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4分類詞匯 7
《漢語大詞典》:作奸(作姦)
亦作“ 作奸 ”。 做壞事;做不法之事。史記·游俠列傳:“﹝ 郭解 ﹞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姦剽攻。”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癸未二首相長子:“ 嘉靖 癸未科, 華亭 徐 相子 璠 ,以 南京 應(yīng)試作奸問革。” 明 陳子龍 《東門行》:“乘時作姦受賕, 長安 田宅何陸離!”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吾見選舉之法尚在,而作奸樹偽者相枕籍也?!?br />見“ 作姦 ”。
《國語辭典》:作奸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為非作歹,違法亂紀?!肚迨犯濉>矶呶?。格爾古德傳》:「格爾古德尋疏言:『自鬻投旗之人,或作奸犯科,冀逃法網(wǎng);或游手好閒,規(guī)避差徭?!弧挂沧鳌缸骷榉缚啤埂?/div>
《國語辭典》:作奸犯科(作姦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為非作歹,違法亂紀。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挂沧鳌缸骷榉缚啤?。
《漢語大詞典》:作奸犯罪(作姦犯罪)
作奸犯科。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譬如一家之中,強奴悍僕,作姦犯罪。”
分類:作奸犯科
《國語辭典》:朋比作奸  拼音:péng bì zuò jiān
彼此勾結(jié)做壞事。《明史。卷二二○。溫純傳》:「已,南京給事中陳嘉訓(xùn)等極論二人陰有所恃,朋比作奸,當亟斥之,而聽純歸,以全大臣之禮?!挂沧鳌概蟊茸鞒稹埂ⅰ概蟊葹榧椤?。
《國語辭典》:朋比為奸(朋比為奸)  拼音:péng bì wéi jiān
彼此勾結(jié)做壞事?!度龂萘x》第一回:「后張讓、趙忠、封谞、段圭、曹節(jié)、侯覽、蹇碩、程曠、夏惲、敦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恃』。」《蕩寇志》第九回:「蔡京班師回朝,不日到了東京,面圣謝恩,同童貫朋比為奸,官家竟被他們瞞過。」也作「朋比作奸」、「朋比作仇」。
《漢語大詞典》:遘奸(遘姦)
猶作奸。做奸逆不法之事。遘,通“ 構(gòu) ”。后漢書·楊厚傳:“ 宋阿母 與宦者 襃信侯 李元 遘姦廢退。”
分類:作奸不法
《漢語大詞典》:奸萌(姦萌)
亦作“奸萌”。
(1).奸邪的苗子。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善持勢者蚤絶其姦萌,故 季孫 讓 仲尼 以遇勢,而況錯之於君乎?”《后漢書·張敏傳》:“若開相容恕,著為定法者,則是故設(shè)姦萌,生長罪隙。”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罰上達,則姦萌破而非懦弱所能用也?!?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薦楊誠齋》:“若朝廷之上得如此三數(shù)輩,可以逆折奸萌,矯厲具臣,為益非淺。” 明 唐順之 《送柯僉事之楚序》:“蓋在 漢 時,諸陵邑習(xí)俗龐雜,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為選用強察能治劇吏,以附循而芟薙之,其所以銷奸萌,擁護陵寢之計甚至。”
(2).圖謀作奸違法的人。萌,通“ 氓 ”,民。 漢 杜篤 《論都賦》:“ 咸陽 守國利器,不可久虛,以示姦萌。”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余﹞見一碑刻本詩云:‘樓船犀甲下 荊州 ,蜂目將軍住碧油……姦萌問鼎終何在,計落遺鞭始可羞?!?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藝文下:“軍威所及,雖足懾伏奸萌,而本縣只城守把總一員,似不足以資防范。”
《國語辭典》:犯奸  拼音:fàn jiān
作奸犯法。《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近日又搭識了一個監(jiān)門前住的私窠子,與他使錢犯奸?!?/div>
《漢語大詞典》:奸法(姦法)
亦作“奸法”。 謂因法作奸。漢書·景帝紀:“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顏師古 注引 李斐 曰:“奸法,因法作奸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景帝紀》:“有罪者不伏罪,姦法為暴,甚亡謂也?!?/div>
分類:作奸李斐
《漢語大詞典》:逆珰(逆璫)
舊指弄權(quán)作奸的宦官。明史·倪元璐傳:“總之東林之取憎於逆璫獨深,其得禍獨酷?!?清 歸莊 《工部尚書陳公行狀》:“近乃有蔑君父而事逆璫,建祠祝釐,稱神頌圣?!?/div>
《漢語大詞典》:舞文飾智(舞文飾智)
謂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偽。新唐書·魏元忠傳:“ 貞觀 中, 萬年 尉 司馬玄景 舞文飾智,以邀乾沒, 太宗 棄之都市。”
《漢語大詞典》:拿訛頭(拏訛頭)
訛詐作奸者的錢財。 明 顧炎武 日知錄·訛:“ 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張潑 言:‘京師姧宄叢集,游手成羣,有謂之把棍者,有謂之拏訛頭者。’”原注:“偵知一人作姧,則尾隨其后陷人於罪,從而嚇詐金錢,謂之拏訛頭?!?清 趙翼 陔馀叢考·拏訛頭:“伺人作奸從而嚇詐取財,俗謂之拏訛頭?!币嗍∽鳌?拏訛 ”。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而管家 婁允德 ……及心腹家人 李培 等,皆挾厚貲四散逃躲,或報應(yīng)商役,或避人拏訛,或改面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