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辰翁

相關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王邵 朝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冬晚對雪憶胡處士》詩1首,出《文苑英華》卷一五四。
劉辰翁批本《王右丞集》卷四、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卷七皆收此詩,斷為王維作,《全唐詩》亦收王維名下。
作王邵疑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1—761 【介紹】: 唐河東人,祖籍太原祁縣,字摩詰。玄宗開元進士擢第。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又曾為河西節(jié)度判官。天寶時,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陷長安,被俘獲,押解洛陽,迫受偽職,曾賦詩明志。亂平,責授太子中允。肅宗乾元中遷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并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與弟縉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沿輞水,彈琴賦詩,嘯詠終日,所為詩號《輞川集》。妻亡不復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0—761 字摩詰。
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蒲州人,稱河東王氏。
排行十三。
官終尚書右丞,稱王右丞。
父處廉,官終汾州司馬。
維早慧,工詩善文,博學多藝。
十五宦游兩京,居嵩山東溪。
以才藝知名,博得豪貴青睞。
玄宗開元九年(721)中進士。
釋褐為太樂丞。
秋,因伶人舞黃獅子舞坐罪,貶濟州司倉參軍。
開元十四年春秩滿,游宦淇上,遂隱于淇。
開元十七年前后回長安閑居,學佛于薦福寺道光禪師。
張九齡為相,作《上張令公》詩。
二十三年,擢右拾遺。
二十五年,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謫荊州長史,王維作《寄荊州張丞相》,抒發(fā)其黯然思退之情緒。
同年秋,奉命出使涼州,以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使判官。
二十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以選補副使赴桂州,知南選。
過襄陽,作《哭孟浩然》詩。
明年春夏回長安,尋隱終南山。
天寶元年(742),復出為左補闕。
天寶三載始營藍田輞川別業(yè)。
天寶四載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
后遷庫部郎中。
天寶九載后,丁母憂,十一載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
在輞川期間實亦官亦隱。
十四載,遷給事中。
十五載陷賊,安祿山委任給事中。
王維服藥取痢,偽疾將遁,被囚洛陽凝碧池,作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以明己心向唐室。
肅宗至德二載(757),王師收復兩京,陷賊官六等定罪,王維以有《凝碧池詩》及弟縉請削己官為兄贖罪,獲免。
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賢學士,遷中書舍人,改給事中。
上元元年(760),官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藍田輞川別業(yè)之西。
生平事跡見兩《唐書》本傳,張清華、陳鐵民兩《王維年譜》。
王維奉佛,學頓教。
受禪宗思想影響極深,以禪悟詩,獨得任運自然之趣,故人稱“高人”、“詩佛”。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詰。
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
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guī)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
”《許彥周詩話》認為:王維“自李杜而下,當為第一。
”顧起經亦云:“玄、肅以下詩人,其數什百,語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為最。
語四家者,唯右丞公為最。
”(《題王右丞詩箋小引》)王維與孟浩然并稱“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之杰出代表。
王維早期懷“致君光帝典”、“動為蒼生謀”之大志,頗欲“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廷”,作《少年行》、《夷門歌》、《老將行》、《燕支行》、《獻始興公》、《上張令公》、《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等詩言志抒懷。
早期邊塞詩如《涼州賽神》、《使至塞上》、《送劉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從軍行》、《隴西行》,山水詩如《終南山》、《漢江臨泛》、《華岳》等,皆表現出開闊胸懷與雄渾博大之風格。
玄宗后期政事腐敗,王維乃日益信禪篤佛,追求超脫塵世之境界。
后期之詩藝雖不斷提高,已臻“詩中有畫”(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在泉為珠,著壁成繪”(《河岳英靈集》)之境界,然內容較狹,思想亦較消極。
前人以為“右丞妙于詩,故畫意有余;右丞精于畫,故詩體轉工”(劉士鏻《文至》引晁補之語)。
如《皇甫岳云溪雜題》、《輞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膾炙人口。
維雖不以文稱,其“文格華整超逸”(《王右丞集箋注序》),今存文賦69篇,頗有娟麗可觀者。
長于山水畫,為南宗之祖,世傳有《輞川圖》等。
《王集》最早版本為宋蜀本與建昌本,校注則有劉須溪《王右丞集》、顧起經《類箋王右丞全集》、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及今人陳鐵民《王維集校注》。
全唐詩》存詩4卷,《拾遺》補2句。
唐詩匯評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登進士第,調太樂丞,因伶人違制舞黃獅子受累,謫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擢為右拾遺。二十五年秋,入河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幕,為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天寶初,入為左補闕。十一載,拜吏部郎中,遷給事中。安史叛軍陷京,被迫受偽職。復京后論罪,因曾作詩抒寫對唐室的忠心,僅降為太子中允。遷左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卒。維多才藝,詩、書、畫、樂無不精通。其詩眾體兼擅,尤工五律、五絕。與孟浩然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有《王維集》十卷(宋明刊本作《王摩詰文集》、《王右丞集》或《王右泰文集》),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詞學圖錄
王維(701-761) 字摩詰,太原祁人,后其父遷家于蒲(今永濟),遂為河東人。天寶末,為給事中。四十歲隱居藍田輞川,妻亡,無子,篤信佛,不衣文彩,不茹葷腥。精詩詞,善書畫,通音律。有《陽關曲》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維(701—761) 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玄宗開元九年(721)狀元,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工詩善畫,兼通音樂,因其詩中頗具禪意,多含佛理,后人或以“詩佛”譽之,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并稱。有《王右丞集》。開元二十八年,曾漫游四川、湖北等地,登黃鶴樓時作五古《黃鶴樓送康太守》。被北宋蘇軾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四
維字摩詰。太原祁人。徙河東。開元九年進士。歷右拾遺。三遷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祿山陷兩都。為賊所得。偽病瘖。拘于普救寺。迫以偽署。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所為凝碧池詩聞于上。肅宗嘉之。會弟縉請削己官以贖兄罪。乃責授太子中允。乾元元年轉尚書右丞。二年卒。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
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豈妨于遒舉哉!
《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后山詩話
右丞、蘇州皆學于陶,王得其自在。
《臞翁詩評》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歲寒堂詩話
世以王摩詰律詩配子美,古詩配太白,蓋摩詰古詩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詩至佳麗而老成。……雖才氣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亞也。摩詰心淡泊,本學佛而善畫,出則陪岐、薛諸王及貴主游,歸則饜飫輞川山水,故其詩于富貴山林,兩得其趣。
歲寒堂詩話
韋蘇州詩,韻高而氣清。王右丞詩,格老而味長。雖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無優(yōu)劣。以標韻觀之,右丞遠不逮蘇州,至于詞不迫切,而味甚長,雖蘇州亦所不及。
《蔡百衲詩評》
王摩詰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徒成曠淡。
《唐詩品》
右丞詩發(fā)秀自天,感言成韻,詞華新朗,意象幽閑。上登清廟,則情近圭璋;幽徹丘林,則理同泉石。言其風骨,固盡掃微波;采其流調,亦高跨來代。于《三百篇》求之,蓋《小雅》之流也。而頌聲之微,夫亦風氣所臨,不能洗濯而高視也。
震澤長語
摩詰以淳古澹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及其鋪張國家之盛,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雙鳳闞,雨中春樹萬人家”,又何其偉麗也!
