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遂州唐興人,字博夫。為道士,隱居天國山,自號天國山人。放意林泉,長于詩什。與杜光庭有過從。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博夫,唐興(今四川蓬溪)人。唐末道士。隱居永康天國山,自號天國山人。放意林泉,長于詩什。曾作詩寄杜光庭。事跡見《竹莊詩話》卷一三引《蜀梼杌》、《蜀中名勝記》卷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濮州人。唐末動亂,躬耕海濱,號逍遙先生。工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濮州(今山東鄄城)人,自號逍遙先生。唐末王師范為平盧節(jié)度使時(shí),曾辟其為幕吏。《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號三楚漁人。唐末人。事西漢金山國國主張奉,自稱為老臣。哀帝天祐二年(905)作長篇歌行《白雀歌》以頌張奉。事跡及歌皆見敦煌遺書伯二五九四、伯二八六四,《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6—958 【介紹】: 五代時(shí)僧。銅臺永濟(jì)人。九歲于臨清王舍城寺出家。受戒后,往滑州明福寺,從彥暉學(xué),為一門之冠。尋住汴京萬歲百法院,化行河淮間,前后飯僧三十萬。晚住魏府觀音院。魏帥陳思讓篤志歸依,表薦賜紫,署號歸政。晚年頗學(xué)歐王書體。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張姓。鄴之永濟(jì)人。九歲獲事師于臨清王舍城寺。暨受具戒??饲诜鹗?。誦經(jīng)之暇。禮拜旋繞。必晝?nèi)谷?。不少廢。已而本師遣從滑臺明福寺暉公。聽習(xí)未期月。頓領(lǐng)玄要。暉公之門。疇昔號為杰然者。數(shù)十輩。皆出其下。于是徇睢陽之請。法澤霶霈矣。久之汴都信士舍宅。筑萬歲百法院致居之。隨赴諸檀。所得襯施。前后齋僧三十萬。天雄軍戴張郭三氏。以觀音院召。抑其衰莫疲薾之時(shí)乎。佺于百法尤淹貫。登座辯給。初不臨文。每覽大藏。以輔知見。諷誦誠愨。當(dāng)深夜無人聲?;蚵剳敉狻椫纲潎@者。魏帥陳君思讓篤志歸向。表薦得紫衣歸政大師號。顯德五年。年八十有三矣。忽命弟子奉晏等。造木輿曰。必以西方禮。阇維我。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爾而逝。塔其遺骨焉。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智佺。姓張氏。銅臺永濟(jì)人也。九歲于鄴都臨清王舍城寺事師。暨受具戒身器挺然八尺面色玉如。行步若舒雁。言音如扣鐘。人望之凜然。僉曰。美丈夫也。恒誦諸經(jīng)晝?nèi)谷Y佛無闕。本師知其法器。遣往滑臺。抵明福寺就暉師講肆。期月頓見諸法體用。喜不自任。時(shí)暉之門生炮勇炰干者數(shù)十員。皆出佺之下。徇睢陽人請講。未久又今東京。遇信士舍宅為萬歲百法院。由此洛京陳許徐宿維青琴臺咸樂請其敷演。自鳩聚檀嚫。前后飯僧三十萬。天雄軍戴張郭三家。同建觀音院命居之。佺敏利之性天資。初終講百法論可百許遍。登法座多不臨文。懸述辯給。后三過覽大藏經(jīng)以輔見知。其誦諷經(jīng)咒也。嘗聞戶外闃然有彈指聲者。感鬼神贊嘆歟。魏帥陳君思讓。篤志歸依。表薦紫衣師號曰歸政。殆臨八十一而剋意學(xué)歐王書體。僅入能妙?;騿栔?。曰吾習(xí)來生字耳。顯德五年年八十三。呼弟子奉晏等囑累令造木輿一所歛送阇維。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終。奉木塔舉高三丈馀??v燎時(shí)有白鶴哀鳴紫云旋覆。收拾舍利建塔緘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shí)新津人,號阜江漁翁。或薦之孟昶,不赴。善吟詠,性直無忌。昶嘗于羅城遍植芙蓉,立以《豳風(fēng)》、《七月》作詩刺之。廣政末,朝政亂,又以詩規(guī)諷。時(shí)人稱為“詩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立,一作玄。新津(今屬四川)人。李昊曾薦之于后蜀孟昶,不赴。自號皂江漁翁。性樸直無忌諱。后主曾于羅城上遍植芙蓉,立作詩以諷之。后主廣政末年,朝政益亂,又作詩以譏刺,時(shí)人稱為“詩諫”。事跡散見《圖繪寶鑒》卷二、《十國春秋》卷五六。《全唐詩》存詩2首及斷句1聯(liá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15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復(fù)之,號乖崖。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歷太常博士、樞密直學(xué)士等職。出知益州,參與鎮(zhèn)壓李順起事,對蜀民實(shí)行懷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興軍、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績。累進(jìn)禮部尚書,上疏極論丁謂、王欽若大興土木,致國庫空虛,請斬之以謝天下。旋遭排擠出知陳州。卒謚忠定。平生以剛方自任,為政尚嚴(yán)猛,好慷慨大言。與寇準(zhǔn)最善,每面折其過,雖貴不改。有《乖崖集》。
全宋詩
張?jiān)仯ň潘牧弧鹨晃澹?,字?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雍熙元年(九八四),遷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轉(zhuǎn)秘書丞。二年,通判相州。召還,知開封府浚儀縣,出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樞密直學(xué)士、知通進(jìn)銀臺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給事中,遷戶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興軍。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復(fù)掌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四年,知升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陳州(同上書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謚忠定。有《張乖崖集》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南宋時(shí)增廣為十二卷。事見宋錢易《故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贈左仆射張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三有傳巖。 張?jiān)佋?,以《續(xù)古逸叢書》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為底本,參校宋咸淳五年伊賡刻本(今存前六卷,簡稱殘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曹溶舊藏鈔本(十卷、附一卷,簡稱曹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四十九年呂無隱鈔本(簡稱呂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丁丙鈔補(bǔ)本(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鈔本,簡稱丁本,藏南京圖書館)、清光緒八年莫祥芝刻本(簡稱莫刻),并酌采清蔣繼功、黃丕烈、近人傅增湘??背晒ǚ謩e稱蔣校、黃校、傅校)。另從《西昆酬唱集》等輯得集外詩五首,附編卷末。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jiān)仯?46—1015) 北宋詩人。