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英宗

相關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9—1333 【介紹】: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
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
宋咸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
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
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
武宗即位,召為國子監(jiān)丞,升司業(yè),遷翰林學士。
泰定帝時為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
實錄成,復棄官歸。
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shù)百人。
少暇,即著書。
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元詩選
澄字幼清,晚稱伯清,撫州崇仁人。
生三歲,授詩成誦。
五歲,日記千馀言。
弱冠領鄉(xiāng)薦,避地布水谷,纂次諸經,修正大、小《戴記》。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求賢江南。
徵至京師,以母老辭歸。
大德初,起應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三月移疾去。
至大初,召為國子監(jiān)丞。
皇慶改元,進司業(yè),謝歸。
諸生有不謁告而從之南者。
英宗即位,拜翰林學士,同修國史。
泰定初,為講官,《英宗實錄》成,亟命小車出都,遣官驛追不及,加授資善大夫。
卒年八十五,贈江西行省左丞臨川郡公,謚文正。
有《草廬集》詩四卷。
先生雅好邵子書,故其詩多近之。
其句法超逸處,如「喬木嘯清風,寒花醉香露」。
「窗紅開曉沴,草碧驗春溫」。
「人定籟聲寂,天旋斗柄移」。
又《述懷》云:「懸知海上三山客,塵視人間萬戶侯。
」《題大乾廟壁》云:「身合沈江甘殉楚,心知蹈海勝歸秦。
」《芍藥》云:「淺潮半醉流霞暈,清印初昏淡月痕。
」俱清婉可誦也。
先生嘗作草屋數(shù)間,題其牖曰:「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師表。
」程文憲知其意,題之曰「草廬」。
故學者稱草廬先生。
初自京師歸,廷中老成及宋之遺士在者,皆感激賦詩餞之。
趙文敏公孟頫獨書朱子與劉屏山所和詩三章以贈,識者嘆之。
先是許文正公倡教于北,而先生崛起于南。
道統(tǒng)淵源,互相提唱。
又不系乎詞章之工拙也。
詞學圖錄
吳澄(1249-1333) 字幼清。追封臨川郡公,謚文正。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一生以斯文自任,四方之士負笈從學者,不下千數(shù)百人,與許衡并為當時儒宗。有《吳文正集》、《草廬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5—1321 【介紹】: 元潞州上黨人,徙漢中,字道復,號秋谷。七歲能文,博學強記,通貫經史。世祖時累薦不就。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宮中,日陳善言正道,多所進益。武宗之立,孟有策畫功。仁宗嗣立,拜中書平章政事,力以國事為己任。以宋儒及許衡從祀孔廟,行科舉取士之制。英宗即位,為鐵木迭兒誣謗,降授侍講學士。孟宇量閎廓,材略過人,三入中書,民間利益,知無不言,士無貴賤,賢者進拔。為文有奇氣。卒謚文忠。有《秋谷集》。
元詩選
孟字道復,上黨人,徙居漢中。
至元中至京師,裕宗召見東宮,不及用。
成宗立,薦為太子師傅。
大德初,武宗撫軍北方,仁宗留宮中,日陳善言正道,多所進益。
又從仁宗侍昭獻元圣皇后降居懷州,四年誠節(jié)如一。
成宗崩,安西王阿難答謀逆,力勸仁宗奉太后還都,收首謀及同惡者,奉御璽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
武宗即位,仁宗為皇太子。
