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住前信相菩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四十一位說十住位之前,即十信位之人也。此人雖呼為菩薩,而尚未達(dá)真菩薩位,故亦稱假名菩薩,或名字菩薩。
念佛正信偈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日本親鸞著。在凈土文類鈔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與正信念佛偈少異,而義意則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題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聞名歡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法深信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二種深信之一。
往相信心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彌陀之第十八愿,至心信樂之愿也。
明信佛智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不了佛智之反對。無量壽經(jīng)之語。明信佛智之不思義。深賴如來之救濟(jì),不更疑自已之往生也。
香為信心之使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資持記下三之三曰:「賢愚經(jīng)六云:佛在舍衛(wèi),放缽國長者,有子名富奇那,后出家證阿羅漢。化兄羨那,造旃檀堂請佛。各持香爐,共登高樓。遙望祇桓,燒香歸命。會佛及圣僧,香煙乘空在佛頂上,作一煙蓋。佛知即語神足比丘同往?!股仿灾性唬骸附?jīng)中長者請佛,宿夜登樓,手秉香爐,以達(dá)信心。明日食時,佛即來至。故知香為信心之使也?!?/div>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心所法之名。于諸法之實(shí)體,與三寶之凈德,世出世之善根,深為信樂。使心澄凈是為信。唯識論六曰:「云何為信?于實(shí)德能信忍樂欲心凈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yè)?!咕闵嵴撍脑唬骸感耪吡钚某蝺簟!鬼炇杷脑唬骸感耪叱蝺粢?,如水精珠能澄濁水,心有信珠令心澄凈?!勾蟪肆x章二曰:「于三寶等凈心不疑名信。」晉華嚴(yán)經(jīng)六曰:「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xiàn)開發(fā)無上道?!蛊兴_本業(yè)經(jīng)下曰:「若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怪嵌日撘辉唬骸阜鸱ù蠛?,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中略)復(fù)以經(jīng)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若無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一切行道人,首須具足正信,蓋凡夫有著,道人具信,所謂信者:
因果 世、出世?!       ×蟆∫磺形笏?。
世間因果 業(yè)、報?!      ∪蟆◇w、相、用。
出世間因果 修、證?!     ∪B 真、俗、中。
因果差別 凡圣各有種種差別不同。三句 菩提心、大慈悲、方便。
人天業(yè)報 善、惡、樂、苦?!  ∪龑殹》稹⒎?、僧。
天業(yè)報 定、散、樂、苦?!   ∷男拧「?、佛、法、僧。
四諦 苦、集、滅、道?!    〈笕铡〈笕杖鐏?,心王覺體,遍一切處。
十二因緣 略。         能得涅槃 求證涅槃,涅槃可得。
實(shí)相 親證實(shí)相,方為究竟?!  ∪裏o差別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性 人人皆有佛性?!     《沙煞稹∪艘讯沙煞稹?br />一心 唯是一心,心外無法可說?!∨c佛不異 人已與佛不異。
唯心 三界唯心?!       ⌒藜闯煞稹∪艘研藜闯煞稹?br />唯識 萬法唯識?!       ”緛硎欠稹∪艘驯緛硎欠?。
即身成佛 人已即身成佛?!   ∏榉乔橥煞鸬馈⌒纳且唬榕c無情,
同成佛道。
【三藏法數(shù)】
信者,謂于一切善法,忍可樂欲,而不疑也。有三種:一、信實(shí)有,謂于諸法實(shí)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謂于三寶真凈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于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為信。(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二種信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信解,又曰解信。梵曰阿毗目祛A(yù)bhimukh,自明見理,心無疑慮也。二深信,又曰仰信。梵曰舍攞馱S/raddha%,是依人而信其言也。大日經(jīng)疏三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阿毗目祛,謂明見是理。心無疑慮,如鑿井已漸至泥,雖未見水,心知在近,故曰信解也。下言深信者,梵音舍攞馱,是依事依人之信。如聞長者之言,或出常情之表,但以是人未曾欺誑故即便諦受依行,亦名為信?!埂居帧坑谐跣耪胖N。與貪瞋癡三不善根相應(yīng)之信為邪信。與無貪等三善根相應(yīng)之信為正信?!居帧坑凶粤λχ?。自發(fā)之信為自力信。依佛之大悲心而發(fā)之信為他力信。此中五根中之信根,就正信而言,是佛徒通途之信心也。又凈土真宗之信就他力信而言,是一宗特殊之信心也。
十種信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是華嚴(yán)經(jīng)無盡藏品所說十無盡藏中第一信無盡藏之十種信也:一信一切法之空。二信一切法之無相。三信一切法之無愿。四信一切法之無作。五信一切法之無分別。六信一切法之無所依。七信一切法之不可量。八信一切法之無有上。九信一切法之難超越。十信一切法之無生。見唐華嚴(yán)經(jīng)二十一。
信一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一念)
一念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其說有二:(一)極短促之時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時節(jié)極促也。」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fā)時剋之極促?!褂^無量壽經(jīng)曰:「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然其時限,諸說不同。仁王般若經(jīng)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經(jīng)九百生滅?!雇撟⑸显唬骸赴僖簧鷾缑麨橐粍x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摩訶僧祇律十七,則謂「二十念名為一瞬頃,二十瞬名為一彈指,二十彈指名為一羅豫,二十羅豫名為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勾思匆粫円篂槿汈В豁汈Ф譃橐涣_豫,一羅豫二十分為一彈指,一彈指二十分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為一念之說也。又大智度論三十,引經(jīng)論謂「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谷A嚴(yán)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茲云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勾硕f可為同意。彼翻譯名義集五,謂「剎那毗曇翻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與一剎那解為同義也。(二)思念對境一次也。其義亦多。