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80,分92頁顯示  上一頁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封舜卿(賓圣、贊圣 )
遼太祖( 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廟號 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大圣大明神烈天帝 耶律 )
李存勖(廟號 莊宗 光圣神閔孝皇帝、光圣神閔孝帝、唐光圣神閔孝帝 別稱 后唐莊宗 世稱 太原公子 亞子 朱耶 晉王 )
高從誨(遵圣 南平王 文獻 )
釋法圓( 圣僧 )
郭威(廟號 太祖 世稱 后周太祖、郭雀兒 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圣神恭肅文武孝帝、周圣神恭肅文武孝帝 文仲 威 )
漢高祖李皇后(尊號 昭圣皇太后 )
僧如敏(知圣大師 )
趙匡胤(廟號 太祖、烈祖、藝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宋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 別稱 宋太祖 )
蕭恒德(遜寧 啟圣竭力功臣 )
孟玄哲(遵圣 秦王、滕國公 )
趙炅(廟號 太宗 至仁應(yīng)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至仁應(yīng)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帝、宋至仁應(yīng)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帝 別稱 趙光義、宋太宗 匡乂、匡義、趙匡義 晉王 廷宜 )
田錫(表圣 獻翼 )
呂蒙正(圣功 萊國公 文穆 )
崔彥圣
封舜卿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930 【介紹】: 唐末五代蒲州安邑人,字賓圣。封敖子。僖宗光啟三年,為太常博士,在巴南。昭宗遷洛時,為中書舍人,奏賜名儒不遇者一官。哀帝天祐元年,官戶部郎中。后梁太祖開平二年,為禮部侍郎,知貢舉。三年,奉使幽州,歸為翰林學(xué)士。又任太子賓客。后唐莊宗同光二年,以太子少保致仕。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舜卿字贊圣。渤海蓨縣人。仕梁為禮部侍郎。知貢舉。開平三年奉使幽州。入為翰林學(xué)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2—926 【介紹】: 遼代皇帝,契丹迭剌部人。姓耶律,名阿保機。漢名億。后梁開平元年,推為可汗(部落聯(lián)盟長)。后梁貞明二年,并契丹八部,稱天皇王,國號大契丹,年號神冊,為遼代之始。任用漢人韓延徽、韓知古等,建城郭,制契丹大、小字,以漢法治漢人。南掠河北及代北地區(qū),西征各游牧部落。天贊五年冬滅渤海國。改為東丹,以太子倍為東丹王。七月,卒于班師途中。在位十九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5—926 【介紹】: 五代后唐創(chuàng)建者。李克用子,小名亞子??擞脤⑺溃谝匀冈唬骸氨貓罅?、燕、契丹之仇。”既嗣位,北卻契丹,東滅燕,又滅后梁,還矢太廟。于后梁龍德三年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定都洛陽。后驕恣荒于政治,伶人郭從謙謀反,中流矢而卒。在位四年。廟號莊宗。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85—926 小字亞子。沙陀部人。本姓朱耶氏。懿宗咸通間賜姓李。晉王李克用之長子。昭宗乾寧后先后遙領(lǐng)隰、汾、晉三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嗣晉王之位。其后與后梁激戰(zhàn)十五年,終滅后梁,建立后唐。同光元年(923)即皇帝位。在位三年,耽于享樂,寵信伶人,朝政紊亂,同光四年,死于亂中。廟號莊宗。兩《五代史》有本紀。工詞,《全唐詩》存詞4首。另敦煌遺書斯三七三存詩5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詞學(xué)圖錄
