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則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虞山懷古 南宋末 · 顧細二
七言律詩
踏遍青山千萬重,藤蘿落落掛長松。
昭明臺下寒煙覆,虞仲丘邊碧蘚封。
丹井鑿時飛去鴿,澗泉流處破潛龍。
古今多少興亡恨,都在聲聲晚寺鐘。
注:昭明臺:指昭明太子讀書臺。志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曾來常熟讀書,后人筑此臺紀(jì)念。臺在虞山東麓。  虞仲丘:指仲雍墓。虞仲又稱仲雍,商末周族領(lǐng)袖古公亶父次子,太伯之弟。得知其父欲傳位幼子季歷再立季歷子昌(即后之周文王),主動避位,與兄太伯南奔至今無錫、常熟一帶,斷發(fā)紋身,人民歸附,建勾吳國。太伯卒后仲雍繼位。仲雍卒,葬常熟烏目山東麓,山因此改名為虞山?! 〉ぞ涸谟萆綎|南麓致道觀內(nèi),為南朝梁天監(jiān)時道士張道裕煉丹所開。傳說宋淳熙中,道士李則正浚井時得石函一具,內(nèi)藏二丹,李啟函,丹化二鴿飛入尚湖。  澗泉:指興福寺前的破龍澗。傳此澗為黑白兩龍相斗裂山所致。
勾章太守儒術(shù)吏,欲以文藻輝山川。
鄞鄮三縣詢故老,孰克稱任無愧旃。
青衿諸生六七輩,群游于校峨其冠。
僉曰太史九沙叟,里號碩德稱耆賢。
皇輿圖表受詔撰,一統(tǒng)方略奉敕編。
自來鴻筆光史院,矧此志乘辭為難。
聞人豈無夫己氏,軼材諷說不足詮,未若叟也撰述卓可傳。
叟今七十剛?cè)A顛,兩目炯炯精神完。
婁機字源洪適釋,擘窠運腕如云煙。
先人傳經(jīng)角岳岳,季父讀史腹便便。
著書等身懼放墜,叟也一一謄寫工雕鐫。
紀(jì)元之考瞭指掌,功與史表同精堅。
四明文獻郁選首,造廬而請何疑焉。
太守撰日具書幣,涉江命使恭且虔。
叟承禮命夙當(dāng)發(fā),高軒過躪蓬蒿園。
誘我騰說溯前志,黃綢煖割朝來眠。
張津姜嶼之書不可覯,為叟略數(shù)楊張前
寶慶纂歷歲丁亥,廬陵胡矩守慶元。
屬其鄉(xiāng)人參軍浚,甄括明事縣國門。
先以郡志后六邑,刻畫城郭圖廂關(guān)。
厥后卅載暨開慶,丞相臣潛來旬宣。
軍防水則以次定,經(jīng)制稅賦兼牢盆。
嘉禾繪獻民氣樂,老謀憂國何時諼。
門生曰錫曰應(yīng)發(fā),承命執(zhí)筆校秘文。
詩歌自可勒琬琰,例以志體稍殊懸。
自宋訖命更延祐,袁桷方領(lǐng)編修官。
本之二志著其概,參之七觀究其原
誰其續(xù)者垂不刊,猗惟王侯元恭捉翰遒如椽。
其間首尾稱大備,一代興廢略可言
前明內(nèi)府不收弆,文淵墜簡終淪湮。
天一閣范碧山全,家有善本頗自專,叟當(dāng)檄取訶豪頑。
滎陽南山堇山氏,邦有黎獻摭捃勤。
或鞶繡藻采而有耀,或大雅宏達而不群。
其書同異具可核,叟今何不重探論(鄭、黃止載郡人,李則并次名宦。)。
抑吾又聞杲堂李翁于叟為先友,高文煌煌稱大篇。
傳甬耆舊一十卷,能事直欲追古歡
叟今凡例一本此,發(fā)幽表微疇謂不然。
方今圣主一寰宇,睿算尤重海與邊。
三韓直達島倭接,東南防守籌宜先。
舟山負隅歸版籍,時清喜停赤白丸。
廟謨議此設(shè)重鎮(zhèn),厥餉幾何兵幾千。
叟宜條晰陳要害,宏論亦可銷戈鋋。
郡人聘修古有例,書法郡守名牽連。
上奏天子制稱善,撤膳或賜兼珍筵,叟今決去無遷延。
