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李琛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李琛,紹圣間人,號清凈居士。見《大慧禪師語錄》。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六
李洵,字遠(yuǎn)游,號丹川退叟,郡望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紹圣間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09 【介紹】: 宋華州人,一說陽翟人,字方叔,號濟(jì)南。少孤貧,謁蘇軾于黃州求教,軾稱其文,與范祖禹薦于朝,不果。中年絕意仕進(jìn),定居潁昌。喜論古今治亂,哲宗元祐中上《忠諫書》、《忠厚論》、《兵鑒》于朝。有《濟(jì)南集》、《德隅齋畫品》等。
全宋詩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太華逸民(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六六《書月巖集后》)、濟(jì)南先生(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三),祖先由鄆州遷華州,遂為華州(今陜西華縣)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蘇軾。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蘇軾知貢舉,得試卷以為廌作,置之首選,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軾有“平生漫說古戰(zhàn)場,過眼還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嘆。后再舉亦失利,遂絕意仕進(jìn),定居長社?;兆诖笥^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濟(jì)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李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館《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宜秋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號濟(jì)南,又號太華逸民,華州(治今陜西華縣)人。少以學(xué)問稱鄉(xiāng)里,謁蘇軾于黃州,贄文求知,軾激賞之,謂其為「萬人敵」。又閉門讀書數(shù)年,再見軾,軾閱其所著,嘆為「張耒、秦觀之流」。鄉(xiāng)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zé)。中年絕進(jìn)取意。大觀三年卒,年五十一。著文數(shù)千篇,由其子裒輯為《濟(jì)南集》,又稱《月巖集》,又編正、續(xù)二集。另有《師友談記》、《德隅堂畫品》等。見陳恬《李方叔遺稿序》(《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一五九),李之儀《月巖集序》(《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夷行,字炳大(《過庭錄》),號易初(《雞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贊》)。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為鄜延路經(jīng)略使勾當(dāng)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舉熙河蘭會路弓箭手(同上書卷五○六)?;兆诔鐚幊酰瑸槎妓O(jiān)丞。三年,入元祐黨籍,尋知泗州(《元祐黨人傳》卷八)。大觀中,知趙州(明隆慶《趙州志》卷六)。
全宋文·卷二二七○
李夷行,字炳大,號易初。元豐七年為邢州司法參軍,鄜延路勾當(dāng)公事。紹圣元年為左宣德郎,充潞州州學(xué)教授。元符初為承議郎、熙河蘭會經(jīng)略司勾當(dāng)公事,次年特降一官。建中靖國初為都水丞,崇寧間知泗州,入元祐黨籍。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四、兵四之一七,《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五、五○六、五○七,《太平治跡統(tǒng)類》卷二七,《文獻(xiàn)通考》卷二二二,晁補(bǔ)之《雞肋集》卷三二,范公稱《過庭錄》,《元祐黨人傳》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仙井人,字元應(yīng)。哲宗元祐五年進(jìn)士。劉涇嘗薦于蘇軾。累官承議郎、南鄭丞。元符末上書奪官,謫遂州?;兆诖笥^三年赦還。有《跨鰲集》。
全宋詩
李新(一○六二~?),字元應(yīng),號跨鰲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壽)人。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入太學(xué),時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進(jìn)士,官南鄭縣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鄭應(yīng)詔上萬言書,奪官貶遂州。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入黨籍。大觀元年(一一○七)遇赦,攝梓州司法參軍。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為茂州通判。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應(yīng)其子時雨請,追贈一官(《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鰲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卷(其中詩十一卷)。以上事跡均依據(jù)本集中有關(guān)詩文。 李新詩,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跨鰲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二八八一
