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哈剌

相關(guān)人物:共 17 位。
共 6 首
親王上璽宴西宮,圣祚中興慶會同。
爭捲珠簾齊仰望,瑞云捧日御天中(天歷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篤憐帖木兒怯薛,第二日寶房內(nèi)對速古兒赤明里董阿、平章月魯不花、右丞大都赤哈剌八、□□尚書□有來、典瑞院官吉寶兒、同僉答失蠻、經(jīng)歷柯都事奏,十月二十三日,上都送寶來的時分,興圣殿御宴。其間有五色祥云捧日,當(dāng)?shù)畋驹汗僭号朽嵙ⅰ⒔?jīng)歷張符、都事柯九思等,與眾于殿前一同仰觀,郁郁紛紛,非霧非煙,委系卿云?,F(xiàn)似這般祥瑞應(yīng)時呵,如今與省家文書行移國史院,標(biāo)寫入史呵。怎生奉圣旨您每行文書者?)
① 其地有三大垤土人謂之三疙疸距都北門二十里
三垤何崇崇,遙直都門北。
天肅煙嵐青,野迥露草白。
紫氣千里臨,蜺旌拂秋色。
文武迨耄倪,抃舞拜路側(cè)。
萬羊肉如陵,萬甕酒如澤。
國家富四海,于以著功德。
詰朝御大明,湛露春拍拍。
簫韶殷九天,歡聲溢逵陌。
非才忝扈從,所職陳典則。
皇基奠泰山,億兆究安宅。
按:夫惟天子時巡治古之令典儒臣扈從彌文之盛觀是故鹵有簿以紀(jì)侍衛(wèi)之名路有史以載見聞之實其來蓋已遠(yuǎn)矣惟茲玄黓執(zhí)徐之歲朱明仲呂之月當(dāng)寧面南南服辟四方之路以盡多士之才執(zhí)法侍上上京持?jǐn)?shù)寸之筦以申三尺之令于時鄱陽周君伯溫袖然炎虛之秀膺是崇臺之除乘鸞羽之潔清從翠華之密勿身歷乎山川之美固目睹乎星月之推遷進(jìn)而載馳載驅(qū)退而爰咨爰度抒思輒形清詠回轅遂積多篇匯以示余屬之?dāng)⒁^其憧憧行李之役汲汲傾葵之誠螭坳舊傳載筆載筆其有述乎解廌必用識丁識丁況能賦者率爾卷端之弁詒諸柱后之冠云翰林學(xué)士承旨光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冀郡歐陽玄書于視草堂

右扈從詩并前后序二通今左丞鄱陽周公為監(jiān)察御史時所作也國朝混一以來中臺南士之選惟公居首公踐歷華要績孚名襮垂四十年深感遭際形之著述一以贊規(guī)摹之大一以彰聲教之隆居安慮危見于言外既而澄清蕃宣東南是賴短章大篇奚翅千百未遑詮次預(yù)以是集鋟梓傳播以備史氏纂一代之雅頌職方為全書者有所稽焉門生鄉(xiāng)貢進(jìn)士海昌賈祥麟謹(jǐn)題
車駕既幸上都,以六月十四日大宴宗親、世臣、環(huán)衛(wèi)官于西內(nèi)棕殿,凡三日。七月九日,望祭園陵竣事,屬車轅皆南向,彝典也。遂以二十二日發(fā)上都而南,宿六十里店納缽。越三日至察罕腦兒,由此轉(zhuǎn)西至懷禿腦兒,猶漢言后海也。有大海在納缽后,故云。曰平陀兒,曰石頂河兒,土人名為鴛鴦濼。其地南北皆水,水禽集育其中,國語名其地曰遮里哈剌納缽,猶漢言遠(yuǎn)望則黑也。兩水之間,壤土隆阜,諸部與漢人雜處,因商而致富者甚多。自察罕腦兒至此百馀里,皆云需府境也。界是而西,則屬興和路矣。納缽曰苦水河兒,曰回回柴,國語名忽魯禿,漢言有水濼也。隸屬州保昌,曰忽察禿,猶漢言有山羊處也。地饒水草野獸,兔最多。又西二十里為興和路,世祖所創(chuàng)置也。歲北巡,東出西還,故置有司為供億之所。城郭周完,阛阓叢夥,河?xùn)|憲司所按部也。西抵太原千馀里,郡多太原人。路置二監(jiān)一守,馀同他上郡。東界則宣德府境,上都屬郡也。府之西南名新城,武宗筑行宮其地,故又名中都。今多圮毀,大駕久不臨矣。由興和行三十里,過野狐嶺上為納缽。地高風(fēng)甚寒,東南盤折而下平地,天氣即暄,無不減衣者。前至得勝口,宣平縣境也。