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志定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宋僧。譯意法勇。幽州黃龍人。俗姓李。幼為沙彌,修苦行。聞法顯等躬踐佛國,遂于武帝永初元年招集沙門二十五人,入流沙,經(jīng)龜茲疏勒諸國,進至罽賓,學(xué)梵文,求得《觀世音受記經(jīng)》梵文一部。在檀特山南石留寺受大戒。再西去月氏國入中天竺,同行生者惟五人,赍石蜜為糧。終至南天竺,遂隨舶泛海,達廣州而歸。譯有《觀世音受記經(jīng)》。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法勇。
出李氏。
幽州黃龍人。
為沙彌。
持苦行。
讀法顯西游事。
欲蹤跡之。
以宋永初元年。
同沙門僧猛曇朗二十有五人。
出海西郡。
入流沙高昌。
遂道龜茲沙勒。
登蔥嶺。
望雪山障霧千里。
有大江湍駛。
以繩為橋。
橋之上僅可行一人。
先渡彼岸者。
必舉火為識。
此岸之人見煙。
而后可進。
久無煙。
則知其人墮江中矣。
三日乃至大雪山。
壁立千仞。
俱有杙孔。
處處相對。
人持四杙。
更互著崖孔中。
猿臂而過。
至平地失十二人。
入罽賓國。
拜瞻佛缽。
留歲馀。
學(xué)梵語梵書。
得觀世音授記經(jīng)。
又西去并辛頭那提河。
入月氏國。
瞻內(nèi)髻骨觀自沸水乘舟。
至檀特山南石寺。
寺僧雜三乘學(xué)。
天竺佛陀多羅。
此云覺救者。
果位人也。
無謁請為和尚依止。
以受大戒。
沙門志定
為阿阇梨。
因坐夏。
夏休乃行。
路皆中天竺境也。
地曠人稀。
赍石蜜為糧。
顧影孤絕。
同伴馀五僧耳。
茍經(jīng)險難。
即系念觀世音以免。
將入舍衛(wèi)國。
有狂象群來。
方歸念間。
獅子從林中出。
象怖伏。
遺糞而去。
渡恒河。
有野牛群吼而來。
又歸念之。
俄大鷲飛來。
于是牛亦奔散。
無渴留止。
遍觀陳跡。
親依圣賢久之。
尋附海舶以歸。
至廣州。
其終。
別有傳記。
神僧傳·卷第二
釋曇無竭。此云法勇。姓李氏。幽州黃龍人。幼為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誦經(jīng)。為師僧所重。嘗聞法顯等躬踐佛國。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門僧猛等。共赍幡蓋供養(yǎng)之具。遠(yuǎn)適西方。初至河南國。仍出海西郡。入流沙到高昌??そ?jīng)歷龜茲沙勒。諸國登蔥嶺度雪山。進至罽賓國禮拜佛缽。停歲馀學(xué)梵書梵語求得觀世音受記經(jīng)梵文一部。復(fù)西行至辛頭那提河。緣河西入月氏國。禮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雜三乘學(xué)。無竭停此寺受大戒。復(fù)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曠唯赍石蜜為糧雖屢經(jīng)危棘。而系念所赍觀世音經(jīng)。未嘗暫廢。將至舍衛(wèi)國。中野逢山象一群。無竭稱名歸命。即有師子從林中出。象驚惶奔走。后度恒河。復(fù)值野牛一群。鳴吼而來。將欲害人。無竭歸命如初。尋有大鷲飛來。野牛驚散。遂得免之。后于南天竺隨舶汎海達廣州。其所譯出觀世音受記經(jīng)。今傳于京師。后不知所終。
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下
釋曇無竭。
此云法勇。
姓李。
幽州黃龍人也。
幼為沙彌便修苦行。
持戒誦經(jīng)。
為師僧所重。
嘗聞法顯等躬踐佛國。
乃慨然有忘身之誓。
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門僧猛曇朗之徒二十五人。
共赍幡蓋供養(yǎng)之具。
發(fā)跡北土遠(yuǎn)適西方。
初至河南國。
仍出海西郡。
進入流沙到高昌郡。
經(jīng)歷龜茲沙勒諸國。
登蔥嶺度雪山。
障氣千重層冰萬里。
下有大江流急若箭。
于東西兩山之脅系索為橋。
十人一過到彼岸已舉煙為幟。
后人見煙。
知前已度方得更進。
若久不見煙則知暴風(fēng)吹索人墮江中。
行經(jīng)三日復(fù)過大雪山。
懸崖壁立無安足處。
