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康?!吨猩嚼恰返诙郏骸杆l(xiāng)何處是,迷路問誰來?」
2.離開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樣。」
3.生理學上稱內耳一系列相互連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中耳  拼音:zhōng ěr
中耳是耳的一個解剖結構,位于外耳和內耳之間。中耳的主要結構是鼓膜和三個聽小骨構成。有傳導聲音的功能。中耳通過耳咽管和咽喉相通。
《國語辭典》:耳鳴(耳鳴)  拼音:ěr míng
病名。外界無聲音來源,患者自己感覺耳中有蟬鳴或其他聲響,稱為「耳鳴」。多由貧血、疲勞或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所引起。
《國語辭典》:耳朵  拼音:ěr duo
1.人與動物的耳,俗稱為「耳朵」?!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概S衿月犜诙淅?,忙叫長隨去問那走堂的?!埂独蠚堄斡洝返谝凰幕兀骸付淅锊蛔〉穆犃苏f:『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狀或位置像耳朵的東西?!端疂G傳》第八回:「董超去腰里解下一雙新草鞋,耳朵并索兒卻是麻編的,叫林沖穿?!?br />3.指探聽消息的人。如:「我總疑心他是對方派來我們這里做耳朵的?!?/div>
《國語辭典》:石首魚(石首魚)  拼音:shí shǒu yú
鱸魚目石首魚科的泛稱。內耳各有三塊大形耳石,故稱為「石首魚」。體長、側扁,腹部黃色,肉細嫩。鰾很發(fā)達,能發(fā)出聲音。一般棲息于暖海或熱帶沿海的中、下層,以蝦類、小魚等為食。主要的種類有大黃魚、小黃魚、黃花魚等。
《漢語大詞典》:耳石
脊椎動物的內耳或無脊椎動物的聽泡中的一種石灰質結石,在許多真骨魚中尤為顯著,形成堅硬的體質,在大多數較高等的脊椎動物中則為石灰質小耳沙塊物質
脊椎動物的耳石或耳沙
《國語辭典》:鼓室  拼音:gǔ shì
位于鼓膜內,屬中耳的小室。有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錘骨與鼓膜相連,可傳達鼓膜上的聲音到內耳。
《國語辭典》:砧骨  拼音:zhēn gǔ
中耳聽小骨之一。形狀類似鐵砧,能將鼓膜的振動波傳至內耳的耳蝸。
《國語辭典》:梅尼爾氏癥(梅尼爾氏癥)  拼音:méi ní ěr shì zhèng
病名。一種內耳淋巴分泌失衡,造成眩暈、嘔吐、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約三成的病例與中耳炎、梅毒、頭部受傷及過敏有關。此癥大多發(fā)生在四十歲左右的人,其中尤以工業(yè)社會壓力高的地區(qū),發(fā)生率愈高。
《國語辭典》:內耳炎(內耳炎)  拼音:nèi ěr yán
發(fā)生于內耳的發(fā)炎病癥。細菌一般由咽喉或鼻腔沿著耳咽管進入內耳,多與中耳炎一起發(fā)生。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耳鳴、惡心??捎每股刂委?,或施以手術。
《國語辭典》:耳蝸(耳蝸)  拼音:ěr guā
內耳中的螺旋形骨管。頂小底大,形似蝸牛外殼,因而得名。管內含有感音裝置,是聽覺的主要部分。
《國語辭典》:半規(guī)管(半規(guī)管)  拼音:bàn guī guǎn
位于哺乳動物的內耳,為三枚半環(huán)狀的管道結構,彼此互相垂直,是維持身體平衡的感受器。也稱為「三半規(guī)管」。
《國語辭典》:錘骨(錘骨)  拼音:chuí gǔ
中耳內小骨之一,緊接外耳道基部的鼓膜。
《國語辭典》:平衡覺(平衡覺)  拼音:píng héng jué
內耳前庭系統(tǒng)包含三個半規(guī)管及囊狀構造,因個體所處的位置或重力方向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維持身體平衡及空間定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