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5—1192 【介紹】: 宋僧。滁州全椒人,俗姓吳。法號足庵。兒時即喜佛書。嗣長蘆青了禪師,后參宗玨法緒,繼其任住明州雪竇寺。
全宋詩
釋智鑒(一一○五~一一九二),號足庵,俗姓吳。滁州全椒(今屬安徽)人。初依長蘆真歇了禪師,后為大休宗玨禪師器重,住明州雪竇寺。光宗紹熙三年卒,年八十八。為青原下十五世,天童大休宗玨禪師法嗣。事見《攻愧集》卷一一○《雪竇足庵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七、《五燈會元》卷一四、《補續(xù)高僧傳》卷一○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
智鑒,滁州人。元祐時僧長。依真歇于長蘆。大休首眾即器之。后遁象山,百怪不能惑。復(fù)住雪竇,嘗居嘉興梅溪,有詩。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智鑒。滁之全椒人。生吳氏。自兒時。已喜佛書。每以白紙為經(jīng)。跏趺端坐誦之。聲瑯瑯動人。母嘗與洗手瘍。戲問。是甚么手。對曰。佛手。視母大笑。俄二親俱喪。依長蘆真歇。了出家厲精。脅不至席者數(shù)年。時大休玨公。為首座。指為法器。從道法師領(lǐng)戒。入象山之鄭行山??`茆而居。山當(dāng)海岸孤絕處多妖怪。師吊影其間百怪不能惑。地高無水。禱曰。吾辦道來此。神其惠我泉。因鋤小坎。移時而水溢。食不繼啖。松柏以療饑。嘗深夜打坐。聞庵后巖石震響。如斗擊。旦起視之。有巨石飛墜。越庵而立于門并庵。大木無不摧拉。而庵獨無恙。一日有巨蟒入庵。矯首怒視。越數(shù)日。復(fù)旋繞于床。師不顧而去。變怪百出。師舉不為動徐亦帖然。一夕深定中?;砣婚_悟。身心世界。洞如琉璃。自念云。威音王已前。無師自證。威音王已后。無師自證者。皆天魔外道。遂下山。見延壽然曰。日來肚大無物可餐。庵小無床可臥。若能與食展庵則住。不然則去。然與師反覆問答。不能屈。因叩其所得。呈一頌。然喜曰。鑒公徹也。復(fù)航海。見大休于岳林。試其機辯無礙。嘆曰。佛祖不奈爾何。因為行乞。擔(dān)二布囊。隨得即受。備歷艱勤。人所不堪。翠山宗白頭。謂師曰。為眾竭力。不無其勞。師云。須知有不勞者。宗曰。尊貴位中收不得時如何。師云。觸處相逢不相識。宗曰。猶是途中賓主。如何是主中主。師云。丙丁吹滅火。宗以手掩師口。師拂其袖。宗遷雪竇。挽師偕行。荷負眾事。時法堂新飾。命師普說。宗竊聽。嘆曰。吾生有耳。未嘗聞也。出世為大休燒香。前后六坐道場。皆王公大人推引。紹熙二年。謝事止于雪竇之東庵。明年七月。示恙。戒弟子曰。吾行矣。送終須務(wù)簡約。勿素服哀慟。言訖而逝。閱世八十八。坐夏五十三。塔全身于山之左。師天資樸厚。見地穩(wěn)密。操履苦硬。至死不少變。具大辯才。浩瀚無際。叩之滾滾無倦。受施山積。悉為公費。故六主廢剎。積逋動數(shù)千緡。不過期月。而百務(wù)一新。目其所榻。則丈室蕭然懸磬也。加以精誠所感。禱雨晹。救疾苦。其應(yīng)如響。神祠烹宰。輒為易以素饌。有藏其須發(fā)而得舍利者。此皆世俗所創(chuàng)見。師不欲人言之。以為非此道之極致。使其有之。皆亦師之馀也。師道聲震海內(nèi)。而跡曾不越四明之境。故自號足庵云。
七言律詩
梅溪即事 宋 · 釋智鑒
七言律詩
性癖偏宜云水間,半龕棲隱便相安。
門深雪護千株老,溪曲風(fēng)回六月寒。
白法且從身外得,青燈還向靜中看。
幾回欲斷羅浮夢,鳥語花香未肯殘。

古風(fēng)
土面灰頭不染塵,華街柳巷樂天真。
金雞唱曉瓊樓夢,一樹華開浩劫春。
⑴ 宋法應(yīng)、元普會《頌古聯(lián)珠通集》卷三

倒卻門前剎竿,全提那涉玄端。
翻身不坐空王殿,月照千峰夜色寒(同上書卷六)。

即心是佛外忘求,心佛圓明不假修。
云凈遠山千點翠,水和明月一天秋。

百非路絕透離微,四句情忘發(fā)上機。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以上同上書卷九)

背前面后揚家丑,揭地洪音師子吼。
分付仙陀知不知,法身午夜藏北斗(同上書卷一三)。

云巢夢斷月華秋,玉女翻身過斗牛。
卸卻花冠歸舊隱,玄途鳥道未容收(同上書卷一五)。

玄途不涉透離微,道合平常發(fā)上機。
無影樹頭春色曉,金雞啼在不萌枝。

趙州一匝天輪轉(zhuǎn),婆子知音未足酬。
普為人天開正眼,大千沙界一毫收(以上同上書卷一八)

虛玄鳥道沒纖埃,玉殿空然瑣綠苔。
掛壁梭飛秋蛻骨,滄溟老蚌盡懷胎(同上書卷二四)。

覿面全提少室令,當(dāng)機不薦過新羅。
清風(fēng)樓上逢知己,撥動煙塵不奈何(同上書卷二七)。

青山是父白云兒,云散青山總不知。
玉兔晝眠云母地,金烏夜宿不萌枝(同上書卷三五)。

偈頌
宋 · 釋智鑒
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
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