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勃

相關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3—515 【介紹】: 即元恪。
北魏皇帝。
鮮卑族。
孝文帝次子。
即位初,由大臣贊輔。
年十六親政,寵用外戚高肇,剪除宗室。
在位時,與南朝梁連年戰(zhàn)爭,互有勝負,取得梁壽春、義陽等城。
正始三年,俘楊紹先,滅氐楊氏。
崇信佛教,曾親為諸僧及朝臣講《維摩詰經(jīng)》。
境內(nèi)共建寺廟一萬三千余座。
在位十六年,廟號世宗。
全后魏文·卷八
帝諱恪,孝文帝第二子。太和二十一年立為皇太子,二十三年四月即位。改元四: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在位十六年。謚曰宣武皇帝,廟號世宗。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僧仙。西域康居國人。少業(yè)賈。泛兩舶往來吳蜀江海間。致貲貨。直鉅萬緡。時僧達禪師。居梓州新城之牛頭山。仙偶造焉。達則為說法曰。夫生死輪轉(zhuǎn)。愛必有離。身且如爾。而況外物乎。又嘗扣達房。達不應。因窺其戶。獨見水盈室內(nèi)。識者以為達入水觀故然。于是仙大領寤。即沈兩舶。謝遣妻子。薙落于灌口山之竹林寺。對眾自誓曰。茍非得道。終不出山。益遁夐絕地。結(jié)宇習定。每定必四五日乃出。因能言未來事。皆驗無小爽。明日客至。夜先具告其數(shù)。神異?以著聞。梁始興王澹鎮(zhèn)蜀。待以師禮。攜至陜。天監(jiān)十六年。游青溪山。將駐錫焉。先是道士李學祖等。占之以事營建。仙至輒芟墾。道士屢訶止弗為聽。而所辟僅容繩床許。無何火發(fā)。而道士望見之。相顧以為且燼仙。趨視之。仙則危坐烈焰中自若也。由是知其獲火光三昧者。雖道士亦從而推敬矣。后道場之成。多其力焉。澹以冥感。造四天王于梁泰寺。凡六齊日。則設供會眾。仙往赴。而五色光明。出四王頂。流耀近遠。所執(zhí)香爐不待火爇。而煙氣自騰。州刺史鄱陽王恢。躬受教戒。太尉陸法和。微時即慕向侍左右。給薪水二十年。客稍慢悔仙則曰。此三臺貴公??深喝枰E寂P疾?;蛞娍~衣童子持藥。出青溪水中跪進之。疾良已。尋歸蜀。蓋留陜者二十有八年矣。至則蜀民如見父母。會大旱。托之祈雨。仙徐以杖扣龍湫曰。何嗜睡如此。雨霶霈不旋踵。民率歌舞其德復時為請者。捫肘腋。應念獲舍利。隋混一。蜀王秀命召之不至。怒以兵詣。勢殊可畏。仙聞之。著僧伽梨。念佛以俟。而天氣倏變。云霧晦冥。雹雪飄灑。溪澗湍涌壞行路。士卒沮莫進。王懼而悔過。乃霽。及見仙禮敬聽法。迎住成都之眾凈寺。開皇中。仍歸山寺。其將歸。山靈前為掃除道路。既歸。有客僧。宿房中。亟起之曳出。已而屋傾壓。嗚呼其悲濟可量耶。年百馀歲而滅。葬山中。俗至今以仙阇梨呼之。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釋道仙。
一名僧仙。
本康居國人。
以游賈為業(yè)。
往來吳蜀。
江海上下集積珠寶。
故其所獲貲貨乃滿兩船。
時或計者云。
直錢數(shù)十萬貫。
既瑰寶填委。
貪附彌深。
惟恨不多。
取驗吞海。
行賈達于梓州新城郡牛頭山。
值僧達禪師說法曰。
生死長久無愛不離。
自身尚爾況復財物。
仙初聞之。
欣勇內(nèi)發(fā)。
深思惟曰。
吾在生多貪。
志慕積聚。
向聞正法。
此說極乎。
若失若離要必當爾。
不如沈?qū)毥谐黾译x著。
索然無擾豈不樂哉。
即沈一船深江之中。
又欲更沈。
眾共止之。
令修福業(yè)。
仙曰。
終為紛擾。
勞苦自他。
即又沈之。
便辭妻子。
又見達房凝水滉瀁。
知入水定信心更重。
投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發(fā)日對眾誓曰。
不得道者終不出山。
即迥絕人蹤結(jié)宇巖曲。
禪學之侶相次屯焉。
每覽經(jīng)卷。
始開見佛在其處。
無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見遺文。
而仙挺卓不群。
野棲禽狩。
或有造問學方者。
皆答對善權冥符正則。
自初入定。
一坐則以四五日為恒。
唯客到其門。
潛然即覺。
起共接語。
若無人往端坐靜室寂若虛空。
有時預告。
明當有客至。
或及百千。
皆如其說曾無缺長。
梁始興王澹。
褰帷三蜀禮以師敬。
攜至陜服沮曲。
以天監(jiān)十六年。
至青溪山。
有終焉志也。
便薙草止客繩床。
于時道館崇敞巾褐紛盛。
屢相呵斥甚寄憂心焉。
仙乃宴如曾無屑意。
一夕道士忽見東崗火發(fā)。
恐野火焚害仙也。
各執(zhí)水器來救。
見仙方坐大火猛焰洞然。
咸嘆火光神德。
道士李學祖等。
舍田造像。
寺塔欻成。
遠近歸信十室而九。
州刺史鄱陽王恢。
躬禮受法。
天監(jiān)末。
始興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
每六齋辰常設凈供。
仙后赴會。
四王頂上放五色光。
仙所執(zhí)爐自然煙發(fā)。
太尉陸法和。
昔微賤日。
數(shù)載在山。
供仙給使。
僧有肆責者。
仙曰。
此乃三臺貴公。
何緣罵辱。
時不測其后貴也。
和果遂升袞服。
仙或勞疾。
見縹衣童子從青溪水出碗盛妙藥跪而進服。
無幾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復游井絡。
化道大行時遭酷旱。
百姓請祈。
仙即往龍穴。
以杖扣門數(shù)曰。
眾生憂苦。
何為嗜睡如此。
語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賴斯?jié)伞?div id="x8wizv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161_1_111_comment'>
咸來禱賽欽若天神。
有須舍利即為祈請。
應念即至如其所須。
隋蜀王秀。
作鎮(zhèn)岷絡。
有聞王者。
尋遣追召。
全不承命。
王勃然動色。