詩藪
右丞五言,工麗閑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敖ǘY高秋夜”、“楚塞二江接”、“風勁角弓鳴”、“揚子談經處”等篇,綺麗精工,沈、宋合調者也。“寒山轉蒼翠”、“一從歸白社”、“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靜”等篇,幽閑古澹,儲、孟同聲者也。
詩藪
盛唐七言律稱王、李。王才甚藻秀,而篇法多重。“絳幘雞人”,不免服色之譏;“春樹萬家”,亦多花木之累?!皾h主離宮”、“洞門高閣”,和平閑麗,而斤兩微劣。“居延城外”甚有古意,與“盧家少婦”同,而音節(jié)太促,語句傷直,非沈比也。
詩藪
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深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薄澳灸┸饺鼗?,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唐音癸簽
仲默云:右丞他詩甚長,獨古作不逮。讀其集,大篇句語俊拔,殊乏完章;小言結構清新,所少風骨。
詩鏡總論
摩詰寫色清微,已望陶、謝之藩矣,第律詩有馀,古詩不足耳。離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誰能之?世之言詩者,好大好高,好奇好異,此此俗之魔見,非詩道之正傳也。體物著情,寄懷感興,詩之為用,如此已矣。
《詩源辨體》
王摩詰、孟浩然才力不逮高、岑,而造詣實深,興趣實遠,故其古詩雖不足,律詩體多渾圓,語多活潑,而氣象風格自在,多入于圣矣。
《詩源辨體》
摩詰才力雖不逮高、岑,而五七言律風體不一。五言律有一種整栗雄麗者,有一種一氣渾成者,有一種澄談精致者,有一種閑遠自在者。如“天官動將星”、“單車普出塞”、“橫吹雜繁笳”、“不識陽關路”等篇,皆整栗雄厚者也。如“風勁角弓鳴”、“絕域陽關道”、“建禮高秋夜”、“憐君不得意”等篇,皆一氣渾成者也。如“獨坐悲雙鬢”、“寂寞掩柴扉”、“松菊荒三徑”、“言從石菌閣”、“巖壑轉微徑”等篇,皆澄淡精致者也。如“清川帶長薄”、“寒山積蒼翠”、“晚年惟好靜”、“主人能愛客”、“重門朝已啟”等篇,皆閑遠自在者也。至如“楚塞三湘接”既甚雄渾,“新妝可憐色”則又嬌嫩。若高、岑才力雖大,終不免一律耳。
《詩源辨體》
摩詰七言律亦有三種:有一種宏贍雄麗者,有一種華藻秀雅者,有一種淘洗澄凈者。如“欲笑周文”、“居延城外”、“絳幘雞人”等篇,皆宏贍雄麗者也。如“渭水自縈”、“漢主離宮”、“明到衡山”等篇,皆華藻秀雅者也。如“帝子遠辭”、“洞門高閣”、“積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凈者也。是亦高、岑之所不及也。
《詩源辨體》
摩詰五言絕,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摩詰《與裴迪書》略云:“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每思曩昔攜手賦詩,倘能從我游乎?”摩詰胸中滓穢凈盡,而境與趣合,故其詩妙至此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昔人謂“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殊未盡厥美,庶幾“咳唾落九天,隨風生殊玉”耳。三人相較,正猶留侯無收城轉飽之功,襟袖帶煙霞之氣、自非平陽、曲逆可伍。
《唐音審體》
少陵絕句多不甚著意,太白七言獨步,五言其稍次也。味淡聲希,言近指遠,乍觀不覺其奇,按之非復人間筆墨,唯有丞也。昔人謂讀之可以啟道心、淀塵慮。
《唐詩觀瀾集》
右丞五排,秀色外腴,顙氣內充,由其天才敏妙,盡得風流,氣骨遂為所掩。一變而入郎、秀麗勝而沉厚之氣亦減,此風氣之一關也。
《唐詩觀瀾集》
右丞詩榮光外映,秀色內含,端凝而不露骨,超逸而不使氣,神味綿渺,為詩之極則,故當時號為“詩圣”。
《唐詩別裁》
意太深、氣太渾、色太濃,詩家一病,故曰“穆如清風”。右丞詩每從不著力處得之。
《唐詩別裁》
右丞五言律有二種:一種以清遠勝,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也;一種以雄渾勝,如“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是也。當分別觀之。
昭昧詹言
輞川干詩,亦稱一祖。然比之杜公,真如維摩之于如來,確然別為一派。尋其所至,只是以興象超遠,渾然元氣,為后人所莫及;高華精警,極聲色之宗,而不落人間聲色,所以可貴。然愚乃不喜之,以其無血氣無性情也。譬如絳闕仙宮,非不尊貴,而于世無益;又如畫工,圖寫逼肖,終非實物,何以用之?稱詩而無當于興、觀、群、怨,失《風》、《騷》之旨,遠圣人之教,亦何取乎?政如同馬相如之文,使世間無此,殊無所但以資于館閣詞人,醞釀句法,以為應制之用,誠為好手耳。
昭昧詹言
輞川敘題細密不漏,又能設色取景,虛實布置,一一如畫,如今科舉作墨卷相似,誠萬選之技也。
《峴傭說詩》
摩詰五言古,雅淡之中,別饒華氣,故其人清貴;蓋山澤間儀態(tài),非山澤間性情也。
《峴傭說詩》
摩詰七古,格整而氣斂,雖縱橫變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屬對工穩(wěn),極可為后人學步。
《峴傭說詩》
摩詰七律,有高華一體,有清遠一體,皆可效法。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應德璉、陶淵明。五言短篇尤勁,《寓言二首》直是脫胎《百一》?!俺穹颉敝T詠,則《詠貧士》之流;“田舍”諸篇,《閑屈》之亞也。七言矩式初唐,獨深排宕;律詩神超,發(fā)端亦遠。夫其煉虛入秀,琢淡成腴,變六代之深渾,發(fā)三唐之明艷,而古芳不落,夕秀方新,司空表圣云:“如將不盡,與古為新”,誠斯人之品目,唐賢之高軌也。
《唐宋詩舉要》
趙鐵巖曰:右丞通于禪理,故語無背觸,甜澈中邊??胀庵粢?,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實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人索之于離即之間,驟欲去之而不可得,蓋空諸所有而獨契其宗。
《唐宋詩舉要》
姚曰:盛唐人詩固無體不妙,而尤以五言律為最。此體中又當以王、孟為最,以禪家妙悟論詩者正在此耳。吳曰:王、孟詩專以自然興象為佳,而有真氣貫注其間,斯其所以為大家也。
《唐宋詩舉要》
姚曰:右丞七律能備三十二相似,而意興超遠,有雖對榮觀燕處超然之意,宜獨冠盛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代宗大歷中為盱眙尉。后隱居鄂州武昌。工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玄宗開元十五年(727)與王昌齡同榜登進士第,仕途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遁之志,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西山),召王昌齡、張僨同隱。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三一、《唐才子傳》卷二。《新唐書·藝文志四》云是“肅(宗)代(宗)時人”,《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稱“唐盱眙(今屬江蘇)尉常建”?!?a target='_blank'>河岳英靈集》首錄常建詩十四首,而稱“今常建亦淪于一尉”,按此書收詩止于天寶十二載(753),則常建作縣尉,當在此前。盛唐人對常建詩評價頗高,如殷璠云:“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奔粗钙湓娨耘d象取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常建,生卒年里貫均未詳。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盱眙尉。天寶中,曾寓居鄠渚,以詩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約卒于天寶末、至德初。建長于五言。殷璠編《河岳英靈集》,以建為首。有《常建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四