李存勖(885-926) 即后唐莊宗,本姓朱耶,小字亞子。沙陀部人。李克用長子。好俳優(yōu),洞曉音律,能度曲?!?a target='_blank'>尊前集》存詞四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
帝諱存勖。太祖長子。唐光啟元年生。年十一。授檢校司空隰州刺史。天祐五年嗣封晉王。二十年四月。筑壇魏州即帝位。同光二年。加尊號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在位四年。年四十二。謚曰光圣神閔孝皇帝。廟號莊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1—948 【介紹】: 五代時荊南國君,字遵圣。高季興子。初仕后梁,累官檢校太傅。季興卒,襲位,懼見討,奏表歸后唐,末帝應(yīng)順元年,封南平王。以地狹兵弱,所向稱臣,利其賜予。諸國賤稱為“高賴子”。在位十二年。卒謚文獻。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郝。真定元氏人。后唐長興二年。出家于鄉(xiāng)之觀音院。既落發(fā)受具。遂游方。閱藏典于韶山。而后歸。晉開運三年。契丹犯京師。其主耶律德光?;剀娭翙璩嵌馈L斍趼榇鹨山饫锸爻I?。不即去。常山之人。謀逐之。虜知而先發(fā)焉。城中無少長。皆被屠戮。天王寺。喪八僧。圓其一也。初圓引頸再受刃。如木石然。圓呼曰。猛乞一劍。即身首異處?;锜o所知。至暮睹反照獨念曰。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徐捫其頸。則首在焉。然猶疑之。不敢搖動。時虜已潰遁。城中居民稍定。明日或扶之歸院。院僧方晨粥。見之以為鬼物。遽驚散。久之詢其故。乃悲喜相賀。然察其頸。則周匝有痕。如線許終身。周顯德中。又寓大名之成安縣卯齋寺。溫尋藏義。開寶六年。集眾說法。坐逝。茶毗致舍利如粒。壽七十四。臘五十一。范魯公質(zhì)聞而嘆曰。夫看經(jīng)精進之力。乃能見驗于生死之際。則佛之道果可誣乎。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法圓。俗姓郝。真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緣出塵無滯。后唐長興二年投本府觀音院勤勤誦習。師與落發(fā)。間歲受滿足戒。后策枝負囊巡禮諸方。至韶山掛錫看大藏經(jīng)焉。晉開運三載卻來本生地寓天王院。越來年契丹犯闕。戎王耶律德光?;刂脸I綑璩嵌馈S揽低踟9却鸀檗瑖?。時旋軍自鎮(zhèn)州董戎。北返留酋長麻答耶律解里守于下京。即常山也。晉之臣寮兵士盡在斯矣。漢兒將帥謀逐丑虜。其計未決兩分街巷。漢人在蕃之中者。蕃人先發(fā)無少長皆被屠戮之。天王院八僧殊死。圓預(yù)其數(shù)也。其時見殺者尤眾。初圓引頸兩受刃。如擊木石。然圓呼曰。猛乞一劍。遂身首異處。至暮圓如夢中忽睹晚照。亦微悟被戮。意之自謂。死已冥寞亦見日月。逡巡舉一臂。試捫其頭。乃覺如故。再三疑之不敢搖動。慮其分落也。又謂血凝所綴。重捫之繞頸有痕縫。如線許大。終身如此。時城中既逐出蕃部稍定。傍人扶起詰朝歸院。院僧方將食粥。見圓謂為鬼物。一皆奔散。遲久審得其實。喜言再生。遠邇觀禮且嘆希奇。常山之人競陳供施。圓自后復(fù)往諸方居無定所。暨周顯德中寓大名府成安縣卯齋院溫尋藏教。以開寶六年忽謂眾曰。人生虛幻何能久長。物極則遷。生死涅槃必無少別。遂不數(shù)日而長逝。黑白之眾若喪所親。及送就茶毗日。感舍利若黍粟之皂粒焉。春秋七十四。法臘五十一。時范魯公質(zhì)親問圓厥由。深加鄭重。再詢履行。則大藏經(jīng)已兩過披讀矣。又福州楞伽寺礦師者。海壇戍卒之子。厥初母氏懷娠冥然不喜葷胾。洎乎誕育岐嶷異常不嚌魚肉。年及八歲甘嗜野菜。若鋤斸種者。即言殺傷物命。每見家廚亨燀毛鱗。則手掬沙灰投于爨鑊。貴其不食。自言。開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多說未萌事后皆契合。便請出家因披法服。頂有香氣如爇沈檀。號為圣僧。時侍御史皇甫政為留后。請入府署。因作肉?子百數(shù)。唯一是素者。盤器交錯悉陳于前。意驗其凡圣耳。礦臨筵徑拈素者啖之。馀者手拂而作。時皇甫部曲一皆驚嘆。每出街巷眾人圍繞。自言。壽止十三當定歸滅。至是果終。遂于寺前火化傾城士女哭泣。依輪王法樹浮圖焉。復(fù)次唐開元中太原東北有李通玄者。言是唐之帝胄。不知何王院之子孫。輕乎輕冕尚彼林泉。舉動之間不可量度。身長七尺馀。形貌紫色眉長過目。髭鬢如畫發(fā)紺而螺旋。唇紅潤齒密致。戴樺皮冠衣大布縫掖之制。腰不束帶足不躡履。雖冬無皴皸之患。夏無垢汗之侵。放曠自得靡所拘絆。而該博古今洞精儒釋。發(fā)于辭氣若鏗巨鐘。而傾心華藏未始輟懷。每覽諸家疏義繁衍學(xué)者窮年無功進取。開元七年春赍新華嚴經(jīng)。