石壁皆有故杙孔處處相對。
人各執(zhí)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轉(zhuǎn)相攀。
經(jīng)日方過及到平地相待料檢。
同侶失十二人。
進至罽賓國禮拜佛缽。
停歲馀。
學(xué)梵書梵語。
求得觀世音受記經(jīng)梵文一部。
復(fù)西行至辛頭那提河。
漢言師子。
曰緣河西入月氏國。
禮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木舫。
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
住僧三百馀人。
雜三乘學(xué)。
無竭停此寺受大戒。
天竺禪師佛馱多羅。
此云覺救。
彼土咸云。
已證果。
無竭請為和上。
沙門志定為阿阇梨。
停夏坐三月日。
復(fù)行向中天竺。
界路既空曠唯赍石蜜為糧。
同侶尚有十三人。
八人于路并化。
馀五人同行。
無竭雖屢經(jīng)危棘。
而系念所赍觀世音經(jīng)未嘗暫廢。
將至舍衛(wèi)國。
野中逢山象一群。
無竭稱名歸命。
即有師子從林中出。
象驚惶奔走。
后渡恒河。
復(fù)值野牛一群鳴吼而來。
將欲害人。
無竭歸命如初。
尋有大鷲飛來野牛驚散。
遂得免之。
其誠心所感在險剋濟。
皆此類也。
后于南天竺隨舶汎海達廣州。
所歷事跡別有記傳。
其所譯出觀世音受記經(jīng)。
今傳于京師。
后不知所終。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此云法勇。姓李。幽州黃龍人。幼為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誦經(jīng)。為師僧所重。常聞法顯等。躬踐佛國。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門。僧猛曇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幡蓋供養(yǎng)之具。發(fā)跡至河南。出海西郡。進入流沙。到高昌郡。經(jīng)歷龜茲沙勒諸國。登蔥領(lǐng)。度雪山。障氣千重。層冰萬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于東西兩山之脅。系索為橋。十人一過。到彼岸已。舉煙為幟。后人見煙。知前已度。方得更進。若久不見煙。則知暴風(fēng)吹索。人墮江中。行經(jīng)三日。復(fù)過大雪山。懸崖壁立。無安足處。石壁皆有故杙孔。處處相對。人各執(zhí)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轉(zhuǎn)相攀。經(jīng)三日方過。到平地。料檢同侶。失十二人。進至罽賓國。禮拜佛缽。停歲馀。學(xué)梵書梵語。求得觀世音受記經(jīng)梵文一部。復(fù)西行至辛頭那提河。(獅子口)緣河。西入月氏國。禮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雜三乘學(xué)。無竭停此寺受大戒。于天竺禪師佛馱多羅。(登圣果名)夏坐三月。復(fù)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曠。唯赍石蜜為糧。同侶十三人。八人死于路。五人同行。無竭雖屢經(jīng)危棘。而系念所赍觀世音經(jīng)。未常暫廢。將至舍衛(wèi)國中。野逢山象一群。無竭稱名歸命。即有師子。從林中出。象驚惶奔走。后度恒河。復(fù)值野牛一群。鳴吼而來。將欲害人。無竭歸命如初。尋有大鷲飛來。野牛驚散。遂得免之。后于南天竺。隨舶汎海。達廣州。譯出觀世音受記經(jīng)。傳于京師。后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閩中人,一作越州人,名可久,以字行。敬宗寶歷二年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受知于張籍。工詩,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名可久,以字行,排行大,越州(今浙江紹興)人。敬宗寶歷二年(826)登進士第,官秘書省校書郎。曾客游邊塞,仕途頗不得意。