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鳴夏

相關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名時。明浙江鄞縣人,字中父,一作仲父。工詩,亦工散曲。以避仇遠游,歷齊、梁、燕、趙間,為人貞介廉潔??退郎婵h,卒年七十。有《甬東山人稿》。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三
初名時臣,自稱甬東野人,世居木阜峰下。
山川名勝。
山人少喜為詩。
不治經生業(yè)。
及壯負氣。
不能隨俗俯仰。
嘗于坐隅書青天白日名山大川八字以避仇。
遠歷齊梁燕趙間十年,客食諸王門下,旅寓章丘。
與太常李伯華論詩,得其指授。
在章歷三時詩大變。
一日過伯華江上草堂,值夜雪。
伯華為出妓彈琵琶佐酒。
山人即坐上作長歌,伯華絕驚賞,謂非復初見阿蒙也。
去之青州,客衡藩。
衡莊王嘗起高樓,東敞矚遠。
樓初成,王于望后四日置酒遍召一時名士。
時日景既盡,疏星尚微。
王命且未造座,與客東望,憑欄笑語良久。
已而月光漸上,遍照四座。
王甚歡,因命曰待月樓,使客各賦詩以進,王未善也。
時山人最年少,下座徐進一絕句,其詞曰:川原夕氣交,暝色自相向。
月猶藏海底,人已坐樓上。
王大喜,謂能得待字義,因手觴延山人上座,遍示諸客,山人遂一日名重。
晚客沈沈,宣王禮之,亞于謝榛。
年七十,卒于河南涉縣客舍中。
魯王孫中立序其詩曰:山人鶴骨癯癯,若出衣表。
為人貞介廉潔,不妄交,不茍取,故為諸王公所重,人以為實錄。
山人年六十起生,藏于句章之夕陽里,自撰墓志,后竟葬之。
有二子,長曰輅,使學醫(yī);次輦,使讀。
山人與嘉則先生同甲,其稱詩稍先之。
及年各四十五,兩人始得遇定交。
嘗一見山陰徐文長,輒作靈物篇相贈,嘆為絕奇。
生平所與游論詩,幾遍天下,唯稱同里盧沄、吳中文徵明、黃姬水、東郡謝榛、浚人盧楠、新河宋登春十馀人。
自謂砥礪名行,期無愧諸老,庶幾不朽。
以是山人風格,至今稱之。
所著甬東山人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中甫,鄞縣人。有甬東山人集。

人物簡介

維基
童旭,號賓陽,湖廣沔陽州人,弘治己未進士。
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己未科三甲125名進士,知江西上高縣,正直廉明,不徇權勢,凡境內淫祠,毀之殆盡。
累官戶部郎中,出為山東兗州府知府,十一年十月因被魯王朱陽鑄誣告,被調任。
十五年六月考察以有疾致仕。
李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淳(1461年—1519年),字原樸(元樸),直隸安慶府太湖縣人。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第二十八名舉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零三名進士。
授行人司行人,治理魯王府喪事,并宣布詔書。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選授刑科給事中,奉命查盤陜西延綏寧夏倉庫,九年二月升浙江按察司僉事,調任廣西僉事,十四年卒于官,享年五十九。
牛黌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濟寧人。
魯王府定陶縣主,為宗人府儀賓。
正德間大饑,河決,民貧役重,黌出粟以給筑堤工役,濟民甚得其益。
孫允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魯王府儀衛(wèi)司人。
嘉靖二年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僉事。
十二年大同兵變,入城撫定。
有《云中紀變》。
維基
孫允中(1497年—?年),字信道,魯府儀衛(wèi)司(兗州府)官籍南直隸合肥縣人。治《詩經》,行三,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年二十七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二名進士。累官山西按察司僉事,嘉靖十二年(1533年)因大同軍變被勒令致仕。著有《云中紀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8—1593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子豫,號華峰。
秦鳴夏弟。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第。
授修撰。
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有《談資》、《倚云樓遺集》。
維基