李新(一○六二——?),字元應(yīng),號跨鰲先生,仙井監(jiān)(今四川仁壽)人。元豐七年二十三歲入太學(xué)。元祐五年登進(jìn)士第,累官承議郎、南鄭丞。元符三年上書論時政之弊,崇寧初入黨籍為邪等尤上,編管遂州。大觀間赦還敘官,宣和中累官郡佐,卒。紹興八年追贈朝奉郎。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作四十卷)、《塾訓(xùn)》十三卷、《欲書》五卷。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及《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五、一一八,《宋史》卷二○五《藝文志》四、卷二○八《藝文志》七,《宋史翼》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4—1128 【介紹】: 宋虔州興國人,字先之,號章貢。哲宗紹圣元年進(jìn)士。歷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獨(dú)為程頤所器許。移虔州教授。以嘗言隆祐太后不當(dāng)廢處瑤華宮事,忌者欲擠之死,樸泰然無懼色。旋追官勒停,遇赦注汀州司戶。徽宗時嘗召對,言頗切直。蔡京欲籠絡(luò)之,樸力拒不見。欽宗即位,除著作郎,半歲五遷至國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初,除秘書監(jiān),未至而卒。有《章貢集》、《豐清敏公遺事》等。
全宋詩
李樸(一○六三?~一一二七?),字先之,虔州興國(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jìn)士,調(diào)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程頤器許之,移虔州教授。以言隆裕太后事,追官勒停,會赦,注汀州司戶。徽宗即位,復(fù)虔州教授,罷為肇慶府四會令。知臨江軍清江縣,主管廣南東路安撫司機(jī)宜文字。欽宗即位,遷國子祭酒,以疾不至。高宗即位,除秘書監(jiān),未至而卒,年六十五。有《章貢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
李樸(一○六四——一一二八),字先之,虔州興國縣(今江西贛州)人,潛子。紹圣元年進(jìn)士,調(diào)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程頤獨(dú)器許之。移虔州教授。徽宗即位,召對,言甚切直,蔡京惡之,復(fù)以為虔州教授,又罷為四會令。居官所至有聲。高宗初除秘書監(jiān),趣召,未至。建炎二年卒,年六十五。有《章貢集》二十卷、《豐清敏公遺事》(存)。見《宋史》卷三七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致堯,號適齋。李騭子?;兆诔鐚庨g,與米芾同為書學(xué)博士,能聲過之。官至承議郎、殿中丞。善用襟袖濡墨走筆作大字,敕以絳紗封臂,非被旨不許輒書。亦工繪墨竹,與文同齊名。
全宋詩
李時雍,字致堯,號適齋,成都(今屬四川)人。擅書畫,喜作詩?;兆诔鐚幹袨闀鴮W(xué)博士。官至承議郎、殿中丞。事見《宣和畫譜》卷一二。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濟(jì)南人,字成季,自號樂靜先生。少與晁補(bǔ)之齊名,為蘇軾所知。第進(jìn)士。以李清臣薦,累官提點(diǎn)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跁r召為太常少卿。崇寧初,以改元豐敕條,罷主管鴻慶宮,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寓意書畫。晚知歙州,辭不行。有《樂靜集》。
全宋詩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濟(jì)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jìn)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為秘書丞、開封府推官。出提點(diǎn)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兆诹ⅲ贋橛宜締T外郎,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崇寧初,入黨籍,居閑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欽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樂靜集》三十卷傳世,其中詩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李昭玘詩,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陸心源藏抄本(簡稱清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補(bǔ)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少與晁補(bǔ)之齊名,為蘇軾所知。元豐二年擢進(jìn)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通判潞州,入為開封推官,累官提點(diǎn)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徽宗立,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罷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閒居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晚知歙州,辭不行。靖康初,復(fù)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紹興初,追復(fù)直徽猷閣。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康軍建昌人,字商老。李常從孫。博覽強(qiáng)記,詩文富贍宏博,錘煉精研,頗多警句,名列江西詩派。與蘇軾、張耒等相酬唱,與蘇庠齊名,時稱“蘇李”。又工書,兼熔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法于一體。有《日涉園集》。
全宋詩
李彭,字商老,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因家有日涉園,自號日涉翁。生平與韓駒、洪芻、徐俯等人交善,名列呂本中《江西宗派圖》。《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一五存《玉澗小集》一卷?!±钆碓?,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胡思敬刻《豫章叢書》(簡稱豫章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二○