追敘其功,特授中書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同知樞密院事。
仁宗立,真拜中書平章政事,賜爵秦國公。
皇慶元年,授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延祐元年,改封韓國公。
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為丞相鐵木迭兒所誣,盡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賢侍講學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
詔復元官,贈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進封魏國公,謚文忠。
韓公才氣跌宕,落筆縱橫,詩尤清壯麗逸。
仁宗嘗親授國公印章,召繪工惟肖其形,賜號秋谷,命集賢大學士王颙大書之,手刻為扁而署其上,又側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為山人李道復制。
因自號所著曰《秋谷集》。
元初因仍吏治,士氣奄奄僅屬。
韓公侍仁宗潛邸,日夕啟沃,謂儒可與守成。
迨延祐當國,即議行貢舉,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潯陽諸公,立節(jié)疆場,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兩榜。
元朝尊賢養(yǎng)士之報,于今為烈,揆厥由來,皆韓公主行科舉之力也。
癹思八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篇
癹思八。
元世祖尊以為帝師者也。
土波國人。
族款氏。
生時多瑞應。
初土波有國師禪達啰乞答。
具大威神。
累葉相傳。
其國王。
世師尊之。
凡十七代。
而至薩師迦哇。
即師之伯父也。
師。
從之受業(yè)。
甫七歲誦數(shù)十萬言。
通貫大義。
少長。
學富五明。
研幾三藏。
年十五。
謁世祖于潛邸。
與語大悅。
躬率太子以下。
從受戒法。
尊禮殊異。
戊午。
師年二十。
時道士倡言。
化胡憲宗。
詔師詰之。
不能對。
邪說遂熄。
世祖登極。
尊為國師。
授玉印。
任中原法主。
統(tǒng)天下教門。
既而西歸。
未期月復迎還。
庚午。
師年三十一。
命制蒙古新字。
其字僅千馀。
其母凡四十有二。
共相關紐而成字者。
則有韻關之法。
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
則有語韻之法。
而大要。
則以諧聲為宗也。
皆師獨運摹畫而成。
上覽悟大悅。
即頒行天下遵用。
迄為一代典章。
升號。
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
更賜玉印。
統(tǒng)領諸國釋教。
旋又西歸。
至元十一年。
復專使迎還。
歲杪抵京。
王公以下。
皆離城一舍。
結香壇凈供。
羅拜迎之。
所經衢陌。
皆結五?翼其兩傍。
萬眾瞻禮。
若一佛出世矣。
復為真金皇太子。
說器世界等。
彰所知論。
詞嚴義偉。
三藏沙羅巴。
譯而行之。
未幾又力辭西歸。
上堅留之。
不可。
庚辰。
師年四十二。
以至元十七年十一月某日示寂。
上聞震悼。
懷德無已。
乃建大窣堵波于京師。
奉藏真身舍利。
莊飾無儔。
英宗。
詔各路建帝師殿。
立碑頌德。
其文曰。
夫敏者怠于博學。
貴者恥于下問。
才高而位重。
則矜己而驕物。
此人之恒也。
師以生知之明。
為天子師。
可謂敏且貴矣。
而乃博學。
無厭下詢。
遺老人有一法。
不遠千里而求之。
雖硁硁之諒。
佼佼之庸。
茍有可取無遺焉。
負絕世之材。
材莫大焉。
處帝師之位。
位莫重焉。
而乃考考于道。
循循誘物。
惟恐德之不修。
道之不弘。
未嘗以多能自圣。
而有滿盈之色。
曠若空谷。
靜若深淵。
遠若云霞。
重若丘山。
豈非至德其孰能與于此哉。
其道之所被。
德之所及。
猶杲日麗乎天。
明無不炤。
陽和煦于物。
氣無不浹。
其高如天。
不可階而升也。
其大如海。
不可航而涉也。
以不言而民信。
不勸而物從。
所過者化。
所存者神。
匪天縱之將圣。
孰能與于此哉。
師侍者曰達益巴。
執(zhí)事師十有三年。
出而從。
入而侍。
聽言論于左右。
觀道德于前后。
陶熏滋久。
郁成美器。
凡大小乘律論。
及秘密經籍。
皆耳于口授。
目于手示。
得乎理之所歸。
行之所趣。
師西還。
巴。
以久勞弗克侍。
留于洮。
洮人化之。
武宗踐祚。
巴道大弘。