雪花席大蔽江水,烏篷船低壓兩肩。
行幐轔輑恣捆載,湘東斑管膠東箋。
阿育王山考古佛,丹山洞天尋真仙。
搜奇直抉圖經(jīng)秘,采隱不遺聲聞禪。
白頭自草內(nèi)舍帖,歸告先墓封樹寒。
焜煌家乘述祖德,玩鹿亭古澤永綿。
寒廳擁堵看秉筆,一筆一削孰敢干。
鼠須疾揮不及凍,墨沈肯受冰霜憐。
走愿傳鈔備書吏,微名亦得流丹鉛。
不朽盛事會有緣,此意只恐天公慳。
嗚呼,此意只恐天公慳。
⑴ 充宗先生著有《學(xué)禮質(zhì)疑》《儀禮商》《周官辨非》《禮記偶箋》《學(xué)春秋隨筆》。
⑵ 季野先生著有《南宋六陵遺事》《庚申君遺事》《歷代史表》暨《明史》三百卷。
⑶ 《紀(jì)元考》一卷,括歷代運歷甚晰。
⑷ 津撰《四明圖經(jīng)》,見《宋史·藝文志》。嶼撰《寧越風(fēng)物志》,見《文獻通考》。
⑸ 成化時,郡人楊實修《四明郡志》,嘉靖時,鄞人大司馬張時徹修府志。
⑹ 序稱「贛州錄事參軍羅?!埂!吨饼S書錄解題》云:胡矩仲方為守,羅浚其鄉(xiāng)人也。
⑺ 其書《郡志》十一卷,《鄞志》二卷,《奉化志》二卷,《慈溪志》二卷,《定海志》一卷,《昌國志》一卷,《象山志》一卷,府境、縣境各治皆有圖,咸淳年刊。
⑻ 開慶改元,吳潛以丞相領(lǐng)郡,復(fù)續(xù)修《四明志》,民政、兵防、士習(xí)、軍食別自為志,以補前書。又立水則,自撰《平水則記》刊石。門生慶元府教授梅應(yīng)發(fā)、沿海制置大使主管機宜文字劉錫編次,末附詩詞四卷,予謂于志體不合也。
⑼ 王深寧應(yīng)麟著《四明七觀》,鈐括郡之掌故為注釋。延祐三年,袁學(xué)士桷復(fù)修郡志,采其文冠于《藝文考》。
⑽ 至正時,郡守王元恭續(xù)修延祐以后事,凡十六卷,稱《至正新志》。
⑾ 宋兩志皆宋刊,元兩志亦鈔本,明代《文淵》《內(nèi)閣》兩目皆不載,海內(nèi)藏書家亦無有齒及者。宋志惟予友全祖望家有之,故予得見。元志則天一閣范氏所藏也。
⑿ 滎陽外史鄭真,南山先生黃潤玉,堇山先生李堂,各撰《四明文獻志》,先次其行事,后列著作。
⒀ 郡人李鄴嗣、胡文學(xué)本《四明風(fēng)雅》諸書。裒集甬上耆舊,自漢至明末,定為詩史,鄴嗣為撰傳。
⒁ 宋時高麗貢道由明州上,見《寶慶志》及《范石湖集》。
⒂ 其在吾浙,嘉興聞人碩德修《嘉禾志》,德清談鑰修《吳興志》,山陰陸游修《會稽志》,天臺陳耆卿修《赤城志》,皆宋志之表表者。
⒃ 玩鹿亭,先生高祖鹿園都督所搆,因以名集。
題魏了翁周易要義(乾隆甲午) 清 · 弘歷
華父師敬子(李燔字),其學(xué)傳紫陽。
紫陽注周易,獨稱卜筮方。
舉占意有謂,恐人涉荒唐
魏乃宗正義,刪繁取其臧。
釋文考陸氏,兼引馬(融)康成(肅)。
簡以得其要,約而頗致詳。
彝尊尚弗知(朱彝尊經(jīng)義考未載此書),希寶誠吉光。
開宗辟虛元,孔門教用彰
三易明周稱,蓋謂取岐京(葉)。
乾健具四德,坤順惟隨倡。
弗牛而曰馬,牝馬行無疆。
然予更思之,仍即一乾剛
乾坤分(去聲)既定,馀卦推類明(葉)。
大端弗失正,十翼臣之良。
出處益卓然,正色立朝綱。
豈徒托空言,用易誠有常。
四庫廣搜羅,懋柱出珍藏。
鈔刻俾歸之,牖世文教昌。
卷首題五言,用賁世守長。
⑴ 朱子作本義首列筮儀每卦明著象占使人知觀象玩辭而不涉于讖緯
⑵ 其原序云傳易者更相祖述惟魏世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江左諸儒并傳其學(xué)其江南義疏十有馀家皆辭尚虛元乃義涉于釋氏非為教于孔門也