如天臺,以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又或以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凈土門諸派,以古來一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一念之解,其說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一念,所謂「一乘即弘愿,弘愿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謂「一念云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為一心。」是也。又依選擇集上,則謂「念與聲是一?!蛊渥C則引觀經(jīng)下品下生「使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拐撌罴礊槭?。故誦經(jīng)謂之念經(jīng)。誦法華謂之念法華。稱佛名謂之念佛。凡念字之義,雖通于觀念稱念,而彌陀之本愿為稱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稱佛之聲也。按義寂之無量壽經(jīng)疏曰:「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jīng)此六字頃,名一念?!雇枰辉唬骸秆砸荒钫?,以事究竟為一念,非唯生滅剎那等?!篃o量壽經(jīng)上曰:「乃至十念?!雇略唬骸改酥烈荒??!辜匆荒钍钪x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一個念頭。2。(喻)極短的時間。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一念者,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本覺靈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則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問:「一念具十法界,為作念具?為任運(yùn)具?」答:「諸性自爾,非作所成,如一微塵,具十方分?!?br />【俗語佛源】
極短促的時間,稱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經(jīng)》說,「一念」中包括九十剎那,一剎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滅?!锻摻?jīng)》說,「一念」中包括六十剎那。佛家提倡從「一念相應(yīng)」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閃念,與清凈自性、禪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慮,不生一念妄心。佛家還認(rèn)為,空間、時間都產(chǎn)生于「一念」心中,所謂「一念三千(世間)」,「一念萬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指一閃念間。如《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hù),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顾渍Z中又有「一念之差」,謂動念間出的差錯。如夏衍《掌聲與哀聲》:「(執(zhí)政的階層)一念之差,一事之誤,往往可以使千千萬萬人民淪于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境?!?(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yán)經(jīng))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對塵所起之念,念念生滅,此妄念也。若離根塵,真凈明妙,虛徹靈通之念,即是如來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滅,不常不斷,促一剎那而非短,延無量劫而非長。經(jīng)云:一念普觀無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塵者,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梵語剎那,華言一念。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信力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五力之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五力之一。(參見:五力)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信力者,謂由信而有勢力也。信根增長,破諸邪信,信正道助道,遮諸煩惱,不為偏小所動,故名信力。學(xué)道之人,非有信力,不能精進(jìn)。
【三藏法數(shù)】
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
五力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說(參見:本)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五種之魔力也,即五塵是。止觀輔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謂五塵,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謂不放逸?!埂居帧浚麛?shù))三十七道品之一。信、精進(jìn)、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長,破諸邪信者。二、精進(jìn)力,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者。三、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者。四、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者。五、慧力,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者。見法界次第中之下。智度論十九曰:「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是名為力?!褂衷唬骸柑炷獾啦荒茏鑹?,是名為力。」梵語出名義大集四一。【又】一、定力,一切禪定之力。二、通力,一切神通之力,是定力之結(jié)果也。三、借識力,色界二禪天以上,總無眼等五識,若有必用,則得以通力自由起初禪天之五識,謂之借識力。四、大愿力,佛菩薩之大誓愿力。五、法威德力,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種之力,不可思議,非現(xiàn)比二量之境界,故唯識論中以之決一切諸法性相,獨(dú)不判此五力。宗鏡錄四十八曰:「有五力唯識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識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又,一切通力中,中有之業(yè)通力最強(qiáng),此五力亦不能遮止之,故謂之五力不可到。見三藏法數(shù)二十五。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五根堅(jiān)固發(fā)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進(jìn)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長,能破諸邪信;精進(jìn)力是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慧力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之諸惑。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五力者謂信、進(jìn)、念、定、慧之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也。止觀輔行問云:「名同于根。何須更立?」答:「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xí),令根增長。根成惡破,復(fù)名為力?!?br />一、信 信力,謂信根增長破諸邪信也,又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