初師在洮。
曾居古佛寺。
至是。
出所賜大厥宇。
將謀老于汶上。
而上命屢下。
錫金印駝紐。
封號弘法普濟三藏大師。
以延祐五年。
化于京師。
賜祭葬。
謚祐圣國師。
兀魯思不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河平王昔里吉之子。
世祖至元十三年隨父起兵叛元。
昔里吉被撤里蠻執(zhí)送朝廷后,往投術赤后王火你赤。
成宗元貞二年,隨玉木忽爾歸降元廷。
入朝途中,滯留和林,掠取倉廩,被成宗拘留下獄,因宗王海山等說情,獲釋。
至治三年,伙同鐵失等謀殺英宗。
后被泰定帝流放于南方海島,病死。
鎖咬兒哈的迷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1 【介紹】: 元伊吾廬人。
迭里威失子。
年十二,宿衛(wèi)皇子碩德八剌(英宗),掌服御諸物。
英宗即位,拜監(jiān)察御史。
至治初,諫造大寺。
為丞相帖木迭兒所忌,誣為“大不敬”,被殺。
追謚貞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2 【介紹】: 元蒙古人。
成宗時為同知宣徽院事。
仁宗即位,累拜中書右丞相。
限制民間海上貿易,遣使者分行各省,括田增稅,苛急煩擾,江西尤甚,致激起蔡五九起義。
被劾罷。
仁宗死,再起為相,對異己者大肆報復。
英宗不悅其所為,漸見疏外,以疾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3 【介紹】: 元人。
鐵木迭兒義子。
英宗時以翰林學士承旨累官御史大夫。
鐵木迭兒死后,罪惡日彰。
鐵失不自安,與也先鐵木兒等于英宗自上京南返途中發(fā)動政變。
鐵失手弒英宗于臥所。
泰定帝立,伏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3 【介紹】: 又譯作也先帖木兒。
蒙古許兀慎氏,月赤察兒第五子。
幼任宿衛(wèi)。
元仁宗即位,任知樞密院事兼山東河北蒙古軍都萬戶。
后襲爵淇陽王。
英宗至治三年,與御史大夫鐵失等圖謀殺英宗,立晉王為帝。
八月,乘英宗自上都南還,夜駐南坡,與鐵失等殺害于行帳。
與諸王按梯不花等奉皇帝璽綬北迎晉王。
九月,泰定帝即位于龍居河,任右丞相。
十月,以弒君罪被誅于行在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5—1342 【介紹】: 元僧。
會稽人,字湛堂,號越溪。
俗姓孫。
四歲能誦經,世祖至元中出家,習法華諸經。
英宗召至京師,校正《無量壽佛》等經,賜號佛海大師。
歷居杭之三天竺,預知終期,端坐而卒。
有《金剛經集注》、《心經消災經注》和《彌陀經句解》等。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性澄字湛堂號越溪。紹興會稽孫氏子也。父滿母姜氏。夢日輪從空而墮。既覺日光猶照其榻遂生師。四歲常戲拈筆為佛像。授以佛經即能成誦若宿習焉。元至元丙子投石門殊律師祝發(fā)受具。石門謂。三世諸佛戒為根本乃教探律藏。而通其遮性雙單止持作犯之義。乙酉依佛鑒铦公習天臺教觀。謁云夢澤法師于南竺普福。澤一見深加器重。歷居清班要職。因天臺國清實臺宗講寺后易為禪。乃不遠數(shù)千里走京師。具奏寺之建置顛末舊制之由。元世祖賜璽書復之。已而欲東渡鴨綠游高麗求天臺遺書。聞其國有事遂寢。大德乙巳出住杭之東竺丁未吳越大旱師率眾說法禱雨格應歲饑民死無以斂。乃為掩其遺骸作水陸大會普度之。至大戊申遷南竺之演福。至治辛酉驛召入京。問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駕幸文殊閣引見問勞。賜無量壽佛等經各若干卷。事竣辭歸特賜金襕衣。將行俄有旨即白蓮寺建水陸大無遮會。時丞相東平忠獻王請升座說法。事聞寵賚尤渥。賜號佛海大師。泰定甲子住上天竺。九年至順壬午六月朔忽撾鼓告眾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無益世緣有限。雖愧不敏古德風烈猶或可攀。竟拂衣歸天竺之云外齋。歲馀還越之佛果。篤志凈土修一心三觀者七晝夜。屢感瑞應。一日月旦眾以常儀問訊。師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幾在半途矣。今日則有明日恐無。光陰其可把玩乎。煩點視衣缽用表無常。眾為念佛。止曰。佛須自念。明晨卻送別。黎明眾集遂端坐而逝。閱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龕留七日顏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所著有金剛集注心經消災經注彌陀經句解及仁王經如意輪咒經科。