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等  拼音:sān děng
第三級(jí)。如:「三等客車」。
《國語辭典》:下三等  拼音:xià sān děng
極卑賤的階層?!?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回:「小淫婦,你是我銀子錢買來學(xué)戲的,不過娼婦粉頭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貴些?!?/div>
《分類字錦》:特書三等(特書三等)
杜陽雜編宏詞獨(dú)孤受所司試放馴象賦及進(jìn)其本上自覽考之稱嘆者久因吟其句曰化之式孚則必受乎來獻(xiàn)物或違性斯用感于至仁以受為知去就故特書第三等
分類:考試
《漢語大詞典》:三等分角問題
見“尺規(guī)作圖不能問題”。
《漢語大詞典》:三等九般
同“ 三等九格 ”。 《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 金蓮 道:‘若是這等的也罷了,我説又是沒廉恥的貨,三等兒九般使了接去?!?/div>
《國語辭典》:三等九格  拼音:sān děng jiǔ gé
舊時(shí)指人的等級(jí)。引申作分高下、不平等?!督鹌棵贰返诹兀骸咐畲蠼愕挂擦T了,沒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div>
《分類字錦》:三等九品
魏書食貨志顯祖即位因民貧富為租輸三等九品之制千里內(nèi)納粟千里外納米上三品戶入京師中三品入它州要倉下三品入本州
分類:賦稅
《漢語大詞典》:三科
(1).三品;三等。 漢 班固 《白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yàn),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yīng)行?!?span id="luxilwt" class="book">《漢書·孔光傳》:“是博士選三科,高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bǔ)諸侯太傅?!?br />(2).三個(gè)科段,三個(gè)段落。參見“ 三科九旨 ”。
(3).三次科考。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此人胸藏錦綉,腹隱珠璣,奈時(shí)運(yùn)不通,三科不第?!?br />元 雜劇用語。表示某種動(dòng)作重復(fù)多次。
《漢語大詞典》:三科九旨
漢 代《公羊》學(xué)家謂春秋書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種旨意。有 何休 、 宋衷 二說。《公羊傳·隱公元年》“ 隱公 第一” 唐 徐彥 疏:“問曰:‘春秋説云:春秋設(shè)三科九旨,其義如何?’答曰:‘ 何氏 ( 何休 )之意以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謂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謂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個(gè)科段之內(nèi),有此九種之意。故 何氏 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 周 、故 宋 ,以春秋當(dāng)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二科六旨也。又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瘑栐唬骸?宋氏 ( 宋衷 )之注春秋説,三科者:一曰張三世,二曰存三統(tǒng),三曰異外內(nèi),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時(shí),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譏,八曰貶,九曰絶?!卑矗喝乐?夏 、 殷 、 周 ,三統(tǒng)指 夏 為人統(tǒng), 殷 為地統(tǒng), 周 為天統(tǒng);時(shí)、日、月,指記述的詳略;王、天王、天子,指稱謂的遠(yuǎn)近親疏:譏、貶、絕,指書法的輕重。
《國語辭典》:大夫  拼音:dà fū
1.職官名。歷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職和顧問。如御史大夫、光祿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對(duì)有特殊技藝者的尊稱?!毒劳ㄑ浴>戆?。崔待詔生死冤家》:「啟請(qǐng)婆婆,過對(duì)門裱褙鋪里請(qǐng)璩大夫來說話?!?br />3.復(fù)姓。如漢代有大夫但。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冻o。屈原。卜居》:「將泛泛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唐。杜甫 卜居詩:「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duì)沉浮?!?br />2.增減?!吨芏Y。秋官。司儀》:「凡四方之賓客,禮儀辭命餼牢賜獻(xiàn),以二等從其爵而上下之?!埂秶Z。齊語》:「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br />3.泛指相對(duì)的兩個(gè)方向。如高低、尊卑、優(yōu)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隨文而異。《書經(jīng)。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该看瑑杀K明角燈,一來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無幾。唐。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有張籍者,年長于翱,而亦學(xué)于仆,其文與翱相上下。」《老殘游記二編》第七回:「點(diǎn)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br />5.公差、衙役?!端疂G傳》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瘡舉發(fā),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dān)待一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上下饒恕,隨老婦到家中取錢謝你。」
