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以海

相關(guān)人物:共 108 位
共 10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阮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人。
魯王監(jiān)國時任澄波將軍,乞師日本。
有僧湛微自日本來,言以普陀山慈圣李太后所藏經(jīng)為贄,日師必發(fā)。
阮進、張名振請以阮美為使。
至五島山,僧湛微為長崎王所逐。
事露,美知為僧所賣,遂載經(jīng)返。

人物簡介

維基
黃國琦(1567年—1645年),字石公,號五湖,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天德鄉(xiāng)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黃國琦年少游歷南京,寫下著《賣書買劍集》,文翔鳳閱讀后覺得驚奇,二人成為忘年之交,交游聲譽傳遍天下;崇禎九年(1636年)他中北闈舉人第三名,次年(1637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建陽知縣。
他在當?shù)貫檎捜?,荒年時捐俸建倉、積谷防饑;鄰邑浦城縣有流寇多名剽掠,朝廷命他攝理浦城事務(wù),他用計單人匹馬到賊巢諭降,地方因此安寧,浦城人民為他立祠祭祀。
之后他兩次獲推舉卓廉,調(diào)任山東滋陽縣五月,于十七年(1644年)二月召對時稱旨,口頭授官吏科給事中。
北京失陷,黃國琦降李自成,擔(dān)任山東府尹。
不久,弘光朝廷在閣部史可法、山東巡撫王燮推薦下改任他為兵科給事中,兼任職方主事,與楊芬同為監(jiān)軍副使。
不久他因母親生病辭官,終身不仕,拒絕洪承疇徵召,督兵迎戰(zhàn)清兵戰(zhàn)死,年七十八歲;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追贈他為兵科給事中、太仆少卿,謚襄憫。

