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喜

共 6 首
引用典故:叔牙知
詔授戶曹掾,捧詔感君恩。
感恩非為己,祿養(yǎng)及吾親。
弟兄俱簪笏,新婦儼衣巾。
羅列高堂下,拜慶正紛紛。
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
廩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囷
喧喧車馬來,賀客滿我門。
不以我為貪,知我家內貧。
置酒延賀客,客容歡欣
笑云今日后,不復憂空尊。
荅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
我有平生志,醉后為君陳。
人生百歲期,七十有幾人。
浮榮及虛位,皆是身之賓。
唯有衣與食,此事粗關身。
茍免饑寒外,馀物盡浮云。
王爵無細大,得請即為恩。
君求戶曹掾,貴以祿奉親。
聞君得所請,感我欲沾巾。
今人重軒冕,所重華與紛。
矜誇仕臺閣,奔走無朝昏。
君衣不盈篋,君食不滿囷。
君言養(yǎng)既薄,何以榮我門。
披誠再三請,天子憐儉貧。
詞曹直文苑,捧詔榮且忻。
歸來高堂上,兄弟羅酒尊。
各稱千萬壽,共飲三四巡。
我實知君者,千里能具陳。
感君求祿意,求祿殊眾人。
上以奉顏色,馀以及親賓。
棄名不棄實,謀養(yǎng)不謀身。
可憐白華士,永愿凌青云。
⑴ 臺閣:漢時指尚書臺,后泛指中央政府機構?!逗鬂h書·仲長統(tǒng)傳》:“光武皇帝 數(shù)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李賢注:“臺閣,謂尚書也?!?/div>
⑵ “詞曹”二句:指白居易以京兆戶曹參軍充翰林學士,上值翰林院。詞曹,見卷2《陽城驛》注。
⑶ 白華士:指白居易?!对娊?jīng)·小雅》有《白華》之篇,其詩已佚,其詩序曰:“《白華》,孝子之潔白也……有其義而亡其詞?!?/div>
史籀大篆李斯變,變?yōu)樾∽癃殏鳌?div class="twe9b45" id='poem_sentence_0_414910_comment'>
繹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飄煙。
詛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無乃踵其武,體同畫異難后先。
后傳八體亦有篆,雕蟲何由得傳遠。
漢武書師蛻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臠。
徐鉉承之非不佳,形質僅堪稱■匾。
同時作者豈無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數(shù)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蹤。
鄱陽伯溫用心苦,錢塘益思無限功。
四明文運代不泯,學字亦有前賢風。
三代鼎彝俱在目,楊生晚出參其中。
楊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筆鋒歸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跡。
人心正喜趨末流,誰將曠古淵源求。
倘使淳風追前代,楊生亦足裨皇猷。
嗚呼。此少宗伯李公而立之墓也。而立與余生同甲子。恒以白首為期。余尚踽踽人間。而而立之墓草。已十枯矣。傷哉短也。而立無子擇為子者。而取其仲氏今贊成公之第六子曰志裕而子之。志裕乃以贊成公之狀。拜且泣而言曰。吾先子不幸早世。今不肖孤之所可自盡者。惟有托不朽。為地下重耳。凡先子之執(zhí)而嫻于辭者。莫公若。敢拜以請。噫。而立有子矣。余之于而立。無異于贊成公之于而立。余之知而立。奚待乎贊成公之狀。即微志裕請。而立之墓。余烏得無言。而立姓李。名尚信。系出驪江。世有聞人。入我朝。有諱繼孫。官卒兵曹判書。謚敬憲。嘗為永安觀察使。治尚文教。選士之開敏者。親為程督講習。武悍之俗。一變弦誦。北人立祠祀之。公其五代孫祖諱士弼。弘文館應教。考諱友仁。司宰監(jiān)僉正。俱贈領議政。兼帶照常。妣陽川許氏。壯元及第坰之女。贊成硡之孫。有四子皆顯。仲則贊成公。公于序季。自幼重遲不戲。動止自矩。好讀書敦修。中戊子司馬。己丑。文科選槐院。薦內翰升奉教。壬辰。病遞。及上西幸。公之二兄謂公曰。我俱在從列。當從汝適。官卑而居散。母從亦可。汝亦從。誰親側者。公曰。既委質官。寧有大小。義不可茍。遂奉親安于凈地。徑趣行在。稍遷禮、兵佐郎。轉正言。俄充賀至書狀官。復命于定州。自是十年間為司書、文學、輔德、執(zhí)義各一。掌令、司諫二。選玉堂。自修撰至典翰。而校理、應教則再。