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33,分76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楚沐猴
南公楚
平楚獄
七德
千金聘楚
翹楚
隱榆諫楚
三休
射兕云夢
孫楚
亡羊補(bǔ)牢
王子思?xì)w
為我楚舞
吳波不動楚山叢碧
吳楚地東南坼
典故   
咸陽三月火
 
楚沐猴
 
咸陽一火
 
冠服衣猿狙
 
沐猴冠帶
 
沐猴自笑
 
冠沐猿
  
沐猴不冠
 
項(xiàng)籍屠國
 
相關(guān)人物
項(xiàng)羽


《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
人或說項(xiàng)王曰:「關(guān)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鬼?xiàng)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xiàng)王聞之,烹說者。
《漢書》卷四十五《伍被傳》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簡釋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蘇軾《代書答梁先》:“強(qiáng)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p>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淺之人。宋蘇拭《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賢?!?/p>


例句

不獨(dú)凄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 吳融 廢宅

國為項(xiàng)籍屠,君同華元戮。 張九齡 和黃門盧監(jiān)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李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謀生錯。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
南公楚

相關(guān)人物
南公


《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300~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jì),往說項(xiàng)梁曰:「陳勝敗固當(dāng)。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徐廣曰:「楚人也,善言陰陽?!贵S案:文穎曰「南方老人也」。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虞喜《志林》云:「南公者,道士,識廢興之?dāng)?shù),知亡秦者必于楚?!埂稘h書·藝文志》云:「南公十三篇,六國時人,在陰陽家流?!?/span>
典故
平楚獄

相關(guān)人物
寒朗
 
楚王英


《后漢書》卷四十一《寒朗傳》
永平中,以謁者守侍御史。與三府掾?qū)俟部及赋z顏忠、王平等,辭連及隧鄉(xiāng)侯耿建、朗陵侯臧信、護(hù)澤侯鄧鯉、曲成侯劉建。建等辭未嘗與忠、平相見。是時顯宗怒甚,吏皆惶恐,諸所連及,率一切陷入,無敢以情恕者。朗心傷其冤,試以建等物色獨(dú)問忠、平,而二人錯愕不能對。朗知其詐,乃上言建等無奸,專為忠、平所誣,疑天下無辜類多如此。帝乃召朗入,問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對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虛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無事,何不早奏,獄竟而久系至今邪?」朗對曰:「臣雖考之無事,然恐海內(nèi)別有發(fā)其奸者,故未敢時上?!沟叟R曰:「吏持兩端,促提下?!棺笥曳揭ィ试唬骸冈敢谎远?。小臣不敢欺,欲助國耳?!沟蹎栐唬骸刚l與共為章?」對曰:「臣自知當(dāng)必族滅,不敢多?染人,誠冀陛下一覺悟而已。臣見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惡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無后責(zé)。是以考一連十,考十連百。又公卿朝會,陛下問以得失,皆長跪言,舊制大罪禍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嘆,莫不知其多冤,無敢啎陛下者。臣今所陳,誠死無悔?!沟垡饨猓t遣朗出。后二日,車駕自幸洛陽獄錄囚徒,理出千馀人。

例句

常聞平楚獄,為報(bào)里門高。 權(quán)德輿 湖南觀察使故相公袁公挽歌二首(一作劉禹詩。以下五首并見文苑英華。)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楚王


《春秋左傳·宣公十二年》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cái)者也」晉·杜預(yù)注「此武七德。」

例句

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 李世民 執(zhí)契靜三邊

典故
千金聘楚

相關(guān)人物
莊子


《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莊子〉~245~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dú)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dāng)?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dāng)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span>
典故

《詩經(jīng)·周南·漢廣》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箹|漢·鄭玄箋:「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我欲刈取之。以喻眾女皆貞絜,我又欲取其尤高絜者?!?/span>

例句

上國刈翹楚,才微甘陸沉。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魏闕賁翹楚,此身長棄捐。 錢起 海畔秋思