字復(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縣)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jìn)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累官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工詩善賦,有《乖崖集》。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期間長至黃鶴樓賞景作詩,從成都罷歸途經(jīng)武昌時(shí)再游黃鶴樓,作七律《登黃鶴樓》。后人在其登樓作詩處建“乖崖亭”以示紀(jì)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張?jiān)仯ň潘牧弧鹨晃澹?,字?fù)之。以「乖則違眾,崖不利物」自戒,因號乖崖子;又號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即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淳化初,由知浚儀縣擢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四年,官樞密直學(xué)士、知銀臺通進(jìn)封駁司,兼掌三班院。詠歷遷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兩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績聞。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書,同年秋,加禮部尚書。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贈左仆射,謚忠定。詠剛方自任,為治尚嚴(yán)猛,「文章雄健有氣骨,稱其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為十二卷。《宋史》卷二九三有傳,又見《乖崖先生文集》附錄李燾《湖北漕司乖崖堂記》,錢易所撰墓志銘,韓琦所撰神道碑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天臺人,一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相傳神宗熙寧中游蜀,遇異人傳授丹法。嘗著《悟真篇》,授河?xùn)|馬處厚。元豐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詩
張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誠,號紫陽真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少好學(xué),游歷四方。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應(yīng)陸詵辟為四川節(jié)度制置使安撫司參議。傳說曾遇異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秘。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豐中留偈而逝。事見《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詳說·張真人本末》?!都味ǔ喑侵尽肪砣逵袀鳌!埐嗽姡杂坝∶髡y(tǒng)刊《道藏》洞真部方法類《修真十書·悟真篇》五卷本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悟真篇注疏》(簡稱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訣類《紫陽真人悟真篇拾遺》(簡稱拾遺),編為三卷。
詞學(xué)圖錄
張伯端,字平叔。天臺人。生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中,卒于神宗元豐中,年九十九。有《紫陽真人詞》。
全宋文·卷三○四
張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誠),號紫陽山人,臺州(治今浙江臨海)人。精通天文、地理、醫(yī)卜、形法。累試不第。熙寧間游成都,遇劉海蟾,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修煉于漢陰山中,丹成返臺州,傳道授徒。治平間訪扶風(fēng)馬處厚于河?xùn)|,以所著《悟真篇》授之。元豐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為道教南宗第一祖。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nèi)鍊丹訣》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陽真人詞》等。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三洞群仙錄》卷二,《棲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衡,一名迓衡,號小山,東莞(今屬廣東)人。登辰弟。宋末入太學(xué)。宋亡,與趙必??、李春叟諸遺老相往還。有《小山吟稿》、《敲月集》,已佚。《宋東莞遺民錄》卷下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粵詩·卷四九
張迓衡,一名張衡,號小山。東莞人。張登辰之弟。南宋末太學(xué)生。有德望,工詞翰,肄業(yè)太學(xué)觀化齋。嘗創(chuàng)敲月庵延湖海名士。宋亡后,隱居不出,以吟詠?zhàn)詩?,與趙必??、李春叟諸遺老相往還,詩多黍離之哀。事見陳伯陶《宋東莞遺民錄》卷下《張衡傳》。有《小山吟稿》、《敲月集》,已佚。今存詩九首,錄自清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二,參校陳伯陶《宋東莞遺民錄》卷下《張衡傳》附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宗瑞,號東澤、東仙。受詩法于姜夔。有《欸乃集》、《清江漁譜》、《東澤綺語債》。
全宋詩
張輯,字宗瑞,號東澤,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得詩法于姜夔,工詞,有《欸乃集》、《東澤綺語債》,已佚。事見《江西詩徵》卷一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簡,號槎溪(《詩淵》冊一頁四一○)。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履信,字思順,號遂初,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宋詩紀(jì)事》卷五七)。累官知連州(《游宦紀(jì)聞》卷一○)。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明中,號敬齋,生平不詳。《謝惠詩》有“語帶誠齋句妙香”句,當(dāng)為楊萬里以后人,姑據(jù)《詩淵》次于劉克莊后。有《言志集》(《詩淵》),已佚。 張明中詩,據(jù)《永樂大典》、《詩淵》所錄,編為一卷。
張某某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張某某,蜀州晉原(今四川崇州)人,自號鶴鳴山人。乾道間人。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棨,號夢庵(《詩家鼎臠》卷下)。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清子,字希獻(xiàn),號中溪,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宋亡不仕。事見《閩詩錄》丙集卷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