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巨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巨靈
第 6 句因包含“層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層城
第 16 句因包含“吞,云夢”,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吞云夢
黃鶴樓銘并序 清 · 畢沅
四言詩 出處:黃鵠山志卷六、黃鶴樓志·藝文·文賦·清代
出峽,東至于巴邱,沅湘二水入焉。又東至夏口,漢水入焉。于是西自岷山,西南牂牁(牂牁:古代郡名,在今貴州、云南地區(qū)。),南自桂嶺,西北嶓冢(嶓冢山名。在今甘肅省天水禮縣之間。古人以為是漢水上源。),五水所經(jīng),半天下皆匯于是,以注于海。而江夏黃鵠山當其沖,江環(huán)三面,再折而后東,故地形稱險焉??h因山為城,山之西有磯,起于江中,石立如植。激水逆行恒數(shù)里,于形為尤險。其上為樓,咸取于山以為名,始自孫吳酈氏,著之齊梁二書并載其跡。于后,樓之興廢,史莫能紀。乾隆元年大學士史文靖總督湖廣,乃更其制,自山以上直立十有八丈,其形正方,四望如一,高壯閎麗,稱其山川,歷年六十,堅密如新。其下則水師蒙沖在焉,歲以十月都試,吳戈犀甲,蔽川耀日。江以西,商旅百貨之所湊,道路晝夜不休,著籍戶八百萬,公私舟楫列檣成林。南北二郊原隰沃衍,禾黍彌望,無高山深林之蔽,桴鼓一鳴,上下百里,若示諸掌,奸宄無所匿其跡。惟江夏自宋立郢州以來,代為重鎮(zhèn)。國家疆理天下,慎固封守,常以尚書、侍郎鎮(zhèn)撫其地,及司道之所治,百城冠蓋,四至趨風驛路劇驂(劇驂:七面相通的大道。),輶軒之使,不日則月重,西南際海,屬國百數(shù),終王受吏,累譯來庭往反上都,皆道于此守土之吏,率會于茲樓,以飲食之禮親其僚友,不降階序,而民風穡事可知也。洎夫王臣咨諏,每懷靡及舌人體委,懷柔遠人,治官蒞民禮賓詰戎,邦之大事于是乎咸在。外以設險,內(nèi)以經(jīng)國,地勢然也。其有逐臣羈客,登高作賦,感物造端,可興可怨,丹邱(丹邱傳說中神所居之地。)羽人,云水(云水: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稱。)棲游,徜徉乎其地,均足以發(fā)抒文采,增成故實。釋褐,文靖元老在朝,先后同歲,為衣冠盛事。蒙恩歷(歷:即揚歷。指仕宦經(jīng)歷。),茲繼其武,既欣踐于勝地,且感遺構(gòu),乃為銘曰:
有神山,河惟底柱。
巨靈爰辟,列仙攸處。
樂哉斯邱,層城之巔。
上標崇觀,下俯大川。
柱天不傾,障江欲回。
山增比岳,水激成雷。
都會是程,蠻荊斯控。
光映鳥帑鳥帑軫星。為南方朱鳥七宿之末。帑,通“孥”。),勢吞云夢。
四野底平,八窗洞屬。
登若馮虛,望惟極目。
朱衣行水毛人墮城。
夢有先兆,神或不經(jīng)。
大別西踞,樊口東趨。
神禹明德,黃武伯圖。
川逝無停,人往不作
我紀茲游,思同民樂。
按:《楚寶·述學》作于清高宗乾隆末年(1794-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