建。開元中進士。大歷中為盱眙尉。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建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至如“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又“山光悅烏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數句。并可稱警策。然一篇盡善者:“戰(zhàn)馀落日黃,軍敗鼓聲死……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屬思既苦,詞亦警絕。潘岳雖云能敘悲怨,未見如此章。
唐詩品匯
劉須溪云:常建詩情景沉冥,不類著色。
《唐詩品》
建詩頗事雅道,不善近體。殷璠評其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夫魏晉作者,直趨音調,而飾以藻節(jié),亦本末之致也。建詩頗亦擅此,而間出近語,此其所短。若《夢游太白西峰》、《閑齋臥疾》、《鄂渚》、《仙谷》等作,亦可公干、彥伯之流矣。
詩藪
殷璠詩選,以常建為第一。張為句圖,以孟云卿為高古奧逸。蓋二子皆盛唐名家。常幽深無際,孟古雅有馀。?!皯?zhàn)馀落日黃,軍敗鼓聲死。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絕是長吉之祖;孟“朝日上高堂,離人怨秋卓。少壯無會期,水深風浩浩”,劇為東野所宗,
詩藪
常建語極幽玄,讀之使人泠然如出塵表。然過此則鬼語矣。
唐詩歸
鐘云:初盛唐之妙,未有不山于厚者。常建清微靈洞,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非不厚也,靈慧之極,有所不覺耳。靈慧而氣不厚,則膚且佻矣。 譚云:常建諸詩,令不知詩者讀之,滿腹是詩,急起拈筆,即深于詩者,不得一語。予嘗謂詩家有仙有佛,此皆佛之屬也。鐘云:儲與王以厚掩其清,然所不足者非清;常建以清掩其厚,然所不足者非厚。
詩鏡總論
常建音韻已卑,恐非律之所貴。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常建詩靈慧雅秀,清中帶厚,如“清溪深不測”、“清晨入古寺”等篇,令人誦欲忘年,故鐘、譚盛唐品語,若于建偏致心賞。伯敬云:“凡清者必約,約者必少。此公詩一入情境中,泉涌絲出,若“清”之一字,反為富有之物?!庇严脑疲骸懊顦O矣,注腳轉語,一切難著,所謂見詩人身耐為說法也?!彼拐摼憧蔀榍Ч胖骸?/blockquote>
《詩源辨體》
常建五言古,風格既高,意趣亦遠,然未盡稱快,惟短篇堪入錄邳。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建詩如金如玉,堅質內涵,神彩外映,骨韻之妙,超王越孟。微嫌雜以幻妄語,開今日競陵一派。
《詩辯坻》
常建七言古,格意輕雋,而下語粉繪皆別設。雖在盛唐,隱開溫、李樂府一派。
《詩辯坻》
盛唐七絕,常建最劣,高得中唐,卑入宋格,如“過在將軍不在兵”是也。
詩筏
鐘伯敬云:“常建詩清微靈洞。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此語甚當。但常建詩亦自有常建之厚,古人所謂溫厚者,常建之詩是也。其清微靈洞,俱從溫厚中出,所以內外俱徹,如琉璃映月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山臨大澤,正月蘆花干。陽色薰兩厓,不改青松寒?!贝藮|野意趣也。“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轆轤青絲索。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一時渡海望不見,曉上青樓十二重?!敝弥L吉集,奚辨乎?二子之生,尚在數十年后,此實唐風之始變也。吾讀盛唐諸家,雖淺深濃淡,奇正疏密,各自不同、咸有昌明之象,獨常盱眙如去大梁、吳、楚而人黔、蜀,觸目舉足,皆危崖深箐,其間幽泉怪石,良非中州所有,然亦陰森之氣逼人。
《載酒園詩話又編》
常詩名勝處,兒于支、許清言,即刻劃林泉,亦天然藻繢。獨如“漢上逢老翁,江口為僵尸”諸篇,宇宙大矣,何地不可行,必效大阮驅車耶!
《小澥堂草雜論詩》
常建詩一片空靈境界,然或根柢未深,學之恐墮魔道。
劍溪說詩
常建、劉慎虛詩,于王、孟外又辟一徑。常取徑幽而不詭于正,劉氣象一派空明。
石洲詩話
常較王、孟諸公,頗有急疾之意,此所以為飛仙也。又多仙氣語。
石洲詩話
常尉以玄妙得之,儲侍御以淺淡得之。儲近王,常近孟,而常勝于儲多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嵇叔夜,長篇沉厲,思若有馀,短篇興來情答,爽秀生姿,如談子房、季扎之間,袞袞可聽。
《詩學淵源》
吾讀其詩,一字一珠,務極洗煉,高雅縝密。詞不害意,而意在言外。源出齊梁,而遺齊梁之跡,可謂出藍之勝是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君胄。玄宗天寶十五載進士。代宗寶應初,詔試中書,補渭南尉。歷左拾遺,出為郢州刺史。工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與錢起齊名,并稱“錢郎”。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0? 字君胄,排行四。中山(今河北定州)人。玄宗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避安史之亂,羈滯江南。代宗寶應元年(762)九月授渭南尉,大歷元年(766)前后擢為拾遺,四年前后遷員外郎,復轉郎中,德宗建中初(780)出為郢州刺史,并持節(jié)治軍,卒于官。事跡見《極玄集》卷上、《新唐書·藝文志四》、《唐才子傳》卷三。今人劉初棠有《郎士元考》。士元工詩,與錢起齊名,時稱“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達官貴人出使作牧而無二人詩祖餞者,時論鄙之。其詩多為送別應酬之作,擅長五律,工于發(fā)端,風格閑雅,時人以為近于謝靈運?!侗T厔縣鄭??宅送錢大》、《送李將軍赴定州》、《宿杜判官江樓》等為集中佳作,“去鳥不知倦,遠帆生暮愁”(《題劉相公三湘圖》)、“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送楊中丞和蕃》)等亦堪稱佳句。其七律亦多可誦,如《贈韋司直》、《春宴王補闕城東別業(yè)》諸詩均雅潔純熟。江鄰幾《嘉祐雜志》、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卷一八均將士元列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而據《極玄集》卷上、《新唐書·文藝傳下》,士元不在其列?!?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其詩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70余首,編為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5首,斷句若干。
唐詩匯評
郎士元,生年年不詳,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寶應元年,選畿縣官,詔試中書,補渭南尉。代宗時,登朝為左拾遺。大歷末,自員外郎出為郢州刺史。士元工詩,與餞起齊名,時人謂“前有沈、宋,后有錢、郎”。朝官出使作牧,如無二人詩祖餞,時論鄙之。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以士元為下卷之首,謂其詩較錢起“稍更閑雅,近于康樂”。有《郎士元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中興間氣集
員外,河岳英奇,人倫秀異,自家形國,遂擁大名。右丞以往,與錢更長。自丞相以下,更出作牧,二公無詩祖餞,時論鄙之。兩君體調,大抵欲同。就中,郎公稍更閑雅,近于康樂。如“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云”、“去鳥不知倦,遠帆生暮愁”、又“蕭條夜靜邊風吹,獨倚營門向秋月”,可以齊衡古人,掩映時輩。又“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古謂謝朓工于發(fā)端,比之于今,有慚沮矣。
唐語林
郎士元詩句清絕,輕薄好為劇語。
對床夜語
李、杜之后,五言當學劉長卿、郎士元,下此則十才子。
《唐詩品》
員外詩天然秀穎,復諧音節(jié),大率以興致為先,而濟以流美,雖篇章錯雜,酬應層出,而語多閑雅,不落俗韻,其取重時流,不徒然爾。惜無大作以齊曩代高手,將非尺寸短長之恨耶!
