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皮日休

相關(guān)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吳縣人。
家有草廬十?dāng)?shù)間,貯書萬卷。
皮日休與相善,曾就借書讀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存《刺安南事詩》1首,出自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
按此詩實即皮日休《三羞詩三首》之二,《全唐詩》亦已收之,故此懿宗朝舉子當(dāng)即皮日休。
盧鴻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鴻一。唐幽州范陽人,字顥然,一作浩然。少有學(xué)業(yè),頗善籀篆楷隸。家洛陽,隱于嵩山。玄宗開元初,備禮屢征不至。開元六年,至東都,謁見不拜。玄宗召升內(nèi)殿,置酒,拜諫議大夫,固辭。復(fù)下制,許還山。將行,賜隱居服,官營草堂,恩禮殊渥。聚徒至五百人,號其居室曰“寧極”。又工畫,傳有《草堂十老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又作盧鴻一,字顥然(一作浩然)。
郡望范陽(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陽(今屬河南),隱于嵩山。
開元初,玄宗屢次徵召,不至。
五年(717),再次徵召,遂至東都,謁見玄宗,拜諫議大夫。
固辭,乃詔許還山,賜隱居服,官營草堂。
還嵩山后,廣學(xué)廬,聚生徒500人,皮日休《七愛詩》云:“百辟未一顧,三征方暫赴。
坦腹對宰相,岸幘挹天子。
”稱其為“真隱”。
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之《盧鴻傳》、《大唐新語》卷一〇、《唐才子傳》卷一。
盧鴻博學(xué),工詩,善書畫,所作《草堂十志圖》詩,后人評曰:“歌語亦清峭凌厲,如酌沆瀣而挹浮丘者。
”(周密《云煙過眼錄》引李參語)。
全唐詩》存詩10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鴻。唐幽州范陽人,字顥然,一作浩然。少有學(xué)業(yè),頗善籀篆楷隸。家洛陽,隱于嵩山。玄宗開元初,備禮屢征不至。開元六年,至東都,謁見不拜。玄宗召升內(nèi)殿,置酒,拜諫議大夫,固辭。復(fù)下制,許還山。將行,賜隱居服,官營草堂,恩禮殊渥。聚徒至五百人,號其居室曰“寧極”。又工畫,傳有《草堂十老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又作盧鴻,字顥然(一作浩然)。
郡望范陽(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陽(今屬河南),隱于嵩山。
開元初,玄宗屢次徵召,不至。
五年(717),再次徵召,遂至東都,謁見玄宗,拜諫議大夫。
固辭,乃詔許還山,賜隱居服,官營草堂。
還嵩山后,廣學(xué)廬,聚生徒500人,皮日休《七愛詩》云:“百辟未一顧,三征方暫赴。
坦腹對宰相,岸幘挹天子。
”稱其為“真隱”。
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之《盧鴻傳》、《大唐新語》卷一〇、《唐才子傳》卷一。
盧鴻博學(xué),工詩,善書畫,所作《草堂十志圖》詩,后人評曰:“歌語亦清峭凌厲,如酌沆瀣而挹浮丘者。
”(周密《云煙過眼錄》引李參語)。
全唐詩》存詩10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9或691—約740 【介紹】: 唐襄州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京師,應(yīng)進(jìn)士不第。曾于太學(xué)賦詩,一座傾服。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出為荊州長史,辟為從事,未幾,返鄉(xiāng)。后王昌齡過襄陽,訪之,相見甚歡,食鮮疽發(fā)而卒。工詩,善寫山水景色,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9—740 或謂字浩然(《新唐書》本傳),排行六,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后世故稱孟襄陽。
曾一度隱居鹿門山,后又隱居其祖居園廬。
玄宗開元十六年(728)赴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舉,不第,還襄陽。
新唐書》及《唐才子傳》均載有孟浩然在長安會見玄宗事,蓋來自《唐摭言》卷二。
歷代詩話往往引用,流傳頗廣,然經(jīng)考證,頗不可信。
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間,韓朝宗任山南東道采訪使,曾薦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與友人飲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詩集序》)。
二十五年,張九齡貶荊州長史,署孟浩然為從事,曾隨張九齡往各地巡視,或祭山川,或游覽從獵,與之唱和。
二十八年,王昌齡來游襄陽,相與飲酒甚歡。
時浩然疾疹發(fā)背且愈,食鮮疾動,終于冶城南園。
孟浩然終生布衣,經(jīng)歷單純,除在襄陽隱居外,喜漫游,東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吳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詩作。
孟浩然雖以隱逸聞名,然從未忘情仕進(jìn),在若干詩中,反映強(qiáng)烈。
