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士衡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8—1611 【介紹】: 明江西奉新人,字汝聘,號見麓。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嚴嵩以其同里,欲羅致門下,不應。乞就南刑部主事,遷福建提學副使,以侍養(yǎng)歸。遭母喪,遂不出。萬歷間起故官,累遷吏部尚書,屢疏乞休。卒謚恭靖。有《怡云堂集》。
維基
蔡國珍(1527年—1610年),字汝聘,號見麓,又號虬阿,江西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
謚恭靖。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江西鄉(xiāng)試中舉二十三名。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聯(lián)捷丙辰科會試三十六名,廷試二甲三十九名進士,兵部觀政。
時嚴嵩主國事,希望將同鄉(xiāng)蔡國珍招到門下,然而蔡國珍不應,乞求就職南京,擔任南京刑部主事,處理盜亂有功,四十年升郎中。
四十一年調任吏部郎中,四十四年出為福建提學副使,因母喪去官。
守喪期滿,不再出仕,居家二十年。
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卒。
朝廷重新起用人才,萬歷十四年,仍以故官涖福建,擔任提學副使。
后升任湖廣右參政,分守辰沅,檄諭平定洞蠻叛亂。
萬歷十五年,任四川按察使。
萬歷十七年,任浙江布政使。
萬歷十九年,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
萬歷二十年,召為左副都御史。
萬歷二十一年,歷任吏部右、左侍郎,與尚書孫鑨、陳有年審查官員政事,后擢南京吏部尚書。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孫丕揚離任,神宗很久不廢除代任,致使吏部事務弛廢。
內閣進言,推薦蔡國珍為吏部尚書,次年擔任。
給事中戴士衡彈劾文選郎白所知貪贓,蔡國珍辨解,且求罷歸鄉(xiāng),萬歷帝沒有批準。
但久之,蔡國珍連續(xù)請求辭職,最終歸鄉(xiāng)。
家居十三年后去世,享年84歲。
贈太子太保,謚恭靖。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宜春(1530年—?
),字叔芳,號東亭,山東東昌府莘縣人,明朝官員。
同進士出身。
李宜春為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會試中式三百九十二名,因丁憂回籍守喪,隆慶五年(1571年)補應辛未科殿試,成為三甲一百三十七名進士。
本年授順天府固安縣知縣,任內治理水患,政績卓著。
萬歷三年(1575年)升南京戶部山西司主事,歷升郎中。
十年(1582年)出任四川夔州府知府,政務為之一興。
因事被貶官為兩淮鹽運司通判,十六年十月升太仆寺丞,又升戶部郎中,二十一年七月因才望被提拔為通政司右參議。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四月,被給事中戴士衡彈劾而乞休引歸。
民國《莘縣志》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6—1618 【介紹】: 明河南寧陵人,字叔簡,號心吾,一號新吾。萬歷二年進士。為襄垣知縣。歷官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侍郎。二十五年上疏極言天下安危,不報。稱疾乞休。家居二十年,孫丕揚為吏郡,以坤與沈鯉、郭正誠為三大賢,屢次推薦,帝終不納。福王封國河南,賜莊田四萬頃。坤在籍上書諫,又移書執(zhí)政言之。著作甚富,有《去偽齋文集》、《呻吟語》、《四禮約言》諸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叔簡,寧陵人。萬歷甲戌進士,知襄垣大同二縣入為吏部主事歷官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升刑部侍郎有去偽齋集
維基
呂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簡,號抱獨居士、心吾、新吾,河南寧陵縣人(今屬河南商丘),明朝官員、思想家,寫有《呻吟語》,因被捲入國本之爭,“第一次妖書案”中,有心人說呂在阿諛鄭貴妃,呂坤怒而辭官返鄉(xiāng),官至刑部侍郎。
天啟初年,追贈刑部尚書。
據(jù)《呂李姓源碑》載,其先祖是元末菜農,因向明軍報信而立功,得到朱元璋獎賞,并詔其回鄉(xiāng)安居,然而朱元璋在手詔中誤將“呂”姓寫作“李”。
至呂坤時,方上奏將“李”姓改回“呂”姓。
嘉靖四十年(1561年),呂坤中河南鄉(xiāng)試第三,隆慶五年(1571年)會試中式,但因母親去世,回鄉(xiāng)服喪。
萬歷二年(1574年)守喪期滿,補應殿試,中三甲第50名,同賜進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縣,萬歷四年(1576年)調大同縣知縣。
萬歷六年(1578年)升吏部主事,之后多年沒有升遷,于此期間結識楊東明 (萬歷進士),呂坤長子呂知畏并娶東明長女為妻。
萬歷十五年(1587年)升任山東濟南道參政。
萬歷十七年(1589年)遷按察使,萬歷十九年(1591年)升陜西右布政使,隔年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呂坤升左僉都御史,次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轉左。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上《憂危疏》勸明神宗勵精圖治:“自萬歷十年以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
……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
數(shù)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采木費,又各幾百萬矣。
”呂坤還在疏中言采礦一事:“朝廷得一金,郡縣費千倍。
”皇帝不予理會。
呂坤在山西按察使時,輯錄歷史上的賢媛淑女事跡,撰成《閨范圖說》,由宦官陳矩帶入宮內,受到明神宗贊賞。
之后朝廷出現(xiàn)國本之爭,朝臣支持皇長子常洛,但神宗寵信鄭貴妃,并打算把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常洵立為太子。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有匿名者撰題《憂危竑議》,號稱《閨范圖說》之跋,廣傳京師。
文中稱呂坤與外戚鄭承恩、戶部侍郎張養(yǎng)蒙,山西巡撫魏允貞等九人結黨依附鄭貴妃。
給事中戴士衡彈劾呂坤通過鄭承恩向鄭貴妃獻書,交結宮禁,包藏禍心。
最后御史趙之翰進言,認為武英殿大學士張位為主謀,張位被免職,張的人馬禮部侍郎劉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免官,國子祭酒劉應秋出京,給事中楊廷蘭、禮部主事萬建昆謫戍典史,是為“第一次妖書案”。
呂坤對官場黑暗深為不滿,稱病退休。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于家,之前將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燒。
卒葬寧陵縣東南。
天啟元年(1621年),追贈為刑部尚書。

人物簡介

維基
白所知,字廷謨,山西澤州陽城縣人。
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山西鄉(xiāng)試第一名。
萬歷十一年(1583年)聯(lián)捷癸未科進士。
授禮部主事,調吏部,歷稽勛員外郎、驗封郎中,調文選司。
吏科給事中戴士衡彈劾其匿報父喪,由此罷官,遂杜門謝客垂二十年。
明光宗即位,召起太常寺少卿,轉光祿寺卿,晉南戶部左侍郎,遷工部左侍郎,修慶陵,工竣,晉工部尚書。
天啟五年乞歸,后復以三殿成,敘功加太子太保。
卒年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