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滄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8—815 【介紹】: 唐河南緱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蒼。武平一孫。曾祖武載德,為武則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進(jìn)士。歷官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封臨淮郡公,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八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吳元濟(jì),王承宗請赦元濟(jì),元衡叱之。未幾,被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有《臨淮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783)登進(jìn)士第。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807)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為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zhèn)忌恨,十年六月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為《詩人主客圖》奉為“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唐詩匯評
武元衡(758-815),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洛陽東南)人。建中四年(783),登進(jìn)士第。累辟使府。貞元中,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令、比部員外郎。貞元末,遷御史中丞。永貞中,貶右庶子,復(fù)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征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對藩鎮(zhèn)用兵,被藩鎮(zhèn)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dāng)世流傳,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員、詩人。字伯蒼,唐代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武則天玄侄孫。建中四年(783)進(jìn)士,歷官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門下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為宰相。后遇刺身亡,贈司徒,謚忠憫?!?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詩197首,有《臨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還鄂州》,“鄂州雜詩碑”錄存。
全唐詩補逸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憲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為盜所害,年五十八。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舉進(jìn)士。德宗朝遷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吏部尚書。充劍南節(jié)度使。封臨淮郡公。八年復(fù)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jì)。使人白事中書。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盜害之。贈司徒。謚忠憫。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
舊唐書本傳
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往往被于管弦。
歲寒堂詩話
武元衡律詩勝古詩。
唐才子傳
元衡詩,雖時見雕鐫,不動機構(gòu),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詩品》
伯蒼詞鋒艷發(fā),如青萍出匣,所向輒利;意度鮮華,如芳蘭獨秀,采思綿綿。五言長調(diào),當(dāng)時竟稱絕藝。其在元和諸子,自權(quán)相而下,豐美孤高,此當(dāng)獨步。
《藝苑卮言》
權(quán)德輿、武元衡、馬戴、劉滄五言,宵鐵中錚錚者。
唐音癸簽