此種情緒,到晚年方趨淡漠。
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與王士源《孟浩然詩集序》。
今人劉文剛有《孟浩然年譜》。
孟浩然為唐代山水詩派之先行者,詩以清幽、平易見長,與王維詩風(fēng)近似,故歷來王孟并稱。
孟詩在唐代即獲好評:杜甫稱其“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五首》之五);又稱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則稱其“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dāng)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記》)。
詩集有宋蜀刻本,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
《四部叢刊》據(jù)明刊本影印,《四部備要》據(jù)明刊本排印,最為通行。
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徐鵬《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等。
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2首,斷句6。
唐詩匯評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開元間游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試不第。自洛之越,漫游江、淮、吳、越、湘、贛等地。歸襄陽。二十五年,張九齡出任荊州長史,引為幕賓。次年歸里。二十八年,王昌齡自嶺南北歸,經(jīng)襄陽,相得甚歡。尋病卒。浩然以詩名重當(dāng)世,與王維齊名,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天寶四載,王士源編次其詩為《孟浩然詩集》三卷,今存。《全唐詩》編詩二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故鄉(xiāng)鹿門山,后應(yīng)進(jìn)士不第,赴吳越一帶漫游,以隱士終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杰出代表,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孟襄陽集》。曾多次過江夏(今武昌),在黃鶴樓宴客送友,飲酒賦詩。其黃鶴樓詩作中著名的有《江上別流人》《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送元公歸鄂渚》等?!岸踔蓦s詩碑”錄存其詩四首。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浩然詩,文彩茸,經(jīng)緯綿密,半遵雅調(diào),全削凡體。至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無論興象,兼復(fù)故實。又“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亦為高唱。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浩然)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瓕W(xué)不為儒,務(wù)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獨(dú)妙。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
皮日休《郢州孟亭記》
明皇世,章句之風(fēng)大得建安體,淪者推李翰林、杜工部為尤。介其間能不愧者,惟吾鄉(xiāng)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dāng)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fēng)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謝眺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聲”。此與古人爭勝于毫厘間也。他稱是者眾,不可悉數(shù)。
后山詩話
子瞻謂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nèi)法酒手,而無材料爾。
《臞翁詩評》
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落。
滄浪詩話
孟襄陽學(xué)力下韓退之遠(yuǎn)甚,而其詩獨(dú)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滄浪詩話
孟浩然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
劉辰翁《孟浩然詩集跋》
生成語難得。浩然詩高處不刻畫,只似乘興,蘇州遠(yuǎn)在其后,而澹復(fù)過之。
《唐詩品》
襄陽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故其出語灑落,洗脫凡近,讀之渾然省凈,而采秀內(nèi)映,雖悲感謝絕,而興致有馀。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調(diào)不及王右丞,而閑澹疏豁、翛翛自得之趣,亦非二公之長也。世代下流,崇慕冠紱,孟君淪落江海,遂阻聲華,傳之后世,悠然隱意更高。孟君之節(jié),夫亦久而后定者耶!