李彭,字商老,南康軍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常從孫。博聞強(qiáng)記,詩文富贍,為江西詩派詩人,有《日涉園集》(今存《永樂大典》本十卷)。書法王羲之之贍麗,用顏真卿之氣骨,人爭寶之。見《宋史翼》卷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8—1159 【介紹】: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發(fā),號轉(zhuǎn)物居士。徽宗崇寧五年進(jìn)士。高宗時知宣州,繕城池,聚兵糧,建義社,守境有方。后為吏部尚書。紹興中,宋金和議成,秦檜借其名押榜以息異議,拜參知政事。及見檜撤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quán),即極言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斥檜懷奸誤國,為檜所惡。貶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瓊州、昌化軍。檜死,得復(fù)官秩。卒謚莊簡。有《莊簡集》。
全宋詩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發(fā),一作字泰定,號轉(zhuǎn)物老人(《輿地紀(jì)勝》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jìn)士,調(diào)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入為符寶郎,以言事貶監(jiān)汀州酒稅。欽宗即位,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書少監(jiān)。三年,知宣州。改知臨安府。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撫使,改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兼壽春府,落職提舉臺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五二、五八)。尋知湖州,歷知平江府、臺州、溫州。七年,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書卷一一七)。八年,拜參知政事。九年,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同上書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貶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瓊州;二十年,移昌化軍;二十五年秦檜死,內(nèi)遷郴州;二十八年,復(fù)左朝奉大夫,任便居?。ㄍ蠒硪晃宥⒁涣弧⒁黄摺?、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書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有《莊簡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傳。 李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莊簡集》為底本,參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簡稱院本,藏北京圖書館)、《椒亭小集》簡稱小集》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發(fā),一字泰定,號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登崇寧五年進(jìn)士第。宣和中,累遷司封、司勛員外郎。欽宗立,擢右司諫,遷侍御史,反對割地乞和。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備有方。移知臨安府。紹興初,知婺州,擢吏部尚書。尋充端明殿學(xué)士、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為呂頤浩所擠,落職提舉宮觀。五年,復(fù)知湖州、平江府。除禮部尚書,去知臺州、溫州。七年,為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自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以為和不可恃、備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檜「盜弄國權(quán),懷奸誤國」,為檜所惡,執(zhí)政一年而罷。十一年,復(fù)謫于藤州安置。居三年,移瓊州。居六年,又移昌化軍。二十五年檜卒,始得內(nèi)移郴州。二十八年,復(fù)官聽自便。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孝宗立,追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謚莊簡。光嘗學(xué)于劉安世,著有《讀易老人詳說》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傳》十卷。見《宋史》卷三六三本傳,《會稽志》卷一五,《會稽續(xù)志》卷五。
宋登科記考
字泰發(fā),一字泰定,謚號莊簡。越州上虞縣(今浙江紹興)人。崇寧五年(1106年)進(jìn)士。累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除資政殿學(xué)士、知紹興府。官左朝奉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40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似矩,號無礙居士。李撰子?;兆诔鐚幎赀M(jìn)士。任監(jiān)察御史。使遼,還,建議促遼金相攻。金兵入侵,與李綱議不合,罷去。旋除刑部尚書,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寧府,因杜用等叛,坐貶秩。高宗至杭州,命權(quán)紹興府,試戶部尚書兼侍讀。呂頤浩視師,用為參謀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去。
全宋詩
