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分類詞匯 18
《國語辭典》:陽關(guān)(陽關(guān))  拼音:yáng guān
1.地名。春秋時魯邑,在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
2.漢時設(shè)置于甘肅省敦煌縣西南一百三十里的關(guān)隘。因位于玉門關(guān)之南,故稱為「陽關(guān)」,為出塞必經(jīng)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東陽(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fèi)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jìn),舍於 五梧 ?!?br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杜預(yù) 注:“ 東陽 , 齊 竟上邑。”
(3).古邑名。 戰(zhàn)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注:“ 東陽 , 楚 北邑?!?br />(4).古地區(qū)名。 春秋 晉 地。相當(dāng)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臺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杜預(yù) 注:“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br />(5).古地區(qū)名。 戰(zhàn)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zhàn)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zhàn)而畢反為 齊 矣。” 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顏師古 注:“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臺城路》詞:“風(fēng)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參見“ 東陽銷瘦 ”。
(8).復(fù)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漢語大詞典》:東陽銷瘦(東陽銷瘦)
梁書·沈約傳:“﹝ 沈約 ﹞ 永明 末,出守 東陽 ……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原謂 沈約 因操勞日漸消瘦,后以“東陽銷瘦”為形容體瘦的典故。 宋 賀鑄 《滿江紅·傷春回》詞:“誰念 東陽 銷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币嘧鳌?東陽瘦體 ”、“ 東陽瘦 ”。 元 喬吉 《雙調(diào)行香子·題情》套曲:“ 東陽 瘦體, 潘岳 蒼顏,我怕春歸,愁日永,捱更闌?!?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詠雪花》詞:“誰憐辛苦 東陽 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div>
《國語辭典》:白羽  拼音:bái yǔ
1.白色的羽毛?!睹献?。告子上》:「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歟?」
2.用白色羽毛裝飾的旗子?!秴问洗呵铩2黄堈?。不茍》:「武王左釋白羽,右釋黃鉞,勉而自為系?!?br />3.箭。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br />4.白色的羽毛扇。唐。張巡〈守睢陽作〉詩:「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div>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吳邑,在今江蘇省武進(jìn)縣地。為季札封地。(2)今陜西省咸陽縣西北,漢成帝的墓地在此。
2.復(fù)姓。如南朝宋有延陵蓋。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時 吳 公子 季札 。相傳 吳王 壽夢 有四子: 諸樊 (或稱 謁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賢, 壽夢 欲廢長立少。 季札 讓不可。 壽夢 卒, 諸樊 立,與 馀祭 、 馀眜 相約,傳弟而不傳子,弟兄迭為君,欲終致國于 季札 。 季札 離國赴 延陵 (一說封于 延陵 ),終身不入 吳 國,故世稱 延陵季子 。事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史記·吳太伯世家。禮記·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吳 之習(xí)於禮者也?!币喾Q“ 延陵子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思慕 延陵子 ,寶劒非所惜。” 晉 陸機(jī) 《吳趨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諸華?!眳⒁姟?延陵 ”。
《國語辭典》:酒泉  拼音:jiǔ quán
城市名。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東臨弱水,北跨長城,南阻祁連,西倚嘉峪,自古為通西域的孔道。農(nóng)產(chǎn)有小麥、玉米、谷子等。西南文殊山,風(fēng)景優(yōu)美。舊稱為「肅州」。
《國語辭典》:中野  拼音:zhōng yě
荒野。《易經(jīng)。系辭下》:「葬之中野,不封不樹?!谷龂?。曹植〈送應(yīng)氏詩〉二首之一:「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div>
《漢語大詞典》:營丘(營丘)
(1).古邑名。在今 山東省 淄博市 臨淄 北,以 營丘山 而得名。 周武王 封 呂尚 于 齊 ,建都于此。后改名 臨淄 。史記·齊太公世家:“ 武王 已平 商 而王天下,封師 尚父 于 齊 營丘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營丘 ,在 青州 臨淄 北百步外城中。”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 呂尚 , 磻溪 之漁者,一朝指麾,乃封 營丘 ?!?唐 李白 《鞠歌行》:“一舉釣六合,遂荒 營丘 東。”一說在今 昌樂縣 東南, 春秋 時名 緣陵 , 漢 置 營陵縣 。
(2). 晉 時郡名。 東晉 時,數(shù)萬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 前燕 慕容廆 , 廆 于 漢 遼西 臨渝縣 地安置 青州 ,別置 營丘郡 。地在今 遼寧省 沈陽市 西。見晉書·慕容廆載記。
(3).指 宋 畫家 李成 。 成 , 營丘 人,以山水畫知名。 宋 蘇軾 《王晉卿所藏著色山》詩之一:“縹緲 營丘 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宋 陸游 《舍北晚眺》詩之一:“ 樊川 詩句 營丘 畫,盡在先生拄杖邊?!?金 段成己 《題〈秋暮山行圖〉》詩:“問公何從得此本,筆勢髣髴 營丘 傳?!?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元章 時已無 李 矣,何近日 營丘 之紛紛耶!”