曳筇自定襄而至并部盂縣之西南同穎鄉(xiāng)大賢村高山奴家。止于偏房中。造論演暢華嚴。不出戶庭幾于三載。高與鄰里怪而不測。每日食棗十顆柏葉餅一枚。馀無所須其后移于南谷馬家古佛堂側(cè)。立小土屋閑處宴息焉。高氏供棗餅亦至。嘗赍其論并經(jīng)往韓氏莊。即冠蓋村也。中路遇一虎。玄見之撫其背。所負經(jīng)論搭載去土龕中。其虎弭耳而去。其處無泉可汲用。會暴風雨拔老松去??砂俪哜懦沙?。約深丈許。其味香甘。至今呼為長者泉。里人多因愆陽臨之祈雨?;蚨鄳?yīng)焉。又造論之時室無脂燭。每夜秉翰于口兩角出白色光。長尺馀。炳然通照。以為恒矣。自到土龕俄有二女子衣貲布。以白布為慘頭。韶顏都雅饋食一奩于龕前。玄食之而已。凡經(jīng)五載至于紙墨供送無虧。及論成亡矣。所造論四十卷??偫ò耸斫?jīng)之文義。次決疑論四卷。綰十會果因之玄要。列五十三位之法門。一日鄉(xiāng)人聚飲酒之次。玄來謂之。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鄉(xiāng)人驚怪謂為他適。乃曰。吾終矣。皆悲泣戀慕送至土龕。曰去住常也。鄉(xiāng)人下坡?;仡櫰涮幵旗F昏暗。至子時儼然坐亡龕中。白色光從頂出上徹太虛。即開元十八年暮春二十八日也。報齡九十六。達旦數(shù)人登山見其龕室內(nèi)。蛇虺填滿莫得而前。相與啟告蛇虺交散。耆少追感結(jié)輿迎于大山之北。甃石為城。而葬之。神福山逝多林蘭若方山是也。葬日有二斑鹿雙白鶴雜類鳥獸。若悲戀之狀焉。大歷九年六月內(nèi)有僧廣超。到蘭若收論二本。召書生就山繕寫。將入汾川流行。其論由茲而盛。至大中中。閩越僧志寧將論注于經(jīng)下。成一百二十卷。論有會釋七卷不入注文。亦寫附于初也。宋乾德丁卯歲。閩僧惠研重更條理立名曰華嚴經(jīng)合論。行于世人所貴重焉。 系曰。北齊內(nèi)侍劉謙之隨王子入臺山焚身。謙之七日行道。感復(fù)丈夫相。冥悟華嚴義。乃造論六百卷。久亡。至李長者之化行晉土。神變無方。率由應(yīng)以此身而為說法也?;蛟?。李論中加乎十會。經(jīng)且闕焉。依梵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長者說法之有。通曰。十會理有宜俟后到之經(jīng)。所解南無言離中虛也。此配法觀心也。若知觸物皆心方了心性。故經(jīng)云。知一切即心自性。則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此乃心境如如則平等無礙也觀李之判教該博??刹恢A言義耶。嘗聞幽州僧惠明鳩諸偽經(jīng)并華嚴論同焚者。蓋法門不相入耳。偽經(jīng)可爇。李論難焚。伊非小圣境界也。亦猶楊墨之說與儒相違行方外者復(fù)憎孔孟。水火相惡未始有極。茍問通人分曹并進無相奪倫哉。 論曰。丹成轉(zhuǎn)數(shù)。服則登仙?;坼€功夫驗之果證。若或名未標于箓籍。力未合于經(jīng)王。烏以經(jīng)舉此身出過凡世。徒秖眩曜肉眼驚忙猿心。所謂釋氏之儔高下異爾。亦乃譬同群象也。牙能抵觸鼻善卷舒。力卻九牛奔過駟馬矣。別有阿耨池岸香醉山陰象。則鼓雙翼以飛騰。用七支而巧便。與夫海山之象百倍絕倫。厥號藹羅伐拿。象中龍也。諒知沙門有所感通斯之謂歟。若夫能感所通。則修行力至必有天神給侍是也。能通所感。則我施神變現(xiàn)示于他是也。能所俱感通則三乘極果。無不感通也。昔梁慧皎為傳創(chuàng)立神異一科。此唯該攝究極位之圣賢也?;蛸Y次徵祥階降奇特。當收不盡。固有缺然。及乎宣師不相沿襲。乃釐革為感通。蓋取諸感而遂通通則智性。修則感歟果乃通也。覈斯理長無不包括。亦猶班固增加九流變書為志同也。復(fù)譬圣人重卦不亦愈于始畫者乎。然則前不仰觀俯察后可變通此非宣師之能據(jù)嘉祥變例而能矣。原夫室靜生虛白。心靜則神通。儒玄所能我道奚若。引發(fā)靜慮自在現(xiàn)前。法不喧囂萬緣都泯。智門開處六通由是生焉。動相滅時五眼附茲照矣。目連運用彰何第一之名。那律觀瞻有是半頭之見迷盧入其芥子。海水噏于毫端。不思議時凡夫之心口兩喪神通生處諸佛之境界一如。復(fù)次我教法中以信解修證為準的至若譯經(jīng)傳法生信也。義解習禪悟解也。明律護法修行也。神異感通果證也。孰言像末無行果乎。亦從多分說也。秖如檀特刻杖表侯景之西歸。河禿指天知文襄之南面光師入安樂之行弟子證三昧之門。泗上僧伽十九類身之應(yīng)現(xiàn)。萬回尊者五千馀里之往來。諸方更有其異名。此剎彌觀其奇跡。難拘定態(tài)莫檢恒形。從愿海而起身。元惟智積。自意生而分質(zhì)。素是康僧。岸睹菩薩之迎生英致秦襄之就食。留年不測示跡無方?;驌P化于數(shù)朝?;蚴荦g于三百?;蛄钤铎舳鴫??;虻糜讯?。圭戒岳神安救唐相?;蜾觚垉憾??;蚯驿N骨而征。入圣寺門認諸葛亮?;蛏窆獬隹??;蚬治锷蚝?。豐干識其文殊。