親領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蹤可即加刃。
仙聞兵至都無畏懼。
索僧伽梨。
被已端坐念佛。
王達山足。
忽云雨雜流雹雪崩下。
水涌滿川藏軍無計。
事既窘迫。
乃遙歸懺禮。
因又天明雨霽。
山路清夷得至仙所。
王躬盡敬。
便為說法。
重發(fā)信心。
乃邀還成都之靜眾寺。
厚禮崇仰。
舉郭恭敬。
號為仙阇梨焉。
開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凈山神前掃。
一夜客僧止房。
仙往曳出。
房因即倒。
年百馀歲端坐而卒。
仍葬彼山。
益州今猶有木景白疊尚存。
云是圣人仙。
阇梨許。
神僧傳·卷第五
釋道仙。
一名僧仙。
本康居國人。
初以游賈為業(yè)。
后值僧達禪師為其說法。
遂沈?qū)毚诮?div id="vaahm2d"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161_2_5_comment'>
辭妻子投灌口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發(fā)日對眾誓曰。
不得道者不出此山。
即迥絕人蹤結(jié)宇巖曲。
禪學之侶相次屯焉。
每覽經(jīng)卷始開見佛在某處無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見遺文。
而仙挺卓不群野棲禽獸。
或有造問學方者。
皆答善權冥符正則。
自初入定一坐則以四五日為恒。
準客到其門。
潛然即覺起共接晤。
若無人往端坐靜室。
寂若虛空。
有時預告明當有客至。
或及百千皆如其說。
曾無欠長。
梁始興王澹褰帷三蜀。
禮以師敬攜至陜。
于時道館崇敞巾褐紛盛。
屬相呵斥甚寄憂心焉。
仙乃晏如曾無所屑。
一夕道士忽見東岡火發(fā)恐野火焚害仙也。
各執(zhí)水器來救。
見仙方坐大火中猛焰洞然。
咸嘆火光神德。
道士李學祖等。
舍田造像寺塔欻成。
遠近歸信十室而九。
州刺史鄱陽王恢躬禮受法。
天監(jiān)末始興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像。
每六齋晨常設凈供。
仙后赴會。
四王頂上放五色光。
仙所執(zhí)爐自然焰發(fā)。
太尉陸法和昔微賤日。
數(shù)載在山供仙給使。
僧有肆責者。
仙曰。
此乃三臺貴公何緣辱罵。
時不測其后貴也。
和果遂升袞服。
仙或勞疾見縹衣童子從青溪水出碗盛妙藥跪而進服。
無幾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復游井絡化道大行。
時遭酷旱百姓請祈。
仙即往龍穴以杖叩門。
數(shù)曰。
眾生何為嗜睡如此。
語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賴斯?jié)伞?div id="nvh9f74"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161_2_59_comment'>
咸來禱賽。
欽若天神。
有須舍利即為祈請。
應念即至如其所須。
隋蜀王秀作鎮(zhèn)岷絡有聞王者。
尋遣追召全不承命。
王勃然動色。
親領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縱可即加刃。
仙聞兵至都無畏懼。
索僧伽黎披衣端坐念佛。
王達山足忽云雨雜流雹雪崩下。
水涌滿川藏車無計。
事既窘迫乃遙歸懺禮。
因又天明雨霽山路清夷得至仙所。
王躬盡敬便為說法重發(fā)信心。
乃邀還成都之靜眾寺。
厚禮崇仰舉國恭敬。
號為仙阇梨焉。
開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凈山神前掃。
年百馀歲端坐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絳州龍門人,字子功。
王勃弟。
第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里行。
薛奇章 朝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見薛奇童。
唐詩匯評
薛奇章,一作薛奇童,生卒年不詳,字靈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玄宗朝官至大理司直。官終慈州刺史。《全唐詩》存詩七首。

作品評論

詩藪
國秀集》有太子司儀薛奇童,似是人名。
然唐又有蔣奇童,豈亦人名耶?
詩話評薛五言律“禁苑春風起”云:“如此麗則,不謂奇章而何?
”則不得為名,審矣。
薛又有《云中行》七言古,在王勃、李嶠間;《玉階怨》五咨絕,得太白、昌齡調(diào)。
蓋初、盛之超然者,時名字湮沒不傳,可為浩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2—683 【介紹】: 唐蒲州汾陰人。薛收子。太宗時授太子舍人,預撰《晉書》。高宗即位,擢給事中,轉(zhuǎn)中書舍人,加弘文館學士,拜東臺侍郎。坐事貶簡州刺史,配流巂州。上元初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永隆間拜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武則天聽政,乞致仕,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22—683 名振,以字行。
排行八。
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
薛收子。
9歲襲爵汾陰男。
及長,好學善屬文,甚得太宗愛重,累授太子舍人,預修《晉書》。
高宗朝,歷給事中、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上元三年(676),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又拜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