典故
螳螂捕蟬
 
螳捕蟬
  
驚螳螂
 
伺螳螂
  
雀伺螳螂
 
挾丸子
 
隱榆諫楚

相關(guān)人物
孫叔敖
 
楚莊王


《韓詩外傳》卷十第二十一章
楚莊王將興師伐晉,告士大夫曰:「敢諫者死無赦?!箤O叔敖曰:「臣聞:畏鞭箠之嚴(yán),而不敢諫其父,非孝子也;懼斧鉞之誅,而不敢諫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進(jìn)諫曰:「臣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挾彈丸在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顧后害者也,非獨(dú)昆蟲眾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貪彼之土,而樂其士卒?!箛坏。鴷x國以寧,孫叔敖之力也。
《莊子集釋》卷七上〈外篇·山木〉~695~
莊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yùn)寸,感周之顙而集于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zhí)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zhí)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
《說苑》卷九〈正諫〉~278~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簡釋

雀伺螳螂:喻只瞻前而不顧后,或喻侵犯。五代前蜀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人心驚獬豸,雀意伺螳螂?!?/p>


例句

人心驚獬豸,雀意伺螳螂。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蟬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楚王


漢·賈誼《新書》卷七《退讓》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饗客于章華之臺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國亦有此臺乎?」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臺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茆茨弗剪,采椽弗刮。且翟王猶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國惡見此臺也!」楚王愧。

例句

危徑幾萬轉(zhuǎn),數(shù)里將三休。 王維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

龍驂駐六馬,飛閣上三休。 虞世南 奉和至壽春應(yīng)令

獨(dú)此三休上,還傷千歲心。 褚亮 臨高臺

綴星羅百拱,緣漢轉(zhuǎn)三休。 許敬宗 奉和圣制登三臺言志應(yīng)制

三休變覆景,萬轉(zhuǎn)迷宇宙。 錢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典故
射兕云夢

相關(guān)人物
楚王


《戰(zhàn)國策》卷十四〈楚策一·江乙說于安陵君〉~490~
于是,楚王游云夢,結(jié)駟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嗥之聲若雷霆,有狂兕牂車依輪而至,王親引弓而射,一發(fā)而殪。王抽旃旄而仰兕首,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游也。」

例句

霓旌翠羽蓋,射兕云夢林。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二十八

典故
孫楚

相關(guān)人物
孫楚

參考典故
參卿


《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列傳〉~539~
孫楚字子荊,太原中都人也。祖資,魏驃騎將軍。父宏,南陽太守。楚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多所陵傲,缺鄉(xiāng)曲之譽(yù)。年四十馀,始參鎮(zhèn)東軍事。

例句

陸機(jī)初入洛,孫楚又游吳。 儲嗣宗 早春懷薛公裕

入幕知孫楚,披襟得鄭僑。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

江邊送孫楚,遠(yuǎn)附白頭吟。 杜甫 寄楊五桂州譚

軍事留孫楚,行間識呂蒙。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勉哉孫楚吏,彩服正光輝。 賈至 送夏侯參軍赴廣州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楚襄王
 
莊辛


《戰(zhàn)國策》卷十七〈楚策四〉~556~
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怀悸勎魷?、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豈特百里哉?」

例句

亡羊罷補(bǔ)牢,失意終無極。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典故
王子思?xì)w

相關(guān)人物
楚太子完


《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2393~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zhì)于秦,秦留之?dāng)?shù)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yīng)侯善,于是黃歇乃說應(yīng)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yīng)侯曰:「然?!剐唬骸附癯蹩植黄鸺玻夭蝗鐨w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jì)也。愿相國孰慮之。」
《庾子山集》卷二〈哀江南賦〉
日窮于紀(jì),歲將復(fù)始。逼迫危慮,端憂暮齒。踐長樂之神皋,望宣平之貴里。渭水貫于天門,驪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將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咸陽布衣,非獨(dú)思?xì)w王子!