并行世。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性澄,字湛堂,號越溪,會稽孫氏子也。父滿,母姜氏夢日輪從空而墮,既覺,日光猶照其榻,遂生澄。四歲常戲拈筆為佛像,授以佛經即能成誦。元至元丙子,投石門殊律師祝發(fā)受具。石門謂“三世諸佛,戒為根本”,乃命探律藏而通其遮、性、雙、單、止持、作犯之義。乙酉,依佛鑒铦公習天臺教觀,謁云夢澤于南竺普福。澤一見深加器重,歷居清要。以天臺國清實臺宗講寺,后易為禪,乃不遠數(shù)千里走京師,具奏寺之建置顛末,舊制之由。元世祖賜璽書復之。已而欲東渡鴨綠,游高麗,求天臺遺書,聞其國有事,遂寢。大德乙巳,出住杭之東竺。丁未,吳越大旱,澄率眾說法禱雨,上格蒼穹,甘霖立應。歲饑,民死無以歛,乃為掩其遺骸,作水陸大會普度之。至大戊申,遷南竺之演福。至治辛酉,驛召入京,問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駕幸文殊閣,引見問勞,賜《無量壽佛》等經,各若干卷。事竣辭歸,特賜金襕衣。將行,俄有旨,即白蓮寺建水陸大無遮會。時丞相東平忠獻王,請升座說法,事聞,龍賚尤渥,賜號“佛海大師”。泰定甲子,住上天竺,劬苦九載,不倦津梁。至順壬午六月朔,忽撾鼓告眾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無益,世緣有限,雖愧不敏,古德風烈,猶或可攀。”竟拂衣歸天竺之云外齋歲馀,還越之佛果,篤志凈土,修一心三觀者七書夜,屢感瑞應。一日詰旦,眾以常儀問訊,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幾在半途矣,今日則有,明日恐無,光陰其可把玩乎?煩點視衣缽,用表無常?!北姙槟罘穑乖唬骸胺痦氉阅?。”明晨卻送別,黎明眾集,遂端坐而逝。閱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龕留七日,顏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所著有《金剛集注》、《心經、消災經注》、《彌陀經句解》及《仁王經、如意輪咒經科》,并行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8—1330 【介紹】: 元汶上人,字子貞,號超然。
幼嗜學,讀書常達通宵。
始為鎮(zhèn)江路學正,以閻復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
轉中書省右司掾,與元明善、張養(yǎng)浩號為“三俊”。
英宗時,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學士。
至治三年,鐵失在上都殺英宗,其黨召兩院學士北上,元用獨不行。
鐵失敗,人皆稱其有先見之明。
泰定帝時官至翰林侍講學士,兼經筵官。
預修仁宗、英宗兩朝實錄,奉旨纂集法令為《通制》,譯《貞觀政要》為蒙古文。
凡大制誥,多出其手。
卒謚文獻。
有《超然集》。
元詩選
元用,字子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
元用幼讀書,常達曙不寢,父憂其致疾,止之,輒以衣蔽窗默觀之。
始以鎮(zhèn)江路儒學正,考滿游京師。
翰林承旨閻復大奇之,因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御史臺辟為掾史,轉中書省右司掾。
與清河元明善、濟南張養(yǎng)浩同時號為三俊。
除應奉翰林文字,遷禮部主事,改尚書省右司都事,轉員外郎。
及尚書省罷,退居任城,久之,齊、魯間從學者甚眾。
延祐六年,授太常禮儀院經歷,屬英宗銳意禮樂,其儀注制度,率所裁定。
授翰林待制,升直學士。
泰定三年,授太子贊善,轉禮部尚書,兼經筵官,尋拜翰林侍講學士,預修仁宗、英宗兩朝實錄。
天歷二年卒,贈正奉大夫、江浙等處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東平郡公,謚文獻。
詩文四十卷,號《超然集》。
戴表元稱其文曰:屬辭莊、屈之潔,析理孟、荀之達,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共 2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