《批點(diǎn)唐詩正聲》
浩然體本自沖澹中有趣味,故所作若不經(jīng)思,而盛麗幽閑之思時在言外,蓋天降殊才,非偶然也。
四溟詩話
浩然五言古詩近體,清新高妙,不下李、杜。但七言長篇,語平氣緩,若曲澗流泉,而無風(fēng)卷江河之勢。
藝圃擷馀
詩有必不能廢者,雖眾體未備,而獨(dú)擅一家之如孟浩然洮洮易盡,止以五言雋永,千載并稱“王孟”。
詩藪
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此其占便宜處。英雄欺人,要領(lǐng)未易勘也。
詩藪
孟詩淡而不幽,時雜流麗;閑而匪遠(yuǎn),頗覺輕揚(yáng)??扇≌?,一味自然。
唐詩鏡
孟浩然詩材雖淺窘,然語氣清亮,誦之有泉流石上、風(fēng)來松下之音。
唐詩歸
鐘云:浩然詩當(dāng)于清淺中尋其靜遠(yuǎn)之趣,豈可故作清態(tài),飾其寒窘,為不讀書、不深思人便門?若右丞詩,雖欲竊其似以自文,不可得矣。此王、孟之別也。
唐音癸簽
引何景明語:孟五言秀雅不及王,時閑澹頗自成局。
唐音癸簽
引王世貞語:孟襄陽才不足半摩詰,特善用短耳。其景色恒傅情而發(fā),故小勝也;其氣先志而索,故大不勝也。然偏師而出者,猶輕當(dāng)于眾志而膾炙藝林。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凡讀孟詩,真若水石潺湲,風(fēng)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自有一種天然清曠之致。
《詩源辨體》
孟浩然古律之詩,五言為勝:五言則短篇為勝。
《詩源辨體》
唐人律詩以興象為主,風(fēng)神為宗。浩然五言律興象玲瓏,風(fēng)神超邁,即元瑞所謂“大本先立”,乃盛唐最上乘,不得偏于閑淡幽遠(yuǎn)求之也。
《詩源辨體》
古人為詩,有語語琢磨者,有一氣渾成者。語語琢磨者稱工,一氣渾成者為圣。語語琢磨者,一有相類,疑為盜襲;一氣渾成者,興趣所到,忽然而來,渾然而就,不當(dāng)以形似求之。試觀浩然五言律入錄者,無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后人才小者輒慕浩然,然但得其淺易耳。
《詩源辨體》
李、杜二公詩甚多,而浩然詩甚少。蓋二公才力甚大,思無不獲。浩然造思極深,必待自得。故其五言律皆忽然而來,渾然而就,而圓轉(zhuǎn)超絕,多入于圣矣。須溪謂“浩然不刻畫,只似乘興”,滄浪謂“浩然一味妙悟”,皆得之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
五言律,摩詰風(fēng)體不一,浩然機(jī)局善變。然摩詰可學(xué),而浩然不易學(xué)也。浩然如“云海訪甌閩”、“沿溯非便習(xí)”、“士有不得志”、“拂衣去何處”、“府寮能枉駕”、“敝廬在郭外”、“聞君息陰地”、“與君園廬并”、“去國已如昨”、“少小學(xué)書劍”、“掛席東南望”、“遑遑三十載”、“南國辛居士”、“舊國余歸楚”、“二月湖水清”等篇,格雖稍放而入小變,然皆神會興到,隨地化生,未可以智力求之。至如“欣逢柏臺舊”、“義公習(xí)禪寂”、“支遁初求道”、“龍象經(jīng)行處”等篇,則皆幽遠(yuǎn)清曠,以丘壑勝者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忌鬧,孟獨(dú)靜;詩忌板,孟最圓,然律詩有一篇如一句者,又有上句即有下句者,往往稍涉于輕,乃知有所避必有所犯。筆力強(qiáng)弱,實由性生,不復(fù)可強(qiáng),智者善藏其短耳。
《騷壇秘語》
(浩然詩)祖建安,宗淵明,沖澹中有壯逸之氣。
《蠖齋詩話》
襄陽五言律、絕句,清空自在,淡然有馀,衍作五言排律,轉(zhuǎn)覺易盡,大遜右丞。蓋長篇中須警策語耐看,不得專以氣體取勝也,故必推老杜擅場。
《唐詩歸折衷》
孟詩以清勝,其入悟處,非學(xué)可及,吳敬夫云:浩然清姿淑質(zhì),風(fēng)神掩映,乃在淡若無意之中。
《唐詩歸折衷》
孟詩佳處只一“真”字,初讀無奇,尋繹則齒頰間有馀味。
《古歡堂集雜著》
襄陽(五律)佳處亦整亦暇,結(jié)構(gòu)別有生趣,輞川、太白,殆能兼之。
原詩
孟浩然諸體似乎澹遠(yuǎn),然無縹緲幽深思致,如畫家寫意,墨氣都無。蘇軾謂“浩然韻高而才短,如造內(nèi)法酒手,而無材料”,誠為知言。后人胸?zé)o才思,易于沖口而出,孟開其端也。
《唐詩別裁》
襄陽詩從靜悟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此詩品也。然比右丞之渾厚,尚非魯、衛(wèi)。
《唐詩別裁》
