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上面  拼音:shàng mian
1.物體的表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人讀書的桌子上寫一紙條貼著,上面寫道:『不可學天長杜儀!』」《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br />2.前頭?!吨熳尤珪>矶?。學二。持敬》:「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學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卻沒下面一截事?!埂度辶滞馐贰返谝话嘶兀骸杆奈蛔哌M書房,見上面席間先坐著兩個人,方巾白須,大模大樣?!?br />3.上級、上司?!吨熳诱Z類。卷一一一。論民》:「所說救荒賑濟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數(shù)不節(jié)不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上面嚴緊,秀才不敢賣,到是把考等第的開個名字來補了稟罷?!?br />4.方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兒子出去之后,文章上面倒也學得有限。」
5.里面。《儒林外史》第二○回:「這兩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詩,雖沒有甚么好,卻是一生相與的人都在上面?!?/div>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冻o。屈原。卜居》:「將泛泛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唐。杜甫 卜居詩:「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2.增減。《周禮。秋官。司儀》:「凡四方之賓客,禮儀辭命餼牢賜獻,以二等從其爵而上下之。」《國語。齊語》:「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br />3.泛指相對的兩個方向。如高低、尊卑、優(yōu)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隨文而異?!稌?jīng)。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兩盞明角燈,一來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br />4.左右、相差無幾。唐。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有張籍者,年長于翱,而亦學于仆,其文與翱相上下?!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谄呋兀骸更c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br />5.公差、衙役?!端疂G傳》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瘡舉發(fā),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上下饒恕,隨老婦到家中取錢謝你?!?br />6.問謝世者或釋家之名諱。如:「請教令師上下?」
《國語辭典》:席上  拼音: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禮記。燕義》:「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br />2.酒席上,宴會中。唐。方干 江南聞新曲:「席上新聲花下杯,一聲聲被拍聲摧?!?br />3.儒者?!逗鬂h書。卷四九。王充等傳。論曰》:「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馬樞傳》:「束名實則芻芥柱下之言,玩清虛則糠秕席上之說?!?/div>
《漢語大詞典》:席下
(1).筵席西首。儀禮·燕禮:“所賜者興,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 鄭玄 注:“席下,席西也?!?賈公彥 疏:“賓與卿大夫,席皆南面統(tǒng)於君,皆以東為上,故知席下為席西也?!?br />(2).對他人的敬稱。 宋 王觀國 學林·朕:“今自高而侮人則曰足下,而稱尊者為座下、幾下、席下、閣下?!?清 顏光敏 《顏氏家藏尺牘·致桂學博馥》:“足下、坐下、幾下、席下、閤下……其義本同,而世有尊卑吉兇之別,然則拘俗不踰,在昔然矣。”
(3).臥席之下。爾雅翼·釋草三:“蕓,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葉極芳香,秋后葉間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採寘席下,能去蚤虱?!?/div>
《國語辭典》:席珍  拼音:xí zhēn
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參見「席上之珍」條。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里應(yīng),席珍流而萬世響?!固?。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出入并鞍馬,光輝參席珍?!?/div>
《國語辭典》:長老(長老)  拼音:zhǎng lǎo
1.年長者的通稱?!秴问洗呵?。孟秋紀。懷寵》:「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見其長老而敬禮之?!?br />2.佛教用語:(1)對戒臘高的比丘之尊稱。也稱為「上座」。(2)寺院的住持和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長老在法堂上高叫:『兩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賠房奩,斷送鶯鶯與他為妻?!弧埂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改墙鹕剿麻L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br />3.基督教長老會中的執(zhí)事者。多由較早入教的年高德劭者擔任。
《漢語大詞典》:東廡(東廡)
正房東邊的廊屋。古代以東為上首,位尊。 清 戴名世 《孔廟從祀議》:“ 昭 穆 定位,不以南北互遷,於是東廡之缺不以西廡之主補之。”
《國語辭典》:大邊(大邊)  拼音:dà biān
1.位置較尊的一邊。我國傳統(tǒng)習慣以左邊為大。《儒林外史》第五回:「兩位舅爺叫丫鬟在房里請出兩位舅奶奶來,夫妻四個,齊鋪鋪請妹夫、妹妹轉(zhuǎn)在大邊,磕下頭去,以敘姊妹之禮?!?br />2.戲曲上指舞臺左邊,下場門前方的區(qū)域。
《漢語大詞典》:摘頭(摘頭)
謂摘去頭上首飾。《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良久, 月娘 進里間內(nèi),脫衣裳,摘頭?!?br />即搔頭。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搔頭,一名擿頭……儀禮‘櫛笄’注:‘榛笄有首者?!艚駮r刻鏤摘頭矣。”參見“ 搔頭 ”。
《國語辭典》:搔頭(搔頭)  拼音:sāo tóu
1.搔抓頭部。唐。杜甫〈秋日夔州詠懷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詩:「喚起搔頭急,扶行幾屐穿?!?br />2.發(fā)簪。三國魏。繁欽〈定情〉詩:「何以結(jié)相于?金薄畫搔頭?!固?。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