無相免其任俠。夢送浮圖而渡海。身分窯窟以安禪?;蚍藕料嘀??;蛄罟髦Q?;颢@珠之爍爍?;驍_虎之耽耽?;蛴浽壮??;蛞瞥铲o。壽過百歲身隱五臺?;蜃彶輹??;蚯舐牨??;螂[形而留影?;蛞娔付闵??;蝾}異辭?;蛘Z虓獸。記韋公之滅度。驚張瀆之夜歸。不濡其服而渡溪。不泄其穢而恒食?;虻沽⒍??;蛑蓖缕澍F?;蛏硎桩愄幎€連?;虬肽曜龆鴱?fù)起。若以法輪啟迪。多作沙門之形。設(shè)如異跡化成?;蜃骼羡胖?寒山拾得)瘡痍可惡疥癘堪嫌?;蚰骊跤诤懔??;蜃瀼堄谙骂悺R两噪y測。孰曰易知。將逆取順之由。反權(quán)合道之意耳?;蛟?。感通之說近怪乎。對曰。怪則怪矣。在人倫之外也。茍近人情之怪。乃反常背道之徒歟。此之怪也。非心所測。非口所宣。能至其涯畔矣。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仙則修鍊成怪。鬼則自然為怪。佛法中之怪則異于是。何耶。動經(jīng)生劫依正法而修。致自然顯無漏果位中之運用也。知此怪正怪也。在人情則謂之怪。在諸圣則謂之通。感而遂通。故目篇也。故智論云。以禪定力服智慧藥。得其力已遂化眾生。復(fù)置世界于一毛。疑海水為五味。故曰緣法察境。唯寂乃照。始驗佛門龍象間代一生出而攝諸不慚愧也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4—954 【介紹】: 五代后周創(chuàng)建者。邢州堯山人,字文仲。或云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遂改姓。頸部有飛雀刺花,人稱郭雀兒。初以勇力應(yīng)募李繼韜麾下。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漢隱帝時位至樞密使加平章事。乾祐三年,知隱帝遣人加害于己,遂舉兵入汴。及隱帝被殺,威立劉赟為帝。旋率軍北御契丹,至澶州兵變,自立而還,代后漢稱帝,建國號周,史稱后周。在位三年卒,廟號太祖。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帝姓郭氏。諱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人。唐天祐元年生。歷事后唐晉漢。漢乾祐三年授鄴都留守兼樞密使監(jiān)國。廣順元年正月。受漢太后冊即皇帝位。顯德元年。加尊號圣明文武仁德皇帝。在位四年。年五十一。謚曰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高祖皇后李氏。晉陽人。高祖領(lǐng)藩鎮(zhèn)。累封魏國夫人。天福十二年冊為皇后。隱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周太祖入京。請后權(quán)臨朝聽政。及即位。上尊號曰昭圣皇太后。居太平宮。顯德元年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后唐時僧,閩人。為人寬綽純篤,無故寡言。住韶州靈樹院。南漢劉氏每迎召敏入請問,所占皆驗。號為知圣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閩人也。始得心法于安禪師。及劉氏據(jù)番禺。每迎入府供養(yǎng)。有所詢訪。謂之乞愿。敏亦無所顧忌。輒隨事占對。后皆奇中。因署號知圣大師所居靈樹院。巖谷尤深。窅丈室燕坐。悉屏絕童仆。獨一凈人侍側(cè)。呼之為所由。一日登山。遽麾使去。凈人因蔽草中窺之。見敏沒入地。久之乃復(fù)出。凈人竟前問所往。徐曰。吾與山王有故。邀吾閑談耳。且戒之。曰。所由勿泄吾跡于外。 有僧問云。如何是佛法至理。敏展兩手。云如何是和尚家風。敏云千年田八百主。云學(xué)人不會。敏云。即當屋舍沒人脩。問云。如何是西來意。敏云。童子莫徭兒。云乞師指示。敏云。汝從虔州來。問云。是什么得恁么難會。敏云?;鸸兕^上風車子。 有尼送瓷缽。敏托起云。者個出在什么處。尼云。定州敏樸破。尼罔措。 或問和尚年多少。敏云。今日生。明日死。又問和尚生緣何處。敏云。日出東。月落西。廣主將興兵。欲訣臧否于敏。敏知之乃封一函子。付知事云。王來則出此開之。竟化去。及廣主至。怒知事曰。和尚疾時。何不見報耶。對曰。和尚未嘗有疾。于是出其函。得一帖子。于內(nèi)書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因召第一座文偃。開堂說法。以紹其化。兵亦遂寢。且塔其全身于山中。葬費皆出王府。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如敏。閩人也。始見安禪師。遂盛化嶺外。誠多異跡。其為人也寬綽純篤無故寡言。深憫迷愚率行激勸。