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漢 焦贛 《易林·漸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div>
《漢語大詞典》:荊和
(1).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之功?!?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縱饒 秦氏 ,當時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路泣,良璞為誰明?”參見“ 卞和 ”。
(2).指和氏璧。《楚辭·劉向〈九嘆·怨思〉》:“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繼筑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連城。”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荊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帳,絡(luò)以 隋 珠 荊 璧?!?南朝 宋 謝惠連 《鞠歌行》:“南荊璧,萬金貲, 卞和 不斲與石離?!?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荊 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div>
《漢語大詞典》:荊寶(荊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資質(zhì)。《文選·潘岳〈楊仲武誄〉》:“春蘭擢莖,方茂其華; 荊 寶挺璞,將剖於 和 ?!?李善 注:“言德業(yè)之美類於蘭玉?!?南朝 宋 劉義恭 《游子移》詩:“ 三河 游蕩子,麗顏邁 荊 寶?!?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爾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諒當人握 隋 琛,家懷 荊 寶?!?/div>
《漢語大詞典》:卞寶(卞寶)
指和氏璧。周書·儒林傳·沈重:“ 卞 寶復(fù)潤於 荊 陰, 隨 照更明於 漢 浦?!眳⒁姟?卞和 ”。
分類:和氏璧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荊文璧
即和氏璧。寶玉名。《文選·盧諶〈答魏子悌〉詩》:“恨無 隨侯 珠,以酬 荊文 璧?!?李善 注:“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於 荊山 之中, 文王 即位,乃使理其璞,得寶焉?!?/div>
《漢語大詞典》:荊虹
即和氏璧。 唐 孟郊 《古興》詩:“ 楚 血未乾衣, 荊 虹尚埋輝,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分類:和氏璧
《漢語大詞典》:荊玉
(1). 荊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晉 盧諶 《覽古》詩:“連城既偽往, 荊 玉亦真還?!?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還趙州》詩:“ 荊 玉已三獻, 冀 群當一空。”
(2).喻美質(zhì)賢才。藝文類聚卷四七引 晉 孫綽 《賀司空修(循)像贊》:“質(zhì)與 荊 玉參貞,鑒與南金等照?!?唐 權(quán)德輿 《過張監(jiān)閣老宅對酒奉酬見贈,其年停貢舉》詩:“ 荊 玉收難盡, 齊 竽喜暫閒?!?/div>
《漢語大詞典》:兼城
謂價值連城的寶玉,特指和氏璧。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 和 當路泣,良璞為誰明?茫然大 楚國 ,白日失兼城?!?/div>
《國語辭典》:將相和(將相和)  拼音:jiàng xiàng hé
戲曲劇目。周代故事戲。敘秦昭王詐以十五城換趙國的楚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前往,乃完璧歸趙。后秦昭王設(shè)宴于澠池,相如從趙王前往,秦王令趙王鼓瑟以辱之,反被相如所辱。相如歸國后,因功大拜為上卿,廉頗不服,欲于會面時相辱,相如以國事為重而數(shù)次避讓。廉頗知道后遂負荊請罪,二人乃成刎頸之交?!秾⑾嗪汀肥且浴锻觇禋w趙》、《澠池會》、《廉頗負荊》三戲為基礎(chǔ),改編為生、凈兼重的戲。
《國語辭典》:秦庭歸璧(秦庭歸璧)  拼音:qín tíng guī bì
趙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城交換,藺相如捧璧入秦,而秦王無償城意,相如持璧欲擊柱,王怒終不可奪,而完璧歸趙。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國語辭典》:和璧隋珠  拼音:hé bì suí zhū
和璧指和氏璧。參見「和氏璧」條。隋珠指隋侯救大蛇所獲贈的明珠。參見「隋侯之珠」條。和璧隋珠比喻極為名貴的寶物。「隋」文獻異文作「隨」。唐。張廷圭〈因旱上直言疏〉:「去奇技淫巧,捐和璧隨珠,不見可欲,使心不亂?!?/div>
《國語辭典》:荊山之玉(荊山之玉)  拼音:jīng shān zhī yù
荊山所產(chǎn)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荊山,進獻楚王,初不為王所信,致雙足被刖,直到文王時方從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資質(zhì)美好。《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國語辭典》:璧趙(璧趙)  拼音:bì zhào
物歸原主的意思。參見「完璧歸趙」條。
《國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識破秦國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便得個完璧歸趙也?!挂沧鳌笟w趙」、「原璧歸趙」。
《漢語大詞典》:卞璧璽(卞璧璽)
用和氏璧做的國印。《痛史》第十八回:“﹝ 陸秀夫 ﹞取過那方卞璧璽投入海內(nèi),道:‘此是我中國歷代傳國之寶,不可墮入胡人之手。’”參見“ 卞和 ”。
分類:和氏璧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