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200—前154 【介紹】: 姓一作晁。西漢潁川人。習申不害、商鞅刑名之術(shù)。文帝時,以文學為太常掌故。奉命受今文《尚書》于伏生。累遷太子家令,為太子(景帝)信用,號智囊。遷中大夫。上書言事,主張徙民備邊,抵御匈奴侵擾,削諸侯王權(quán),以固朝廷。景帝立,任內(nèi)史,遷御史大夫。景帝采納其意見,更定法令,削諸侯枝郡。前三年,吳楚七國以誅錯“清君側(cè)”為名,起兵反。為袁盎所讒,被朝衣斬于市。有《晁錯》,已佚,有輯本。
全漢文·卷十八
錯,潁川人。初為太常掌故。文帝時歷太子舍人門大夫,遷博士,拜太子家令,舉賢良文學,對策高第,遷中大夫。景帝即位,以為內(nèi)史,遷御史大夫。吳楚七國反,斬于東市。有《新書》三卷,集三卷。
《漢語大詞典》:誅晁錯(誅鼂錯)
亦作“ 誅晁錯 ”。 漢景帝 時, 鼂錯 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請削諸侯之地,于是 吳 楚 七國以誅 鼂錯 為名反叛。見史記·吳王濞列傳《袁盎鼂錯列傳》。后以“誅鼂錯”為清君側(cè)之典。 唐 陳鴻 《長恨傳》:“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 鼂錯 以謝天下?!?span id="8zii5ws" class="book">《白居易集》引作“誅錯”。《新五代史·雜傳二·李茂貞》:“ 茂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討; 鳳翔 又近京師,易以自危而難於后悔。佗日雖欲誅 晁錯 以謝諸侯,恐不能也?!?/div>
《漢語大詞典》:削藩
削奪藩王封地。 漢 晁錯 有《削藩策》。明史·齊泰傳:“先是,帝為太孫時,諸王多尊屬,擁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議削藩?!?/div>
《國語辭典》:不地著  拼音:bù dì zhuó
不能久居一地?!稘h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引漢。晁錯〈論貴粟疏〉:「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nóng),不農(nóng)生于不地著。」
《國語辭典》:論貴粟疏(論貴粟疏)  拼音:lùn guì sù shù
文章名。漢代晁錯撰,是上文帝的奏疏。時商賈富貴奢侈、兼并土地;農(nóng)民則生活困苦、流離失所。故疏中倡言重農(nóng)貴粟、入粟得以拜爵免罪,以求國富民立。
《國語辭典》:損有馀,補不足(損有馀,補不足)  拼音:sǔn yǒu yú,bǔ bù zú
減損多馀,補充匱乏。漢。晁錯〈論貴粟疏〉:「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馀,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div>
《國語辭典》:游食之民  拼音:yóu shí zhī mín
游手好閒,坐吃白食的人。漢。晁錯〈論貴粟疏〉:「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nóng)也。」
《國語辭典》:東市朝衣(東市朝衣)  拼音:dōng shì cháo yī
漢代晁錯因請削諸侯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遂于東市受死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一○一。袁盎晁錯傳》。后用以指大臣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