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遞申(遞申)
猶呈遞。 宋 韓琦 《論青苗》:“如不愿請領,即具結罪狀,入馬遞申,以憑選官曉諭?!?/div>
分類:呈遞
《漢語大詞典》:投狀(投狀)
呈遞文狀。梁書·武帝紀上:“必須畫刺投狀,然后彈冠?!?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建隆 初,詔 五代 時命官投狀敘理,復命之?!?清 葉廷琯 《吹網錄·胡注失收考異》:“有 李晟郢 勸 懷光 歸,投狀云:‘今 懷光 即欲束身?!?/div>
分類:呈遞文狀
《國語辭典》:投劾  拼音:tóu hé
古代官員引罪自責,呈遞辭職文書。宋。蘇軾〈春菜〉詩:「明年投劾徑須歸,莫待齒搖并發(fā)脫。」
《國語辭典》:通事  拼音:tōng shì
1.朝覲聘問的外交事務。《周禮。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br />2.替人傳達請謁的事。
3.處理事務。南朝梁。武帝 贈謚裴子野詔:「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勞通事,多歷年所。」
4.翻譯外國語言的人員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給奧斯哥等三人聽了,三人連連點首?!?/div>
《漢語大詞典》:投牒
(1).呈遞訴狀。北齊書·魏收傳:“眾口諠然,號為‘穢史’,投牒者相次, 收 無以抗之?!?span id="1zd5trt"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以 彥澤 之罪宣示百官,問應死否,皆言應死。百姓亦投牒爭疏 彥澤 罪。”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董伯念:“ 彭 為令負清勁名,在西臺亦錚錚者,巡方入 苕 ,諸仇 董 者,爭先投牒,填塞途巷。”
(2).呈遞文辭。舊唐書·楊綰傳:“自古哲后,皆側席待賢;今之取人,令投牒自舉,非經國之體也?!?清 黃六鴻 《?;萑珪さ涠Y·賓興考試》:“至于 隋 ,置進士科,專試文詞,皆投牒自進?!?br />(3).投棄授官的簿錄。借指棄官;辭職。 清 王夫之 《家世節(jié)錄》:“投牒歸隱,未嘗巖棲谷飲;而盤桓斗室,竟歲不履城市?!?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見,昨在 杭 ,知其已投牒欲歸,不知還都下乎,抑竟歸山也?”
《漢語大詞典》:通進(通進)
向上呈遞。宋史·職官志一:“章奏至,則受而通進,俟頒降,分送所隸官司?!?/div>
《漢語大詞典》:通辭(通辭)
(1).呈遞書面意見。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大明 時,資供豐厚,而用常不足,賒市百姓物,無錢可還。民有通辭求錢者,輒題后作‘原’字?!?br />(2).傳達話語。儀禮·士昏禮“下達納采” 唐 賈公彥 疏:“未行納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辭往來,女氏許之,乃遣使者行納采之禮。” 唐 元稹 《盧十九子蒙吟盧七員外洛川懷古六韻命余和》:“寓目終無限,通辭未有因?!?span id="9nnlxjn" class="book">《九尾龜》第十八回:“只見他盈盈欲語,羌巧笑以含情;怯怯回眸,欲通辭而未敢?!?/div>
《漢語大詞典》:上簿
謂呈遞文狀,接受審問或質訊。漢書·李廣傳:“大將軍長史急責 廣 之莫府上簿。 廣 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顏師古 注:“簿,謂文狀也?!?/div>
《漢語大詞典》:通呈
(1).通報呈遞。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近復手啟,言 蔣偕 事,必已通呈。”《醉醒石》第十回:“ 陳箎 買了捕人捕官,竟卸在龜子身上,通呈上司?!?br />(2).掌管賓客往來聯(lián)絡事務的人。南史·夷貊傳上·天竺迦毗犁國:“ 琳 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書佐,權侔宰輔?!?span id="1jlpfhf" class="book">《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通呈,典謁之職。”
《國語辭典》:插狀(插狀)  拼音:chā zhuàng
將狀詞投入告狀箱。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三折:「你去到黃昏插狀來,咱兩個白日里難說話?!乖?。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也不索官中插狀衙中告,只消得二指闊紙?zhí)釛l。」
《國語辭典》:公呈  拼音:gōng chéng
經公眾署名后呈給政府的公文。
《漢語大詞典》:交牒
交相呈遞公文。 唐 韓愈 《集賢院校理石君墓志銘》:“ 宣 、 歙 、 池 之使與 浙東 使交牒署君從事?!?/div>
《國語辭典》:呈給(呈給)  拼音:chéng gěi
上呈遞給。如:「他將這封信呈給上級,以表明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