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69 【介紹】: 唐僧。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禪法于新豐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稱“洞山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卒謚悟本禪師。有《大乘經(jīng)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幼年出家,從五泄靈默披剃,21歲受具足戒,歷參南泉普愿、溈山靈祐,后至湖南醴陵攸縣參云巖曇晟,受其心印。宣宗大中末在新豐山大行禪法。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稱洞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謚悟本禪師。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得其弟子曹山本寂發(fā)揮,創(chuàng)立曹洞宗?!?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五有傳。良價纂有《大乘經(jīng)要》1卷。其語錄收入《大正藏》。良價喜以詩偈闡揚佛理,撰《寶鏡三昧歌》、《玄中路》、《新豐吟》、《綱要偈》等。其語錄及《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等書中,存其詩偈36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會稽諸暨俞氏子。稚歲即從師于五泄山。逮二十一年。方獲薙染。往嵩山受具戒。未幾見南泉愿禪師。值馬祖諱辰。南泉脩齋次。泉問眾云。未審馬大師還來否。眾無對。價出云。有伴即來。泉指價謂眾云。此后生甚堪雕琢。價云。和尚莫壓良為賤。到溈山問云。忠國師無情說法話。聞之久矣。未究其微。請和尚今日與良價道。溈云。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道。價云。還有與和尚同道者否。溈云。此去有云巖道人。汝若見之。必為汝道。既到云巖。便問。無情說法什么人得聞。巖云。無情說法。無情得聞。價云。和尚聞否。巖云。我若聞。汝即不聞我說法。價云。若恁么。良價果不聞和尚說法也。巖云。我說法汝尚不聞。何況無情說法。價述偈云。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遂辭巖。巖云。什么處去。價云。未卜所止。巖云。莫湖南去。價云無。巖云。莫歸鄉(xiāng)去。價云無。巖云。早晚來也。價云。待和尚有住處即來。巖云。此去難得相見。價云。難得不相見。又問。和尚百年后。忽有人問還貌得真否。如何秪對。巖云。但向伊道只者是。價良久。巖云。價阇梨。承當個事。大須子細。價猶未肯。后因過水睹影。乃有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yīng)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他日因供養(yǎng)云巖真。有僧問云。先師道只者是。莫便是否。價云是。僧云。意旨如何。價云。當時幾錯會先師語。僧云。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價云。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若知有。爭肯恁么道。大中末。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價問僧云。世間何處最苦。僧云。地獄最苦。價云不然。僧云。什么最苦。價云。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價有疾。僧問云。還有不病者么。價云有。僧云不病者還看和尚否。價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和尚爭得看他。價云。老僧看時即不見有病。僧無對。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剃發(fā)搭僧伽梨。命鳴鐘。奄然逝。時弟子眾悲號莫能已。價忽開目。喻眾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脩行。勞生息死。于悲何有。召主事僧曰。營齋。齋畢吾其逝矣。于是眾情慕戀。乃持遲其齋。至于七日。而后告?zhèn)?。價亦隨眾。且謂其齋為愚癡齋。蓋以其無般若氣分也。及僧唱隨意。則曰。臨行之際。大率不可喧動。此齋所以示戒也。明日浴訖跏趺而逝。春秋六十三。戒臘四十二。后詔謚悟本。塔號慧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良價。俗姓俞氏。會稽諸暨人也。少孺從師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見南泉禪師。深領(lǐng)玄契。續(xù)造云巖疑滯頓寢。大中末于斯豐山大行禪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價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發(fā)披衣令鳴鐘奄然而往。時弟子輩悲號。價忽開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勞生息死于悲何有。淪喪于情太粗著乎。召主事僧令營齋。齋畢吾其逝矣。然眾心戀慕從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備。價亦隨齋。謂眾曰。此齋名愚癡也。蓋責其無般若歟及僧唱隨意曰。僧家勿事。太率臨行之際喧動如斯。至八日浴訖端坐而絕。春秋六十三。法臘四十二。敕謚禪師曰悟本。塔號慧覺矣。 系曰。其卻留累日古亦有之。如價之來去自由者。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會稽人。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jīng)。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jīng)言無。師駭然異之。指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泉問眾曰。來日設(shè)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曰。待有伴即來。泉曰。此子雖后生。甚堪雕琢。師曰。和尚莫壓良為賤。次參溈山。問南陽忠國師無情說法話。溈豎拂子。曰會么。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诮K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指造云巖。舉前無情說法。甚么人得得巖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問為甚么不聞。巖豎起拂子。曰還聞么。師曰不聞。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彰何典教。巖曰。豈不見彌陀經(jīng)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始知。
共36,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五言律詩
答仰山頌 唐 · 良價
五言律詩
詩詠人間事,空門何不刪。
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yīng)難。
名利心須剪,非朋不用攀。
舍邪歸正道,何慮不閒閒(《天圣廣燈錄》卷十二。)。