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fù)出人意表。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孟公五律,筆潔氣逸,為品最高;較之儲生,尤為神足。故能指作自如,不窘邊幅。自是一代家數(shù),未易軒輊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惠連,挹彼清音,謝其密藻。五律含華洗骨,超然遠(yuǎn)神,如初日芙蕖,亭亭秀映?!?a target='_blank'>唐書》稱其方駕李、杜,固知名下無虛。
《唐宋詩舉要》
姚曰:孟公高華精警,不逮右丞,而自然奇逸處則過之。
《歷代五言詩評選》
傳言浩然為詩,佇興而作,造意極苦。篇什既成,洗湔凡近,超然獨(dú)妙。雖氣象請遠(yuǎn),而采秀內(nèi)映,藻思所不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2 【介紹】: 唐邯鄲人,一說趙州人。少尚氣節(jié),不舉進(jìn)士。與李賀、孟郊友善。初客鎮(zhèn)冀,王武俊奏為棗強(qiáng)令,辭疾不受,人因稱為劉棗強(qiáng)。后客漢南,李夷簡署為司空掾,尋卒。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12 洛陽(今屬河南)人。
一說趙州(今河北趙縣)人。
少尚氣節(jié),不舉進(jìn)士。
因事謫嶺南春州。
德宗貞元中至冀州依成德鎮(zhèn)節(jié)度使王武俊。
武俊愛其詞藝,表為棗強(qiáng)令,辭疾不就,世重之,稱之為劉棗強(qiáng)。
憲宗元和六年(811)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夷簡司功掾,卒。
劉言史與孟郊友善。
詩風(fēng)接近李賀。
生平詳見皮日休《劉棗強(qiáng)碑》、《唐詩紀(jì)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五。
皮日休稱:“其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得比。
”“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追蹤太白,亦后來之佳作也。
”(《劉棗強(qiáng)碑》)《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劉言史(?-812),趙(今河北邯鄲)人。建中中,鎮(zhèn)冀節(jié)度使王武俊辟為幕賓,奏請官,詔授棗強(qiáng)令,辭疾不就,世稱劉棗強(qiáng)。貞元中,游澤游、荊南、虔州、瀟湘。元和初居洛中,六年,山南節(jié)度使李夷簡辟為參軍,日與談燕,歌詩唱答。歲馀,奏請升軼,詔下之日,不恙而卒。言史善詩,與孟郊、穆贊交往唱和。有《劉言史歌詩》六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皮日休《劉棗強(qiáng)碑》
歌詩之風(fēng),蕩來久矣……吾唐來有是業(yè)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百歲有是業(yè)者,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追躅太白,亦后來之佳作也,有與李賀同時,有劉棗強(qiáng)焉。先生姓劉氏,名言史,不詳其鄉(xiāng)里。所有歌詩千首,其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得比。
滄浪詩話
大歷以后,我所深取者:李長吉、柳子厚、劉言史、權(quán)德輿、李涉、李益耳。
唐才子傳
(言史)少尚氣節(jié),不舉進(jìn)士。工詩,美麗恢瞻,世少其倫。
唐音癸簽
劉言史歌詩美麗恢瞻,世以比之李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誤作祐。唐清河人,一說南陽人,字承吉。初依李光顏,后寓姑蘇,曾謁白居易。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為內(nèi)臣所抑,一說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會昌中與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數(shù)受召幕府,輒自劾去。愛丹陽曲阿地,筑室隱居以終。卒于宣宗大中年間,年約六十余。以宮詞著名。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張祐。
