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仲素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徐州人。名妓。善歌舞,風姿綽約。尚書張愔納之。愔沒,盼盼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五年不嫁。白居易贈有《燕子樓》詩。盼盼亦有和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約德宗、憲宗時人,德宗貞元間禮部尚書徐州刺史張愔之愛妓。
愔卒,關盼盼獨居燕子樓,歷10余年。
全唐詩》存詩4首,斷句2。
其中《燕子樓詩》3首,實為張仲素詩,《全唐詩》亦收于張仲素名下,注云:“一作關盻盻詩”,“盼盻”當為“盼盼”之誤。
另一首及斷句亦為后人依托之作。
又《全唐詩》以關盼盼為張建封愛妓,亦誤。
因張尚書一名,《類說》卷二九引北宋張君房《麗情集》等書附會白居易《感故張仆射諸妓》詩,以為乃張建封事,后人多沿其誤,然經(jīng)南宋陳振孫《白文公年譜》考定,知乃張建封子張愔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5 【介紹】: 唐太原人,字廣津。德宗貞元進士,登宏辭科。初為藍田尉,召充翰林學士,拜右拾遺。憲宗元和初貶虢州司馬。后累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時任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后又任鹽鐵轉運使、江南榷茶使等。文宗時進封代國公,拜司空,加開府儀同三司,仍兼領江南榷茶使。收淄、青等州銅鐵冶賦稅,罷京畿榷酒錢,變茶法為官采官賣。涯博學好古,能為文,家書數(shù)萬卷。甘露之變時,涯為相,不預李訓等謀,被宦官仇士良等冤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3?—835 字廣津,排行二十??ね?今屬山西),籍貫未詳。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及第。十八年中博學宏辭科,釋褐藍田尉。憲宗元和年間任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等職,十一年(816)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三年罷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三年(829)為太常卿。四年為吏部尚書領諸道鹽鐵轉運使,進右仆射,封代郡公。七年再次入相。九年于“甘露之變”中被殺。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涯博學好古,文有雅思。家聚圖書萬卷,多藏法書名畫。其詩“風韻遒然,殊超意表”(《唐才子傳》卷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內《廣宣上人以詩賀放榜和謝》一首,實乃王起詩,見《唐摭言》卷三?!度圃娎m(xù)拾》補1首。
唐詩匯評
王涯(約765-839),字廣津,太原(今屬山西)人。
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又登宏辭科,授藍田尉。
貞元末,召為翰林學士,拜右拾遺。
元和三年,自起居舍人眨虢州司馬,移袁州刺史。
入為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復入翰林,累遷中書舍人、工部侍郎。
十一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穆宗立,出為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
入為戶部尚書、鹽鐵轉運使。
寶歷二年,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大和七年,復為相,“甘露事變”中合家被害。
涯博學善詩文,尤精《大玄》。
元和中與令狐楚、張仲素同在朝,詩歌唱和,編為《三舍人集》,今存。
有《王涯集》十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涯字廣津。太原人。貞元八年進士。又舉宏詞。累擢翰林學士。進起居舍人。元和中轉工部侍郎。封清源縣男。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相。守兵部侍郎。文宗朝為左仆射。以本官復同平章事。封代國公。拜司空。加開府儀同三司。李訓謀誅宦官。事敗。仇士良鞫涯。笞令手書自誣同謀誅。昭宗天復初大赦。明其冤。追復爵位。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王)涯博學好占,能為文,以辭藝登科。
唐才子傳