李彌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號無礙居士(《吳郡志》卷三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兆诔鐚幦辏ㄒ灰弧鹚模┻M(jìn)士。除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賀正旦使,還為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出知光、鄂二州,復(fù)召為給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詳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為河?xùn)|宣撫副使、知陜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寧府。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權(quán)知紹興府,歷知平江、靜江二府,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彌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號無礙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彌遜弟。崇寧三年登進(jìn)士第。以大臣薦召對,除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歷中書舍人、給事中、刑部尚書、河?xùn)|宣撫使。建炎初知淮寧府,入為吏部侍郎,權(quán)紹興府,試戶部尚書兼待讀,出知平江府。被劾奪職,起知靜江府,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去。紹興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3—1140 【介紹】: 宋邵武人,字伯紀(jì),號梁溪?;兆谡投赀M(jìn)士。宣和間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請徽宗禪位太子以號召天下。欽宗立,歷任兵部侍郎、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堅主抗金,反對遷都,積極備戰(zhàn),迫使金兵撤離。未幾以“專主戰(zhàn)議”被逐。高宗建炎元年,進(jìn)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主聯(lián)合兩河義士,薦宗澤,然高宗意存茍安,為相僅七十五日即罷。后屢陳抗金大計,均未納。卒謚忠定。有《梁溪集》。
全宋詩
李綱(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紀(jì),號梁溪居士,邵武(今屬福建)人,自其祖始居無錫(今屬江蘇)?;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jìn)士。積官至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因忤權(quán)貴,改比部員外郎,遷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wù)。七年,為太常少卿。欽宗即位,除兵部侍郎,為行營參謀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敗罷。尋復(fù)尚書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樞密院事。后因反對和議,落職提舉亳州明道宮,建昌軍安置,再謫寧江。金兵再至,除資政殿大學(xué)士,領(lǐng)開封府事。綱行次長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師入援,未而而開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因反對避地東南,落職居鄂州。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觀文殿學(xué)士、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未幾罷提舉西京崇福宮。五年,疏奏攻戰(zhàn)、守備、措置、綏懷之策,除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大使,力辭。十年卒,年五十八。贈少師。謚忠定。綱為著名抗金志士,將領(lǐng)如宗澤、韓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狀及年譜多種,《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傳?!±罹V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二十八卷)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簡稱藍(lán)格本,藏上海華東師大圖書館)、道光十四年刊本(簡稱道光本、藏中國人民大學(xué)圖書館)、宋刻殘本(存詩二卷,簡稱殘宋本,藏上海圖書館),參校明崇禎刻、左光先等輯《宋李忠定公奏議選》(簡稱左選,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日本安政六年刻、賴襄選《李忠定公集鈔》。詩集外散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xué)圖錄
李綱(1083-1140) 字伯紀(jì)。邵武(今屬福建)人。有《梁溪詞》,一名《李忠定公長短句》。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綱(1083—1140) 宋代官員、抗金名臣、學(xué)者。字伯紀(jì),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進(jìn)士,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宋高宗時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nèi)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fù)起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職。卒贈少師,贈隴西郡開國公,謚忠定。工詩文,亦能詞,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詞》等。建炎元年(1127)后,李綱罷相貶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還錫山二首》,有“渚宮此去無他地,悵望自登黃鶴樓”之句,后又作《懷季言弟并簡仲輔叔易》長詩,有“憑高欲望遠(yuǎn),獨(dú)上黃鶴樓”之句。
全宋文·卷三六八一
