歲也。
婺人。
瞻戀莫能已。
曰吾師圣壽何有焉。
乃相率迓之。
明年復(fù)歸清隱。
又十年。
洪武壬子冬。
始化。
師履行誠實。
不事緣飾。
凡接學(xué)者。
未嘗一言。
語相以為教。
以身為教者居多。
蘇公平仲。
歸自南京。
往往聞師名縉紳間。
因就謁之。
延坐室中移時。
起居外無一辭。
請曰。
嘗聞長公見客。
口如懸河。
剎那頃數(shù)千言。
師其大弟子。
顧嘿然如此。
將不言以餂我耶。
抑執(zhí)德不同。
作佛事亦異也。
師曰。
昔吾師。
未嘗不言而未嘗言。
今吾。
未嘗言而未嘗不言。
道無隱顯。
焉有語嘿乎。
蘇深服之。
以為有道之言。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善堅。
姓丁氏。
永樂甲午。
生于滇城南郭。
其夜紅光異香。
充盈戶室。
十歲入五華寺。
禮宗上人為師。
易名善賢。
十九參柏巖禪伯。
自是習(xí)坐不輟。
巖異之。
勉持觀音名號。
宣德二年。
巡按御史張公善相。
謂諸老宿曰。
此子。
非凡間人。
三十后當(dāng)佩祖印。
諸德宜善視之。
庚戌走金陵。
無隱道和尚。
示師萬法歸一話。
力究數(shù)年。
偶閱圓覺經(jīng)。
至身心俱幻。
劃然自釋。
云。
離此身心。
誰當(dāng)其幻。
目前境物。
非我之留。
死去生來。
安可息也。
乙卯抵貴州擁蘿山。
因入蜀。
脅不至席者數(shù)年。
遂大悟。
正統(tǒng)間。
無際奉詔住隆恩。
師袖香見之。
獲印記。
付信衣拂子。
更號古庭。
天順間。
住浮山。
從化者眾。
師之玄言妙行。
不獲悉紀(jì)。
觀師所著閒閒歌。
則知其槩矣。
歌曰。
君不見我閒處。
我閒閒處閒閒馀。
疊嶂重巒鎖碧居。
松頭每夜銀蟾暉。
放出清光炤我閨。
望高巔見遠(yuǎn)水。
千山萬山何已矣。
環(huán)煙四絕境空如。
坐臥繇吾心自主。
閒中閒誰理會。
山中更有深深地。
雨過山青色更佳。
滿巖煙霧多蒼翠。
禪欲參道欲學(xué)。
不學(xué)不參惟快活。
絕無人事與相關(guān)。
雅有鳥猿聲聒聒。
這閒翁何所據(jù)。
年來日去誰相似。
聰明知解沒些兒。
破衲蒙頭惟一味。
君不知我閒趣。
萬論千經(jīng)徙指注。
世尊良久落人機。
見影追風(fēng)猶累墜。
不無無何有有。
一見明星顛倒走。
鐵牛日午過秦川。
木馬追風(fēng)夜半吼。
間自在身幾幾。
百年之事一彈指。
富貴功名總屬空。
古今多少皆如此。
眾生心諸佛性。
生生死死何時定。
老胡掘地陷人坑。
似與缽盂安把柄。
閒中閒說向人。
但得心安莫慮貧。
眼空四海無相識。
唯見依依嶺畔松。
閒散誕忒蹉跎。
未嘗開口念摩訶。
總是閒情閒不過。
大平無事且閒歌。
又有山云水石集。
盛行于世。
暮年返滇。
建歸化禪林。
以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遷化。
肉身如生。
四眾龕而奉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九
釋善堅,字古庭,姓丁氏,滇城南廓人也。誕生之夜,紅光盈室,異香彌戶,鄰里驚嘆。甫及齔齡,便乞出家。年當(dāng)就傅,入五華寺禮慈宗為師,命名善賢。初習(xí)禪觀,坐持不輟,慈甚異之,勉誦圣號。年十六,走金陵謁無際,示萬法歸一語,參究精誠,兀兀達(dá)旦,脅不至席。一日,看《圓覺經(jīng)》至身心俱幻處,砉然自釋,因太息曰:“離此身心,誰當(dāng)其幻?!蹦晔?,復(fù)禮柏巖,更名善堅。逾年,受具足于古杭戒壇。明正統(tǒng)十年,始造金臺,乃恍然曰:“目前境界,非我所留,死去生來,安可息也?!彼鞝栃牡鼗砻鳌?fù)參無際,證明大事,一見,喜曰:“吾法自子大行于世?!辟n號“古庭”,付之法服,為臨濟二十三世。且命之曰:“先師慧命,勿令斷絕。”堅聆其言,如怖驚雷,兩手掩耳,頫首而退。后住錫皖桐浮渡山華嚴(yán)寺,大興法會,道望日崇。已而返滇,建歸化寺,滇南禪風(fēng)由此復(fù)振。嘗移母柩就葬,拈香遙咒,冀得超登,俄而祥云彌空,冉冉西向,久之方息,見者驚愕,嘆為誠感。以明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集眾說偈,瞑然而逝。年八十馀,臘七十。立塔寺南,滇人敬禮至今不衰,明季謚曰栴檀尊者。今更名法幢寺。所著有語錄、名山云水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