政出武后,以疾辭官。
卒,贈光祿大夫、秦州都督。
生平見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新舊《唐書》本傳。
元超好薦才俊之士,推進文壇革新,楊炯稱之為“朝右文宗”(《王勃集序》)。
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錄《薛元超集》3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元超。贈太常卿收子。九歲襲爵。尚巢刺王女和靜縣主。授太子舍人。高宗朝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拜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帝疾劇。政出武后。陽瘖乞骸骨。加金紫光祿大夫。卒年六十二。贈光祿大夫秦州都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5—718 【介紹】: 唐晉州臨汾人,字榮期,本名馀慶。少舉童子科。長師事王義方。高宗上元初,應八科舉皆中,授武陟尉。嘗乘縣令赴州,開倉賑濟災民。武則天時,為左衛(wèi)長史、弘文館直學士。長安中,五遷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nèi)供奉,忤旨,下遷水部郎中。武三思用事,以賢見忌,出守豪、蘄二州刺史,所至禮化大行。睿宗初,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累封平原郡公。有《三國春秋》、《明堂新禮》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28—721 原名馀慶,字榮期,排行四,齊州全節(jié)(今山東濟南)人,客居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
高宗上元三年(676)應八科舉,授武陟尉。
永隆元年(680)應岳牧舉,對策擢上第。
武后垂拱中,累補左衛(wèi)胄曹參軍,入閣供奉。
歷司賓寺主簿、左衛(wèi)長史兼弘文館直學士、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nèi)供奉,左遷水部郎中,出為棣州刺史。
中宗時,為濠、蘄二州刺史。
睿宗即位,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封平原郡公。
玄宗開元九年(721),卜居堯山、沮水間,卒。
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王勃、駱賓王交往。
著有《明堂新禮》3卷,又文集10卷等,均已佚。
全唐詩》存詩3首。
《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全唐詩補逸
員半千字榮期,晉州臨汾人。卒玄宗開元間(《舊唐書》謂卒開元二年,《新唐書》則謂卒開元九年),年九十四。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五
半千字榮期。齊州全節(jié)人。本名馀慶。少師事王義方。義方謂曰。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因改名半千。上元初舉八科皆中。授武陟尉。又應岳牧舉。對策擢上第。垂拱中累補左衛(wèi)冑曹入閣供奉。長安中五遷正諫大夫。除棣州刺史。中宗時為濠蘄二州刺史。睿宗立。徵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封平原郡公。開元九年卒。年九十四。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令遠,安陽(今屬河南)人。
高宗時,曾與王勃、盧照鄰同登玄武山,相互唱和。
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八。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絳州龍門人。
王通子。
官雍州司戶參軍。
生有六子:王勔、王勃、王勮、王助、王劼、王勸。
除王劼早夭外,皆有文名。
獲罪,坐貶交趾令。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福畤。高宗時雍州司功參軍。坐子勃殺官奴曹達左遷交阯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35—約689,一說約636—695后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升之,號幽憂子。
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
高宗乾封初,出為益州新都尉。
秩滿,漫游蜀中。
后患風痹,居長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藥中毒,手足致殘。
疾轉(zhuǎn)篤,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預筑墳墓,偃臥其中,作《釋疾文》、《五悲文》等自傷。
后終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潁水而死。
