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賦 北宋 · 張詠
《聲賦》之作,豈拘模限韻,春雷秋蟲之為事也?
蓋取諸聲成之文,王化之本,茍有所補,不愧空言爾。
賦曰:
罔象迷冥,大人忽生。
混沌初竅,呀然震驚。
二儀成形,萬靈吐英。
天機動制,軋而為聲。
故形有美惡焉,聲有小大焉。
伊物類之動作,俟人事而克全。
至于大雷隱空,萬竅吼風(fēng),不為之??;
品物磨臬,羽足動發(fā),不為之末。
未若人聲,與天通功,與物長雄。
口吻之啟,義于厥躬;
道機之張,騰凌鴻濛。
其所聞?wù)?,羲、黃、唐、虞,繼踵而至。
宇宙隘其神,造化俟其智。
在聲之偉也,得不回天而動地?
觀其得一之發(fā),清清泠泠,涼寰洗瀛,萬類聽之,如懵而醒。
仁信之發(fā),溶溶弈弈,呼道振德,萬類聽之,如白破黑。
曰禮曰義,相迭而起,鳴孝響悌,駭心清耳,萬類聽之,如愁得喜。
廣成五老,聞而啟齒,曰:「是何帝皇之聲也如此」?
九道交訛,華夷和歌。
蠢動鼻息,歡咍實多。
其在物也,昭昭融融,萬緣和同,萬籟響空,答天之功;
其在人也,萬心氣平,萬口宣騰,《云門》、《六英》,答君之聲。
故知五音八聲,聲之枝歟?
金石絲竹,聲之器歟?
若本不正而聲不清,何嘗動天地、泣鬼神而有諸?
三王迭生,異業(yè)同聲,唱古寡應(yīng),呼今得精。
儀禮以之繁會,時風(fēng)為之勁清。
作禮者有周旋之矩,制樂者有《大武》之名。
故圣人之音,鏗如鏘金;
四人之治,潺若流水。
加以商辛、夏癸,行無轍軌,情欲沸空,淫哇盈耳。
民不知告,政聲遂毀。
幽厲繼作,心胡可度。
唱僻者輕脫,和偽者交錯。
鼓鉦之響日馳,禮義之風(fēng)日薄。
王道民政,潰然投壑。
攻乎亡國之音,聚為終身之樂。
秦怪一聲,天搖地坑。
烘赫火烈,荒茫海傾。
阿房輦材,蘗臬山回。
紫塞筑壘,匉轟震雷。
鉗圣愚儒,四海睽孤。
刮剝亡命,痛腦連脛。
于是民失其業(yè),怨口喋喋。
野薄其農(nóng),荊榛飏風(fēng)。
刑失其矩,民哀無所。
兵甲填委,死為怨鬼。
故怨之為氣也,散為囂塵,積為屯云,閉郁六合,陽靈不矄。
怨之為聲也,烈風(fēng)相倚,怒濤兼起,鬼哭于郊,神號于市。
川谷為之斗擊,山巒以之崩圮。
陳、吳一呼,而宗社瓦毀。
天窮地終,丑聲不已。
洎于漢唐,惟高與光。
太宗纘堯,開元嗣皇。
皆智冠今古,氣凌昊蒼。
倚天憑怒,即動蕩于八荒;
按劍大呼,即交應(yīng)于中方。
借力者黎獻(xiàn),助聲者賢良。
亦不能廣仁義于遞奏,使道德之激揚,掩商、秦之馀韻,系唐、虞之聲芳者也。
未若我后,凝神定思,誠求理致。
與圣作則,為難于易。
惟禮是崇,惟仁是嗜。
叩乎杳冥,清凈以聽。
聞古謬惑,皇心不平。
于以忠良是旌,息嗟吁之聲;
不肖是黜,息濫謬之聲;
均物惻隱,息哀怨之聲;
厚施薄斂,息流亡之聲;
四人是別,息澆競之聲;
狴犴是理,息冤枉之聲;
道德是守,息兵革之聲;
人勞是恤,息彫斲之聲;
小人是遠(yuǎn),息邪佞之聲;
正音是奏,息惉懘之聲。
奇哉壯矣,堯嗟舜驚。
致《章》、《濩》之調(diào)下,覺唐堯之頌輕。
浩浩蕩蕩,無得而名。
謂聲之襲也,揚溢昭灼。
上賢下愚,既歡且謔。
鳥獸蹌蹌,蟲虺躍躍。
信千載之一時,與有生而同樂。
余欲引聲而作,未知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