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煜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1203 【介紹】: 宋僧。臨江軍新喻人,俗姓彭。幼失怙恃,年二十一出家于本郡光化寺,又云游江南諸地寶寺求法。孝宗淳熙三年,詔居臨安靈隱。召對論佛法,稱旨,留宿內觀堂,賜號佛照,因進《宗門直指》一篇。寧宗慶元元年,歸老東庵。嘉泰間別眾書偈,坐寂而逝。謚普惠宗覺禪師。
全宋詩
釋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號拙庵,賜號佛照,俗姓彭,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年十五,依本郡東山光化寺吉禪師落發(fā)。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大慧宗杲禪師南遷,望見而慕之。后二年,謁月庵果、應庵華、百丈震等,終不自肯。二十六年,聞宗杲住阿育王山,依之而大徹。杲歸徑山,光奉事益虔。杲入寂,光分座仰山。后住鴻福、光孝二寺。孝宗多次召對。淳熙七年(一一八○),歸老育王廣利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遷徑山。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還育王。嘉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謚普慧宗覺大禪師。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有《語錄》傳世,見《續(xù)藏經》所收《古尊宿語錄》卷四八《佛照禪師奏對錄》、《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五《佛照光和尚語》?!?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二○、《補續(xù)高僧傳》卷一○、《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三十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六
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號拙庵,俗姓彭,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敏悟好學,成年始出家,遍訪名師,得大徹悟,名公貴卿多從之游。孝宗皇帝雅聞其名,淳熙三年召住靈隱寺,應對稱旨,賜號佛照禪師。丐閒山林,處以育王,紹熙中改蒞徑山。嘉泰三年坐化,年八十三,賜謚普慧宗覺大禪師。見周必大《文忠集》卷八○《圓鑒塔銘》。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禪篇第三之二
釋德光賜號佛照。臨江軍彭氏子也。志學之年即依本郡光化寺吉和尚薙發(fā)受具。一日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登方丈請曰。昨蒙和尚垂問。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這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在。拈棒劈脊打出。于是有省。次謁月庵杲應庵華百丈震。皆無所入。適大慧奉旨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光擬對。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價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問對答稱旨。留宿內觀堂。后示寂。塔全身于東庵。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德光。
臨江彭氏子。
彭氏故舊族。
母袁。
夢異僧入室。
驚窹而娠。
既生。
其祖曰。
吾家世積德。
此子必光吾門。
因是命名。
九歲值寇擾。
辟地于袁之木平寺。
有妙應大師伯華善相曰。
是子。
伏犀貫頂。
出家必作法門梁棟。
俄失恃怙歸伯氏。
年二十一。
聞人誦金剛經。
有省。
自伯母曰。
適聞誦經。
身心歡喜。
世間萬事。
真如幻夢。
兒愿出家。
即散家貲與其族。
詣光化院足庵老宿薙落。
足庵攜之入閩。
語師曰。
是行。
為子擇所依。
東禪月庵果公。
具衲僧眼。
子依之。
時復有吾足矣。
見月庵。
機語相契。
是時老宿。
多集閩中。
如妙湛佛心圓覺。
望重叢林。
師無不參叩。
遍歷五十馀員善知識。
最后見大惠于育王。
為舉竹篦話。
師儗對。
痛棒隨之。
遂大悟。
從前所得。
為之冰釋。
惠曰。
爾這回始徹也。
說偈以頂相付之。
隨過蔣山。
謁應庵。
庵稱賞不已。
謂人曰。
光兄插翅虎。
吾當避之。
乾道丁亥。
住臺之鴻福。
徙光孝。
臺守李侍郎浩。
延之也。
孝宗。
雅聞師名。
淳熙三年。
被旨住靈隱。
入對選德殿。
問佛法大意曰。
朕心佛心。
是同是別。
對曰。
直下無第二人。
曰。
如是則佛即是心。
心即是佛耶。
對曰。
成一切性即心。
離一切相即佛。
又問。
釋迦雪山六年所成何事。
對曰。
將謂陛下忘卻。
上悅。
賜號佛照禪師。
自是召見無虛歲。
至留內觀堂。
五宿而出。
恩遇異常。
紹熙改元。
孝宗御重華宮。
稱壽皇。
而徑山命下。
師力辭。
壽皇曰。
欲頻相見耳。
何以辭為。
慶元初。
請老許歸育王。
師之在內觀堂也。
上時乘小輦過堂。
至則促席而坐。
或曳袂而行。
歡如平生。
宣賜金玉器用繒?。
計緡三萬馀。
及王臣長者所施。
悉以置育王贍眾之田。
國史陸游。
詳記其事。
自創(chuàng)數(shù)椽。
曰東庵。
掩關自娛。
以休世焉。
以嘉泰癸亥三月。
告眾曰吾世緣將盡。
未幾問左右曰。
今日月半耶。
對曰然。
即索紙作遺書。
與平昔所厚者。
集眾敘別。
皆法門之旨要。
無半語及他事。
索浴更衣。
大書云。
八十三年。
彌天罪過。
末后殷勤。
盡情說破。
泊然而逝。
弟子塔全身于庵后。
僧臘六十。
謚普慧宗覺大禪師。
塔曰圓鑒。
明河曰。
南渡后宗師。
唯妙喜老子。
得人為多。
開堂說法。
顯然為天人師者。
不下數(shù)十人。
然皆不數(shù)傳寂寂矣。
能使道脈長永。
枝葉繁茂。
不忝師門傳受。
唯師一人而已。
古稱妙喜。
能大圓悟之門。
愚謂。
妙喜之得師。
猶圓悟之得妙喜。
續(xù)燈舉妙喜之嗣。
契悟廣大者。
九人。
師不與焉。
已失其鑒。
至謂弟子之超卓者。
又蚤世不使久開法。
俾法嗣廣布。
然則師豈非超卓。
而夭者耶。
噫。
所謂瞋目而不見泰山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光,賜號佛照,臨江彭氏子也。志學之年,即依郡之光化吉薙發(fā),受具。一日,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登方丈,請曰:“昨蒙垂問,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這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拈棒劈脊一擊。于是有省。次謁月庵杲、應庵華、百丈震皆無所入,適大慧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光擬對,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價,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問,對答稱旨,留宿內觀堂。后示寂,塔于東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翊。
宋興化軍莆田人。
宋煜孫。
以祖蔭入官。
累遷通判汀州。
史彌遠當國,罷歸。
理宗端平初,起通判廣州,擢知循州,御盜措置有方,民得安樂。
全宋詩
宋詡,字叔晦,歸善(今屬廣東)人。以蔭補官。歷知程鄉(xiāng)、歸善縣。理宗端平初通判廣州。二年(一二三五),知循州。事見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三、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