唐音癸簽
劉辰翁語:士元諸詩,殊洗煉有味。
雖自濃景,別有淡意。
《唐詩評選》
高仲武云:“郎公近于康樂?!奔炔恢x,亦不知郎。郎詩自從潘、陸來,變?yōu)槠哐?,風旨固在。七豈之從謝出者,唯杜陵耳。一出筆有三留三折,他人不能爾,亦不爾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郎君胄詩,不能高岸,而有談言微中之妙。
劉須溪謂其“濃景中別有澹意”,余則謂其澹語中饒有腴味。
如“亂流江渡淺,遠色海山微”、“河來當塞曲,山遠與沙平”、“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云”、“罷磬風枝動,懸燈雪屋明”,雖蕭寂而不入寒苦。
至若“月到上方諸品凈,心持半偈萬緣空”,讀之真躁心欲消,妄心欲熄矣。
說詩晬語
高仲武以郎士元“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謂工于發(fā)端。然“暮蟬”、“落葉”,有兩景乎?“不可聽”、“豈堪聞”,有兩意乎?此詩論未當處。
《大歷詩略》
君胄諸詩,意境閑逸,大歷高品,盧、韓、司空輩為稍遜之。
《秋窗隨筆》
高仲武論郎士元詩云:“……古人謂謝肌工于發(fā)端,比之下今,有慚沮矣?!比弧按蠼魅找?,客心悲未央”,君胄豈能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7—791?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韋待價曾孫。初以三衛(wèi)郎事玄宗,后折節(jié)讀書,肅宗時入太學。代宗永泰中,為洛陽丞,遷京兆府功曹。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尋改江州刺史,追赴闕,遷左司郎中。貞元初,復出為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后罷居蘇州永定寺,齋心屏除人事。工詩,與顧況、劉長卿等相酬唱。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合稱“王孟韋柳”,或與陶淵明合稱“陶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7—792?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排行十九。曾任左司郎中,人稱韋左司;又曾任江州刺史、蘇州刺史,人稱韋江州、韋蘇州。出身關中望族,玄宗天寶十載(751)以門資恩蔭入宮為三衛(wèi)郎,頗任俠負氣。十五載六月,安史叛軍進長安,失職流落。肅宗乾元元年(758)進太學,折節(jié)讀書。代宗廣德元年(763)為洛陽丞,剛直為政,鞭笞軍騎,見訟于居守,永泰二年(766)罷任。曾東游淮海,經淮陰、寶應等地,抵廣陵。大歷九年(774)為京兆府功曹。不久,攝高陵宰、轉鄠縣令。十四年轉櫟陽令,即因疾辭歸,居灃水北岸善福寺,又稱西齋,曾編成《灃上西齋吟稿》數卷(見王欽臣《韋蘇州集序》)。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尚書比部員外郎。四年出為滁州刺史,旋即罷任,閑居滁州西澗。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三年入朝為左司郎中,次年出為蘇州刺史。六年罷任,寓居蘇州城外永定寺。約于貞元八年(792)卒于蘇州。一說文宗大和(827—835)中,尚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為諸道鹽鐵轉運江淮留后(見沈作哲《補韋刺史傳》),葉夢得、錢大昕、余嘉錫等已辨其非。生平見宋王欽臣《韋蘇州集序》、姚寬《西溪叢語》卷下、沈作哲《補韋刺史傳》。近人萬曼有《韋應物傳》、孫望有《韋應物事跡考略》、傅璇琮有《韋應物系年考證》。韋應物秉性高潔,其詩淡遠清瑟,人比之陶潛。《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韋詩“源出于陶而镕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長于五言,“高雅閑淡,自成一家體”(白居易《與元九書》)。其“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同上),劉熙載亦云:“韋蘇州憂民之意如元道州?!?《藝概·詩概》)《全唐詩》存詩10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4首。通行之詩集有四部叢刊本《韋刺史詩集》10卷附錄1卷,叢書集成初編本《韋蘇州集校正拾遺》1卷(清盧文弨編校)。注本有陶敏、王友勝《韋應物集校注》。
唐詩匯評
韋應物(約737-約792),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天寶末,為玄宗三衛(wèi)近侍,時年十五,頗任俠負氣。后入太學,折節(jié)讀書。廣德中,任洛陽丞,被訟,棄官閑居。大歷中,任京兆府功曹,攝高陵令,又歷鄠縣、櫟陽二令。建中中,除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貞元元年,轉江州刺史。三年,入為左司郎中,出守蘇州,卒。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應物工詩,五言詩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有《韋應物詩集》十卷。北宋王欽臣重加校定編次,仍為十卷,題《韋蘇州集》,行于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為十卷。
詞學圖錄
韋應物(737-約791) 京兆長安人。少年時以三衛(wèi)郎事玄宗,豪橫放浪。安史亂起,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后中進士,為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故稱韋江州、韋左司、韋蘇州。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東坡有"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之句。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2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 《韋蘇州集》。散文存一篇。詞存四首,見《尊前集》。
全唐詩補逸
韋應物,京兆長安人。生開元二十五年。少以三衛(wèi)郎事明皇。乾元間為太學生,始折節(jié)讀書。永泰中為洛陽丞。大歷間歷仕京兆府功曹參軍。十四年,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辭不就。建中中拜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調江州。追赴闕,改左司郎中。復出為蘇州刺史。約卒于貞元九年。其詩閒澹簡遠,人比之陶潛,稱陶韋云。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應物。京兆長安人。少以三衛(wèi)郎事元宗。永泰中授京兆功曹。遷洛陽丞。大歷中授鄠令。建中三年拜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調江州。改左司郎中。后出為蘇州刺史。

作品評論

李肇《國史補》
韋應物立性高潔,鮮食寡欲,所至焚番掃地而坐。其為詩馳驟建安以還,各得其風韻。
白居易《與元九書》
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澹,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
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
李、杜之后,詩人繼出,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
臨漢隱居詩話
韋應物占詩勝律詩,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張籍、王建詩格極相似,李益古、律詩相稱,然皆非應物之比也。
后山詩話
右丞、蘇州,皆學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寬夫詩話》
蘇州詩律深妙,白樂天輩固皆尊稱之,而行事略不見唐史為可恨。以其詩語觀之,其人物亦當高勝不凡。
《蔡百衲詩評》
韋蘇州詩如渾金璞玉,不假雕琢成妍,唐人有不能到。至其過處,大似村寺高僧,奈時有野態(tài)。