二、進(jìn) 進(jìn)力,謂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也。又進(jìn)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jìn)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jìn)力。
三、念 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也。又謂念于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功德,是名念力。
四、定 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也。又謂攝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fā)諸事理禪定,是名定力。
五、慧 慧力,謂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也。又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 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zhí),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止觀輔行問云:名同于根,何須更立?答: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xí),令根增長。根成惡破,復(fù)名為力。
〔一、信力〕,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故名信力。
〔二、精進(jìn)力〕,謂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jìn)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jìn)力。
〔三、念力〕,謂念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為念力。
〔四、定力〕,謂攝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fā)諸事理禪定,是為定力。(事理禪定者,事即色界、無色界、禪定也。理即聲聞等依理修習(xí)所發(fā)禪定是也。)
〔五、慧力〕,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zhí),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三藏法數(shù)】
力即力用,謂能破惡成善也。一、信力,謂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也。二、精進(jìn)力,謂精進(jìn)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fā)諸禪定也。五、慧力,謂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fā)真無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者,分別曰見惑,貪愛曰思惑也。真無漏者,謂阿羅漢斷見、思惑盡,不漏落三界生死,異于初果等,故名真也。)
信力入印法門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五卷,元魏曇摩流支譯。佛在普光法殿文殊師利請問清凈初地之法,佛以六十馀種之五法答之。次問普賢菩薩,云何諸佛無障礙智乃至無障礙身?普賢嘆其難知難見。文殊再請,乃具答之。
信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Upa%saka,梵稱優(yōu)婆塞,譯云信男,又云信士。在家之信者,受三歸五戒或八齋戒者。通俗編曰:今人出財(cái)布施曰信士。漢曹全碑陰義士某千,義某五百,義士即出資助刊者。宋太宗朝,避御名,凡義士皆改為信。今之信士,即漢碑所稱義士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子。
信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優(yōu)婆夷,Upa%sika%,翻信女。信受佛法而受三歸五戒或八戒齋之女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在家信仰佛教的女子。
信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信受所聞所解之法而無疑心也。此有迷信正信,解心仰心,自力信他力信等之別。(參見:信)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對所聞之法生起信仰的心。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信心者,信受所聞所解之法無疑心也。能深信樂諸法實(shí)體,三寶凈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靜,謂之信心。學(xué)道之人,必須具有信心,乃克成辦。
【三藏法數(shù)】
謂心與理冥,決了無疑,妙信純真,恒住中道。經(jīng)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馀,中道純真,名曰信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心所法之名。于諸法之實(shí)體,與三寶之凈德,世出世之善根,深為信樂。使心澄凈是為信。唯識論六曰:「云何為信?于實(shí)德能信忍樂欲心凈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yè)?!咕闵嵴撍脑唬骸感耪吡钚某蝺??!鬼炇杷脑唬骸感耪叱蝺粢玻缢槟艹螡崴?,心有信珠令心澄凈?!勾蟪肆x章二曰:「于三寶等凈心不疑名信?!箷x華嚴(yán)經(jīng)六曰:「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xiàn)開發(fā)無上道。」菩薩本業(yè)經(jīng)下曰:「若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怪嵌日撘辉唬骸阜鸱ù蠛?,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中略)復(fù)以經(jīng)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若無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一切行道人,首須具足正信,蓋凡夫有著,道人具信,所謂信者:
因果 世、出世?!       ×蟆∫磺形笏?。
世間因果 業(yè)、報?!      ∪蟆◇w、相、用。
出世間因果 修、證。      三諦 真、俗、中。
因果差別 凡圣各有種種差別不同。三句 菩提心、大慈悲、方便。
人天業(yè)報 善、惡、樂、苦。   三寶 佛、法、僧。
天業(yè)報 定、散、樂、苦?!   ∷男拧「尽⒎?、法、僧。
四諦 苦、集、滅、道。     大日 大日如來,心王覺體,遍一切處。
十二因緣 略?!        ∧艿媚鶚劇∏笞C涅槃,涅槃可得。
實(shí)相 親證實(shí)相,方為究竟?!  ∪裏o差別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性 人人皆有佛性。      定可成佛 人已定可成佛。
一心 唯是一心,心外無法可說?!∨c佛不異 人已與佛不異。
唯心 三界唯心?!       ⌒藜闯煞稹∪艘研藜闯煞稹?br />唯識 萬法唯識?!       ”緛硎欠稹∪艘驯緛硎欠稹?br />即身成佛 人已即身成佛。    情非情同成佛道 心色是一,情與無情,
同成佛道。
【三藏法數(shù)】
信者,謂于一切善法,忍可樂欲,而不疑也。有三種:一、信實(shí)有,謂于諸法實(shí)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謂于三寶真凈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于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為信。(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