6.問謝世者或釋家之名諱。如:「請(qǐng)教令師上下?」
《國語辭典》:三品  拼音:sān pǐn
1.三類。(1)指金、銀、銅?!稌?jīng)。禹貢》:「厥貢惟金三品?!?2)漢代的三種貨幣。即龍幣、馬幣、龜幣。見《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
2.三種等級(jí):(1)古代品評(píng)書畫藝術(shù)的三個(gè)等級(jí)。即神品、妙品、能品(2)人性的三個(gè)等級(jí)。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3)茶的三個(gè)等級(jí)上、中、下。
3.舊時(shí)官位第三階級(jí)。
《國語辭典》:供職(供職)  拼音:gòng zhí
1.擔(dān)任職務(wù)?!豆僭捴改?。卷四。官話問答》:「我沒作過外任,自從癸未那年,僥倖之后,就在翰林院供職?!?br />2.清代官吏考績等第之一。
《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周朝饗樂章》:“歲迎更始,節(jié)及朝元?!?唐 羅鄴 《歲仗》詩:“玉帛朝元萬國來,雞人曉唱五門開。”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眳⒁姟?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號(hào) 老子 李耳 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尋郭道士不遇》詩:“郡中乞假來相訪,洞里朝元去不逢?!?前蜀 韋莊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詩:“羽客朝元晝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宋 張孝祥 《望江南·南岳銓德觀作》詞:“朝元去,深殿扣瑤鐘。”《封神演義》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養(yǎng)生法。謂五臟之氣匯聚于天元(臍)。 唐 呂巖 《別詩》之一:“朝朝煉液歸瓊壠,夜夜朝元養(yǎng)玉英?!眳⒁姟?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參閱《清會(huì)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第四節(jié)。
(5).見“ 朝元閣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正月朝見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蹲髠鳌N墓哪辍罚骸肝糁T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br />2.天子或諸侯在歲首祭祀宗廟?!蹲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氣朝元
亦作“ 五氣朝元 ”。 道教修煉之法。謂煉內(nèi)丹者不視、不聽、不言、不聞、不動(dòng),而五臟之精氣生尅制化,朝歸于黃庭(臍內(nèi)空處),謂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曇花記·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頂,河車升降;養(yǎng)成五炁朝元,知念中無念?!?span id="yg993bg"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九回:“三花聚頂?shù)脷w根,五氣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閣(朝元閣)
唐 代閣名。在 陜西省 臨潼縣 驪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閣 。 唐 李商隱 《華清宮》詩:“ 朝元閣 迥《羽衣》新,首按 昭陽 第一人?!?宋 程大昌 雍錄卷四:“ 朝元閣 。”自注:“ 天寳 七載, 玄元皇帝 見于 朝元閣 ,即改名 降圣閣 ?!?宋 謝翱 《吊宋內(nèi)》詩之四:“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臺(tái)殿暗銷魂。 朝元閣 下歸來燕,不見當(dāng)時(shí)鸚鵡言。” 清 洪升 《長生殿·偷曲》:“聞那 朝元閣 ,在禁苑西首,我且繞著紅墻,迤邐行去?!?唐 王建 《華清宮感舊》詩:“塵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發(fā)大龍迴?!?宋 蘇軾 《驪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滿地落花無人掃。” 清 吳翊 《新燕》詩:“近識(shí) 朝元 消息否?珠簾零落幾回探?!?/div>
《國語辭典》:前行  拼音:qián xíng
1.先鋒部隊(duì)?!妒酚?。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br />2.以前的行為舉止?!盾髯印Wh兵》:「武王之誅紂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勝之也,皆前行素脩也。」
3.繼續(xù)向前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也起來洗了臉,叫小廝拴束行李,會(huì)了帳,一同前行?!?br />4.唐、宋時(shí)尚書省六部分前行、中行、后行三等,兵部、吏部及左右司為前行。小說中多為對(duì)吏員的尊稱?!段宕菲皆挕h史。卷上》:「右侍森嚴(yán),盡是獄級(jí)前行推款吏?!?/div>
《漢語大詞典》:丙科
(1). 漢 時(shí)考試的第三等科目。史記·張丞相列傳:“﹝ 匡衡 ﹞才下,數(shù)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漢書·儒林傳序:“ 平帝 時(shí) 王莽 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業(yè)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bǔ)文學(xué)掌故云?!?br />(2).泛指考試的第三等。 宋 陸游 《謝賜出身啟》:“明廷錫對(duì),晨趨甲帳之嚴(yán);親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