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一疊(一疊)
(1).古代以吹角十二聲為迭。 唐 李靖 《衛(wèi)公兵法·部伍營陳》:“日出日沒時(shí),撾鼓一千槌,三百三十槌為一通;鼓音止,角音動(dòng),吹十二聲為一疊?!?明 陳繼儒 《群碎錄》:“角十二聲為一疊。”
(2).猶一曲。迭,樂曲的迭奏。 宋 范成大 《古風(fēng)酬胡元之》詩:“琴聲一疊一嘆息,江花江草無終極。”
《漢語大詞典》:一闋(一闋)
(1).猶言一任(官職)。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且凡四海之內(nèi)者,圣人之所以遺子孫也;官位職事者,羣臣之所以寄其身也。傳子孫者,思安萬世;寄其身者,各取一闋?!?汪繼培 箋:“一闋,猶今言一任?!?br />(2).一度樂終,亦謂一曲。 宋 歐陽修 《晚泊岳陽》詩:“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元史·禮樂志五:“齊聲舞前曲一闋,樂止?!?/div>
《漢語大詞典》:三曲
(1).古喪禮的一種哀聲。謂一舉聲而三折。禮記·間傳:“斬縗之哭,若往而不反;齊縗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fā)於聲音者也?!?鄭玄 注:“三曲,一舉聲而三折也。”
(2). 唐 長安 城北 平康里 之歌妓聚居區(qū),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稱三曲。見 唐 孫棨 《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 宋 金盈之 醉翁談錄·平康巷陌記·平康總序:“多有游惰者於三曲中而為諸媼所養(yǎng),俗呼為廟客?!?br />(3).酒名。曲酒中品級(jí)最低的一種。 克非 《春潮急》四三:“﹝ 李春山 ﹞因?yàn)樾睦锓滞飧吲d,便不想馬上回去,到酒店要了四兩三曲,慢慢喝著?!?/div>
《國語辭典》:齊奏(齊奏)  拼音:qí zòu
兩位以上的演奏者,按同一曲調(diào)同時(shí)演奏。
《漢語大詞典》:歌章
歌曲。音樂一曲為一章,故稱。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董逃歌》, 后漢 游童所作也。 后漢 有 董卓 作亂,率以逃亡,后人習(xí)之,以為歌章?!?/div>
《國語辭典》:尾聲(尾聲)  拼音:wěi shēng
1.套曲最終一曲的牌名。
2.比喻事情的最后部分、結(jié)束部分、結(jié)尾。如:「歡樂的假期將近尾聲了。」
《國語辭典》:換頭(換頭)  拼音:huàn tóu
1.把頭交換。見《聊齋志異。卷二。陸判》。
2.一種曲牌體式。凡雙調(diào)詞曲中,上下片首句、字?jǐn)?shù)、平仄不相同的,稱為「換頭」。如清平樂、太常引等。
《漢語大詞典》:朱鷺曲(朱鷺曲)
樂曲名。 漢 鼓吹鐃歌十八曲的第一曲。傳說 戰(zhàn)國 楚威王 時(shí)曾有朱鷺合沓飛翔而來舞。一說古代在鼓上飾畫作鷺形,因以為名。 南朝 梁元帝 《鳥名詩》:“復(fù)聞《朱鷺曲》,鉦管雜迴潮。” 唐 陸龜蒙 《和寄毗陵魏處士樸》:“溪籟自吟《朱鷺曲》,沙云還作白鷗媒?!?明 楊慎 升庵詩話·朱鷺:“古樂府有《朱鷺曲》。解云:因飾鼓以鷺而名曲焉……蓋鷺色本白, 漢 初有朱鷺之瑞,故以鷺形飾鼓,又以朱鷺名《鼓吹曲》也。”
《漢語大詞典》:橫吹曲
樂府歌曲名。 漢 張騫 通使 西域 ,得《摩訶兜勒》一曲, 李延年 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為軍中樂,馬上演奏。原為乘輿的武樂, 東漢 以給邊地將軍。 魏 晉 以后,二十八解已亡?,F(xiàn)存歌詞,均系 魏 晉 以后文人作品。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橫吹曲題解。
《國語辭典》:一竟  拼音:yī jìng
一直、徑直。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你若去時(shí),便休一竟的回去?!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噙著眼淚,一竟領(lǐng)著崔生同進(jìn)內(nèi)房來?!?/div>
《漢語大詞典》:幺篇
戲曲術(shù)語。北曲中連續(xù)使用同一曲牌時(shí),后面各曲不再標(biāo)出曲牌名,而寫作“幺篇”或“幺”。 元 關(guān)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 楊衙內(nèi) 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贝艘早燮c前篇相對(duì)。詞之上片稱前篇,下篇稱幺篇,幺篇即后篇。一說“幺篇”為“腰篇”之省文。參閱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音律》。
《漢語大詞典》:前腔
南曲中連續(xù)使用同一曲牌時(shí),只在第一支曲前標(biāo)明曲牌名,其后各曲前都標(biāo)作“前腔”。與北曲中的“幺篇”或“幺”同。意謂曲名同前。參閱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
《國語辭典》:羯鼓催花  拼音:jié gǔ cuī huā
唐玄宗好羯鼓,自制〈春光好〉一曲,臨窗擊鼓而柳杏吐蕊的故事。見唐。南卓《羯鼓錄》。明。陸采《明珠記》第二三出:「惟將羯鼓催花,賜得貂裘拖地?!?/div>
《國語辭典》:得高歌處且高歌(得高歌處且高歌)  拼音:dé gāo gē chù qiě gāo gē
能高歌一曲時(shí)就高聲歌唱。比喻及時(shí)行樂。如:「人生得高歌處且高歌,能釋懷處且釋懷。」
《國語辭典》:牛軛湖(牛軛湖)  拼音:niú è hú
一曲流河道因?yàn)榍黝i部遭截切,流路改變,原曲流河段積水所形成的半月形湖泊。河流曲流的彎曲程度逐漸增大,造成曲流頸部愈來愈窄,若洪水泛濫,頸部遭截?cái)?,河水改走新切穿的流路,原來的舊河道若仍積水,其形態(tài)多呈半月形,也像牛軛,故稱為「牛軛湖」。多發(fā)生于河流下游的泛濫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