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詞典 1分類詞匯 6
《漢語大詞典》:涵沈
含藏。觚賸·古古詩引 清 閻爾梅 詩:“錕鋙搖動星辰氣,靺鞈涵沉虎豹文。”
分類:含藏
《國語辭典》:法藏  拼音:fǎ zàng
1.佛教用語。梵語dharma-ko?a的意譯。指佛陀教法的匯集。唐。王維 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皆曲盡其妙戲為之贈詩:「蓮花法藏心懸悟,貝葉經(jīng)文手自書?!?br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稻訃耍磷娓甘歼w居長安,故以康為姓。為華嚴宗三祖。十七歲入太白山學佛,后從智儼聽講《華嚴經(jīng)》,深受智儼贊賞,二十八歲出家為沙彌。上元元年,奉詔在太原寺講《華嚴經(jīng)》。后詔京師十大德為授具足戒,并賜號賢首。從此以后經(jīng)常參加翻譯、講經(jīng)、著述。先后和地婆訶羅、提云般若、實叉難陀、菩提流志等共譯事,特別對《華嚴經(jīng)》的翻譯貢獻最大;亦于《華嚴經(jīng)》研究最深,前后講說《華嚴經(jīng)》三十馀次。將智儼所創(chuàng)的教相和觀行作了詳盡的發(fā)揮,成為華嚴宗的實際創(chuàng)立者。世稱「賢首國師」。弟子以宏觀、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華嚴探玄記》二十卷、《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四卷、《華嚴經(jīng)問答》二卷、《華嚴金獅子章》一卷等行世。
《漢語大詞典》:含氣(含氣)
(1).含藏元氣。《淮南子·本經(jīng)訓》:“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氣化物,以成埒類。”
(2).含有氣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漢書·賈捐之傳:“故君臣歌德,含氣之物各得其宜。”魏書·節(jié)義傳·王玄威:“先帝統(tǒng)御萬國,慈澤被於蒼生,含氣之類莫不仰賴。”新唐書·于志寧傳:“世謂 神農(nóng)氏 嘗藥以拯含氣,而 黃帝 以前文字不傳?!?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順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內(nèi),含氣之屬,皆裕如也?!?/div>
《國語辭典》:如來藏(如來藏)  拼音:rú lái zàng
大乘佛教謂本身就含藏著佛體性的心識。此心識瑜伽行派認為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大乘起信論等則認為受無明熏染的真如就是如來藏?!?a target='_blank'>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一切諸眾生,平等如來藏。」
《漢語大詞典》:蘊櫝
見“ 藴櫝 ”。
《漢語大詞典》:藏識(藏識)
佛教語。法相宗“八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意譯。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種子之識。 唐 慧琳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十:“能含藏執(zhí)持諸善惡種子,故名藏識。” 章炳麟 《無神論》:“若無人格,則不異於佛家所謂藏識?!眳⒁姟?八識 ”。
《國語辭典》:八識(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并起外,并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gòu)成執(zhí)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yè)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xiàn)一切現(xiàn)象的主體?!冻晌ㄗR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