薦中書為舍人。再為御史于關北。則甲午賊退后。巡按于嶺南。則己亥饑饉時。安撫也。宣布咨詢。咸宜時措。時天兵在嶺南者。專靠山東運米。腐朽不堪食。公飭官廚。亦輟白餐。自供與天兵所食等。由是怨聲始寢。李相公元翼為都體察使。開府湖嶺。辟公為佐協(xié)贊幕畫。南土大喜。未竣事。徵拜應教。無何。承旨缺。公格于未準資。特命注擬。遂擢為同副。一歲中。升至都承旨。近世莫有。遞授戶兵參議。壬寅詔使時。為都司迎慰使。亦榮選也。歷祭酒。再長薇垣。皆不久引疾。乙巳。為冬至使。本國曾請貿(mào)焰焇。累奏而不獲命。至是。命公兼奏。公竭誠敷對。始得準旨。遂為恒式。宣廟大悅。特升秩。公上疏辭。上獎諭不許曰。使乎使乎。嶺南地廣事殷。號難治。時又夷使新款。接御緩急。動關國體。舟師弊積。公私不相保。特廷舉屬公為按使。公精心熟講。夙夜祗慎。事以辦治。而公病矣。上章乞免。輿還京。拜京兆左尹、禮曹參判。皆辭。至庚戌三月竟卒。訃聞。上命有司吊賻。予祭一壇。葬在安山瞻星里。夫人。正言俞大脩之女。判書絳之曾孫。德恩君宋麟壽之外孫也。有至行。公歿。執(zhí)喪逾制。絕鹽醬??捱ㄈ缣焕ǔ跽呷辍7牚q不脫衰。粒米不入口。唯齧菜根。以不至滅性者。今十年如一日。公嗣子志裕。中進士。秀而嗜儒。娶參判權憘女。生四男。曰邦鎮(zhèn)、世鎮(zhèn)。馀幼。公之側室子曰志復。幼。公神識凝遠。不妄笑語。飭躬有常度。居恒以宋朝名臣言行及自警編為范。遇事周詳。無細大無。敢不思。既審知其當為。則乃復勇行。亦能嶷嶷有立。嘗為獻納。與司諫李時彥上劄。論時政闕失。極言宮闈事無忌諱。聞者縮頸。而宣廟嘉其切直。升一資獎之。諍路增氣。一時艷傳。公早年科第。蟬聯(lián)登簉融顯。固是自致。未嘗濡跡競進。當倖臣竊柄。有意汲引。而再不就諫長。亦其志也。常欲辭榮途。乞外庸得展布素蘊。而暫試南服。遂以不起。悲夫。銘曰。
敬憲以文開荒屯,有不盡者遺之孫。
諸孫矯矯如躍龍,公惟其季燁而豐。
危不棄義志乃遂,君親道全兩無愧。
白簡諤諤驚天閶,圣心虛己回恩光。
福星兩路蘇疲癃,濡如膏雨和條風。
敷奏于天天格忱,邦之利用賴至今。
額額南藩最重寄,舒以任煩政乃理。
施之未竟短途促,畀之何豐奪何速。
瞻星之丘郁蒼蒼,有蘊斯藏發(fā)必長,俾爾嗣人熾以昌。
謁選初聞欲赴秦(唐已選朝邑令奉旨特留),改官特荷主恩新。
起家科第原難料,得路文章洵有神。
東閣游揚因客重,南宮期望感君真。
欲知喜動江湖色,忘卻身為失意人。
筆法原來無奧秘,得心應手自然宜。
前修喜作玄妙論,后世紛紛失津蹊。
蔡邕神授固虛設,鐘繇發(fā)墓誠可疑。
大約初學事繩墨,追隨欲與古人齊。
學成之后求通會,得魚忘筌何能嗤。
書法通難貴在變,厚古薄今非識時。
欲我?guī)煿乓淹龢O,不知古人師何師。
子敬堊帚長飛白,羲之涉北輕茂漪(王羲之題筆陣圖后。予少學衛(wèi)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jīng)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wèi)夫人書徒費年月耳。)。
更從唐宋窺魏晉,鐘王何得獨珍稀。
長史觀罷劍器舞,變化筆法出神奇。
顏公祭侄傳文稿,慷慨忿激見哀思。
景度題壁妙跡絕,四幅遺帖各有姿。
蘇黃米蔡肯相類,雄偉峻拔各參差。
元后書家多泥古,剝珉出璞非可期。
其間或以畫法入,地怪天驚徒容儀。
或謂明清亂古法,此論迂腐若夢癡。
筆法隨時相變出,各從造化參真諦。
時移事易遭遇別,性情矩矱度所施。
書外學書源流闊,字中求字不可醫(yī)。
時人若解此中妙,大道如天各騁馳
按:【盧青山評曰】議論縱橫。氣亦雄武。韓蘇之法也。觀其出語。有矯首古人姿。自書言。夫子固自道矣。曰非關本意。然僅自詩言。則此卓犖之態(tài)。甚為可喜。
⑴ 法書要錄。蔡邕受于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
⑵ 《志林》:鐘繇見蔡邕筆法于韋誕坐??嗲蟛慌c。誕死。繇盜發(fā)其墓。遂得之。
⑶ 論書表曰。子敬見北館新泥堊壁白凈。取帚沾泥汁書方丈一字。觀者如市。羲之見嘆美。作書與親友云。子敬飛白大有意。
⑷ 李肇國史補。張旭草書得筆法。旭言。始吾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后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
⑸ 舊五代史。楊凝式。字景度。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勝概。輒留連賞詠。有垣墻圭缺處。顧視引筆。且吟且書。若與神會。
⑹ 身在幽中。一時作激烈語。非關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