有御花園,雜植諸果,中置行宮。南至縣十五里,去邑三十里,有山出瑪瑙石。又前至沙嶺,五十里至順寧府,本宣德府也,因地震改名。南過坳兒嶺,下臨深澗,其流為渾河。嶺頭參亙四十里,至雞鳴山,疊嶂排空,綿亙二十馀里。又南二十里乃平地,曰雷家驛。驛之西北十里納缽曰豐樂,二十里至阻車納缽。又二十里至統(tǒng)幕,則與中路驛、程相合而南。歷狼居胥山至懷來縣,四山環(huán)抱,中有水名媯川,縣南二里納缽也。凡官署留京師者,皆盛具牲酒,于此候迎大駕,仍張大宴,慶北還也。南則榆林驛,即衛(wèi)青傳榆溪舊塞。自懷來行五十五里至媯頭,又十里入居庸關(guān),以至于大口,遂以八月十三日至京師。凡歷納缽二十有四,為里一千九十有五,此輦路西還之所經(jīng)也。國制,凡官署之幕職掾曹當(dāng)扈從者,東西出還,甲乙番次,惟監(jiān)察御史扈從與國人世臣環(huán)衛(wèi)者同東西之行,得兼歷而悉覽焉。
放漁舟兮湖之濱,剪荷柄兮折荷英。
鴛鴦飛兮翡翠驚。
張蓮葉以為蓋兮,緝藕絲以為衿。
云光淡兮微煙生。
對芳華兮樂難極,返予棹兮山月明。
元氏掖庭記:凝香兒,本部下官妓也。以才藝選入宮,遂充才人。帝嘗中秋夜泛舟禁池,香兒著「瑣里綠蒙」之衫。瑣里,夷名,產(chǎn)撒哈剌,蒙茸如氈??,但輕薄耳,宜于秋時著之,有紅綠二色。至元間進(jìn)貢,帝又命工以金籠之,妝出鸞鳳之形,制為十人衫,香兒得一焉。又服「玉河花蕊」之裳。于闐國烏玉河生花蕊草,采其蕊織之為錦。香兒以小艇蕩漾于波中,舞婆娑之隊,歌弄月之曲云云。帝復(fù)置酒于天香亭,香兒復(fù)易服趨亭前。昂鸞縮鶴而舞,乃歌云云。京城北三十里有玉泉山,帝于夏月嘗避暑于北山之下曰西湖者,其中多荷蒲菱芡。帝以文梓為舟,伽南為楫,隨風(fēng)輕漾。又作采菱小船,縛?為棚,木蘭為槳,命宮娥乘之,以采菱為水戲。時香兒亦在焉。帝命制采菱曲,使篙人歌之。遂歌「水面剪青」之調(diào)云云。篙人歌之,聲滿湖上。天色微曛,帝乃周游荷間,取荷之葉,或以為衣,或以為蓋。又命作采蓮之曲。于是調(diào)折新荷而歌云云。
天耶地耶兩空濛,洞庭水與東海通。
海上三山仙人宮,仙人寂寞愁顏容;
駕山為舟游四極,一座溯長江而上落此洞庭中。
洞庭此時何所有,狂鼉怪蛟跋浪走。
彌天惡瘴隨濤飛,人民卉畜凋而朽。
食象之蛇吐腥膻,三千里外聞欲嘔。
自山之來萬物來,羅漢方竹生山懷。
銀魚點睛黑一漆,金龜腹甲雙扉開。
上帝飄飄群姬舞,張樂廣野如風(fēng)雷。
湘妃纖指切斑竹,相和水底聲清哀。
羿拔長劍青天灰,斫蛇壘骨成丘堆,吾民始桑麻于阡陌之隈。
仙人仙人久亦死,遁身為石為蘭芷。
不見長髯飄蕭蕭,但見春秋花紅紫。
從此君山頗寂寥,漁舟偶宿來青蒿。
潮聲夜拍荒崖睡,山猿澤鳥時驚騷。
明月出光照天水,林中恍惚移幽簫(箋)。
先生長養(yǎng)洞庭邊,日望君山不可前;
同學(xué)相攜笑相擁,雀躍來游正少年。
七十二峰爭相識,推擠映帶相后先。
歸來遠(yuǎn)蟄云溪下,鳥巢為椽虎為馬。
臥息不出松柏蔭,出游但訪狐鼠廈。
十五年間石為軀,想像君山神欲灺。
故人溫溫猶我惜,萬里來尋崖穴隙。
相見不語拽我裳,翩然徑向君山立。
遠(yuǎn)古之君山不可追,少年之昔我不可及,縱得重游亦何益。
幸有故人相扶持,不然獨向流波泣。
此時與子相彷徨,明日相別天一方;
此時君山嘗見相攜樂,明日君山亦相隔而相忘。
聊作此歌擲之水,流向東海蒼復(fù)蒼。
知情者箋:碰壁齋撒謊。今日之君山洋樓櫛比,豈荒寒若是者。意其不樂見此豪華,遂虛擬遠(yuǎn)古,厚誣今日耳。是日之游也,亦無甚佳處,但湘妃廟多有小尼姑——當(dāng)然是冒牌貨——碰壁齋一見,眼冒怪光,口流哈剌,狀極不堪。此亦其不敢寫者也。碰壁齋生長之地,亦去湖數(shù)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