武相宦達(dá)后工詩,雖致理未綿,時復(fù)露鮮華之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11 【介紹】: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呂渭子。德宗貞元十四年進(jìn)士,次年登博學(xué)宏詞科,授集賢殿校書郎。能文,一時流輩咸推尚。與王叔文厚善,遷左拾遺。二十年,以侍御史為入蕃副使,在吐蕃滯留經(jīng)年。比還,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貶,溫獨免,進(jìn)戶部員外郎。歷司封員外郎、刑部郎中。旋與羊諤等謀逐宰相李吉甫,憲宗怒貶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排行八??ね麞|平(今屬山東)。河中(今山西永濟(jì)西)人,居洛陽(今屬河南)。呂渭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登進(jìn)士第,又登宏詞科,授集賢殿校書郎。二十年隨工部侍郎張薦出使吐蕃,充副使,被拘留經(jīng)年,順宗永貞元年(805)十月回京,累遷至刑部郎中。與宰相李吉甫有隙,貶道州刺史,憲宗元和五年(810)轉(zhuǎn)衡州刺史,卒。事跡見柳宗元《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jì)》,新、舊《唐書》本傳。呂溫文辭精富,文體贍逸,所作銘贊“置于韓柳集中,亦為高作。”(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八)其詩“亦勝諸人”(《滄浪詩話》)。今存《呂和叔集》10卷,四部叢刊本為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呂溫(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濟(jì))人。呂渭之子。初從陸贄治《春秋》,從梁肅學(xué)文章。貞元十四年(798)登進(jìn)士第。翌年登博學(xué)宏辭科,授集賢校書,擢左拾遺。二十年,為吐蕃吊祭副使,轉(zhuǎn)侍御史。使還,歷戶部、司封員外郎,遷刑部郎中,知雜事。三年,坐誣宰相李吉甫,貶均州刺史,再貶道州。五年,改衡州。所在均有治績。卒。溫工詩文,與元稹、劉禹錫、柳宗元、李景儉友善。有《呂溫集》十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溫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貞元末進(jìn)士。再遷為左拾遺。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初還。轉(zhuǎn)戶部員外郎。再貶道州刺史。徙衡州。卒年四十。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溫天才俊拔,文采贍逸,為時流柳宗元、劉禹錫所你。
郡齋讀書志
溫從梁肅為文章,規(guī)摹左氏,藻贍精富,流輩推尚。
滄浪詩話
劉滄、呂溫,亦勝諸人。
《唐詩品》
衡州早擅宏詞,富于摛藻,《由鹿》諸賦命意修遠(yuǎn),雖拘于時制,稍落近語,要亦升堂之客也。五言律亦多倚拔,惜其內(nèi)有乏思,外有遺象,不能自振其馀波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山陽人,字承祐。武宗會昌中擢進(jìn)士第。宣宗大中中官渭南尉。工詩,其詩瞻美而多興味。有“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句,杜牧因呼之“趙倚樓”。卒年約四十余歲。有《渭南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6—852? 字承祐。排行二十二。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弱冠前后,曾北至塞上,繼游浙東觀察使元稹幕,盤桓數(shù)年,與幕僚盧簡求結(jié)識。元稹移鎮(zhèn)武昌,嘏乃往客宣城,為宣歙觀察使沈傳師之幕賓。與沈子詢、從事杜牧友善。文宗大和六年(832)傳師舉嘏為鄉(xiāng)貢進(jìn)士,乃溯江、漢西入長安,次年省試落第,遂留寓長安。武宗會昌四年(844)登進(jìn)士第。其間曾南至嶺南循州。嘏家于浙西(今江蘇鎮(zhèn)江),往來浙西、長安間。宣宗大中六年(852)左右,入仕為渭南(今陜西渭南)尉,世稱趙渭南。以后之行止及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七與一五、《唐詩紀(jì)事》卷五六、《唐才子傳》卷七等。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趙嘏行年考》。嘏詩題材狹窄,內(nèi)容單薄。所抒發(fā)者,不外于大僚之贊頌,與僧道之往還,故園鄉(xiāng)土之懷戀,流落不第之悲哀,以及友朋間之一般酬酢。嘏詩以七律之造詣較為突出。清圓熟練,時有警句。不假雕飾,落去鉛華。圓熟而不失于油滑,幽遠(yuǎn)而不至于晦澀。有“自然英旨”之美。其《早秋》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倍拍聊控艦椤摆w倚樓”。近人段朝端校補《渭南詩集》2卷,補遺1卷。收入《楚州叢書》。譚優(yōu)學(xué)有《趙嘏詩注》。《全唐詩》存趙嘏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收詩5首,斷句7。
唐詩匯評
起嘏,生卒年不詳,字承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大和、開成中,南游淮南、吳越,寓居宛陵,干謁元稹、沈傳師等,與盧弘止、沈述師、杜牧等交游唱和。會昌四年(844),登進(jìn)士第,歸山陽。大中中任渭南尉,卒,人稱“趙渭南”。嘏工詩,其《長安狄望》有“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之句,為杜牧激賞,因目為“趙倚樓”。有《渭南集》三卷,《編年詩》二卷,后者尚列存于敦煌遺書中?!?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詩補逸