⑶ 此書解利牝馬之貞謂坤是陰道假借柔順之象以明柔順之德且謂不云牛而云馬者牛雖柔順不能行地?zé)o疆
⑷ 坤之牝馬正承乾為馬而言蓋馬乃純陽而在坤則為牝馬故乾直曰利貞而坤云利牝馬之貞則坤之四德一乾之四德仍是以順為吉
精神給札寫書初,摹出眸光正炯如。
羅子苦心還憶否,商量鄭學(xué)二旬馀(兩峰昔為予作康成像,考索《鄭志》諸書,凡廿馀日乃成。)。
平生慕兩賢,非友而若師。
束修好經(jīng)籍,往往夢見之。
其一錢少詹,識我弱冠時。
注書抉淵原,辨字求據(jù)依。
前賢謬稱許,謂云戴可追
東原真天人,我聞恧且疑。
一為校理君,時徵入天扉。
點竄四部書,校錄三通碑(君著輿地金石碑目)。
我方走江介,離隔如云泥。
長裾曳朱門,漸蒙孤陋譏。
遭逢得良友,與我斗識知。
汪狂而錢倨,更有洪君奇(謂容甫獻之稚存)。
其學(xué)乃精絕,獨到一世希。
孤蓬生于麻,白沙入以緇。
千年枕經(jīng)籍,自以元朗期。
欲撰續(xù)釋文,此事茫無涯。
先抽爾雅篇,蟲鳥苦究推。
削其偏傍加,古是而今非。
廣摭郭(舍人)樊孫,高(誘)康成乃其枝。
參軍小齟齬,叔重吾綱維。
蹉跎未終成,行役以自攜。
側(cè)聞校理君,著此二十稘。
聲音訓(xùn)詁閒,質(zhì)證書易詩。
經(jīng)經(jīng)自相勘,所失無毫釐。
徵信漢魏儒,闕疑不自欺。
措言又平準(zhǔn),未肯參軍隨。
亦取正義名,沖遠詎等夷。
陸佃鄭樵輩,蕪穢不足資。
君書若行世,焚硯亦不辭。
后儒苦參訂,惟恐微言微。
浮名本浮云,豈以恤已私。
前年走京闕,謁君叩門籬。
握手喜欲狂,禮意不及施。
千言累匈臆,有若絲不治。
又若大澤云,四起無端倪。
徐徐辨涯涘,漸漸如醇醨。
是時君念我,恐有方朔饑。
俾修石渠書,議功以入貲。
所計亦未成,感激肝膽披。
逡巡逐秋風(fēng),匆卒走路岐。
君書不曾見,回首以恨滋。
去年客游梁,主者韓昌黎(謂弇山中丞)
好賢苦饑渴,賞我以不羈。
招君載書來,著作于官司。
編年仿司馬,當(dāng)廢薛應(yīng)旂(君為畢中丞撰宋元通鑒)。
君談始深接,君學(xué)方深窺。
暇日出我書,折衷而拾遺。
十言九合轍,閉戶法在茲。
微嫌我驚俗,改字搜根基。
我言證佐明,例不避謗誹。
君書列學(xué)官,邢炳不敢睎。
眇然當(dāng)世閒,所待言者誰。
吾終望中丞,功業(yè)今皋夔。
圣人重文治,入告必頷頤。
石經(jīng)最宜奏,次者兩廡祠。
光光許叔重,學(xué)行純無疵。
景純自忠烈,黌舍誦厥詞。
柰何小說家,緣飾致詆訾。
中郎比康成,術(shù)業(yè)無參差。
三賢配游夏,后世頌不衰。
立言古人敦,獻可良臣為。
翰林近言官,君位清不卑。
有時得遷除,亦合陳丹墀。
狂夫及芻蕘,惟君擇從違。
俗流但因循,讒者曰詅癡。
我今如愚公,用志山可移。
贈言愧無文,繼之以歌驪。
踟躇惜將別,且復(fù)傾千卮。
丈夫戀日月,苦乏名譽垂。
交朋重知己,謂有藥石規(guī)。
心酸勿揮涕,為其近女兒。
同術(shù)而同方,天涯若堂闈。
努力研遺經(jīng),暇即長相思。
⑴ 辛眉先生初致札星衍有東原替人之語
⑵ 時予欲得職官表謄錄閣校乃紀(jì)總憲陸廷尉過愛謂當(dāng)以纂修薦遂致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