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答 → 荅答”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獻酬(獻酬)  拼音:xiàn chóu
1.飲酒時,賓主相互敬酒。唐。朱灣 奉使設(shè)宴戲擲籠籌詩:「獻酬君有禮,賞罰我無私?!?br />2.應(yīng)答、酬答。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div>
《漢語大詞典》:響答(響答)
響應(yīng);應(yīng)答。 唐 韓愈 《祭裴太常文》:“至乎公卿冠昏,士庶喪祭,疑皆響答,問必實歸?!?宋 葉適 《終論六》:“使 關(guān) 洛 事濟,四方響答?!?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疑其相譏,慚顏唯唯,不甚響答。”
《國語辭典》:酬答  拼音:chóu dá
1.以財物或行動答謝?!度龂萘x》第九一回:「年給衣糧,月賜廩祿,用茲酬答,以慰汝心?!挂沧鳌赋陥蟆埂ⅰ赋曛x」。
2.以詩文相互應(yīng)答?!段倪x。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幾,不相酬答?!?/div>
《國語辭典》:唯諾(唯諾)  拼音:wěi nuò
1.應(yīng)對?!抖Y記。曲禮上》:「摳衣趨隅,必慎唯諾?!?br />2.順從而無所違逆。元。胡長孺〈耕漁樂贈金華相士〉詩:「長官怒罵沸于爚,口雖唯諾心自怍。」也作「唯唯諾諾」。
《國語辭典》:唯唯諾諾(唯唯諾諾)  拼音:wěi wěi nuò nuò
順從而無所違逆?!缎咽篮阊?。卷二。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并不違拗,豈不是孝?」也作「唯諾」。
《國語辭典》:應(yīng)和(應(yīng)和)  拼音:yìng hè
1.呼應(yīng)、響應(yīng)?!稘h書。卷七○。陳湯傳》:「時康居兵萬馀騎分為十馀處,四面環(huán)城,亦與相應(yīng)和。」《宋書。卷七四。沈攸之傳》:「敬兒、文和斬其使,馳表以聞;柏年、道和、佩玉懷兩端,密相應(yīng)和?!?br />2.酬答、應(yīng)答。漢。桓譚新論〉:「哀帝時,有老人范蘭,言年三百歲,初與人相見,則喜而相應(yīng)和,再三,則罵而逐人?!?/div>
《國語辭典》:接應(yīng)(接應(yīng))  拼音:jiē yìng
呼應(yīng)、支援?!度龂萘x》第六八回:「見徐盛在李典軍中攪做一團廝殺,便麾軍殺入接應(yīng)?!埂都t樓夢》第七四回:「你且說誰作接應(yīng),我便饒你?!?/div>
《漢語大詞典》:詶答
應(yīng)答。魏書·劉芳傳:“雖詶答論難未能精盡,而風(fēng)采音制足有可觀。”
分類:應(yīng)答
《漢語大詞典》:得也
1.猶言得了。
2.應(yīng)答之詞。猶言明白啦。
《國語辭典》:論語(論語)  拼音:lún yǔ
書名??鬃討?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問答之言,由孔門后學(xué)記錄而成的書。原有《魯論》、《齊論》、《古論》三種,《齊論》、《古論》久亡,今《論語》即《魯論》,凡二十篇。宋時以《論語》合《大學(xué)》、《中庸》、《孟子》為四書。
《國語辭典》:使得  拼音:shǐ de
1.可以、可行。《紅樓夢》第三○回:「這么熱天,毒日頭地下曬壞了他,如何使得呢?!埂段拿餍∈贰返谒奈寤兀骸竿鈬嗽谖覀冎袊菢訖M行,要拿些四書、五經(jīng)、宋儒的理學(xué)合他打交道,如何使得?」
2.致使。如:「經(jīng)過老師詳細地說明,使得同學(xué)們茅塞頓開?!?/div>
《國語辭典》:響應(yīng)(響應(yīng))  拼音:xiǎng yìng
本指因聲音而有反應(yīng)。引申為附和某種主張或行動。《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yīng),嬴糧而景從?!埂段宕菲皆?。梁史。卷上》:「臣鐸切謂王師所向,軍民響應(yīng)?!?/div>
《國語辭典》:唯唯  拼音:wěi wěi
恭敬應(yīng)諾之詞。《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黄蛯υ唬骸何ㄎ?。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馀也?!弧埂读凝S志異。卷一一。王者》:「明日,衣冠者召之去,曰:『今日可見矣?!恢葑粑ㄎ??!?/div>
《國語辭典》:唯唯否否  拼音:wěi wěi fǒu fǒu
1.應(yīng)對之詞?!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唯唯,否否,不然?!?br />2.虛與應(yīng)付的態(tài)度,只應(yīng)聲而不作主張。
分類:裴骃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隨聲相和。《禮記。樂記》:「倡和清濁。」唐??追f達。正義:「先發(fā)聲者為倡,后應(yīng)聲者為和?!骨?。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趙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舊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br />2.一人先提議,他人再附和?!蹲髠?。昭公十二年》:「外內(nèi)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yǎng)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dāng)?!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敢粋€封袋上寫著『程儀』,一本書、一個詩卷,知縣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br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婦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內(nèi)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div>
《漢語大詞典》:專對(專對)
(1).謂任使節(jié)時獨自隨機應(yīng)答。《論語·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何晏 集解:“專,猶獨也?!?span id="72ov4jm" class="book">《漢書·王吉傳》:“光祿勛 匡衡 亦舉 駿 有專對材?!?顏師古 注:“謂見問即對,無所疑也?!?span id="y9dmqzz" class="book">《明史·劉定之傳》:“今宜擇內(nèi)藴忠悃,外工專對,若 陸賈 、 富弼 其人者,使備正介之選,庶不失辭辱國?!?br />(2).單獨應(yīng)對。后漢書·馬援傳:“ 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應(yīng)接諸公,專對賓客。” 唐 元稹 《翰林學(xué)士承旨記》:“大凡大誥令、大廢置,丞相之密畫,內(nèi)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專對,他人無得而參?!?/div>
《國語辭典》:酬應(yīng)(酬應(yīng))  拼音:chóu yìng
1.交際、應(yīng)酬。元。吳師道〈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yīng)?!?br />2.應(yīng)對、應(yīng)答?!赌鲜?。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劉顯執(zhí)卷策勱,酬應(yīng)如流,乃至卷次行數(shù)亦不差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