(王涯)博學工文,尤多雅思……善為詩、風韻遒然,殊超意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6—837 【介紹】: 唐宜州華原人,字殼士,自號白云孺子。德棻后裔。憲宗時,以能為辭章,尤善箋奏制令,進中書舍人。以與皇甫镈、李逢吉結黨逐裴度,出為華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穆宗時進門下侍郎,出為宣歙觀察使,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敬宗時遷宣武節(jié)度使,召為尚書右仆射,拜彭陽郡公。所至皆有善政。卒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謚文。有《漆奩集》,又選有《元和御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7 字殼士,別號白云孺子,排行四。其先敦煌(今屬甘肅)人。家于太原(今屬山西)。德宗貞元七年(791)登進士第,為桂州、太原從事。憲宗元和年間入朝為右拾遺,累官至河陽節(jié)度使。元和十四年(819)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因親吏臟污事發(fā),貶宣歙觀察使,再貶衡州刺史。文宗大和末為尚書左仆射,封彭陽郡公。卒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所,謚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五。令狐楚才思俊麗,與劉禹錫、李逢吉、廣宣唱和甚多。曾向朝廷奏進張祜詩卷,又向李商隱傳授駢文。其詩“宏毅闊遠”(《吳禮部詩話》),尤長于絕句。《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續(xù)拾》補2首,題2則。
唐詩匯評
令狐楚(766-837),字愨士,祖籍敦煌(今屬甘肅),實居并州(今山西太原)。貞元七年(791)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桂管觀察使王拱辟為從事。佐太原節(jié)度使府,歷掌書記、節(jié)度判官。元和初,入為右拾遺、禮部員外郎。丁父憂。免喪,為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十三年出為華州刺史,轉河陽懷節(jié)度使。十四年拜相,十五年貶為宣歙觀察使,再貶衡州刺史,量移郢州。長慶四年,自河南尹遷宣武軍節(jié)度使。大和二年,入為戶部尚書,歷東都留守及天平、河本二鎮(zhèn)。入為吏部尚書,遷尚書左仆射、領鹽鐵轉運事。開成初,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卒。楚工詩,長于樂府。有《漆奩集》一百三十卷,又與劉禹錫唱和詩《彭陽唱和集》三卷,與李逢吉唱和詩《斷金集》一卷,均佚。元和中編《御覽詩》一卷進呈,今存。《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九
楚字殼士。燉煌人。自言十八學士德棻之裔。貞元七年進士。元和十四年累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朝罷為宣歙觀察使。敬宗文宗朝歷宣武天平河東節(jié)度使。大和七年入為吏部尚書。轉太常卿。進左仆射。封彭陽郡公。開成元年拜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卒年七十二。贈司空。謚曰文。子绹貴。累贈至太尉。

作品評論

吳禮部詩話
武元衡、令孤楚皆以將相之璽,聲蓋一時,其詩宏毅闊遠,與灞橋驢子上所得者異矣。
升庵詩話
令狐楚與王涯、張仲素同時為中書省舍人,其詩長于絕句,號“三舍人詩”,同為一集。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廬江潘氏子。
史不載出家落發(fā)之始。
元和中。
游蘄之黃國。
愛其峰巒奇秀。
石壇平坦。
乃掛錫焉。
久之附樹蓬茨以容身。
忽有人。
援藤蘿披草萊以至。
見普遲回不忍去。
普驚問曰。
何知而至。
曰某于山麓。
仰見山巔。
紫氣盤礴。
意必有異人。
故至此爾。
近遠聞之。
日益趨附。
不數(shù)年。
其徒殆千數(shù)。
普屢辭曰。
老僧獨居。
無可利益。
君等亦無所匱乏。
何相求之酷也。
弟子廣嚴卒構鉅剎。
得其法者。
莫知其數(shù)。
將終集眾告曰。
吾其去矣。
爾曹善住珍重。
肉身不壞。
因涂繢之。
存至今。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法普。
姓潘氏。
廬江人也。
貌古情寬擁敗納觀方元和中。
因見黃崗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郁密中有石壇平坦而高峙。
乃放囊掛錫于中班荊。
久之尋附樹架蓬茨。
僅容身而已。
未幾有人自小徑而至見普驚怪。
問云。
何緣至此。
曰某本行山麓。
見巔頂騰漲紫氣盤紆可愛意此山有尤物。
故來耳。
諦視普遲回而去。
山下行者聞而尋焉。
禪學之徒不數(shù)年遽盈百數(shù)。
普卻之曰。
老僧獨居無物利人。
君等亦無所乏。
由是星居之庵多矣。
弟子廣嚴等構成大院。
禪客翕如傳其法者無算。
一日集眾辭云。
吾其終矣。
汝曹善住珍惜。
加趺坐胡床而卒。
其身不壞散。
后以香泥涂繢之
至乾符中重立碑頌云。
次洛京華嚴寺釋休靜。
不知何許人也。
屬洞山禪道風行。
靜往造之。
抉擿所疑若雷復于本位焉。
北返于洛邑開演。
因赴內齋。
諸名公皆執(zhí)經(jīng)諷讀。
唯靜并其徒俱默坐。
帝宣問。
胡不轉經(jīng)。
詶答響應。
仍皆屬對悅可帝情。
尋回平陽示滅。
收舍利四處樹浮圖。
敕謚寶智大師。
塔號無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3—871 【介紹】: 唐僧。陳留人,俗姓史。武宗會昌初出家于白草谷,結茅而居。節(jié)度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為建白草院于龍興寺。嘗刺血寫經(jīng)二百八十余卷。有《大悲論》、《三教毀傷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沛國陳留史氏子。
蚤歲鄉(xiāng)校讀書。
稍長偕計對策。
不得志去。
俄西游賀蘭山中。
愛白草谷。
遂掛冠落發(fā)。
結茆以居。
鄉(xiāng)里慕之。
不待分衛(wèi)。
而酥酪之饋日給。
會昌五年。