劉氏偏霸番禺。每迎召敏入請問多逆知其來。驗同合契。廣主奕世奉以周旋時時禮見。有疑不決直往詢訪。敏亦無嫌忌啟發(fā)口占然皆準的時謂之為乞愿。乃私署為知圣大師。初敏以一苦行為侍者。頗副心意。呼之曰所由也。一日隨登山脊間。卻之潛令下山?;仡櫼娒羧氲匮???嘈须[草中覆其形。久伺之乃出往迎之。問曰師焉往乎曰吾與山王有舊。邀命言話來如是。時或亡者乃穴地而出。嚴誡之曰。所由無宜外說泄吾閑務(wù)。后終于住院。全身不散。喪塔官供。今號靈樹禪師真身塔是歟。 系曰。靈樹如遇大安。必壽臘綿長。出人常限。疑此亦所聞異辭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7—976 【介紹】: 即宋太祖。世為涿州人,生于洛陽。仕后周,官至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恭帝顯德七年,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間,先后攻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諸國。選用將領(lǐng)駐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奪禁軍和藩鎮(zhèn)兵權(quán),以文臣帶京官銜,任知州、知縣,代軍人掌地方政權(quán)。設(shè)轉(zhuǎn)運使,分掌地方財權(quán),并監(jiān)察地方官。設(shè)參知政事為副相,并以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分散宰相權(quán)力。又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權(quán)加強。因重文輕武、偏重防內(nèi),導(dǎo)致積弱局面形成。
全宋文·卷一
宋太祖趙匡胤(九二七——九七六),世為涿郡(今河北涿縣)人,生洛陽夾馬營中。后漢乾祐元年,應(yīng)募為郭威部屬。仕后周,補東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揮使,拜定國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六年,升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jié)度使。七年,率兵拒北漢、契丹兵,至陳橋驛,將士大噪,擁之南還,受周禪,即帝位,國號宋。平李筠、李重進之叛,繼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并于開寶二年親征北漢。懲五代節(jié)鎮(zhèn)過重、君弱臣強之弊,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縣,以京朝官監(jiān)臨財賦,又置轉(zhuǎn)運使、通判,遂使兵權(quán)、財權(quán)、司法權(quán)盡歸朝廷。在位十七年,年號三:建隆、乾德、開寶。見《宋史》卷一至卷三《太祖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6 【介紹】: 遼后族。字遜寧。蕭排押弟。圣宗統(tǒng)和初,尚越國公主,授北面林牙。攻宋有戰(zhàn)功。又從攻高麗邊城,賜號啟圣竭力功臣。后遠攻混同江流域之兀惹部,糧盡,士馬死傷者眾,削功臣號。后為行軍都部署,坐事賜死。
孟玄哲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8—992 【介紹】: 五代宋初邢州龍岡人,字遵圣。孟昶子。幼善隸書。年十四,封秦王,判六軍諸衛(wèi)事。廣政二十五年,立為皇太子,領(lǐng)武德軍節(jié)度,加兼侍中。歸宋,拜檢校太尉,為泰寧軍節(jié)度,移鎮(zhèn)貝州,有治跡。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從平太原,征幽州。以破契丹功封滕國公,入為左龍武軍統(tǒng)軍。尋出知滑州,移知滁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9—997 【介紹】: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開寶六年封晉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興國。對割據(jù)政權(quán)繼續(xù)各個擊破。三年,平海軍陳洪進、吳越王錢俶相繼納土。四年,親征,平北漢。乘勝攻遼,于高梁河大敗而歸。雍熙三年,再命將三路攻遼,大敗,遂行守內(nèi)虛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強中央集權(quán),收節(jié)度使所領(lǐng)支郡,擴大科舉取士,建崇文院,編纂《太平御覽》等書,加強“重文”風氣。淳化中,鎮(zhèn)壓王小波、李順起義。