《陵陽室中語》
韋蘇州……詩清深妙麗,雖唐詩人之盛,亦少其比。
《童蒙詩訓》
徐師川言:人言蘇州詩,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蘇州詩。李、杜以來,古人詩法盡廢,惟蘇州有六朝風致,最為流麗。
歲寒堂詩話
韋蘇州詩,韻高而氣清。王右丞詩,格老而味長。雖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無優(yōu)劣。以標韻觀之,右丞遠不逮蘇州,至于詞不迫切而味甚長,雖蘇州亦所不及也。
郡齋讀書志
詩律自沈、宋以后,日益靡曼,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雖音韻婉諧,屬對麗密,而嫻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獨應物之詩馳驟建安以還,得其風格云。
《清邃閣論詩》
其詩無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氣象近道,意常愛之。問比陶如何?曰:陶卻是有力,但語健而意閑。隱者多是帶氣負性之人為之,陶卻有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韋則自在,其詩直有做不著處便倒塌了底。
《清邃閣論詩》
韋蘇州詩高于王維、孟浩然諸人,以其無聲色臭味也。
《臞翁詩評》
韋蘇州如園客獨繭,暗合音徽。
后村詩話
韋詩律深妙,流出肝肺,非學力所可到也。
《王孟詩評》
韋應物居官自愧,閔閔有恤人之心,其詩如深山采藥,飲泉坐石,日晏忘歸。孟浩然如訪梅問柳,偏入幽寺。二人意趣相似,然入處不同。韋詩潤者如石;孟詩如雪,里淡無彩色,不免有輕盈之意。誦韋蘇州一二語,高處有山泉極品之味。
《唐詩品》
蘇州詩氣象清華,同端閑雅,其源出于靖節(jié),而深沉頓郁,又曹、謝之變也。唐人作古調,雖各有門戶,要之律體方精,彌多附寄,而專業(yè)之流鮮矣。蘇州獨騁長轡,大窺曩代,而又去其拘攣補衲之病,蓋一大家也。當時詞流秾郁、感蕩成波,其視蘇州淡泊無文,未淹高聽,而大羹幺味,足配元英。雖不足以嬉春弄物,要之心靈跨俗,自致上列,不與濁此爭長矣。
四友齋叢說
左司性情閑遠,最近風雅,其恬淡之趣,不減陶靖節(jié)。唐人中,五言古詩有陶、謝遺韻者,獨左司一人。
詩藪
蘇州五言古優(yōu)入盛唐,近體婉約有致,然自適大歷聲口,與王、孟稍有不同。
唐詩歸
鐘云:韋蘇州等詩,胸中腕中,皆先有一段真至深永之趣,落筆肖然清妙,非專以淺淡擬陶者。世人誤認陶詩作淺淡,所以不知節(jié)詩也。譚云:總是“清”之一字,要有來歷、不讀書不深思人。僥幸假借不得。
詩鏡總論
詩之所貴者,色與韻而已矣。韋蘇州詩,有色有韻,吐秀含芳,不必淵明之深情,康樂之靈悟,而已自佳矣。
詩鏡總論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將韋詩陳對其間,自覺形神無間。
《詩源辨體》
唐人五言古氣象宏遠,惟韋應物、柳子厚。其源出于淵明,以蕭散沖淡為主。然要其歸,乃唐體之小偏,亦猶孔門視伯夷也。
《詩源辨體》
韋、柳五言古,猶摩詰五言絕,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
《詩源辨體》
應物之詩,較子厚雖精密弗如,然其句亦自有法,故其五言古短篇仄韻最工;七言古既多矯逸,而勁峭獨出。乃知二公是由工入微,非若淵明平淡出于自然也。
《詩源辨體》
東坡云:“柳子厚詩在淵明下、韋蘇州上”。朱子云:“韋蘇州高于王維、孟浩然諸人,以其無聲色臭味也。”愚按:韋、柳雖由工入微,然應物入微而不見工,子厚雖入微,而經緯綿密,其功自見。故白唐人而論,是柳勝韋;由淵明而論,是韋勝柳。
《詩源辨體》
六朝五言,謝靈運俳偶雕刻,正非流麗。玄暉雖稍見流麗,而聲漸入律,語漸綺靡,遂成雜體,若應物,蕭散沖淡,較六朝更自迥別。
《詩源辨體》
應物五七言律絕,蕭散沖淡。與五言古相類,然所稱則在占也。
《同上》
韋于五言古,漢晉之大宗也。俯視諸子,要當以兒孫畜之,不足以充其衙官之位。其安頓位置,有所吝留,有所揮斥。其吝留者必流俗之揮斥,其揮斥者必流俗之吝留,豈其以擺脫自異哉!吟詠家唯于此千鍛百煉,如《考工記》所稱五氣俱盡、金錫融浹者,方可望作者肩背。
《唐律消夏錄》
唐詩之修閑澄澹,韋公為獨至。五言古律二體。讀之每令人作登仙入佛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韋詩皆以平心靜氣出之,故多近于有道之言。
《載酒園詩話又編》
韋詩誠佳,但觀劉須溪細評,亦太鉆皮出羽。
唯云“韋詩潤者如石,孟詩如雪,雖淡無釆色,不免有輕盈之意”,比喻尚好。
至謂二人意趣相似,則又不然。
“自顧躬耕者,才非管樂儔。
聞君薦草澤,從此泛滄洲”,自是隱士高尚之言。
“促戚下可哀,寬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自是循吏倦還之語。
原不同床,何論各夢!
宋人又多以韋、柳并稱,余細觀其詩,亦甚相懸。
韋無造作之煩,柳極鍛煉之力。
韋真有曠達之懷,柳終帶排遣之意。
詩為心聲,自不可強。
分甘馀話
東坡謂“柳泖州詩,在陶彭澤下,韋蘇州上。”此言誤矣。余更其語曰:韋詩在陶彭澤下,柳柳州上。余昔在揚州作論詩絕句,有云:“風懷澄澹推韋柳,佳處多從五字求。解識無聲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蘇州!”又常謂:陶如佛語,韋如菩薩語,王右丞如祖師語也。
《唐音審體》
昔人謂韋與王、孟鼎立為三,以其皆近陶體也,馮復京曰:韋公本有六朝濃麗之意,而澄之為唐調,突過唐人之上。
《劍溪說詩又編》
韋詩不唯古澹,兼以靜勝。古??蓛?,靜非澄懷觀道不可能也。
《劍溪說詩又編》
詩中有畫,不若詩中有人。左司高于右丞以此。
《四庫全書總目》
其詩七言不如五言,近體不如古體,五言古體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但以為步趨柴桑,未為得實。如“喬木生夏涼,流云葉華月”,陶詩安有是格耶?
石洲詩話
王孟諸公,雖極超詣,然其妙處,似猶可得以言語形容之。獨至韋蘇州,則其奇妙全在淡處,實無跡可求。
《峴傭說詩》
后人學陶,以韋公為最深,蓋其襟懷澄澹,有以契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淵明,在當時已定論,唯其志潔神疏,故能淡言造古。《擬古》十二篇,雖未遠跡陶公,亦得近裁白傅。乃如“畫寢清香”、“郡齋夜雨”,瑯然疏秀,有雜仙心。至若“喬木生夏涼,流云吐華月”,亦復自然作妙,不假雕飾之功。唯氣格未遒,視古微疑渙散。
《詩學淵源》
其詩閑淡簡遠,人比之陶潛,雖或過當,而其《擬古》之作,寢幾于《十九首》;效陶一體,亦極沖淡之懷,但微嫌著跡耳,著跡則近于刻畫矣。然當此之時,高古曠達,殊無出其右者。
《詩境淺說》
五律中有高唱入云,風華掩映,而見意不多者,韋詩其上選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1—814 【介紹】: 唐湖州武康人,生于昆山,字東野。少隱居嵩山。性狷介,與韓愈友善。年四十五、六方登進士第。后調溧陽尉。鄭馀慶為東都留守,署為水陸轉運判官。后馀慶鎮(zhèn)興元,又奏為參謀。工詩,與賈島齊名,并稱“郊島”,又以詩風瘦硬,有“郊寒島瘦”之說。卒,張籍私謚貞曜先生。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1—814 字東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郡望平昌(今山東商河縣西北)。
少隱嵩山,稱處士。
德宗貞元十二年(796)登進士第。
十六年任溧陽縣尉,抑郁不得志,遂辭官。
曾任河南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
憲宗元和九年(814),因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鄭馀慶奏,遷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赴任時暴死途中。
終生貧困潦倒,死后竟無錢下葬。
友人張籍等私謚貞曜先生。
生平詳見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及新、舊《唐書》本傳。
有近人夏敬觀《孟郊年譜》、今人華忱之《孟郊年譜》,后者較完備。
孟郊早年居湖州,曾參加僧皎然組織之“詩會”(見《送陸暢歸湖州因憑題故人皎然塔陸羽墳》、《醉會中贈鄭方回》等),其詩歌思想受皎然影響甚巨。
詩與韓愈齊名,為韓孟詩派之開派者。
其詩可以德宗貞元八年(792)長安應試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由隱而仕,詩亦要求有為而作,詩歌基調積極明快,步武盛唐。
后期仕途蹭蹬,遂由言志轉向抒情,形成險怪詩風。