《漢語大詞典》:下蔡
古邑名。故城在今 安徽 鳳臺縣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呂延濟(jì) 注:“ 陽城 、 下蔡 楚 之二郡名,蓋貴人所居,中多美人?!焙笠蛞浴跋虏獭敝纲F族萃集之地或美人眾多之所。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傾城迷 下蔡 ,容好結(jié)中腸?!?南朝 梁武帝 《戲作》詩:“妖閑逾 下蔡 ,神妙絶高堂?!?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遍覽 下蔡 之女,具悅 淇上 之姝?!?/div>
《漢語大詞典》:虎牢
古邑名。 春秋 時屬 鄭國 ,舊城在今 河南 滎陽 汜水鎮(zhèn) 。形勢險要,歷代為軍事重鎮(zhèn)。 漢 初于此置 成皋縣 。穆天子傳卷五:“有虎在於葭中,天子將至,七萃之士曰 高奔戎 請生搏虎,必全之,乃生搏虎而獻(xiàn)之天子。天子命為柙,而畜之 東虢 ,是曰 虎牢 ?!卑?, 唐 諱“虎”,曾改作“武牢”或“獸牢”,后復(fù)舊稱。
《漢語大詞典》:石窌
古邑名。 春秋 齊 地。故址在今 山東省 長清縣 東南。左傳·成公二年:“ 齊侯 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 石窌 ?!焙笥靡苑褐阜獾?。 唐 張說 《贈吏部尚書蕭公神道碑》:“封其 石窌 ,俾承土宇之榮;表以金章,永閟珩璜之飾?!?明 唐順之 《賀陳吏部父母榮贈》詩之二:“為問天書寵,何如 石窌 封?!?王闿運(yùn) 《上征賦》:“稽 石窌 之故邑,嘉造次之嫺雅?!?/div>
《漢語大詞典》:段干
(1).古邑名。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之子名 宗 , 宗 為 魏 將,封于 段干 ?!?裴駰 集解:“ 段干 ,應(yīng)是 魏 邑名也?!?br />(2).古代美女名。《文選·枚乘〈七發(fā)〉》:“使 先施 、 徵舒 、 陽文 、 段干 、 吳娃 、 閭娵 、 傅予 之徒,雜裾垂髾,目窕心與。” 李善 注:“皆 美女 也?!?br />(3).復(fù)姓。 戰(zhàn)國 時 魏 有 段干木 。見史記·儒林列傳序。
《漢語大詞典》:直人
(1).正直的人;直爽的人。管子·心術(shù)上:“大道可安而不可説,直人之言,不義不顧,不出於口,不見於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則?!?隋 王通 中說·天地:“子謂 魏徵 曰:‘汝與 凝 皆天之直人也: 徵 也遂, 凝 也挺,若并行於時,有用捨焉。’”舊題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jì)·顯王》:“嫂( 蘇秦 嫂)是直人,今世道學(xué)不如也。”
(2).古邑名。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單子 取 訾 , 劉子 取 墻人 、 直人 ?!?杜預(yù) 注:“三邑,屬 子朝 者?!?楊伯峻 注:“ 直人 當(dāng)亦在 新安縣 境?!?/div>
《漢語大詞典》:鳩茲(鳩茲)
古邑名。左傳·襄公三年:“ 楚 子重 伐 吳 ,為簡之師,克 鳩茲 ?!?楊伯峻 注:“ 鳩茲 , 吳 邑,當(dāng)在今 安徽 蕪湖市 東南二十五里?!?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陳伯璣:“ 陳伯璣 允衡 , 建昌 南城 人……亂后寓 黃山 ,移 鳩茲 ,再移 白下 ,貧甚?!?/div>
分類:古邑名
《漢語大詞典》:龜陰(龜陰,龜隂)
(1).古邑名。因位于 龜山 北面,故稱。故址在今 山東 新泰 西南。《春秋·定公十年》:“ 齊 人來歸 鄆 、 讙 、 龜隂 之田?!?孔穎達(dá) 疏:“山北曰隂,田在 龜山 北,其邑即以 龜隂 為名。”一本作“ 龜陰 ”。
(2).見“ 龜陰田 ”。
《漢語大詞典》:龜陰田(龜陰田,龜隂田)
指山東 龜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魯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 魯國 在 孔子 幫助下,迫使 齊景公 歸還了以前侵奪的 魯國 三邑,即此。《左傳·定公十年》:“ 齊 人來歸 鄆 、 讙 、 龜陰 之田?!贝耸乱噍d于史記·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龜陰田”比喻歸還的失地或失物。 清 程夢星 《歸畫行》:“ 秦 庭忍棄連城璧, 齊 人竟返 龜隂田 。”亦省作“ 龜陰 ”、“ 龜隂 ”、“ 龜田 ”。 唐 駱賓王 《上袞州崔長史啟》:“佐 龜陰 而演化,務(wù)肅百城;輔 麟壤 以宣風(fēng),恩覃千里?!?清 吳偉業(yè) 《夜宿蒙陰》詩:“ 蒙嶺 出泉茶辨性, 龜田 加火穀占年。” 吳翌鳳 注:“ 龜山 北有沃壤,所謂 龜隂 之田也?!?清 姚鼐 《哭孔撝約三十韻》:“ 龜隂 人去少, 舒口 雁來遲?!?/div>
《漢語大詞典》:狐丘
(1).狐穴居之小山。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子可謂守培塿,玩狐丘,未登 閬風(fēng) 而臨云霓。”
(2).喻故土。 宋 劉過 《謁江華曾百里》詩:“狐丘未死歸心切,未有 相如 駟馬車?!眳⒁姟?狐死首丘 ”。
(3).古邑名。列子·說符:“ 狐丘 丈人謂 孫叔敖 曰:‘人有三怨,子之知乎?’” 張湛 注:“ 狐丘 ,邑名?!?/div>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語本《禮記。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傳說狐貍死時,頭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qū)枢l(xiāng)的思念。《晉書。卷八六。張軌傳》:「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鐘儀在晉,楚弁南音?!埂缎咽篮阊?。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聞越鳥南棲,狐死首丘,萬里親戚墳?zāi)?,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