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妙堪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號虛堂,俗姓陳,四明象山(今屬浙江)人。
十六歲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師蘊出家。
后辭親出鄉(xiāng),首依雪竇煥和尚、凈慈中庵皎和尚。
過金山,掩室和尚一見甚器重。
從運庵和尚薙染,自此遍歷諸老宿之門。
游江淮湘漢,經(jīng)荊門玉泉,過廬山東林。
依福嚴(yán)無二月和尚,為典藏。
參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
又訪北禪禮和尚。
回浙到凈慈,見凈和尚。
由靈隱笑翁和尚薦為虎丘典藏。
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興府興圣寺。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遷報恩光孝寺。
又移慶元府顯孝寺。
復(fù)遷瑞巖開善寺,居二年乞退,住萬松山延福寺。
繼遷婺州云黃山寶林寺,居五年嬰強寇之難,應(yīng)東谷和尚舉,入主冷泉寺。
寶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據(jù)《語錄》,《行狀》作六年),在靈隱鷲峰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寺。
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巖慧照寺。
五年,受詔住臨安府凈慈報恩光孝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據(jù)《語錄》,《行狀》作三年),遷徑山興圣萬壽寺。
五年卒,年八十五。
為運庵禪師法嗣。
有《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十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
事見《語錄》及所附法云撰《行狀》。
 釋智愚詩,以輯自《語錄》及《語錄》中單編的詩合編為五卷。
輯自他書的詩附于卷末。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智愚。字虛堂。四明人。具戒游參。見運庵顏公。言下了旨。出世歷住十剎。化道風(fēng)行。咸淳末。被詔住徑山。室中設(shè)三轉(zhuǎn)語??彬瀸W(xué)人。鮮有覯其機者。曰。己眼未明底。因甚將虛空。作布褲著。曰。畫地為牢。因甚透這個不過。曰。入海算沙底。因甚向針鋒頭上翹足。又云。虛堂。初無門戶。與人近傍。亦不置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只要諸人如鐵。入土與土俱化。然后可以發(fā)越。其如運糞入者。吾末如之何。一日。舉松源師臨濟示寂告眾云。久參兄弟正路上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臨濟之道。將泯絕無聞。傷哉。拈云。鷲峰老大。似倚杖騎馬。雖無僵臥之患。未免傍觀者丑。師先在凈慈。入院日問答絕。忽天使踵門。傳旨。問趙州因甚八十行腳。虛堂因甚八十住山。師。即舉趙州行腳到臨濟話。頌曰。趙州八十方行腳。虛堂八十再住山。別有一機恢佛祖。九重城里動龍顏。使以頌回奏。上大悅。特賜米五百石。絹一百縑。開堂安眾。后示寂。塔于直嶺下曰天然。先是。高麗國王。請師于彼國說法。八載還山。問法弟子。隨侍千指。至我明嘉靖間。高麗尚遣法嗣來此掃塔云。彼國法道。甚盛焉。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正因。
杭仁和金浦人。
姓俞氏。
宋嘉定六年生。
出胎紫胞瓊質(zhì)。
如蓮華捧足狀。
頷下黑子。
出數(shù)毫盈寸。
童年。
能先事而知。
凡事不學(xué)自解。
年十五為人已疾。
禦菑輒驗。
從季父守常。
出家于殊勝寺。
精修苦學(xué)。
脅不至席者三年。
每歡局于聞見。
儗出游參請。
笑翁堪禪師。
道價傾動叢林。
師往育王禮焉。
翁始陽拒之。
命坐下板閱月。
一夕聞霹靂聲。
忽通身汗流。
快爽如脫殼。
拊掌大笑曰。
如是如是。
亟入見翁。
翁肯之。
俾侍左右。
因自號曰霹靂。
初主徽州黃山之祥符。
宋秀王諸孫。
蚤所賞識。
治精藍霅水上延之。
或又以建康之保寧請。
皆不就。
尋以父喪。
歸金浦。
迎母入寺中。
以孝養(yǎng)終其天年。
師受知穆陵最深。
賜師號紫衣。
宗藩戚畹。
下逮閭巷信善。
靡不皈依。
以為真佛子也。
杭既歸元。
民生理未定。
師為粥食餓者。
日以千計。
每歲佛歡喜日。
設(shè)無遮會。
普資冥福。
世祖尋訪江南人物。
御史中丞崔某言。
杭州殊勝寺因長老。
有異德。
聘不能致。
詔侍臣。
強起至京。
引見說法。
稱旨。
退就集賢院。
錫賚優(yōu)厚。
越五年。
告老還山。
宣授圓明通應(yīng)禪師。
詔公卿大夫名師宿德。
設(shè)祖道都門外送之。
以榮其歸。
師在京時。
當(dāng)丁亥秋潦。
饑民視昨逾甚。
杭父老。
盻盻然覬師言還。
而未得請。
飛書勉其徒。
悉出衣缽之資。
為續(xù)艱食。
賴全活者甚眾。
既還山。
進諸弟子語之曰。
吾老矣。
山門營葺缺如。
傾囊側(cè)囷。
非所靳。
將鳩工度料。
其相與亟圖之。
眾翕樂以聽。
各盡其力。
不數(shù)年。
殊勝為之煥然。
未幾示疾。
勉弟子以道曰。
吾二十七日去矣。
至期端坐而寂。
塔全身于后圃。
世壽八十五。
僧臘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