其詩反映社會生活較廣泛,或歌吟生民疾苦,或指斥藩鎮(zhèn)割據,均體現其“下筆證興亡,陳詞備風骨”(《讀張碧集》)之主張。
大部分詩則抒寫一己之窮苦情懷,與賈島詩有類同處,故有“郊寒島瘦”之稱(見蘇軾《祭柳子玉文》)。
“寒”既指其詩內容之嗟悲嘆苦,亦謂其詩有清冷之意境美。
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追求生新瘦硬之美,韓愈稱之為“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掐擢胃腎。
神施鬼設,間見層出。
”(《貞曜先生墓志銘》)“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薦士》)詩集10卷,明凌濛初刻《孟東野詩集》,載有宋人國材、劉辰翁評語。
今人華忱之點校之《孟東野詩集》較完備。
注本有華忱之、喻學才《孟郊詩集校注》,韓泉欣《孟郊集校注》。
全唐詩》編其詩為5卷,《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屢舉進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邠寧等地,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寄寓汴州。十六年,授溧陽尉。因終日吟詩,多廢吏事,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竟辭官歸。元和元年,河南尹鄭馀慶辟為水陸轉運從事,武協律郎。九年,余慶出鎮(zhèn)興元,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行次閿鄉(xiāng),暴疾年。友人張籍等私謚為貞矅先生。郊一生到意為詩,長于五古、樂府。與韓愈、張籍、李翱、盧仝等友善,名重于時。北宋宋敏求編有《孟東野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卷。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年五十始第進士。調溧陽尉。鄭馀慶鎮(zhèn)興元。奏為參謀。卒年六十四。張籍謚之曰貞曜先生。

作品評論

韓愈《送孟東野序》
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它浸淫乎漢氏矣。
因話錄
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文公至高,孟長于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詩人主客圖
清奇僻古主:孟郊。
唐摭言
孟效……工古風,詩名播天下,與李觀、韓退之為友。
新唐書本傳
郊為詩有理致,最為愈所稱,然思苦奇澀。
中山詩話
孟東野詩,李習之所稱“食薺腸亦苦,強歌聲不歡。出門如有礙,誰謂天地寬”,可謂知音。今此傳郊集五卷,詩百篇。又有集號《咸池》者,僅三百篇,其間語句尤多寒澀,疑向五卷是名士所刪取者。東野與退之聯句詩,宏壯博辯,若不出一手。王深父云:“退之容有潤色也?!?/blockquote>
《王直方詩話》
李希聲語余曰:孟郊詩正如晁錯為人,不為不佳,所傷者峻直耳。
臨漢隱居詩話
孟郊詩蹇澀窮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觀其句法,格力可見矣。
《童蒙詩訓》
徐師川問山谷云:“人言退之、東野聯句,大勝東野平日所作,恐是退之有所潤色?!鄙焦仍疲骸巴酥材軡櫳珫|野?若東野潤色退之,即有此理也。”
《菪溪詩話》
孟郊詩最淡且古,坡謂“有如食彭越,竟日嚼空螯”。退之論數子,乃以張籍學古淡,東野為天葩吐奇芬,豈勉所長而諱所短,抑亦東野古淡自足,不待學耶?
彥周詩話
東坡《祭柳子玉》文:“郊寒島瘦,元輕白俗?!贝苏Z具眼。
歲寒堂詩話
退之于籍、湜輩,皆兒子畜之,獨于東野極口推重,雖退之謙抑,亦不徒然。世以配賈島而鄙其寒苦,蓋未之察也。郊之詩,寒苦則信矣,然其格致高古,詞意精確,其才亦豈可易得!
唐詩紀事
李翱薦郊于張建封云:“茲有平昌孟郊,貞士也。伏聞執(zhí)事舊知之。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屬國,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李觀薦郊于梁肅補闕書曰:“郊之五言詩,其有高處,在古無上;其有平處,下顧兩謝?!表n愈送郊詩曰:“作詩三百首,杳默《咸池》音?!北硕咏灾砸玻M欺天下之人哉!
《臞翁詩評》
孟東野如埋泉斷劍,臥壑寒松。
《滄浪詩話?詩評》
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
《滄浪詩話?詩評》
孟郊之詩,憔悴枯槁,其氣局促不伸,退之許之如此,何邪?詩道木正大,孟效自為之限阻耳。
后村詩話
孟生純是苦語,略無一點溫厚之意,安得不窮?此退之所以欲和其聲歟!
后村詩話
孟詩亦有平淡閑雅者,但不多耳。
詩林廣記
朱文公云:孟郊吃飽了飯,思量到人不到處。
滹南詩話
郊寒白俗,詩人類鄙薄之,然鄭厚評詩,荊公、蘇、黃輩曾不比數,而云樂天如柳陰春鶯,東野如草根秋蟲,皆造化中一妙,何哉?哀樂之真,發(fā)乎情性,此詩之正理也。
唐詩鏡
孟郊語好創(chuàng)造,然多生強,不成章趣。人謂郊寒島瘦,余謂郊拙島苦。
唐詩歸
鐘云:東野詩有孤峰峻壑之氣,其云郊寒者,高則寒,深則寒也。忽作貧寒一例看。譚云:詩家變化,自盛唐諸家而妙已極,后來人又欲別尋出路,白不能無東野、長吉一派。
《唐詩類苑序》
東野苦心,其詩枯瘠。
唐音癸簽
韓公甚重郊詩,評者亦盡以為韓不及郊。獨蘇長公有詩論郊云:“未足當韓豪。”后元遺山詩亦云:“東野悲嗚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臥元龍百尺樓?!痹敹?,蓋亦論其大局歟!不可不知。
《詩源辨體》
東野五言古,不事敷敘而兼用興比,故覺委婉有致,然皆刻苦琢削,以意見為詩,故快心露骨而多奇巧耳,此所以為變也。
《詩源辨體》
東野詩諸體僅十之一,五言古居十之九,故知其專工在此,然其用力處皆可尋摘,大要如連環(huán)貫珠,此其所長耳。
《詩源辨體》
古人自許不謬。東野詩云:“詩骨聳東野,詩濤浦退之?!币詽龤w韓,以骨自許,不謬。但退之非不足于骨,而東野實不足于濤。如東野《峽哀》十首,語亦奇險,然無退之之才,故終不足于濤。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中唐諸君子各有矯時易俗之志,因其質之所近,而以一體自見焉。東野之氣悲,氣悲則非激越吞吐之間,不足以展其概,故于五古為最近也,
說詩晬語
孟東野詩,亦從《風》、《騷》中出,特意象孤崚,元氣不無斫削耳。以郊、島并稱,銖兩未敵也。元遺山云:“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摟?!睋P韓抑孟,毋乃太過?
《唐詩別裁》
東坡目為“郊寒島瘦”,島瘦固然,郊之寒過求高深,鄰于刻削,其實從真性情流出,未可與島并論也。
劍溪說詩
孟郊詩筆力高古,從古歌謠、漢樂府中來,而苦澀其性也,勝元、白在此,不及韋、柳亦在此。
劍溪說詩
郊詩類幽憤之詞,讀之令人氣塞。
《四庫全書總目》
郊詩托興深微,而結體古奧,唐人自韓愈以下,莫不推之。
《瀛奎律髓匯評》
(孟郊)刻意苦吟,字字沉著??嗾Z是東野所長。
石洲詩話
諫果雖苦,味美于回。孟東野詩則苦澀而無回味,正是不鳴其善鳴者。不知韓何以獨稱之?且至謂“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亦太不相類,此真不可解也。蘇詩云:“那能將兩耳,聽此寒蟲號”,乃定評不可易。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孟東野蜇吻澀齒,然自是盤餐中所不可少。
北江詩話
孟東野詩,篇篇皆似古樂府,不僅《游子吟》、《送韓愈從軍》諸首已也。即如“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圓”,魏晉后即無此等言語。
昭昧詹言
姜塢先生曰:筆瘦多奇,然自是小。如《谷梁》,孟郊詩是也,大家不然。
昭昧詹言
孟東野出于鮑明遠,以《園中秋散》等篇觀之可見。但東野思深而才小,篇幅枯隘,氣促節(jié)短,苦多而甘少耳。
養(yǎng)一齋詩話
每讀東野詩,至“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岸趟生Q不巢,高石云始棲。君今瀟湘去,意與云鶴齊”?!敖c湖相通,二水洗高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疤炫_山最高,動躡赤城霞。何以靜雙目?掃山除妄花。靈境物皆直,萬松無一斜”諸句,頓覺心境空闊,萬緣退聽,豈可以寒儉目之!……其《送別崔寅亮》云:“天地唯一氣,用之自偏頗,憂人成苦吟,達士為高歌”,詞意圓到,豈專于愁苦者哉!
