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對與錯。《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br />2.泛稱口舌的爭論?!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柑嫠饬艘粓鍪欠牵扇斯γ?。」《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知道不過是家下婆子們,又不知搬什么是非?!?/div>
《國語辭典》:唇吻(脣吻)  拼音:chún wěn
比喻言辭、談吐。《抱樸子。內篇。暢玄》:「唇吻為興亡之關鍵?!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章表》:「繁約得正,華實相勝,唇吻不滯,則中律矣。」
《漢語大詞典》:吻唇
猶口舌。借指物議。 宋 朱熹 《與楊教授書》:“又況孤危之蹤,無故常招吻唇?!?/div>
分類:口舌
《漢語大詞典》:那查
猶口舌。爭吵不休。 明 湯顯祖 《南柯夢記·啟寇》:“[丑扮賊太子上]小小的 檀蘿 生下咱,生下咱太子好那查?!?錢南揚 校注:“那查,即‘波查’?!恰ⅰā?,都是語句中間之襯字,不為義……所以二字可以互用。 明 徐渭 《南詞敘録》:‘波查,猶言口舌。北音凡語畢必以“波查”助詞,故云?!眳⒁姟?波喳 ”。
《國語辭典》:波喳  拼音:bō chā
危害、苦難和折磨?!督鹌棵贰返诹兀骸缚晒挚穹驊僖盎ǎ蜇澮懿ㄔ?。」也作「波查」、「波蹅」。
《漢語大詞典》:唇喙
猶口舌。指戲謔、嘲諷、爭辯時說的話。 后蜀 何光遠 鑒誡錄·攻雜詠:“ 陳裕 秀才下第,游 蜀 ,誓棄舉業(yè),唯事脣喙,覩物便嘲?!?/div>
《國語辭典》:金口  拼音:jīn kǒu
1.不妄言。比喻言語的重要。《通俗編。言笑》:「啟金口,……家語,周朝有金人,三緘其口,故后人以不妄言者為金口也?!?br />2.對他人言語的敬稱。南朝梁。蕭統(tǒng)〈七契〉:「必枉話言,敬聆金口?!?br />3.天子所說的話。明。高明《琵琶記》第一二出:「玉音主盟,金口說合。」
4.佛教指如來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黃色,故稱其口為「金口」。唐。孟浩然 與張折沖游耆闇寺詩:「貝葉傳金口,山樓作賦開?!?/div>
《國語辭典》:極口(極口)  拼音:jí kǒu
竭盡口舌?!冻蹩膛陌阁@奇》卷七:「玄宗怒罵之,公遠即時隱入殿柱中,極口數(shù)玄宗過失?!埂都t樓夢》第一五回:「水溶一面極口稱奇道異,一面理好?絳,親自與寶玉帶上?!?/div>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稘h書。卷九二。游俠傳。樓護傳》:「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唇舌?!?br />2.言語?!度辶滞馐贰返谝凰幕兀骸笧檫@件事,不知費了多少唇舌!」
《國語辭典》:心火  拼音:xīn huǒ
1.內心的浮躁或激動。唐。白居易 感春詩:「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br />2.中醫(yī)稱人體內的熱氣為「心火」。心火大時,易引起煩躁、口乾、舌痛等癥狀。
3.星名。心宿二的別稱?!稌x書。卷七一。列傳。孫惠》:「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也稱為「大火」。
《漢語大詞典》:頰舌(頰舌)
口舌言語。比喻口辯才能。 南朝 梁武帝 《責賀琛敕》:“欺罔朝廷,空示頰舌?!?span id="8iccmcc" class="book">《舊唐書·劉迺傳》:“龍吟武嘯,誠希聲也,若尚頰舌之感,必下於蛙黽。” 明 李贄 《列眾僧職事》:“今 常融 既與眾師父商議,分定職守,自然清凈無事,可省頰舌之勞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亦且截截諞言,夸清班于頰舌?!?/div>
《國語辭典》:鼓舌  拼音:gǔ shé
形容多話詭辯?!肚f子。盜蹠》:「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國語辭典》:齒舌(齒舌)  拼音:chǐ shé
1.一種軟體動物的攝食器官。舌上生有細齒,以舐取、切割或磨碎食物。
2.口舌,比喻人的議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div>
《國語辭典》:上火  拼音:shàng huǒ
1.點燃燈火?!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一三回:「等到上火之后,船家果然把他們兩只坐船,撐到對岸停泊?!?br />2.生氣、發(fā)怒。如:「面對他無中生有的指責,她上火了!」
3.中醫(yī)指大便乾燥、口舌生瘡、鼻腔和口腔等發(fā)炎的癥狀。
《漢語大詞典》:弄舌
掉弄口舌;饒舌。 宋 張先 《滿江紅·初春》詞:“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 明 李詡戒庵老人漫筆·瞿醉漁:“痛楚時,猶以‘團團離海嶠’四句弄舌,亦自不俗?!?/div>
《國語辭典》:口能  拼音:kǒu néng
口舌伶俐?!段饔斡洝返诎恕鸹兀骸肝依蠈O也不得乾凈,饒我口能,怎么折辯,也要問個不應?!?/div>
分類:口舌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