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九無學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無學位有九根之別:(一)一退相,二守相,三死相,四住相,五可進相,六不壞相,七不退相,八慧解脫相,九俱解脫相也。中阿含經(jīng)第三十福田經(jīng)曰:「云何九無學人?思法,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護則不退,不護則退,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是謂九無學人?!钩蓪嵳摰谝环謩e賢圣品曰:「阿羅漢有九種:退相、守相、死相、可進相、住相、不壞相、慧解脫相、俱解脫相、不退相。是諸阿羅漢,以得信等根故有差別。(中略)如是九種,名無學人。先十八人及九無學,是二十七人,名為一切世間福田。」大乘義章第十七本釋中阿含之文曰:「九中前七,就根以別,后二約法。前七種,猶如毗曇中六種羅漢。六羅漢者,退、思、護、住、升進、不動。彼阿含經(jīng)分不動人以為二種,故有七。(中略)后二慧解脫及俱解脫,約法以別。前七人中,不得滅定,名慧解脫,得滅定者,名俱解脫?!梗ǘ┮煌朔?,二思法,三護法,四安住法,五堪達法,六不動法,七不退法,八獨覺,九佛。俱舍論第二十五曰:「居無學位圣者有九,謂七聲聞及二覺者。退法等五,不動分二,后先別故,名七聲聞。獨覺在覺,名二覺者。由下下等九品根異,今無學圣成九差別。」是為唯就根次第立九種之別者,即退法為下下根,思法為下中根,乃至佛為上上根也。又出俱舍論光記二十五,同頌疏二十五等。(參見:羅漢)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九種羅漢也。(參見:羅漢)
【佛學常見辭匯】
九種的無學位。中阿含經(jīng)所說的九無學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進相、不壞相、不退相、慧解脫相、俱解脫相。俱舍論所說的九無學是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不動法、不退法、獨覺、佛。
有學無學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有學)。法華經(jīng)序品曰:「復有學無學二千人。」
授學無學人記品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法華經(jīng)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聲聞乘四果中預流、一來、不還之三果云學人,阿羅漢果云無學人。此品記法華跡門三周說法中之因緣周,由于彼等聞往昔之因緣,初回小乘心,發(fā)無上菩提心,佛于彼等授當來必當作佛之記別,故謂之授學無學人記品,常略名人記品。
無學
【佛學大辭典】
(術語)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第四阿羅漢果為無學。學道圓滿,不更修學也。法華玄贊一曰:「戒定慧三,正為學體,進趣修習名為有學,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狗ㄈA嘉祥疏九曰:「若緣真之心更有增進義,是名為學。緣真之心已滿,不復進求,是名無學?!?br />【佛學常見辭匯】
在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為無學。有學是還要上進修學的意思,無學就是學道圓滿不更修學的意思。
無學果
【佛學大辭典】
(術語)修行位到第四果之人也。即阿羅漢果。
【佛學常見辭匯】
證得無學果位的人,即阿羅漢。
無學道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道之一。謂斷三界諸惑已盡,證真諦之理,不更要學修之圓滿智慧,即阿羅漢之無漏智也。
【三藏法數(shù)】
謂聲聞斷三界見、思惑盡,真諦之理究竟,無法可學,故名無學。即第四果阿羅漢也。(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
學無學
【佛學大辭典】
(術語)研究真理,以斷妄惑,謂之學。真理究,妄惑盡,無更可修學者,謂之無學。小乘之學無學,以前三果為學,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之學無學,以菩薩之十地為學,佛果為無學。文句八上曰:「研真斷惑,名為學。真窮惑盡,名無學。研修真理,慕求勝見,名之為學,學位在三果四句真無漏慧也。阿羅漢果,研理已窮,勝見己極,無復所學,故名無學?!辜蜗橹ㄈA義疏九曰:「若緣真之心,更有增進義,是名為學。緣真之心,己滿不復進求,是名無學?!狗ㄈA經(jīng)序品曰:「學無學二千人?!?br />【佛學常見辭匯】
有學和無學。修正道以斷煩惱,叫做有學;悟真理而斷煩惱,再無可修學,叫做無學。小乘以前面之三果為有學,最后之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則以菩薩之十地為有學,至高無上的佛果為無學。
無學位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無學者,言學道圓滿,更無修學也。無學位者,謂斷至第七十二品解脫道時,證五分法身(見后文),名羅漢果。
此位斷分別俱生煩惱并盡。
一、分別起煩惱 依邪思惟,緣起諸邪見之煩惱。
二、俱生起煩惱 依無時以來,恒與身俱之煩惱。
子縛已斷,果縛猶存,名有馀涅槃。
一、子縛 子種子也。對見思煩惱之苦果,曰子。以煩惱系縛,曰子縛。
二、果縛 生死之苦果,縛我不得解脫,曰果縛。
若灰身滅智,名無馀涅槃。
【三藏法數(shù)】
無學位者,即聲聞第四果阿羅漢也。此位斷三界見、思惑盡,真理究竟,無法可學,故名無學也。(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又云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