黃鶴樓志·人物篇
趙光義(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趙匡義,即位后又改名趙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趙匡胤弟。執(zhí)政21年,勵精圖治,重視文化,史家稱其為一代明君。趙光義好讀書、喜詞賦、善書法,《宋史藝文志》著錄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書作品《登黃鶴樓》詩碑帖,論者評為“草法嫻熟,筆勢婉轉(zhuǎn),疾徐緩沖,提按頓挫,恰到好處,尤其是氣壯力強,寬博圓融,有帝王之氣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輔太祖創(chuàng)業(yè)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領(lǐng)睦州防禦使,尋領(lǐng)泰寧軍節(jié)度使。征李重進,為大內(nèi)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封晉王。開寶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興國。紹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陳洪進納土,錢俶入朝。未幾,滅北漢。乘勝攻遼,欲取幽冀地,敗歸。雍熙三年再攻,又敗。此后行守內(nèi)虛外之策。罷節(jié)鎮(zhèn)領(lǐng)支郡以強化朝廷之權(quán),置審刑院以統(tǒng)司法之權(quán),設(shè)考課院、審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場積弊、增科舉名額以廣取士,建崇文院、敕編《太平御覽》諸書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紀元五: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遙詠》十一卷、《御制蓮華心輪回文偈頌》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詮》三十卷、《御制緣識》五卷(均存)。詳《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0—1003 【介紹】: 宋嘉州洪雅人,祖籍京兆人,字表圣。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累官河北轉(zhuǎn)運副使,知相州、睦州。慕魏征、李絳為人,以諫諍為己任,屢上疏言時政。真宗咸平三年,上《御覽》、《御屏風》,以為治亂興亡之鑒。五年,擢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連上八疏,皆直言時政得失。有《咸平集》。
全宋詩
田錫(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屬四川)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進士。釋褐除將作監(jiān)丞,通判宣州。遷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轉(zhuǎn)運判官。改左拾遺、直史館。六年,為河北轉(zhuǎn)運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補闕。八年,移睦州。轉(zhuǎn)起居舍人,還判登聞鼓院。尋以本官知制誥,加兵部員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戶部郎中,出知陳州。因稽留獄案,降海州團練副使,嗣知單州。召為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真宗即位,遷吏部,同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還。