桂苑叢談》言祜子為冬瓜堰官,張曰:“冬瓜合出祜子(瓠子)。
”知作“祜”字為是。
字承吉。
排行三。
郡望清河?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籍貫?zāi)详?今屬河南),晚年居丹陽(今屬江蘇)。
以布衣終身。
雖“屢蒙方鎮(zhèn)論薦”,卻未沾朝廷寸祿。
長年浪跡江湖,或為外府從事,或為大僚幕賓。
所歷之地極廣,北至塞北,南極嶺南,西至襄漢、馬嵬,東極于海,均有詩篇可考。
自云“顛狂遍九州”。
陸龜蒙謂祜“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序。
唐詩紀(jì)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誤。
下引同)。
故一生蹭蹬。
事跡見《唐詩紀(jì)事》卷五二、《唐才子傳》卷六、《云溪友議》等。
譚優(yōu)學(xué)有《張祜行年考》。
祜詩之佳者首推宮詞,委婉多諷,藝術(shù)造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
次則體物圖貌,描繪山水,題詠名寺之作,誠如陸龜蒙所云:“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
”其邊塞詩數(shù)量雖少而質(zhì)量卻高,能嗣高、岑遺響。
其投獻(xiàn)大僚諸作,類皆五言長律,頗見工力,按之皆與史合,有少陵之遺風(fēng)。
祜詩無僻字僻典,無詭怪陸離之狀,純熟工整,流轉(zhuǎn)自然。
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習(xí)見,而祜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淺易庸俗。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張承吉文集》10卷,最稱完備。
全唐詩》存詩2卷,遺漏甚多。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55首,斷句8,題1則。
唐詩匯評
張祜(約791-約852),字承吉,南陽(今屬河南)人,一說清河(今屬河北)人。
初寓居蘇州。
元和、長慶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
嘗以詩投謁節(jié)帥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韓愈、裴度等,求汲引。
長慶末,赴杭州取解,受抑。
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薦之,至京獻(xiàn)詩三百首,無成而歸。
會昌五年,往謁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為相得。
會昌末大中初,經(jīng)楚州北游河陽、滑州等地。
歸丹陽,卒。
祜工詩,元和中,即以宮體小詩得名。
同輩及后輩詩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陸龜蒙等均極欽重。
有《張承吉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二卷,遺佚甚多。
詞學(xué)圖錄
張祜(約785-849?),字承吉,清河?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初寓姑蘇,后至長安,集十卷,其《題金陵渡》、《宮詞二首》頗傳誦。有《胡渭州》等詞。
全唐詩補(bǔ)逸
張祜字承吉,清河人。
元和中作宮體小詩,情詞艷發(fā),稍流輕薄。
晚歲乃窺建安風(fēng)格,短章大篇,往往間出,諫諷怨譎,頗深寄意,為時所稱,皮日休、陸龜蒙尤重之。
大中中卒于丹陽。
補(bǔ)詩四卷。
(按《全唐詩》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編張祜詩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諧謔詩二首,其中《戲顏郎中騎獵詩》一首已見正卷,蓋復(fù)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補(bǔ)遺卷有詩五首。