與張籍、賈島、姚合、顧非熊、僧無可等交游。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xì)致,風(fēng)格與張籍相近,尤擅五律?!秾m詞》、《近試上張水部》等最為傳誦。生平事跡散見《唐詩紀(jì)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有《朱慶馀詩》1卷,《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朱慶馀,生年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長慶中,入京應(yīng)試,謁水部員外郎張籍,藉愛其詩作,置之懷袖而推贊之,由是知名。寶歷二年(826),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遷協(xié)律郎。嘗西游洞庭,北歷邊塞。與賈島、姚合、無可、頒非熊、李馀、章孝標(biāo)等交游唱酬,與白居易、王建、令狐楚、蔣防亦有交往。有《朱慶馀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門八人:僧良乂、潘誠、于武陵、詹雄、衛(wèi)準(zhǔn)、僧志定、俞鳧、朱慶馀。
張洎《項斯詩集序》
吳中張水部為律格詩,尤工于匠物,字清意遠(yuǎn),不涉舊體,天下莫能窺其奧,唯朱慶馀一人親授其旨。源流而下,則有任蕃、陳標(biāo)、章孝標(biāo)、倪勝、司空圖等,咸及門焉。
后村詩話
慶馀絕句,為世所稱賞,然他作皆不如此。
唐才子傳
(慶馀)得張水部詩旨,氣平意絕,社中哲匠也。有名當(dāng)時。
升庵詩話
朱慶馀詩,王荊公《百家選》多取之。
《唐詩品》
朱生文有精思,詞有調(diào)發(fā),意匠所遣,縱橫得意。親承張水部意旨,遂擅名場,不能更揚其志,上窺“大雅”,豈非抱玉握珠而更有彬彬之嘆者耶!
唐音癸簽
朱慶馀學(xué)詩于張籍,具體而微?!奥醚阕焦聧u,長天下四維”,猛句亦水部所少。
《唐詩歸折衷》
敬夫云:慶馀受知于文昌,而得交閬仙,仍其選句亦兼島之刻深、藉之娟秀而有之。
《載酒園詩話又編》
朱慶馀不能為古詩,即近體亦唯工于絕句。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慶馀無古體,律格專學(xué)水部,表里渾化,他人鮮能及者。斷推上入室。
《詩學(xué)淵源》
慶涂學(xué)杜,寢追大歷,晚唐詩人中殊不多見。間有累句,是其所學(xué)過當(dāng)之敝。
《唐詩概說》
慶馀詩思清意深,步趨王、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常州人。文宗開成五年登進士第。官終烏程令。去世時方中年。以苦吟為詩,長于五律,與姚合、賈島、李商隱有詩歌唱和,尤與方干善。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常州(今屬江蘇)人。文宗開成五年(840)登進士第,官終烏程令。生平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吳興志》卷一五、《唐詩紀(jì)事》卷五一、《唐才子傳》卷七。鳧與姚合、賈島、李商隱等人交往唱和,后輩詩人皆稱為“喻先輩”。尤與方干善。鳧卒,干有《哭喻鳧先輩》詩,云:“日夜役神多捐壽,先生下世未中年”。據(jù)此知其年壽甚促。為詩苦吟,詩學(xué)賈島。方干稱其“所得非眾語,眾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贈喻鳧》)。多作五律,胡震亨稱“五言閑遠(yuǎn)朗秀,選句功深,自稱無羅綺鉛粉,殆亦實語”(《唐音癸簽》卷八)。辛文房亦謂“晚歲變雅,鳧亦風(fēng)靡,專工小巧,高古之氣掃地,所畏者務(wù)陳言之是去耳”(《唐才子傳》)?!?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喻鳧詩》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又1首?!度圃娨荨反鏀嗑?聯(lián)?!度圃娎m(xù)拾》補詩2句。
唐詩匯評