趙嘏字承佑,山陽人。武宗會昌中登鄭言榜進(jìn)士第。補詩一首。

作品評論

對床夜語
趙嘏、劉滄七言,間類許渾,但不得其全耳。
吳禮部詩話
趙嘏多警句,能為律詩,蓋小才也。
唐音癸簽
趙渭南才筆欲橫,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濃,揭響滿,為穩(wěn)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癡,取冠晚調(diào)不難矣。為惜“倚樓”,只句摘賞,掩其平生。
《詩源辨體》
趙嘏七言律……聲皆瀏亮,語皆俊逸,亦晚唐一家。
《唐詩歸折衷》
嘏雖舉進(jìn)士,尉渭南,而煙霞性成,故其詩曰:“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閑人?!背鍪乐椋垡姾踉~,非可強效以欺人也。
一瓢詩話
趙承祐除“倚樓”之外,盡多佳句,于此偶然得名。
《退馀叢話》
趙倚樓詩于斜中見整,極參差出沒之妙。視同時雕鏤涂澤,以華麗為工者,倜乎遠(yuǎn)矣。
石洲詩話
趙嘏瓦七絕,亦皆清迥,許之匹也。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承祐七律,清麗挺拔,較勝飛卿。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承佑詩,七言最多。七律八十馀篇,獨五律寥寥。雖性有偏好,亦散軼耳。昔人稱其詩贍美多興味,余謂五言風(fēng)格尤絕近水部。斷為及門第一人。
《東目館詩見》
趙嘏少古體。其七律七律,詞多散漫,唯五律遒勁。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王勃、沈侄期,發(fā)聲清潤而入格未遒。七律為多,則當(dāng)時之體也。有如“長笛一聲人倚樓”、“蒹葭霜冷雁初飛”,神韻清超,不虛名下?!段粑酐}》下二篇,仿梁陳賦得之體,夫其詩派所宗,亦于茲可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江南人。早年結(jié)識姚合、賈島、無可。宣宗大中間,住長安薦福寺,為內(nèi)供奉賜紫僧,嘗作詩贈瓜沙僧悟真、吊詩人劉得仁。歷事三朝,約于僖宗時去世,年逾六十。為詩尚苦吟,多作近體,與同時詩人來往唱和甚頻。有集,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江南僧。早年及識姚合、賈島、無可。宣宗大中間住長安薦福寺,為內(nèi)供奉賜紫。大中五年(851)作詩贈瓜沙僧悟真。又曾作詩吊劉得仁。與李頻、李洞、許棠、曹松、齊己、張??、羅鄴、李昌符等皆有來往。歷事三朝,約于僖宗時方去世,享年60歲以上。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三。為詩尚苦吟,多作近體。有集1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6首,《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斷句1聯(lián)。另《剡錄》、《詩淵》等書中尚存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詩匯評
棲白,生卒年里貫均未詳。
江南僧,后居長安薦福寺,宣宗朝為內(nèi)供奉,賜紫,歷三朝。
詩名甚著,與詩人劉滄、許裳、張喬、曹松、李洞、貫休、齊己等均有酬唱。
有《棲白集》一卷。
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棲白,越中僧。補詩一首。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劉神岳(1865~1921),名滄溢(滄奕),字申甫,鹽水港廳鐵線橋堡(今臺南縣柳營鄉(xiāng))人。
清光緒九年(1883年)縣學(xué)秀才。
明治卅年(1897)任鹽水港辨務(wù)署參事,次年(1898)獲頒紳章,明治卅四年(1901)任鹽水港廳參事,明治卅九年(1906)與各地方參事及主要紳士,百有馀人會集臺北府送別后藤民政長官,對于社會事務(wù)頗為熱心。
明治四十年(1907)任鹽水港制糖會社之發(fā)起人之一,次年(1908)贊助汽車博覽會。
明治四十三年(1910)轉(zhuǎn)任嘉義廳參事(1919年辭)。
明治四十四年(1911)率先剪辮以推行風(fēng)潮,其侄劉明哲(時國語學(xué)校師范部生,后獲早稻田政治學(xué)士,臺南州協(xié)議會員)、長子劉明朝(1895~1985,出嗣族兄劉滄江)亦毅然斷發(fā),有子二人,次子劉明佃(1901~1978)并皆有聲于時。
〖參考《鹽水鎮(zhèn)志》,臺南:臺南縣鹽水鎮(zhèn)公所,1998年,頁489;盧嘉興〈清末遺儒臺南謝氏昆仲文武秀才〉,《臺灣古典文學(xué)作家論集》,臺南:臺南市立藝術(shù)中心,2000年,頁570;《臺南市志。
人物志》,臺南:臺南市政府,1978年;《臺灣日日新報》,「老成凋謝」,1921年11月28日,第四版;陳銘城〈臺灣的馬克思博士劉明電?臺灣「名」古屋桑史〉,《臺灣文藝》新生版第一期,1994年2月,頁23;蔡相煇〈查畝營(臺南縣柳營鄉(xiāng))劉氏家乘〉,《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訊》第13期,頁35。
〗劉氏生平詩作不多,以下輯錄自《壽星集》、《臺灣日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