本編所輯四卷,均所未及。
今從北京圖書館藏南宋蜀刻本《張承吉文集》、《永樂大典》、韋莊《又玄集》、《太平廣記》引唐康駢《劇談錄》、唐馮翊子《桂苑叢談》等書錄出之。
祜,諸書或有作佑者,誤。)

作品評論

皮日休《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
祜元和中作宮體詩,詞曲艷發(fā),當(dāng)時輕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譽(yù)。及老大,稍窺建安風(fēng)格,誦樂府錄,知作者本意,講諷怨譎,時與六義相左右,此為才之最也?!镌谠?、白時,其譽(yù)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詩益高,名益重。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張祜、羊士諤、元稹。
唐摭言
張祜,元和、長慶中深為令狐文公所知。公鎮(zhèn)天平日,自草薦表,令以新舊格詩三百篇表進(jìn)。獻(xiàn)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機(jī)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云云。謹(jǐn)令錄新舊格詩三百首,自光順門進(jìn)獻(xiàn),望清宣付中書門下。祜至京師,方屬元江夏偃仰內(nèi)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對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恥而不為者,或獎激之,恐變陛下風(fēng)教。”上頷之,由是寂寞而歸,祜以詩自悼,略曰:“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blockquote>
詩話總龜
張祜素藉詩名,凡知己者皆當(dāng)世英儒。故杜牧之云:“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膘镉小度A清宮》詩,為世所稱。
韻語陽秋
張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歷僧寺,往往題詠……信知僧房佛寺賴其詩以標(biāo)榜者多矣。
后村詩話
張祜詩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yáng)州”及“人生只合揚(yáng)州死,禪智山岡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斷橋荒蘚”、“空院落花”之語,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張祜樂府,時有美麗。
《唐詩品》
處士詩長干模寫,不離本色,故覽物品游,往往超絕,可謂五言之匠也。其宮體小詩,聲唱流美,頗諧音調(diào)。中唐以后詩人,如處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但龜蒙序略,謂之稍窺建安風(fēng)格,則泯乎未之有見。
唐音癸簽
張承吉五言律詩,善題目佳境,不可刊置他處。當(dāng)吋以樂府得名,未是定論。
《詩源辨體》
張祜元和中作宮體七言絕三十馀首,多道天寶宮中事,入錄者較王建工麗稍遜,而寬裕勝之。其外數(shù)篇,聲調(diào)亦高。
石洲詩話
張祜絕句,每如鮮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國三千里”一章見稱于小杜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張祜喜詠天寶遺事,合者亦自婉絕可思。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承吉作宮詞絕句,韻味風(fēng)情不下王仲初;樂府長歌,亦各成格調(diào)。獨(dú)五言近體,刻入處太通閬仙,或亦私淑賈氏者也。斷為及門一人。
《唐七律雋》
承言初不遇于樂天,后見抑于微之,獨(dú)見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贈詩,有“睫在眼前猶不見”之句,蓋譏元、白也。
三唐詩品
不詳其源所出。七言構(gòu)體生新,勁過張、王而同其風(fēng)味,琢詞洗骨在東野、長吉之間,“雁門思?xì)w”尤推高唱,五律蹇澀之中時生俊采,其雅琴之變曲,隱士之幽音乎?