喻鳧,生卒年不詳,昆陵(今江蘇常州)人。開成五年(840)登進士第,授校書。后官鳥程縣尉,或云縣令。有詩名,與姚合、顧非熊、方千、無可輩唱和。有《喻鳧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喻鳧)有詩名。晚歲變雅,鳧亦風(fēng)靡,專工小巧,高古之氣掃地,所畏者務(wù)陳言之是去耳。后來才子皆稱“喻先輩”,向慕之情見見也。
《唐詩品》
坦之夙尚幽探,身多野寄,故其詩意清遠(yuǎn),興象疏越,雖在開成間而音調(diào)頗閑。借非大家,故寥寥短律,不足騁其長步。
唐音癸簽
喻鳧五言閑遠(yuǎn)朗秀,選句功深,自稱無羅綺鉛粉,殆亦實語。
《載酒園詩話又編》
喻鳧效賈島為詩,人稱之“賈喻”。然觀宋人所推“木落山城出,浡生海掉歸”、“硯和青藹凍,簾對白云垂”、唐人推其“滄州違釣約,紫閣負(fù)僧期”今集皆不載,固知散失者多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唐喻鳧以詩謁杜牧之不遇,曰:“我詩無綺羅鉛粉,安得售?”……喻鳧今存詩六十三首,誠無綺羅鉛粉語,然皆近體,無古風(fēng)。其近體格頗不高,警句亦罕……欲以此傲牧之,未可得也。
《中晚唐詩主客圖》
喻鳧專攻五言近體,前輩謂其效賈島為詩,人稱之“賈喻”。今觀之,信不虛也?!茷槿胧叶恕?/blockquote>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門八人:僧良又、潘誠、于武陵、詹雄、衛(wèi)準(zhǔn)、僧志定、喻鳧、朱慶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五代時京兆杜陵人,名鄴,以字行。唐宣宗大中時,舉進士不第。往來商洛、巴蜀間。嘗賣卜于市,隱居自適。后欲卜居瀟湘,未果。一說唐末登進士第,五代時仕后唐,曾任都官員外郎、工部郎中。后唐明宗天成三年自縊卒。工詩,尤善五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名鄴,以字行。杜曲(今陜西長安縣南)人。宣宗大中時,舉進士不第,往來商、洛、巴、蜀間。不慕榮貴,賣卜于市,隱居自適。與山僧、道士、隱者交往。后至瀟湘,愛其風(fēng)景,欲卜居而不成,遂歸老嵩陽別墅。生平事跡散見《唐詩紀(jì)事》卷五八及卷六三、《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八。武陵工詩,尤長五律。元辛文房稱“興趣飄逸多感。每終篇一意,策名當(dāng)時”(《唐才子傳》卷八)。明胡震亨謂其“擬項斯、馬戴未足,方儲嗣宗、司馬札有余”(《唐音癸簽》卷八)?!?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于武陵詩》1卷、《于鄴詩》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于武陵詩1卷、于鄴詩1卷?!度圃娎m(xù)拾》補收詩1首。
唐詩匯評
于武陵,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陜西西安)杜曲人。大中中,登進士第。曾漫游巴蜀、商洛、吳楚等地,后歸老嵩陽別墅。工五言詩,多羈旅行役、送別寄贈之作。有《于武陵詩》一卷,又《于鄴詩》一卷。《全唐詩》于鄴、于武陵名下各編詩一卷,其中十八首詩重出互見?;蛟莆淞昝?,然此事未見北宋前記載,唐末有于鄴,恐別是一人。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門八人:僧良又、潘誠、于武陵、詹雄、及準(zhǔn)、僧志定、俞鳧、朱慶馀。
唐才子傳
(武陵)詩多五言,興趣飄逸多感。每終篇一意,策名當(dāng)時。
唐音癸簽
于鄴詩小小有致,擬項斯、馬戴未足,方儲嗣宗、司馬扎有馀。
《詩源辨體》
《于武陵集》五言律之外,惟絕句數(shù)篇而已。其詩氣格遒緊,故為矯激,而聲韻急促,語意快露,實多出于元和,亦晚唐一家。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于鄴五律外無別體,所得句亦鏤心刻骨者也。雖乏峭削之致,然自不得混水部派,附賈氏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