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史籀大篆

相關(guān)人物
史籀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
「《史籀》十五篇。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矣?!埂浮妒肤ζ氛?,周時史宮教學(xué)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span>
《晉書》卷三十六《衛(wèi)瓘傳》附《衛(wèi)恒傳》
衛(wèi)恒《四體書勢》:「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與古同,或與古異,世謂之籀書者也?!?/span>

例句

程邈隸書,史籀大篆。 李瀚 蒙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周人。姓氏不詳。宣王時太史。相傳著大篆十五篇以訓(xùn)學(xué)童。一說“籀”,誦讀之意,非人名。
《國語辭典》:史籀  拼音:shǐ zhòu
1.周宣王的太史。名籀,姓氏不詳,故稱為「史籀」。也稱為「太史籀」。
2.史籀篇的簡稱。參見「史籀篇」條。
《國語辭典》:史籀篇  拼音:shǐ zhòu piān
書名。相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撰。一說為春秋戰(zhàn)國間秦人所作。十五篇。為古代字書。字體與石鼓文及春秋時代的秦系金文相同,為周代史官教學(xué)童識字的課本。今僅存說文所引史篇及所錄籀文二百二十三字。王國維有《史籀篇敘錄》、《史籀篇疏證》。也稱為「史篇」、「史籀」。
《漢語大詞典》:佚籀
史佚 史籀 的并稱。二人皆 周 史官。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下》:“至 唐 則有賜姓,蠻夷降虜,或冠以 李氏 。 阿史那 之削,上羾 佚籀 重胤?!?/div>
分類:史籀史官
《國語辭典》:大篆  拼音:dà zhuàn
書體名。大篆泛指小篆以前西周的字體,也通行于諸侯國。但流傳久,也有訛變,所以周宣王時太史籀編了《史籀篇》做為標準本。西周滅亡以后,秦據(jù)有西周故地,仍然沿用大篆,東方六國則文字訛變劇烈,大篆也快速地消亡。秦統(tǒng)一天下后,李斯建議秦始皇消滅六國文字,并根據(jù)大篆,略加整齊化,制定了小篆。
《漢語大詞典》:籀斯
史籀 與 李斯 的并稱。他們都對 中國 文字的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鄧溥 《自題印雅》詩:“千載戰(zhàn) 元 宋 ,六書宗 籀 斯 ?!?/div>
《國語辭典》:爰歷篇(爰歷篇)  拼音:yuán lì piān
書名。秦趙高撰,六章。古字書。取史籀大篆改易為小篆。
《國語辭典》:籀誦(籀誦)  拼音:zhòu sòng
周宣王時的太史籀與黃帝的史官沮誦二人的合稱,為古代篆書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