七言律詩
自誡 唐 · 良價
七言律詩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
三寸氣消誰是主,百年身后謾虛名。
衣裳破后重重補,糧食無時旋旋營。
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間事長無明。

未了心源度數(shù)春,翻嗟浮世謾逡巡。
幾人得道空門里,獨我淹留在世塵。
謹具尺書辭眷愛,愿明大法報慈親。
不須灑淚頻相憶,譬似當初無我身。

其二
七言律詩
巖下白云常作伴,峰前碧障以為鄰。
免干世上名與利,永別人間愛與憎。
祖意直教言下曉,玄微須透句中真。
合門親戚要相見,直待當來證果因。

不求名利不求儒,愿樂空門舍俗徒。
煩惱盡時愁火滅,恩情斷處愛河枯。
六根戒定香風引,一念無生慧力扶。
為報北堂休悵望(斯二一六五卷作「憶念」),譬言死了譬如無。
⑴ 斯二一六五卷作「不好浮榮不好儒」

天然貴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勢隆。
始末一期無雜種,分宮六宅不他宗。
上和下睦陰陽順,共氣連枝器量同。
欲識誕生王子父,鶴騰霄漢出銀籠。

其二 朝生
七言律詩
苦學論情世不群,出來凡事已超倫。
詩成五字三冬雪,筆落分毫四海云。
萬卷積功彰圣代,一心忠孝輔明君。
鹽梅不是生知得,金榜何勞顯至勛。
⑴ 《五燈會元》作「莫」

其三 末生
七言律詩
久棲巖岳用功夫,草榻柴扉守志孤。
十載見聞心自委,一身冬夏衣縑無。
澄凝愁看三秋思,情苦高名上哲圖。
業(yè)就巍科酬極志(《五燈會元》作「志極」),比來臣相不當途。
⑴ 《五燈會元》作「壑」
⑵ 《五燈會元》作「含笑」,《禪門諸祖師偈頌》作「愁笑」
⑶ 《五燈會元》作「高」,《禪門諸祖師偈頌》作「帝」

其四 化生
七言律詩
傍分帝化為傳持,萬里山河布政威。
紅影日輪凝下界,碧袖風冷暑炎時。
高低豈廢尊卑奉,五褲蘇途遠近知。
妙印手持煙塞靜,當陽那肯露纖機。
⑴ 《五燈會元》作「位」,《禪門諸祖師偈頌》作「命」
⑵ 《禪門諸祖師偈頌》作「油」

九重深密復何宣,掛弊繇來顯妙傳。
秖奉一人天地貴,從他諸道自分權(quán)。
紫羅帳合君臣隔,黃合簾垂禁制全。
為汝方隅官屬戀,遂將黃葉止啼錢。
⑴ 《五燈會元》作「密處」
⑵ 《禪門諸祖師偈頌》作「興」
⑶ 《禪門諸祖師偈頌》作「愚宮」
⑷ 以上五首均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四七冊《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歌頌》校記引別本。又見《五燈會元》卷五石霜慶諸引「頌洞山五位王子」?!妒瘋}歷代詩選》卷一一一收末首,誤為慶諸作?!抖U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上云為「石霜諸禪師出題,洞山悟本大師頌」。

五言絕句
① 《五燈會元》卷十三作「偈」
金針雙鎖備,葉路隱全該。
寶印當空妙,重重錦縫開。
⑴ 《五燈會元》作「風」

交互明中暗,功齊轉(zhuǎn)覺難。
力窮忘進退,金鎖網(wǎng)鞔鞔。

① 《五燈會元》注:「亦名理事不涉」
事理俱不涉,回照絕幽微。
背風無巧拙,電火爍難追。

七言絕句
① 原注:本則既已出上。異本作「上堂次示問話僧頌」
圣主由來法帝堯,御人以禮曲龍腰。
有時鬧市頭邊過,到處文明賀圣朝(向。)。

其二
七言絕句
凈洗濃妝為阿誰,子規(guī)聲里勸人歸。
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奉。)。

其三
七言絕句
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乘麒麟。
而今高隱千峰外,月皎風清好日辰(功。)。
⑴ 《五燈會元》作「趁」

其四
七言絕句
眾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
萬別千差明底事,鷓鴣啼處百花新(共功。)。

其五
七言絕句
頭角才生已不堪,擬心求佛好羞慚。
遲遲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三(功功。)。

嗟見今時學道流,千千萬萬認門頭。
恰似入京朝圣主,祇到潼關(guān)便即休。
⑴ 據(jù)《五燈會元》卷十三補

臨寂示頌(題擬) 唐 · 良價
七言絕句
學者恒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
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里步。
⑴ 以上均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四七冊《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共36,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