秦鳴雷(1518年—1593年),字子豫,號華峰,浙江臺州府臨??h城關人,軍籍。嘉靖甲辰狀元。隆慶間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秦鳴雷舉浙江鄉(xiāng)試。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會試聯捷,殿試高中第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參修《國史》和《會典》。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升左春坊諭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主鄉(xiāng)試,晉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主會試,取陳有年、王一鶚、王錫爵等,后皆成為知名公卿、宰輔,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校《永樂大典》。隆慶五年(1571年)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萬歷元年(1573年)正月十八日,兵科給事中趙思誠上疏彈劾秦鳴雷“只知嗜酒、不顧廉節(jié)”,疏下吏部,遂令其致仕。居家二十年。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卒,葬于臨海東鄉(xiāng)兩頭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3—1591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新甫,號敬所。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擢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洞書院,引諸生講司其中。后任右副都御史、漕運總督,疏請復海運,未果。進刑部左侍郎,以京察拾遺罷歸。詩文俱佳,自謂得初唐神韻。有《海運詳考》、《海運志》、《漕撫奏議》及《敬所文集》。
維基
王宗沐(1524年—1592年),字新甫,號敬所,浙江臨??h城關人。
明代學者、政治人物。
嘉靖甲辰進士,累官刑部侍郎。
秦鳴夏對其器重,嘉靖十八年(1539年)以女妻之。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宗沐府、縣考試,均獲第一。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舉癸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聯捷秦鳴雷榜進士,授刑部主事,與李攀龍、王世貞有往來。
嘉靖二十七年(1548),升署刑部員外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辛亥,遷廣西按察僉事,整修宣成書院,建崇迪堂。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任廣東參議。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江西提學副使,整修白鹿洞書院,親自講學。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升山西右布政使。
隆慶元年(1567年)撰成《宋元資治通鑒》,時人稱“其事核,其旨該質”。
隆慶五年,給事中李貴和請開膠萊河,宗沐認為“其功難成,不足濟運”,建議利用海運。
隆慶六年(1572年)三月,運米十二萬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
南京戶科給事中張煥上疏云:“比聞人言嘖嘖,咸謂海運八舟,米三千二百石,忽遭風漂沒,渺無影響。
宗沐蓋預計有此,令人賚銀三萬兩糴補。
”此事查無證據,最后不了了之。
萬歷元年(1573年)二月間,徐、淮、揚等地區(qū)數遭水災,宗沐等人上疏“俱先以蠲免賑濟為請”。
萬歷二年(1574年)進《漕運指掌圖》,疏云:“漕運如此之多,如此之難。
歛之于民,則列省百姓之膏脂,輸之于官,則六軍萬衛(wèi)之命脈”。
萬歷三年(1575年),任刑部左侍郎。
因未完成公務而被罰俸。
萬歷四年(1576)一月,兼右僉都御史,閱視宣、大。
萬歷九年罷官。
晚年家居十年,構建畸園以自適,又游婺州三洞、杭州西湖等名勝。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卒。
墓在縣南二十里處。
王正中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保定府深澤人,字仲撝。
崇禎十年進士。
十六年任長興知縣,遇大旱炎熱,步禱封扇,貯庫兩月。
明亡,流寓紹興,魯王召為馀姚知縣。
魯王敗,隱居以終。
著有《周易注》、《律書詳注》。
維基
王正中(1599年—1667年),字仲撝,保定府深澤縣(今河北省深澤縣)人。明末政治人物。王正中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崇禎十六年(1642年)擔任長興知縣,遇大旱炎熱,步禱封扇,貯庫兩月。明朝滅亡,流寓于紹興。南明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召其以兵部職方司主事攝任馀姚縣知縣。升任監(jiān)察御史。因事株連入獄。獄中隨柯仲炯學習天官、律呂、度數;隨黃宗羲學壬遁、孤虛之術。造《監(jiān)國魯元年丙戌大統(tǒng)歷》。清軍攻占浙東后,魯王失敗,王正中逃避山中,貧困不能自存。靠著鑒湖租佃五畝田,加以醫(yī)卜謀生。。至康熙六年(1667年)隱居而終。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寂光,字三昧,姓錢氏,廣陵人也。