詔廢教。
以地邊遠。
不在禁例。
節(jié)度使李彥佐。
尤加敬。
為于龍興寺。
別建白草院以邀之。
大中七年。
刺指血。
繕書諸經(jīng)。
二百八十三卷。
彥佐慮其成疾。
諭之曰。
師大乘學。
要當久住世間。
荷負正法。
以利益含識。
顧茲破肌瀝膜。
以從事筆研。
而促其壽命。
豈孔子所謂身體發(fā)膚。
不敢毀傷者哉。
于是著三教毀傷論。
以見志。
九年讀大悲經(jīng)。
究尋四十二臂所表法。
至無畏手而疑之。
乃結壇禱請。
閱旬浹。
感空中雙拳正印。
歷歷可睹。
因命工繪之以傳。
著大悲論六卷。
或謗其非。
忍復虔請。
且使工濯筆銅碗以俟。
忽寶性一華出碗中。
枝葉鮮明殊甚。
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
示滅于白草院。
壽五十九。
以其年十月十七日。
塔全身于水館之南。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增忍。俗姓史氏。沛國陳留人也。典謁之年登其鄉(xiāng)校。百氏簡策寓目入神。藝文且工。乃隨計吏數(shù)舉不捷。會昌初薄游塞垣訪古賀蘭山。中得凈地者白草谷。內發(fā)菩提心。頓掛儒冠直歸釋氏。乃薙草結茅為舍。倍切精進。羌胡之族競臻供獻酥酪。至五載節(jié)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于龍興寺建別院號白草焉。蓋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忍刺血寫諸經(jīng)。大中七年李公慮其枯悴。躬往敦論曰。師何獨善一身行小乘行。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忍執(zhí)情膠固遂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帥覽而益加崇重。九年因讀大悲經(jīng)。究尋四十二臂。至無畏手疑而結壇。浹旬禱請。自空中現(xiàn)其正印雙拳歷歷可觀。遂命畫工繪寫此臂焉?;蛴凶I謗者。忍再精愨虔告。畫工濯筆銅碗中忽感寶性華一朵。枝趺??葉一皆鮮明。睹者驚嘆。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滅于白草院。春秋五十九。以十月十七日。藏神于水館之南建塔焉。初忍刺血寫經(jīng)??偠侔耸?。畫盧舍那。閣三十五尺。門一丈六尺。起樣畫大悲功德三軸。自著大悲論六卷。并藏諸篋笥焉。后節(jié)使唐恒夫。仰其遺跡奏乞旌勸。敕謚大師曰廣慧。塔曰念定。弟子無轍亦致遠之高足。赍血書經(jīng)二卷瑞華碗一枚詣闕奏呈。宣賜紫衣。天復中終。及梁乾化初。中書令西平王韓公遜錄遺跡奏聞。太祖敕致謚曰法空。別賜紫方袍。塞垣榮之。后唐同光中從事薛昭紀為碑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3 【介紹】: 唐河間人,字禹川。泛覽書史,喜高論,倜儻不羈。不得志,乃學縱橫術,楊復恭薦為太常博士。僖宗時進諫議大夫,王敬武在平盧不應召,往說之引軍西歸。昭宗乾寧中累拜尚書右仆射。朱溫謀篡立,使牙將夜殺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4 字禹川,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東北)。
排行三十四。
中書舍人張仲素之孫。
初應進士試,不第,遂隱于金鳳山。
僖宗乾符間出仕,累轉度支員外郎。
廣明間避亂商州。
中和元年(881)至成都行在,為天下行營都統(tǒng)判官。
累遷戶部侍郎。
光啟三年(887)自兵部侍郎、諸道租庸使拜同平章事。
昭宗大順元年(890)率軍討李克用,大敗,棄師而歸。
次年罷相,外貶途中往依華州韓建。
乾寧二年(895)拜兵部尚書。
光化三年(900)致仕,退居洛陽。
累封河間郡公。
天復三年十二月三十日(904年1月20日),為朱全忠遣人暗殺于家。
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七七、《青瑣高議前集》卷五存其詩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各收1首。
全唐詩補逸
張浚字禹川,河間人。僖宗乾符中,樞密使楊復恭薦為太常博士,累轉兵部郎中、諫議大夫,遷戶部侍郎,拜平章事、判度支。尋貶連州刺史,至藍田不行,留華州依韓建。昭宗乾寧二年復為兵部尚書,領天下租庸使。三年,罷使務,守尚書右仆射。上書乞致仕,乃還洛陽,居長水縣別墅。天復三年為人所殺(《舊唐書》卷一七九,《新唐書》卷一八五均有傳)。詩一首。(《全唐詩》無張浚詩)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1864-1942,貴州務川縣人,仡佬族。字尊吾,一字得庵,晚號聱園居士。光緒甲午科(1894年)中舉。第二年入京會試,參加“公車上書”簽名。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回到貴州,在貴陽與他人倡導組織“貴州不纏足會”,從事早期婦女解放運動。1913年擔任興義縣知府時被舉為貴州全省清廉六官吏之一。1915年,改任畢節(jié)縣知事,后任省公署秘書。1919年任《貴州通志》分纂。1920年他不愿卷入政治旋渦,辭職返鄉(xiāng),一心著書立說,編出《聱園詩?!穬删?、《詞?!芬痪怼ⅰ对姺N》卷。
聱園詞?!ほ脱?/span>
早歲泛覽諸名家詞,間有模擬,以音律難諧,漫不留稿。
近讀辛劉長短句,覺詞之為道,狀難狀之景、繪難繪之情,實可以濟詩之窮而極其變。
且既不付之管弦,即稍舛音律,抑有何害。
膽遂一壯,涉筆漸多,略檢存之,藉志一時意興,非敢附專家之塵影也。
己巳仲冬尊吾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