工詩文,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王楊盧駱,后人又稱初唐四杰。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4—686,一說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嘗從曹憲、王義方學《蒼》、《雅》及經(jīng)史。年弱冠,調(diào)鄧王府典簽(據(jù)張鷟《朝野僉載》卷六)。高宗龍朔末(663),拜益州新都縣尉。總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滿去官。《舊唐書》、《新唐書》本傳皆謂因染風疾去官,不確。其染風疾當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陽時。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餌,中毒,風疾轉(zhuǎn)篤。后轉(zhuǎn)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再徙陽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潁水而卒。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有《盧照鄰簡譜》,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其詩以抒發(fā)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盧照鄰為“初唐四杰”之一,擅長七言歌行。與駱賓王同創(chuàng)初唐近體歌行破奇為偶,四句一轉(zhuǎn),上下蟬聯(lián),以賦為詩之基本體式。代表作為《長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詩風格典重清峻。詩集以明張燮輯《幽憂子集》為最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本,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本題《盧照鄰集》。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祝尚書有《盧照鄰集箋注》,李云逸有《盧照鄰集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盧照鄰(約630—約680后),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貞觀二十三年前后,為鄧王(元祐)府典簽,王愛重,比之相如。
高宗總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風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藥餌為事。
調(diào)露年間遷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下,疾益篤,不堪其苦,遂自投潁水而死。
照鄰長于七言歌行,詞采富艷,境界開闊,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四杰”有《盧照鄰集》二十卷,又《幽憂子集》三卷,已佚。
今《幽憂子集》七卷乃明張燮所輯。
全唐詩》編詩二卷。
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初授鄧王府典簽。調(diào)新都尉。因風疾去官。沈痼攣廢。不堪其苦。投潁水死。年四十。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簽之日,即擅相如之譽,可謂彬彬?qū)W士矣。然神情流蕩,早痾傷困,廢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華,曜靈駐節(jié),竟以不堪,自沉潁水,悲夫!壯士激志,而橫骨朔野;忿妻感淚,而魂逐飄蓬。若生之死,謂之何哉?生感時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憂子》三卷,皆出詞賦之上。
《藝苑卮言》
七言歌行長篇須讓盧、駱。怪俗極于《月蝕》,卑冗極于《津陽》,俱不足法也。
詩藪
盧、駱五言,骨干有馀,風致殊乏。至于排律,時自錚錚。
唐音癸簽
范陽較楊微豐,喜其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
《竹林答問》
六朝之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間唯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盧前”,非虛語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江記室,間以奇氣,振其豐采,唯貪排對,致氣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寫,雖繁弦損調(diào),固無泛音?!堕L安古意》宛轉(zhuǎn)芊綿,則七言佳體不讓子山,開闔往來,猶以氣勝。
《詩學淵源》
(照鄰)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天下稱為“四杰”,而盧居首。
詩有奇氣,實出陳隋之上。
詠史諸作高古,幾窺魏晉之藩。
七言長篇,頗似子山。
七絕則為李、杜所宗者也。
當時近體為唐律之漸,未變陳隋之遺,敁其《送梓州高參軍還京》、《大劍送別劉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創(chuàng)也。
又有連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數(shù)聯(lián)者,與虞世南應制詩同一機杼,為齊梁與唐律逗變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26或627—684后 【介紹】: 唐婺州義烏人。