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禮凈源,始出塵俗。
初從雪浪習賢首教觀,既徹宗乘,遍參名宿,紫柏、云棲皆相器重。
具戒于慧云,益精毗尼。
及邀帝眷,弘戒五臺,遂升副座助其教授,蓋其行解軼倫,詞旨玄鬯,律學中興,光有力焉。
尋以道貴潛修、功深宥密,乃閉關于小天臺。
面壁治心,妙觀有得,謂理窮虛悟,學歸實踐。
因發(fā)腳歷衡岳,登廬阜,江州眾信延住東林,池中白蓮不種自生,符遠公再來之讖。
又與塔龕中得晉太尉陶侃所奉文殊金像,憨山目驗,為之作記刻石。
復徇眾請,移錫衡山雉潭。
相傳潭下有龍,時見怪形,光為說戒,竟自馴伏。
晉藩聞之,遣使迎迓,戾止清涼,為建龍華大會,宏敷戒席。
藩妃齋肅,供紫伽黎。
回駐維揚,興石塔寺,掘地得舍利小金塔及斷碣,有“坡公石塔得三昧”之語,名號符合,驚為夙記。
嘗演戒于金陵大報恩寺,浮屠放光者二十馀夜。
都人請興寶華寺,山舊為寶師道場,妙峰立銅殿于山巔。
光至,開千華大社,學侶云集,院宇重新。
崇禎壬午,荊王請興溈仰道場。
癸未,奉詔主修報恩,宏光改元,金陵設壇讖薦,特賜紫衣白金,敕文武百官迎謁于寺,稱國師焉。
以乙酉六月四日,寂于山寺。
先三日命侍者進歷,指示化期,曰:“吾為大明律師,說法利生,垂四十年,吾愿畢矣,當與眾別。
”屆期,命具湯浴,更衣跏趺,誡眾號佛,端坐而逝。
光道相清粹,豐骨凜然,慈藹接物,孜孜不倦。
慨世末道污,輕蔑毗尼。
乃服膺師傳,專宏律法,足跡遍海內,臨壇演戒百有馀所。
最后,魯王請宏戒于越之大能仁寺。
又主嘉興三塔寺壇。
潞王請登昭慶古佛戒壇,尤為勤瘁,修建梵宇凡十數處,所至感應皆不可思議,出于意念之表。
壽六十有六,坐夏四十有一,立塔華山千華社,龍山額曰“光明金剛”,謚“凈智律師”。
所著《梵綱直解》四卷及《十六觀經懺法》。
清乾隆時,釋福聚奏請以《梵綱直解》編入大藏,從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8—1647 【介紹】: 明末松江府華亭人,字人中,更字臥子,又字海士,號大樽。少有才名,與夏允彝等結幾社,又參加復社。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東陽許都起事,子龍以故交勸降,許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殺之。子龍爭,不能得。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請練水師,言中興之主當身先士卒。不聽,辭歸。南都失,遁為僧。尋受魯王兵部尚書,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時謚忠裕。子龍以風節(jié)著,詩詞古文亦稱大家,領袖明末文壇。詞尤有名,與同里諸名士形成云間詞派。有《湘真閣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編為《陳忠裕公全集》。子龍尚輯有《明經世文編》。
詞學圖錄
陳子龍(1608-1647) 字臥子,一字懋中、人中,號大樽,又號軼符。
松江華亭人。
南都失陷,在松江起兵抗清,自為監(jiān)軍。
兵敗易僧服,受南明魯王兵部職。
聯絡太湖義軍圖復舉。
事泄被執(zhí)于蘇州,押送途中乘間投水死。
清乾隆時謚忠裕。
早年入復社,又與夏允彝等結幾社,以氣節(jié)相砥礪。
與李雯、宋徵輿并稱"云間三子",開云間詩派、詞派。
文恢肆而神驤。
詩高華雄渾,睥睨一世,為明詩殿軍。
詞妙麗深婉,神韻天然,亦稱大家。
有《陳忠裕公全集》、《陳忠裕公詞》。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臥子,青浦人。官兵科給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人中,更字臥子,青浦人。崇禎丁丑進士,除惠州推官補任紹興升吏部主事改兵科給事中有白云草廬居湘真閣諸槁
維基
陳子龍(1608年—1647年),字臥子,號軼符,晚號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詩人,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人,青浦縣籍。陳子龍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天啟三年(1623年)十六歲參加童子試。崇禎元年(1628)與湖廣寶慶府邵陽縣知縣張軌端之女結婚。崇禎三年(1630年)中式庚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進士,出任廣東惠州府推官。官至南京兵科給事中。福王于南京即位,子龍上防守要策,請召還前吏部尚書鄭三俊,朝廷不聽,隔年二月,以奉養(yǎng)父母為由離開朝廷。后出家,法名信衷。屢次起兵抗清,后聯絡太湖反清武裝,圖謀起事,最終兵敗逃亡。夏之旭自殺后,陳子龍到密友侯岐曾的仆人劉馴家里躲避,又逃至其婿昆山顧天逵兄弟處。不久在吳縣潭山顧天逵祖墓被操江都御史陳錦所逮捕,永歷元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6月15日夜間,在登船前往江寧的途中穿過跨塘橋時,陳子龍掙斷鐐銬,投河自殺死,被割下首級,拋尸河中。陳子龍的學生們撈其遺體,將其安葬于陳氏墳地。乾隆間追謚忠裕。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