人物簡介

維基
丁啟浚(1569年—1636年),又名丁啟浚,字亨文,號哲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同進士出身。
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舉人,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授寶慶府、杭州府推官,后擔(dān)任戶部主事、吏部稽勛司員外郎。
四十年正月起補考功員外郎,三月升驗封司郎中。
四十四年七月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四十五年二月奉使魯王府,四月以科道糾拾調(diào)任南京。
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起為南京太仆寺卿管少卿事,三年四月調(diào)任北太仆寺卿、管西路驗烙少卿事,四年正月引病告歸。
六年十二月起補南京太仆寺卿。
崇禎即位,七年(1627年)十二月晉升為刑部右侍郎,次年轉(zhuǎn)左侍郎,當時并無人擔(dān)任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所以啟浚兼理兩官之事。
當時禮部尚書溫體仁因為私怨彈劾浙黨,司法官員沒人敢去寫判決書,啟浚自告奮勇,寫得公公正正,折服了溫體仁。
崇禎年間,皇帝整治閹黨,啟浚因為周起元、周順昌等十三位大臣被太監(jiān)李實陷害枉死,彈劾李實,并認為應(yīng)該將李實斬首。
而后溫體仁拜相,啟浚只好告病回家,崇禎九年,年六十八去世。
追贈刑部尚書。。
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被尊為丁府八千歲,云嘉地區(qū)多有奉祀。
相傳曾在云林口湖下崙弭平瘟疫,因此鄉(xiāng)民建造下崙福安宮加以奉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6—1646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季重,號遂東。
萬歷二十三年進士。
知興平、當涂、青浦三縣,累遷袁州推官。
后為九江僉事,罷歸。
居官通脫自放,不事名檢,遇達官大吏,疏放絕倒,不能自禁。
魯王監(jiān)國時,任禮部侍郎。
清兵入紹興后,居孤竹庵中,絕食死。
工畫,仿米家數(shù)點、云林一抹。
好以詼諧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園擬存》、《謔庵文飯小品》等。
滄海遺珠
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號謔庵,又號遂東、稽山外史,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萬歷年進士,曾知興平、當涂、青浦三縣,又任袁州推官、九江僉事。
清兵破南京后,魯王監(jiān)國,以思任為禮部右侍郎,進尚書。
順治三年,紹興為清兵所破,絕食而死。
為文筆意放縱詼諧,時有諷刺時政之作。
詩重自然,才情爛漫,惜放縱太甚,著有《游喚》《歷游記》《王季重十種》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季重,紹興山陰人。萬歷乙未進士,知興平當涂青浦三縣遷袁州推官歷刑工二部郎中出為九江僉事有避園擬存虞山詠
維基
王思任(1574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號遂東、謔庵,浙江山陰縣(今屬浙江紹興市)人。明朝作家,官員。與李之椿、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合稱天崇五才子。明萬歷三年乙亥(1575年),七月二十一日辰時出生于北京西江米巷藥鋪中。出生時其母親唐氏夢有金星入懷,故小名叫“金星”。父親王東海(東海老人)時年四十六歲,思任為其六子。萬歷十五年(1587年),到北京讀書,成為黃洪憲之子的伴讀。由于王思任叔祖葬于宛平,他得以在應(yīng)天府參加鄉(xiāng)試。期間宛平知縣徐啟東亦出面保護他,命其在府學(xué)學(xué)習(xí),免受其他學(xué)子的攻擊(當時明朝禁止異地鄉(xiāng)試)。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中舉。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聯(lián)捷進士,同年娶楊維聰之孫女為妻。萬歷二十四年,擔(dān)任興平知縣,之后因母喪回鄉(xiāng)。萬歷二十七年,出任當涂、青浦三縣,累遷袁州府推官。后來任江西九江僉事,一生三仕三黜。他生性滑稽,對人常是調(diào)笑狹侮,不加檢點。但每逢大事,又是氣宇軒昂。弘光敗走時,馬士英稱皇太后制,奔逃到浙江,王思任寫信痛罵他:“叛兵至則束手無措,強敵來則縮頸先逃……吾越乃報仇雪恥之鄉(xiāng),非藏垢納污之地也。職請先赴胥濤,乞素東白乃以拒閣下?!?,當時人心大快。又上書太后“請立斬馬士英”。魯王時,出任禮部右侍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九月二十二日,清兵破紹興城,王思任絕食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7—1651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巒稚,一字峻伯,又字稚山,學(xué)者稱霞舟先生。顧憲成、高攀龍弟子,為心性之學(xué)。年未三十,已有聲望。屢應(yīng)科舉不售。崇禎七年成進士,年已五十八。授長興知縣,以拙于催科,被削籍。周延儒再相,招之不起。十四年補紹興府照磨,升桂林府推官。福王立,授禮部主事。未上而南都亡。隆武帝以原官招之,遷員外郎。既而閩中又亡。遁跡海濱。魯監(jiān)國以為禮部尚書。從至浙江,退普陀山。舟山兵潰,渡海入昌國衛(wèi)之孔廟,自焚死。有《十愿齋文集》、《周易卦說》、《霞舟語錄》。
維基
吳鐘巒(1577年—1651年),字巒稚,號霞舟,南直隸武進縣(今常州)人,明末忠臣。
吳鐘巒弱冠成諸生,出入文社四十余年,海內(nèi)推為名宿。
崇禎四年(1631年)拔貢,選授光州教諭。
同年秋舉鄉(xiāng)試。
崇禎七年(年)甲戌科進士。
授長興縣知縣。
崇禎十二年(1639年)削籍。
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桂林府推官。
弘光朝授禮部主事,未上任,南京城破。
魯王起兵,任禮部尚書,往來普陀山,組織抗清。
監(jiān)國魯六年(1651年)八月,舟山城破。
吳鐘巒在孔廟捧孔夫子神位自焚殉國。

人物簡介

維基
徐人龍(1578年—1653年),字耳猶,號亮生,浙江上虞人,進士出身。
萬歷三十四年丙午以麟經(jīng)魁浙榜,與兄徐宗孺同登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
任工部主事,榷荊關(guān),商人德之,肖像以祀。
督學(xué)荊岳,為湖南學(xué)政。
尋遷分巡湖南道參議,時魏忠賢當國,決意終養(yǎng),家居十二年。
崇禎八年乙亥(1635年)服未闋,起復(fù)分守嶺北道,服除拜命,有惠政,祀名宦。
歷任蘇松兵備道按察使副使,會舉邊才卓異,奉敕監(jiān)軍,剿臨藍積盜,捷聞,升武昌道參政,又召對平臺,超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
破燒朝鮮船,賜金五十兩、御扇八柄,特簡兵部右侍郎。
尋推戶部尚書,催入京,抵淮聞甲申三月之變,移檄江南,中外感激。
弘光時,以與馬士英不合,勒致仕。
魯王監(jiān)國,起為工部尚書。
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召以兵部尚書入閣為武英殿大學(xué)士,遣人龍門下士閩撫吳春枝赍詔諭促入閩,不答。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在汀州被擄殺,人龍為其守節(jié)七年后去世。
后以耆望居家,杜門缺掃。
雅量過人,友愛昆季,捐貲置祭產(chǎn),廣宗祠,孝先賢,合族宗人咸稱道勿替。
卒年七十六。
著有《守虔經(jīng)略》、《留虔紀實》、《監(jiān)剿隨記》等。

