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粥魚(粥魚)
即木魚。刳木為魚形,其中鑿空,扣之作聲,懸于廊下。僧寺于粥飯或集聚僧眾時用之。 宋 蘇軾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三:“夢蝶猶飛旅枕,粥魚已響枯桐。” 宋 范成大 《宴坐庵》詩之三:“粥魚吼罷鼓逢逢,臥聽飢鼯上曉釭。” 清 趙文哲 《摸魚子·重過沉香禪院》詞:“粥魚茶板生涯好,舊夢幾曾忘卻?!?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佛釋·木魚:“ 元德明 詩:‘粥魚齋鼓薦元機?!?/div>
《漢語大詞典》:枯桐
(1).后漢書·蔡邕傳:“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焙笏煲浴翱萃睘榍俚膭e稱。 唐 柳宗元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詩:“若人抱奇音,朱絃縆枯桐?!?明 魏大中 《次桐陰閣韻》之一:“無絃本是一枯桐,過耳皆如雨后風。”紅樓夢第八九回:“ 黛玉 笑道:‘這張琴……雖不是焦尾枯桐,這鶴仙鳳尾,還配得齊整;龍池雁足,高下還相宜?!眳⒁姟?焦尾琴 ”。
(2).晉書·張華傳:“ 吳郡 臨平 岸崩,出一石鼓,槌之無聲。帝以問 華 , 華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為魚形,扣之則鳴矣?!妒侨缙溲?,果聲聞數(shù)里?!焙笠蛞浴翱萃贝笓翮姷闹遍L形木魚。 宋 蘇軾 《奉敕祭西太乙和韓川韻》之三:“夢蝶猶飛旅枕,粥魚已響枯桐。” 宋 朱松 《秋懷》詩之六:“故山新稻香,粥魚響枯桐?!?/div>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東漢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燒焦的痕跡,故稱為「焦尾琴」?!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稱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國語辭典》:木魚(木魚)  拼音:mù yú
一種佛教法器。相傳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形制有二:一為挺直魚形,用來粥飯或集眾、警眾,懸掛在寺院走廊上。一為圓狀魚形,誦經(jīng)時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來,民間音樂和潮劇、粵劇中常用到木魚。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埂端疂G傳》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里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后門頭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好出去。」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齋醮所需用具與樂器。如法劍、法盆、法鈴、法鼓與鐃、鈸、魚、罄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開啟,眾僧動法器者,請夫人小拈香?!?/div>
《漢語大詞典》:桐魚(桐魚)
(1).桐木刻成的魚形的祭品,參見“ 桐木魚 ”。
(2).一種用桐木制成的魚形擊鼓用具。典出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二:“ 晉武帝 時, 吳郡 臨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 張華 。 華 云:‘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魚形,打之,則鳴矣?!妒侨缪?,音聞數(shù)十里?!?明 沈謙《石彭亭晚步》詩:“桐魚焉可問,博物愧 張華 ?!?br />(3).僧寺用的木魚。 宋 毛滂 《陪曹使君飲郭別乘舍夜歸奉寄》詩:“回頭一笑墮渺茫,臥聽桐魚喚僧粥。”
《漢語大詞典》:桐木魚(桐木魚)
以桐木刻成的魚形祭品。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為四通之壇於邑西門之外,方九尺,植白繒九,其神 太昊 。祭之以桐木魚九?!?/div>
《漢語大詞典》:魚梵(魚梵)
謂敲木魚和誦經(jīng)念佛之聲。 唐 嚴維 《宿法華寺》詩:“魚梵空山靜,紗燈古殿深?!眳⒁姟?魚唄 ”。
《漢語大詞典》:魚唄(魚唄)
謂誦經(jīng)念佛。 柳亞子 《〈盛湖竹枝詞〉題辭》詩之四:“誰識 垂虹亭 畔路,有人魚唄葬年華?!?/div>
《漢語大詞典》:犍椎
亦作“ 犍槌 ”。 梵語的音譯。意為“聲鳴”。指寺院中的木魚、鐘、磬之類。 晉 法顯 佛國記:“﹝ 于闐 ﹞國主安堵 法顯 等於僧伽藍。僧伽藍名 瞿摩帝 ,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黑云若起,急擊犍椎,我聞其聲,惡心當息?!?宋 道誠 釋氏要覽·雜記:“今詳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魚、砧槌,有聲能集眾者皆名犍椎也?!?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詩:“爾來一百年,復見大會設, 恒河 左右流,犍槌聲不絶?!?/div>
《漢語大詞典》:鼓魚(鼓魚)
鼓和木魚。僧尼敲打的響器。 明 宋濂 《廣利禪寺碑銘》:“禪師起繼芳躅,益殫志慮,當鼓魚寂寥之時,熾然建立。”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種器樂合奏名。因演奏時輪番用鼓、笛、木魚等十種樂器,故名。起于 明 萬歷 時,今仍流行于 蘇 、 浙 、 閩 等地。初以打擊樂器為主,后亦雜以多種管弦樂器,其種類因時因地而異,所用樂器亦有不限于十種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吹洞簫,唱時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競渡歌》:“《伊涼曲》雜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清 吳偉業(yè)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此地繇來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我們君臣同樂,打一回十番何如?”紅樓夢第十一回:“現(xiàn)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戲兒并一檔子打十番的,都在園子里戲臺上預備著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夢中停足傾耳,自然贊嘆,這是‘十番’,究竟還是東方的古樂動人!”參閱 清 葉夢珠 《閱世編·紀聞》、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
《漢語大詞典》:素十番
合奏樂名。純用笛、管、簫、弦、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樂器演奏的十番鼓。以其不加用絲竹樂器,故名。
《漢語大詞典》:細十番(細十番)
即十番鼓。合奏樂名。由笛、管、簫、弦、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樂器組成,可奏各種樂曲。 清 洪升 《長生殿·偷曲》:“內(nèi)細十番,小生吹笛和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又扮燈船懸五色紗燈,打細十番,繞場數(shù)迴下?!眳⒁姟?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種器樂合奏名。因演奏時輪番用鼓、笛、木魚等十種樂器,故名。起于 明 萬歷 時,今仍流行于 蘇 、 浙 、 閩 等地。初以打擊樂器為主,后亦雜以多種管弦樂器,其種類因時因地而異,所用樂器亦有不限于十種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吹洞簫,唱時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競渡歌》:“《伊涼曲》雜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清 吳偉業(yè)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此地繇來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币嗍∽鳌?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yōu)》:“我們君臣同樂,打一回十番何如?”紅樓夢第十一回:“現(xiàn)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戲兒并一檔子打十番的,都在園子里戲臺上預備著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夢中停足傾耳,自然贊嘆,這是‘十番’,究竟還是東方的古樂動人!”參閱 清 葉夢珠 《閱世編·紀聞》、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