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南條(南條)
(1). 南條荊山 的簡稱。書·禹貢“導(dǎo) 岍 及 歧 ,至于 荊山 ” 唐 孔穎達(dá) 疏:“舊説以為三條。《地理志》云:《禹貢》 北條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 南條荊山 ,在 南郡 臨沮縣 東北?!?清 錢謙益 《新阡八景詩》序:“ 南條 之龍萬里,度 江 自 沙山 而 香山 而 虞山 ,結(jié)為縣治,東為 馬鞍山 ?!?清 錢謙益 《新阡八景詩·箭闕朝宗》:“憑高窮覽 南條 勢(shì), 江 漢 朝宗為汝論?!?br />(2).泛指南方的山脈。 清 趙翼 《陽朔山》詩:“昔聞 陽朔山 ,自非打人脣綻齒折不得見。我今卻因典郡來,看盡峯巒勢(shì)詭變。扶輿氣入南條漸啙窳,瘦出青孱一片片?!?/div>
《國語辭典》:南山  拼音:nán shān
1.祁連山的別名。參見「祁連山」條。
2.縣名。在廣東省汕頭市西南。
3.《詩經(jīng)。齊風(fēng)》的篇名。共四章。根據(jù)〈詩序〉:「南山,刺襄公也?!故渍露錇椋骸改仙酱薮?,雄狐綏綏?!?/div>
《國語辭典》:昆崙(昆崙)  拼音:kūn lún
1.山脈名。參見「昆崙山脈」條。
2.山名。參見「昆崙山」條。
3.古代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島一帶的居民。為現(xiàn)今的馬來人種。見《舊唐書。卷一九七。南蠻西南蠻傳。林邑傳》。
4.稱皮膚黑的人?!稌x書。卷三二。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shí)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昆崙?!?br />5.道家稱頭為「昆崙」。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二。上部經(jīng)》。
《國語辭典》:武陵  拼音:wǔ líng
1.山脈名。苗嶺的支脈,連綿于川鄂湘境。
2.山名。位于江西省馀干縣界。也稱為「武林山」。
《漢語大詞典》:群山
山連山。例如:群山環(huán)抱。
必須飛越的山脈或山峰——主要用于航空學(xué)。例如:飛越從智利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群山。
《國語辭典》:陰山(陰山)  拼音:yīn shān
山脈名。昆崙山的北支。起于河套西北,橫亙綏遠(yuǎn)、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東北綿延為內(nèi)興安嶺。自漢武帝伐匈奴得此山后,為中國歷代北方的屏蔽。也稱為「陰山山脈」。
《漢語大詞典》:陰間(陰間)
暗中離間。隋書·陰壽傳:“ 壽 患之,於是重購 寳寧 ,又遣人陰間其所親任者 趙世模 、 王威 等?!?/div>
《國語辭典》:陰間(陰間)  拼音:yīn jiān
人死后靈魂所進(jìn)入的地方。如:「相傳,閻羅王掌管陰間十八層地獄?!挂卜Q為「冥府」、「陰曹」、「陰司」。
《國語辭典》:一脈(一脈)  拼音:yī mài
1.前后相接、連綿不絕的一線?!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感羞^黃風(fēng)嶺,進(jìn)西卻是一脈平陽之地。」
2.血統(tǒng)或派別相承的一系。如:「一脈相傳」?!抖膛陌阁@奇》卷三:「亦且認(rèn)是自家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縮。」《歧路燈》第九二回:「祖宗一脈,夢(mèng)寐難忘。」
3.河流或山脈的一支。宋。陸游〈魯墟〉詩:「青園舊墅千峰立,綠引官河一脈分?!?/div>
《國語辭典》:風(fēng)水(風(fēng)水)  拼音:fēng shuǐ
1.風(fēng)和水?!端螘?。卷一。武帝本紀(jì)上》:「公中流蹙之,因風(fēng)水之勢(shì),賊艦悉泊西岸?!?br />2.一種認(rèn)為房屋或墳地的方向以及周圍的地脈、山勢(shì)、水流等能決定吉兇禍福的傳統(tǒng)見解。常用于興建房舍或埋葬死者。
《漢語大詞典》:一支
(1).猶一條。常指河流或山脈的支派。 唐 李端 《送鄭宥入蜀迎覲》詩:“ 劍門 千轉(zhuǎn)盡, 巴水 一支長?!?span id="kwfjvc9"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二:“或問天下之山,西北最高?曰:然。自 關(guān)中 一支生下 函谷 ,以至 嵩山 ,東盡 泰山 ,此是一支;又自 皤冢 漢水 之北,生下一支,至 揚(yáng)州 而盡; 江 南諸山,則又自 岷山 分一支以盡乎兩 浙 、 閩 、 廣 ?!?br />(2).各種學(xué)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每折一支,辭色愈厲,竟斷四體而卒?!?/div>
