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貞素(共 1 首) 七絕 1 作品不分行

七言絕句
起馀者謂之應(yīng)公矣。公作而習(xí)之,隨師至浮桑,小而大之,介立見乎緇林。馀之(一作「亦」。)身期降物,負(fù)笈來宗霸葉。(望按:數(shù)句意難全解,姑作如此句讀。)元和八年,窮秋之景,逆旅相逢。一言道合,論之以心素,至于周恤小子,非其可乎。居諸未幾,早向鸰原,鹡鸰之至,足痛乃心。(望疑前句有訛字。)此仙大師是我應(yīng)公之師父也。妙理允(《群書類從》本作「先」。)契,示于元元。長慶二年,入宗五臺。每以身厭青癡之器,不將心聽白猿之啼。長慶五年,日本大王遠(yuǎn)賜百金,達(dá)至長安。小子轉(zhuǎn)領(lǐng)金書,送到鐵勤。仙大師領(lǐng)金訖,將一萬粒舍利、新經(jīng)兩部、造敕五通等屬附小子,請到日本答謝國恩。小子便許。一諾之言,奚(一作「豈」。)憚萬里重波,得遂鐘元,(一作「旡」。)外緣期乎遠(yuǎn)大。臨回之日,又謝(一作「附」。)百金。以大和二年四月七日,卻到靈境寺求訪,仙大師己(疑為亡字)來日久。位(疑為「泣」字)我之血,崩我之痛。便泛四重溟渤,視死若歸,連五同行李。(望疑此句有脫字。)如食之頃(原作「項」,誤。)者。則應(yīng)公之原交所致焉。吾信始而復(fù)終,愿靈凡兮表悉(或疑作志。)空留澗水,嗚咽千秋之聲,仍以云松,惆悵萬里之行。四月蓂落,如一首途望京之耳。(望疑此處必有脫訛。不可斷句。)
不體塵心淚自涓(望按:「此句原脫一字?!梗?/span>,情因法眼奄幽泉。
明朝儻問滄波客,的說遺鞋白足還。
⑴ 《類從》本作「航」。又《日本佛教全書》本作「那」。
⑵ 《類從》本作「渡」。
⑶ 見《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八引《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