人物簡介

維基
張以邁(17世紀—17世紀),字月征,號匡廬,浙江金華府浦江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張以邁是萬歷十四年進士張應(yīng)槐曾孫,自幼聰敏,成年后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負責(zé)冊封江西藩王。
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張以邁歷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其后隱居在縣北,因仰慕綠野香山稱其堂名「緣香堂」,以詩酒自娛不問世事。
客人來到談及時政,他總裝醉不回答,二十多年后飲酒過量患病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松江青浦人,字壽生。天啟二年進士。崇禎三年擢刑科給事中,陳兵食民生之大計當定,吏胥邊吏欺隱貪墨之弊當革,言甚切直。終以劾大學(xué)士溫體仁、吳宗達等得罪去職。
維基
李世祺,字壽生,號確庵,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民籍。
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
初授行人。
崇禎初,擢刑科給事中,陳大計之當定者二,曰兵食之計、民生之計。
大弊之當釐者三,曰六曹之弊在吏胥、邊吏之弊在欺隱、貪墨之弊在奢靡。
夏旱帝禱雨未應(yīng),疏列恤畿甸、緩催科、預(yù)備儲三說,帝并納之。
帝遣中宮監(jiān)視諸鎮(zhèn),世祺上言內(nèi)臣入奉天顏,出司兵食,既得陰伺內(nèi)廷意旨,又得顯操外廷事權(quán),魏忠賢盜弄神器,奈何躬自剪之,復(fù)自蹈之。
不納。
時進言者多獲譴,帝又日親細務(wù),任察為明,世祺上言:諸臣言茍未當,輒蒙詰責(zé);詰責(zé)未已,貶黜隨之。
言者前瞻后顧,恐干嚴譴,依阿得策,折檻無聞。
且天子一日萬幾,神太運則疲,精太用則竭。
圣人使公孤百職,環(huán)列任事,但責(zé)其成,不侵其事;課其效,不紊共權(quán),奚必效后世察察之治。
帝不能用。
八月淫雨損山陵,昌平地動,又上言采公論以進退大臣,酌事情以衡量小臣,釋疑忌之根,開功名之路,庶天變可回,時艱可濟。
帝以借端瀆奏,切責(zé)之。
七年,疏劾大學(xué)士溫體仁、吳宗達及兵部尚書張鳳翼溺職狀,帝怒,貶福建按察使檢校,且追罪文選郎吳鳴虞考選非人,亦貶三秩。
御史龔?fù)I論救,不聽。
久之,起行人司副。
十五年,遷太仆寺少卿。
遣祭魯王,事竣旋里。
國變后杜門不出,以壽終。
青浦縣城東隅有“東皋草堂”,為李世祺居所,王時敏題額。
又有吟嘯堂、麗林場。
清咸豐初,草堂將賣給他人,里人贖回,并進行修葺,奉世祺木主于中,名李太仆祠,后毀于兵火,未再重建。
李世祺墓在五十保有橋,名李墓。
王夢錫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夢錫(16世紀—17世紀),字訥吾、錫侯,南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啟四年(1624年),王夢錫中式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次年(1625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工部主事,歷任員外郎、郎中,外調(diào)江西南瑞僉事、廣東參政、廣東按察使和四川右布政使。
弘光帝繼位,召用王夢錫為添注太仆少卿,擢官太常卿、副都御史,因貪污被彈劾,同時又因和張捷有姻親關(guān)系被降級。
南京失陷,他前往紹興謁見監(jiān)國魯王,代替李白春為戶部尚書,盡力接濟沈宸荃的兵餉,兼任兵部尚書。
紹興失守,他在南京半壁庵出家,到鄭成功攻南京時計劃為其內(nèi)應(yīng),事發(fā)被殺害;他的仆人朱遵義保護其家人而被擒,嚴刑下不屈被殺。
俞元良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俞元良(?
—1645年),字仲驤,中國浙江海寧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崇禎十五年(1642年)以監(jiān)生中式壬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
崇禎十六年(1643年)聯(lián)捷癸未科進士。
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時,熊汝霖以數(shù)百人佔領(lǐng)海寧,當?shù)匕傩丈先f人迎接。
熊汝霖欲選擇一人負責(zé)帶兵,而紳士持論皆首鼠狀不愿擔(dān)任,俞汝霖敷陳大義后,俞元良慨然接受,遂以監(jiān)軍兼海寧縣知縣。
及清兵破城,與兄俞元禮一同殉節(jié)而死。
清朝追謚節(jié)憫。
共 10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