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
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四杰。
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
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
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
武則天光宅元年,徐敬業(yè)起兵揚州反則天,賓王為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
敬業(yè)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說 排行四,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出身寒門,其父為青州博昌令,早卒。7歲能詩。高宗朝,初為道王府屬,后歷任奉禮郎、東臺詳正學士、武功主簿、長安主簿,遷侍御史。為奉禮郎時,曾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塞外還,又曾宦游蜀中。調(diào)露元年(679)冬,因數(shù)上疏言事獲罪下獄,次年秋下除臨海(今屬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隨徐敬業(yè)起兵討武后,作檄傳之天下斥其罪。敬業(yè)兵敗,賓王被誅(一說逃亡不知所之)?!?a target='_blank'>本事詩·微異》言宋之問于靈隱寺吟詩,遇駱賓王隱跡為僧,為續(xù)“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等句,傳播甚廣,而不可信。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賓王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縱放,擅長七言歌行,《帝京篇》為代表作。其詩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層婦女愛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之驕奢淫逸,題材較為廣泛。筆調(diào)宏肆,風格雄放。《全唐詩》編其詩為3卷。其詩集以清咸豐年間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為最通行。
唐詩匯評
駱賓王(638?
—685?
),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
弱冠為道王(元慶)府屬。
高宗咸亨年間,從軍塞上。
上元元年回京參選,歷武功、長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書言事,被誣下獄。
后任臨海(今浙江天臺)丞,怏怏失志,棄官去。
文明元年,從徐敬業(yè)討武,兵敗,被殺。
或謂“投江而死”,或謂“亡命不知所之”。
賓王兼擅詩文,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并稱“四杰”。
有《駱賓王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三卷。
清陳熙晉有《駱臨海集箋注》十卷。
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賓王。婺州義烏人。初為道王府屬。歷武功主簿。調(diào)長安。武后時數(shù)上書言事。下除臨安丞。怏怏失志。棄官去。徐敬業(yè)舉兵。署為府屬。軍中書檄。皆其詞也。

作品評論

唐詩紀事
世稱“王楊盧駱”,楊盈川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tǒng)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賓王文好以數(shù)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人號為“算博士”。
詩人玉屑
駱賓王為詩,格高指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云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
張遜業(yè)《駱賓王文集序》
賓王五言律詩,秀麗精絕,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絕唱也。
《藝苑卮言》
盧、駱、王、楊,號稱“四杰”,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
內(nèi)子安稍近樂府,揚、盧尚宗漢魏,賓王長歌雖極浮靡,亦有微瑕,而綴錦貫珠,滔滔洪遠,故是千秋絕藝。
詩藪
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駱賓王篇什獨盛。佳者:“二庭歸望斷”、“蓬轉(zhuǎn)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開天府”,皆流麗雄渾,獨步一時。
唐音癸簽
義烏富有才情,兼深組織,正以太整且豐之故,得擅長什之譽,將無風骨有可窺乎!
三唐詩品
其源亦出陰、何,特能清遠取神,蒼然有骨,雖才非純雅,面于勝處見優(yōu)。存詩甚少,特見一斑,緣在初唐,仍稱家數(shù),
《詩學淵源》
(賓王)詩不減齊梁諸人,而古質(zhì)不及盧升之。近體如《北眺》、《夏日》諸作,立意煉辭,實開盛唐之先路。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