《詩學(xué)淵源》
張祜……以宮詞名,然別作亦有大歷風(fēng)格。與徐凝齊名,為元、白所重。凝詩多絕句,其律詩已是晚唐,祜勝凝多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0 【介紹】: 唐湖州吳興人,字子重。
屢舉進(jìn)士不第,歸居吳興。
宣宗大中初,杜牧為刺史,稱賞其《落花》詩,以詩和之。
懿宗咸通中,皮日休、陸龜蒙喜其詩,曾造門訪之。
后病卒,皮、陸有詩吊之。
為詩長于七言,詩風(fēng)清便柔媚,但多已失傳。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0 或作嚴(yán)暉,誤。
字子重,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屢舉進(jìn)士不第,歸居吳興。
杜牧與之友善,且稱賞其《落花》詩,以詩和之。
皮日休、陸龜蒙亦賞愛其詩,曾登門訪之。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病卒于吳興。
皮、陸均有詩吊之。
生平見皮日休《傷進(jìn)士嚴(yán)子重詩序》、《南部新書》卷丁、《唐詩紀(jì)事》卷六六、《唐才子傳》卷六。
惲工詩,皮日休稱其“工于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時可軼駭于常軌。
”(《傷進(jìn)士嚴(yán)子重詩序》)《全唐詩》存詩1首。
唐詩匯評
嚴(yán)惲(?
-870),字子重,吳興(今屬浙江)人。
舉進(jìn)士,十馀上不第。
大中四年,杜牧為湖州刺史,曾與游處唱和。
又與陸龜蒙為友。
皮日休為童在鄉(xiāng)校時,即聞其名,咸通十一年,日休杯文謁之,兩月后,病卒。
全唐詩》存詩一首。

作品評論

皮日休《傷進(jìn)士嚴(yán)子重詩序》
余為童在鄉(xiāng)校時,簡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見有《與進(jìn)士嚴(yán)惲》詩。后至吳,一日有客曰嚴(yán)某,余志其名久矣,遽懷文見造,于是樂得禮而觀之。其所為文,工于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時可軼駭于常軌。
南部新書
嚴(yán)憚(惲),字子重,善為詩,與杜牧友善。皮、陸常愛其篇什,有詩云:“春光冉冉婦何處……”七上不第,卒于吳中。
唐才子傳
同時有嚴(yán)惲,字子重,工詩,與牧友善,以《問春詩》得名。昔聞有集,今無之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歸佾或歸系,宣宗時兵部尚書歸融之孫,歸仁召之子。
全唐詩》存《答日休皮字詩》1首,注云:“時仁紹諸子修、系,伺日休復(fù)至,乃于刺字皮姓之下,題詩授之。
”事出《太平廣記》卷二五七引《皮日休文集》,唯“修”作“佾”。
按歸融五子,有仁召而無仁紹(見《舊唐書·歸融傳》),《全唐詩》云“仁紹”,或為“仁召”之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鄧州南陽人,字潤卿。
宣宗大中進(jìn)士。
唐末為廣文博士。
曾隱居茅山,后寓吳中。
皮日休、陸龜蒙多有交游。
工詩,多抒旅思羈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潤卿,南陽(今屬河南)人。
武宗會昌五年(845),嘗以狀元及第,旋復(fù)考駁落。
宣宗大中間始登進(jìn)士第,后為廣文博士。
懿宗咸通前后,隱居茅山學(xué)道,世稱華陽山人、華陽道士。
又寓吳中,與皮日休、陸龜蒙等人交游頗密,多有唱和。
計有功稱“其詩多羈旅感激”,并贊譽(yù)其《旅泊吳門》一詩(《唐詩紀(jì)事》卷六四)。
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一一、《唐詩紀(jì)事》卷六四。
全唐詩》存詩16首。
《全唐詩續(xù)拾》補(bǔ)2首。
唐詩匯評
張賁,生卒年不詳,字潤卿,南陽(今河南鄧州)人。
大中中,登進(jìn)士第,官廣文博士。
后歸隱茅山。
成通末,旅居蘇州,與皮日休、陸龜蒙交游唱和。
全唐詩》存詩十六首。

作品評論

唐摭言
張濆,會昌五年陳商下狀元及第,翰林覆落潰等八人,趙渭南貽濆詩曰:“莫向春風(fēng)訴酒杯,謫仙真?zhèn)€是仙才。猶堪與世為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
唐詩紀(jì)事
(賁)唐末為廣文博士,寓吳中,與皮、陸二生游。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