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5,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稍縱即逝
色即是空
可望不可即
良辰即阼
分類詞匯
桂樹
南華
博雅
小蠻
七書
兒茶
頭發(fā)菜
大悲咒
佛類詞典
一切即一
一即十
一即三
《國語辭典》:稍縱即逝(稍縱即逝)  拼音:shāo zòng jí shì
稍一放松,便會失去。形容時間或機會很容易錯失。如:「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得好好把握?!?/div>
《高級漢語詞典》:色即是空
佛家語。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質
《國語辭典》:可望不可即  拼音:kě wàng bù kě jí
只能遠望而無法接近。形容看似易于達成目的,事實上卻困難重重,難以完成。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埂抖昴慷弥脂F狀》第九八回:「所以雖是牛鬼蛇神的妓女,就如海上神仙一般,可望不可即的了?!挂沧鳌缚赏豢捎H」。
《分類字錦》:良辰即阼
曹植慶文帝受禪上禮表陛下以明圣之德受天顯命良辰即阼以臨天下
《國語辭典》:桂樹(桂樹)  拼音:guì shù
1.樟科「肉桂」的別名。參見「肉桂」條。
2.木犀科「木犀」,即「桂花」的別名。參見「木犀」條。
《漢語大詞典》:南華(南華)
(1).南華真經的省稱。即莊子的別名。 唐 賈島 《病起》詩:“燈下《南華》卷,袪愁當酒盃。”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莊周 《南華》,其文辭瑰崛橫放,固獨行天地間?!?林紓 《〈百大家評選韓文菁華錄〉序》:“今篤老無用,尚集諸生講《南華》、《左》、《史》及 韓 、 歐 之文?!?br />(2). 南華真人 的省稱,即 莊子 。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 南華 吾師也,親居賤職; 東方 達人也,安乎卑位?!?宋 蘇軾 《和歸去來兮辭》:“已矣乎!吾生有命歸有時,我初無行亦無留,駕言隨子聽所之,豈以師 南華 而廢從 安期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xù)編》卷二:“ 法常 首座《漁父詞》云:‘蝶夢 南華 方栩栩,斑斑誰跨 豐干 虎?!?br />(3).華南,南 中國 。 陳毅 《夜過江陰履國防廢壘有作》詩:“客過風興敵惶急,軍民游擊滿南 華 ?!?/div>
分類:中國
《國語辭典》:博雅  拼音:bó yǎ
1.學識淵博,品行雅正。漢??装矅?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書經序〉:「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埂冻o?;茨闲∩健U须[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br />2.書名。魏張揖所撰之廣雅,因避隋煬帝楊廣之諱,故改稱為「博雅」。
《國語辭典》:小蠻(小蠻)  拼音:xiǎo mán
本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侍姬,纖腰,善舞?!队讓W瓊林。卷二。女子類》:「潘妃步,朵朵蓮花;小蠻腰,纖纖楊柳?!购蠼铻槠捩拇Q。宋。蘇軾 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詞:「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div>
《漢語大詞典》:七書(七書)
宋 元豐 間頒行的武學生應試必讀的七種兵書。即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wèi)公問對,又稱“武經七書”。宋史·選舉志三:“凡武學生,習‘七書’兵法、步騎射?!?/div>
《國語辭典》:兒茶(兒茶)  拼音:ér chá
植物名。豆科相思樹屬,即「阿仙藥」之別稱,參見「阿仙藥」條。
《國語辭典》:頭發(fā)菜(頭發(fā)菜)  拼音:tóu fǎ cài
念珠藻科「發(fā)狀念珠藻」之藻體,即「發(fā)菜」的別名。參見「發(fā)菜」條。
分類:念珠
《國語辭典》:大悲咒  拼音:dà bēi zhòu
佛教咒語之一。代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之內證功德的真言。載于菩提流志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金剛智譯的《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本》、不空譯的《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及其他譯家所翻譯的密續(xù)中。但咒文各經互異?,F在通行的〈大悲咒〉,系出自伽楚達磨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此咒是漢地佛教徒最常持念的咒語之一。
一切即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一即一切)
一即一切
【佛學常見辭匯】
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多,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樣,沒有分別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諸法差別位上見,在諸法差別現象上亦即顯出法性本體來,所以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論。
一即十
【佛學大辭典】
(術語)所謂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數。均由一相疊而成。若以一為本數,即單位。則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三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數之一為始。漸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別無二之本體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數之一為始。漸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別無十之本體也。由是論之。一乃組成他數之一。非自性之一。若果為自性之一。則一終為一。不能成二至十之數。即能成二至十之數。其為組成他數之一可知矣。故此時所論之本數之一。為有體數。二至十為無體數。即空也。故一十相即。又一為有力數。二至十為無力數。故一十相入。根據此法而詳論之。一塵為主。一切佛土。悉在此中。一念為主。無量之時劫。亦盡在其中。此即大陀羅尼緣起之法門。華嚴一家之盛談者也。又一即多之意義。與上相同。見五教章中。
一即三
【佛學大辭典】
(術語)言一乘教即三乘教之意也。
【佛學常見辭匯】
一乘教就是三乘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