五年,再掌銀臺,兼侍御史知雜事,擢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朝請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贈兵部尚書田公墓志銘》)。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三有傳。 田錫詩,以宜秋館刻《宋人集》丁編本為底本,校以毛晉藏明鈔本(簡稱毛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明張位抄本(簡稱張本,藏北京圖書館)、汪士鐘藏抄本(簡稱汪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編為六卷。另從《天臺續(xù)集》等輯得集外詩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
田錫(九四○——一○○三),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祖籍京兆(今陜西西安)。太平興國三年進士高等,釋褐將作監(jiān)丞、通判宣州。遷著作郎、京西北路轉(zhuǎn)運判官,改左拾遺、直史館。歷知相州、睦州,轉(zhuǎn)起居舍人,還判登聞鼓院,以本官知制誥。端拱二年忤宰相,出知陳州,坐稽獄,責授海州團練副使,徙單州,俄詔直集賢院。真宗時出使秦、隴,同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出知泰州。咸平五年再掌銀臺,擢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病卒,年六十四。著《奏議》二卷、《咸平集》五十卷、《別集》三卷、《唐明皇制誥后集》一百卷、《曲本草》一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三有傳。端平初謚曰獻翼,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4或946—1011 【介紹】: 宋河南人,字圣功。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第一。歷著作郎、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淳化二年罷為吏部尚書。四年,復(fù)相。至道初,出判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第三次入相。六年罷。授太子太師,封萊國公,改許國公。有重望,直言敢諫。能知人,識重富弼,薦侄夷簡,后俱成名相。卒謚文穆。
全宋詩
呂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通判升州,召直史館。五年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擢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端拱元年(九八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淳化二年(九九一)坐事罷,四年復(fù)相。至道元年(九九五)出知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一○○一)再復(fù)相位。景德二年(一○○五)春告老歸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謚文穆?!睹急畟麋飞霞硪凰?、《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六
呂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二年擢進士第一,通判升州。五年,知制誥,擢翰林學(xué)士。八年參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淳化二年,罷為吏部尚書;四年,復(fù)平章事。至道元年,罷為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進左仆射。咸平四年,又以本官同平章事。宋建國以來,三入相者惟趙普與蒙正二人。六年,授太子太師、封萊國公,改封徐,又封許。景德二年表請歸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贈中書令,謚文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