《國語辭典》:秦嶺(秦嶺)  拼音:qín lǐng
山脈名。起自甘肅省天水縣,綿亙于陜西省南部,終于河南省陜縣。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地理上的天然界線,南北氣候、景觀不同。也稱為「秦山」、「終南山」。
《漢語大詞典》:山經(jīng)(山經(jīng))
(1).山海經(jīng)的簡稱。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贊:“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jì)》、《山經(jīng)》所有,放哉!”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銅博山香爐賦》:“方 夏 鼎之瓌異,類《山經(jīng)》之俶詭?!?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 夏 禹 敷土,實(shí)著《山經(jīng)》。”
(2).泛指記錄山脈的輿地之書。 唐 韓愈 《毛穎傳》:“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説,皆所詳悉?!?宋 歐陽修 《菱溪大石》詩:“山經(jīng)地誌不可究,遂令異説爭紛紜?!?清 黃宗羲 《周云淵先生傳》:“自歷以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jīng)、水志、分野、算法……莫不各有成書。”
《國語辭典》:北嶺(北嶺)  拼音:běi lǐng
山脈名。由岷山東行,經(jīng)甘肅、陜西二省南方的秦嶺,再東延河南省伏牛山、大別山,至安徽省淮陽山的山脈。為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是中國自然、人文上的一大界線。
《漢語大詞典》:督亢
(1).古地名。 戰(zhàn)國 燕 的膏腴之地。今 河北省 涿州市 東南有 督亢陂 ,其附近 定興 、 新城 、 固安 諸縣一帶平衍之區(qū), 皆 燕之 督亢 地。史記·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陰養(yǎng)壯士二十人,使 荊軻 獻(xiàn) 督亢 地圖於 秦 ,因襲刺 秦王 ?!?清 閻爾梅 《燕趙雜吟》:“上古膏腴環(huán) 督亢 , 中山 意氣感壺餐?!?清 顧大申 《始發(fā)良鄉(xiāng)》詩:“地隨 督亢 依山盡,河控 桑乾 入塞來。”
(2).泛指膏腴之地。亦借指高地或山脈。 清 錢謙益 《直隸順德府平鄉(xiāng)縣仇夢(mèng)臺(tái)授文林郎制》:“爾其更列狀以上,化沮洳為督亢,此吾之所急也?!?清 曹寅 《送桐祈南歸》詩之二:“雨收督亢天全緑,恰是詩人策馬時(shí)?!?章炳麟 《文例雜論》:“后世破碎,犬牙相錯(cuò),然土宜民俗,以川原督亢為經(jīng)界,終莫能變古也?!?/div>
《漢語大詞典》:高闕(高闕)
(1).高大的宮闕。后漢書·馮衍傳下:“疏遠(yuǎn)壠畝之臣,無望高闕之下,惶恐自陳,以救罪尤。”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 蓬萊 高闕對(duì) 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br />(2).古地名。在今 內(nèi)蒙古 杭錦后旗 西北。 陰山山脈 至此中斷,成一缺口,望若門闕,故名。 戰(zhàn)國 趙武靈王 向北開拓疆土,沿 陰山 筑 長城 至此; 西漢 時(shí) 衛(wèi)青 領(lǐng)兵出此,與 匈奴 右賢王作戰(zhàn)。 北魏 置戍,隸 沃野鎮(zhèn) 。史記·匈奴列傳:“筑 長城 ,自 代 并 陰山 下,至 高闕 為塞?!?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遂凌 高闕 ,下 雞鹿 ,經(jīng)磧鹵,絶大漠?!?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詩:“昔隸 李將軍 ,十載事西戎。結(jié)車 高闕 下,極望見 云中 ?!?/div>
《國語辭典》:走向  拼音:zǒu xiàng
1.巖層面或構(gòu)造面與水平面相交所指示的延伸方向。
2.趨勢(shì)、動(dòng)向。如:「今年的股市走向如何?」、「現(xiàn)在局勢(shì)的變數(shù)太多,無法推斷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