《藝概?詩概》
昌黎、東野兩家詩,雖雄富清苦不同,而同一好難爭險。惟中有質實深固者存,故較李長吉為老成家數。
《藝概?詩概》
孟東野詩好處,黃山谷得之,無一軟熟句;梅圣俞得之,無一熱俗句。
《湘綺樓論唐詩》
東野用思艱澀,同于昌谷,時有嘲諷;然千篇一格,近于隘者,固非大家。
《峴傭說詩》
孟東野奇杰之筆萬不及韓,而堅瘦特甚。譬之偪陽之城,小而愈固,不易攻破也。東坡比之“空螯”,遺山呼為“詩囚”,毋乃太過!
《峴傭說詩》
孟郊、賈島并稱,謂之“郊寒島瘦”。然賈萬不及孟,孟堅賈脆,孟探賈淺故也。
《東目館詩見》
東野五言能兼漢魏六朝體,真苦吟而成,其劌目鉥心,致退之嘆為咸池音者,須于句法、骨力求之,不然退之拔鯨牙乎,何取乎憔悴枯槁?
《東目館詩見》
許彥周曰:東野可愛不可學,亦非僅言其凄戾。余謂高妙簡古,直是難學,惟遺物而立于獨者近之。
《東目館詩見》
東野清峭、意新、音脆、最不凡,亦少疲薾語。烏得以“寒”概之,殆以退之雄崛相形耳。
《詩法萃編》
閬仙、東野并擅天才,東野才力尤大,同時惟昌黎伯與相敵,觀集中聯句詩可見,兩人生李、杜之后,避千門萬戶之廣衢,走羊腸鳥道之仄徑,志在獨開生面,遂成僻澀一體。而東野古詩神旺興來,天骨開張之作,不特追逐李、杜,抑且希風漢京。
三唐詩品
(孟郊)與韓退之、李長吉同源,而鐫容露骨,故與閬仙有寒瘦之譏,而語重意??,固可針砭浮靡。七言蒼勁,有明遠之風。
《瓶粟齋詩話》
孟東野詩源出謝家集中,如《獻襄陽于大夫》及《汝州陸中丞席喜張從事至》、《游枋口柳溪》諸作,時見康樂家數,特其句法出之镵刻耳。洪北江評東野詩,以為篇篇似占樂府,非確論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3—819 【介紹】: 唐河東解人,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柳鎮(zhèn)子。德宗貞元九年擢進士第,十四年登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調藍田尉,拜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與王叔文友善。及叔文主政,擢禮部員外郎,參與革新政治。叔文敗,宗元貶永州司馬。憲宗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韓柳”,共倡古文運動,其文峭拔矯健。又工詩,風格清峭。有《柳河東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后人稱“柳河東”。晚年貶官柳州(今屬廣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稱“柳柳州”。德宗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十二年任秘書省校書郎。十四年第博學宏詞科,任集賢殿書院正字。三年后調藍田尉。十九年閏十月,擢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與韓愈、劉禹錫同官。二十一年正月,順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實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與劉禹錫同為王叔文集團核心人物。同年八月,順宗內禪,憲宗即位,“二王”被貶。九月,柳宗元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為永州(今屬湖南)司馬。憲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詔回長安,三月又貶為柳州刺史。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生平詳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及新、舊《唐書》本傳。年譜多種,以宋文安禮《柳先生年譜》為較早而完備。柳宗元為唐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共倡古文運動,均有卓越貢獻。其詩今存163首,多為貶官后所作,各體皆有造詣。內容較為廣泛,風格豐富多彩;反映農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白描手法,平易淺近;譏刺時政之作如《行路難》、《籠鷹詞》等,則用寓言筆調,含蓄犀利;傷悼友人之作如《哭呂衡州》、《哭連州凌員外司馬》等,情意深摯,慷慨悲?。桓桧炋瞥醴辞謹_之作如《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偉,造語奇警。而詩中為數較多者,則為抒寫離鄉(xiāng)去國后哀怨情懷之作,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等,寓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風格明凈簡峭,清峻沉郁。柳詩中最為后人稱頌者,則為描寫貶謫生活而較為閑適之作,如《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漁翁》、《夏晝偶作》等,明朗圓潤,韻致悠揚。蘇軾稱柳詩“溫麗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東坡題跋》卷二),“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后》),當即指此。柳集通行者,有今人吳文治等校點本《柳宗元集》,詩文合編。詩注本有王國安《柳宗元詩箋釋》。研究資料有吳文治《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柳宗元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
唐詩匯評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居長安(今陜西西安)。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十四年,登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正字,調藍田尉。十九年,入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永貞元年,擢禮部員外郎,參與王叔文等革新。憲宗即位,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元和十年召還,復出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于柳州。世稱柳柳州,又稱柳河東。與劉禹錫交厚,且出處進退略同,世稱“劉柳”。又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世稱“韓柳”。宗元少以功業(yè)自期,及受挫,久貶南荒,心情郁結,發(fā)之為詩,多憂憤之詞。有《柳宗元集》三十卷。今有《柳河東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宗元字子厚。河東人。貞元九年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九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順宗朝擢禮部員外郎。坐黨王叔文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作品評論

《司空圖題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華下,方得柳詩,味其搜研之致,亦深遠矣。俚其窮而克壽,抗精極思,則固非瑣瑣者輕可擬議其優(yōu)劣。
舊唐書本傳
(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燦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
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
東坡云:李、杜之后,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fā)纖秾于簡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蘇軾《評韓柳詩》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苦中邊皆枯,澹亦何足道。
捫虱新話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墳典,憲章騷雅,上鑠三古,下繼百世,橫行闊視于綴述之場,子厚一人而已。
《蔡寬夫詩話》
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嘆,發(fā)于詩者,特為酸楚。閔己傷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憤死,未為達理也。
《蔡百衲詩評》
柳柳州詩,若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輕蕩也。
《蔡百衲詩評》
柳子厚詩雄深簡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謝,然似入武庫,但覺森嚴。
《休齋詩話》
柳子厚小詩幻眇清妍,與元、劉并馳而爭先,而長句大篇,便覺窘迫,不若韓之雍容。
歲寒堂詩話
柳柳州詩,字字如珠玉,精則精矣,然不若退之之變態(tài)百出也。使退之收斂而為子厚則易,使子厚開拓而為退之則難。意味可學,而才氣則不可強也。
竹莊詩話
韓子蒼云:淵明詩,惟韋蘇州得其清閑,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獨得之,但恨其少遒爾。柳詩不多,體亦備眾家,惟效陶詩,是其性所好,獨不可及也。
《臞翁詩評》
柳子后如高秋獨眺,霽晚孤吹。
后村詩話
子厚永、柳以后詩,高者逼陶、阮,然身老遷謫,思含凄愴。
后村詩話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韓可對壘,古律詩精妙,韓不及也。當舉世為元和體,韓猶未免諧俗,面子厚獨能為一家之言,豈非豪杰之土乎?昔何文縝嘗語老漢老云:“如柳子厚詩,人生豈可不學他做數百首!”漢老退而嘆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后村詩話
韓、柳齊名,然柳乃本色詩人。自淵明沒,雅道兒熄、當一世競作唐詩之時,獨為古體以矯之,未嘗學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數篇,雜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
滄浪詩話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退之、李觀皆所不及。
滄浪詩話
若柳子厚五言古詩,尚在韋蘇州之上,豈元、白同時諸公所可望耶?