李綱(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紀(jì),號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無錫。登政和二年進(jìn)士第。積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以京師大水上疏言事,謫監(jiān)沙縣稅務(wù)。七年,為太常少卿,時金人渝盟,上禦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論內(nèi)禪,其議乃決。欽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初,為行營參謀官。金兵渡河,力主迎戰(zhàn),擢尚書右丞,為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躬身督戰(zhàn),金兵乃退。朝廷議和,金人以其用兵為言,遂罷。太學(xué)生詣闕上書,明其無罪,復(fù)官,又除知樞密院事,為河?xùn)|、北宣撫使,以解太原之圍。時方議和,詔止進(jìn)兵,遂乞罷,除觀文殿學(xué)士、知揚(yáng)州,以專主戰(zhàn)議落職。金兵再至,除資政殿大學(xué)士,領(lǐng)開封府事。高宗即位,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兼充御營使。為主和派所沮,在位僅七十馀日而罷。紹興二年,除觀文殿學(xué)士、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為徐俯等所劾,罷。五年,除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大使。紹興十年薨,年五十八。謚忠定。平生主戰(zhàn),負(fù)天下重望,屢起屢蹶。《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約1151 【介紹】: 宋齊州章丘人,號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趙明誠妻。工詩文,以詞擅名。與明誠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之收藏研究。金人據(jù)中原,避亂南方。明誠病卒,流離江湖間,境遇孤苦。高宗紹興二年,再適張汝舟,旋離異。晚年整理完成明誠所著《金石錄》。詞作為南宋婉約派宗主,語言清麗,善白描。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典雅,反對以詩為詞。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后人輯有《漱玉集》。今輯本有《李清照集》。
全宋詩
李清照(一○八四—?),號易安居士,濟(jì)南(今屬山東)人。格非女?;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_m當(dāng)時為太學(xué)生的趙明誠,時年十八,夫妻共事鉛槧。崇寧元年(一一○二)父入黨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隨夫宦居萊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誠知江寧府,時金兵南侵,遂載書赴江寧。三年,明誠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東各地。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赴臨安府,夏,再適張汝舟,未幾即離異(《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八)。四年,撰《金石錄后序》(《容齋四筆》卷五)。晚年表上《金石錄》于朝(《隸釋》卷二六),卒年七十馀(《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孫氏墓志銘》)。清照工于詩文,尤以詞擅名,為宋代婉約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又《易安詞》六卷(《宋史·藝文志》),皆已散佚,僅有《打馬圖經(jīng)》一卷傳世。近人輯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見《金石錄后序》。 李清照詩,據(jù)有關(guān)載籍所錄,并參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編為一卷。
詞學(xué)圖錄
李清照(1084-約1151) 號易安居士。濟(jì)南人。李格非女,趙明誠妻。撰《詞論》一篇,有《漱玉詞》。
全宋文·卷三七九九
李清照(一○八四——?),自號易安居士,濟(jì)南(今山東濟(jì)南)人,格非女。十八歲適趙明誠,后與其夫居青州、萊州。靖康之亂,渡江居建康。建炎三年明誠卒,清照避亂輾轉(zhuǎn)于越州、臺州、溫州、衢州、臨安等地。卒于紹興二十一年以后,年七十馀。清照工詩文詞,尤以詞擅名于世。事跡參見王仲聞《李清照事跡編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李清照集校注》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46 【介紹】: 宋濟(jì)州任城人,字漢老?;兆诔鐚幬迥赀M(jìn)士。累官翰林學(xué)士。高宗即位,為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苗傅、劉正彥事起,曾面諭以逆順禍福之理。拜尚書右丞,改參知政事。紹興五年,條上戰(zhàn)陣、守備、措畫、綏懷各五事,不報。閑居十七年,卒于泉州。謚文敏。有《草堂集》。
全宋詩
李邴(一○八五~一一四六),字漢老,號云龕,濟(jì)州任城(今山東濟(jì)寧)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jìn)士。除給事中,遷翰林學(xué)士。欽宗靖康間知越州。高宗建炎初召為兵部侍郎。三年(一一二九),拜尚書右丞,改參知政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以與呂頤浩不合,提舉杭州洞霄宮。未幾起知平江府。因兄鄴失守越州,坐累落職。紹興十六年卒于泉州,年六十二(同上書卷一五五)。有《草堂集》一百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五有傳。今錄詩十九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一
李邴(一○八五——一一四六),字漢老,號云龕,濟(jì)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昭玘侄。崇寧五年進(jìn)士,累官起居舍人,試中書舍人。后除給事中,遷翰林學(xué)士。欽宗即位,除徽猷閣待制、知越州。久之落職,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高宗即位,復(fù)徽猷閣待制。踰歲,召為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復(fù)除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建炎三年三月,同簽書樞密院事,尋遷尚書左丞,改參知政事,權(quán)知三省樞密院事。以與呂頤浩論不合,罷,提舉宮觀。閑居十七年,紹興十六年卒于泉州,年六十二。謚文肅,改謚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見周必大《李文敏公邴神道碑》(《文忠集》卷六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字民先,自號方平九友。初為徽宗明節(jié)劉皇后掌閣箋,后流落廣州。能書善琴。尤工畫山水林石,潑墨成象,曲盡自然之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