詩人玉屑
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瀛奎律髓
柳柳州詩精絕工致,古體尤高。世言韋、柳,韋詩淡而緩,柳詩峭而勁。此五律詩,比老杜尤工矣,杜詩哀而壯烈,柳詩哀而酸楚,亦同而異也。
唐詩品匯
劉辰翁曰:子厚古詩短調,紆郁清美,閑勝長篇,點綴精麗,樂府托興飛動,退之故當遠出其下,并言韓、柳亦不偶然。
《唐詩品》
柳州古詩,得于謝靈運,而自得之趣鮮可儔匹,此其所短。然在當時,作者凌出其上多矣。《平淮雅詩》足稱高等,《鐃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鮮可追躅,而詞飾促急,不稱雅樂,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
《藝苑卮言》
柳州刻削雖工,去之稍遠,近體卑凡,尤不足逍。
《藝苑卮言》
子厚于《風》、《雅》、《騷》、賦,似得一斑。
詩鏡總論
詩貴真,詩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間,認真則又死矣。柳子厚過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
《詩源辨體》
子厚七言古,氣格雖勝,然鍛煉深刻,已近于變。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人皆學陶矣,學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從精深入也。
詩筏
嚴滄浪謂:“柳子厚五言古詩在韋蘇州之上。”然余觀子厚詩,似得摩詰之潔,而頗近孤峭。其山水詩,類其《鈷鉧潭》諸記,雖邊幅不廣,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與韋蘇州詩未易優(yōu)劣。惟《田家》詩,直與儲光羲爭席,果勝蘇州一籌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大歷以還,詩多崇尚自然。柳子厚始一振歷,篇琢句錘,起頹靡而蕩穢濁,出入《騷》、《雅》,無一字輕率。其初多務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漸近溫醇。柳五言詩猶能強自排遣,七言則滿紙?zhí)闇I。
《韓柳詩選》
柳州諸律詩,格律嫻雅,最為可玩。
《唐詩成法》
柳柳州詩屬對工穩(wěn)典切,情景悲涼,聲調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嚴,但首首一律,全無跳躑之致耳。
說詩晬語
柳子厚哀怨有節(jié),律中《騷》體,與夢得故是敵手。
《繭齋詩談》
柳柳州氣質悍戾,其詩精英出色,俱帶矯矯凌人意。文詞雖掩飾些,畢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柳文讓韓,詩則獨勝。
劍溪說詩
柳州歌行甚古,遒勁處非元、白、張、王所及。
劍溪說詩
八司馬之才,無過劉、柳者,柳之勝劉,又不但詩文。其謫居自多怨艾意,而劉則無之。
《瀛奎律髓匯評》
陸貽典:子厚詩律細于昌黎,至柳州諸詠,尤極神妙,宣城、參軍之匹。無名氏:柳州推激風騷,兼能精煉。
《雨村詩話》
柳子厚文配韓,其詩亦可配韓,在王摩詰、孟浩然、韋蘇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
《讀雪山房唐詩鈔》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屢見不鮮,至劉、柳出,乃復見詩人本色,觀聽為之一變,子厚骨聳,夢得氣雄,元和之二豪也。
昭昧詹言
柳子厚才又大于夢得,然境地得失,與夢得相似。
《唐七律雋》
昌黎文獨步千古,而同時柳州與之抗衡,韓文雄而肆,柳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至其詩則不然,韓詩雄而刻,柳詩雅而潔,柳州當弟視盛昌黎矣。柳州五言上追彭澤、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為高古,余詩則多蕪音累句,張籍、王建一流入耳。雖甚奡兀刻劃,實開宋人蹊徑,近世俱尊宋詩而并尊宋詩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而柳州詩則無人齒及,因錄之。
《峴傭說詩》
柳子厚幽怨有得騷旨而不甚似陶公,蓋怡曠氣少,沉至語少也?!赌蠞尽贰鳎瑲馇迳駭?,宜為坡公所激賞。
《唐七律詩鈔》
七律至大歷間,開、寶渾厚之風鮮矣。……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劉、柳起而精神為之一振。
三唐詩品
五言整飾,其源蓋出任彥升,至其弛騁之作,則前尤所阻,宋元詩派此濫觴焉。七言造懷自喻,饒費苦吟,俊逸生新,神傷刻露,要外之儲,韋以降,無愧一家之言。《淮雅》《貞符》,純?yōu)槲捏w,無復和音,雖精意求章,而麗則衰矣、《鐃歌鼓吹》,猶存魏晉之遺。
《石遺室詩話》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胡應麟只舉《南澗》一篇,以為六朝妙詣,不知其諸篇固酷摹大謝也。
王泰來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太初。
工詩,為劉辰翁師。
晚年既貧且病,而詩愈工。
辰翁稱其詩為廬陵八邑之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居黃巖。
嘗游廬陵歐陽守道、劉辰翁之門。
文天祥開閫浙西,辟為從事。
偕行五十日,以大事已去而隱為道士,又為僧,自號三教遺逸。
有《湖山汗漫集》。
全宋詩
趙孟僩,黃巖(今屬浙江)人,太祖十一世孫(《宋史·宗室世系》五)。
嘗游歐陽守道、劉辰翁之門。
文天祥開閫浙西,辟為從事。
宋亡,為道士,又為僧,因自號三教遺逸。
有《湖山汗漫集》,已佚(《宋元學案補遺》卷八八)。
明萬歷《黃巖縣志》卷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云子。度宗咸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后為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為詩慷慨有氣節(jié),多紀國亡北徙事,后人推為“詩史”。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詩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云,晚號楚狂(《湖山類稿》卷三《夷山醉歌》),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琳第三子。
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臨安陷,隨三宮入燕。
嘗謁文天祥于獄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
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
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
著《湖山類稿》十三卷、《汪水云詩》四卷、《水云詞》二卷等(《千頃堂書目》卷二九、三二),已佚。
今存劉辰翁批點《湖山類稿》五卷;清錢謙益據云間鈔詩舊冊輯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禮增輯為《增訂湖山類稿》五卷。
《南宋書》卷六二有傳。
 汪元量詩,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鮑廷博知不足齋刻《湖山類稿》、《水云集》為底本,刪去后者重出之詩。
參校清吳翌鳳抄本(有清顧至、黃丕烈跋,簡稱顧本,藏北京圖書館)、明末抄本《汪水云詩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簡稱毛本,藏北京圖書館)以及《詩淵》引詩等。
另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詞學圖錄
汪元量(約1241-約1317) 字大有,號水云。錢塘人。以善琴事謝后、王昭儀,宋亡,隨三宮留燕,后南歸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類稿》、《水云詞》。
元詩紀事
元量字大有,號水云,錢唐人。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號水云,臨安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隨三宮入燕,多歷年所,后乞為黃冠還錢塘。元量又工詩,著有《湖山類稿》(存)、《水云集》(存)。其詩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國之戚、去國之苦、間關愁嘆之狀,皆備見于詩篇,故當時聞人多推為詩史。見《南宋書》卷六二,馬廷鸞《湖山類稿跋》等。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