例句

王子思?xì)w日,長安已亂兵。 杜甫 送李卿曄

典故
為我楚舞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蛊莘蛉似?,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垢柙唬骸给欩]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dāng)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典故
吳波不動楚山叢碧


《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五〈湖陰詞〉
并序:「王敦舉兵至湖陰,明帝微行,視其營伍。由是樂府有湖陰曲而亡其辭,因作而附之?!乖~云:「祖龍黃須珊瑚鞭,鐵驄金面青連錢?;Ⅶ装蝿τ蓧簟净㈨毎蝿τ蓧簟浚諌嘿\營如血鮮。海旗風(fēng)急驚眠起,甲重光搖照湖水。蒼黃追騎塵外歸,森索妖星陣前死。五陵愁碧春萋萋,霸川玉馬空中嘶。羽書如電入青瑣,雪腕如槌催畫鞞。白?天子金煌铓【白虬天子金煌铓】【白?天子金锽铓】【白虬天子金锽铓】,高臨帝座回龍章。吳波不動楚山晚,花壓蘭干春晝長?!?/span>
典故
吳楚地東南坼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三〈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分類:沐猴獼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劉過 《水調(diào)歌頭》詞:“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div>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獼猴。猴子學(xué)人戴上帽子,雖外表裝扮得像人,卻少了人的本質(zhì)。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也用以譏諷人虛有其表,沒有才能而竊據(jù)名位。《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埂稘h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語本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焙笠员扔鞑幌喾Q的官職。 宋 劉克莊 《解連環(huán)·甲子生日》詞之二:“已發(fā)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div>
《國語辭典》:衣冠沐猴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獼猴。比喻人虛有儀表而不脫粗鄙本性。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詩吟興濃〉曲:「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div>
《漢語大詞典》:七德
(1).指武功的七種德行。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cái)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武有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梁書·武帝紀(jì)》:“大司馬攸縱自天,體茲齊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唐 柳宗元 《柳州賀破東平表》:“五兵永戢,七德無虧?!?明 楊慎 《鳳賦》:“覽七德,律五音,通天祉,應(yīng)地靈?!?br />(2).指文治的七種德行。國語·周語中:“尊貴、明賢、庸勛、長老、愛親、禮新、親舊……若七德離判,民乃攜貳?!?韋昭 注:“七德,謂尊貴至親舊也?!?br />(3).指詩歌的七種特性。 唐 皎然 詩式·詩有七德:“一識理,二高古,三典麗,四風(fēng)流,五精神,六質(zhì)干,七體裁?!?br />(4). 隋 唐 時舞名。又樂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請進(jìn)舞《七德》,繼之《九序》?!?span id="gkcskao" class="book">《舊唐書·音樂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觀者見其抑揚(yáng)蹈厲,莫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span id="sy2iyac" class="book">《舊唐書·音樂志一》:“立部伎內(nèi)《破陣樂》五十二遍,修入雅樂,祇有兩遍,名曰《七德》?!眳⒁姟?七德舞 ”。
《漢語大詞典》:七德舞
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陣樂曲》,至 貞觀 七年 太宗 制《破陣樂舞圖》,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等改制歌詞,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cái)七件事。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七德舞,七德歌,傳自 武德 至 元和 ?!?span id="weuiuww" class="book">《舊唐書·音樂志一》:“ 貞觀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陣》之曲……其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 褚亮 、 李百藥 改制歌辭,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執(zhí)戟,以象戰(zhàn)陣之法焉。”
《國語辭典》:翹楚(翹楚)  拼音:qiáo chǔ
荊樹叢中最高拔的樹。語本《詩經(jīng)。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比喻特出的人才?!度辶滞馐贰返谌换兀骸戈叭缱鹱洲S,是小侄這學(xué)里翹楚?!挂沧鳌嘎N秀」、「翹材」。
《漢語大詞典》:隱榆(隱榆)
《韓詩外傳》卷十:“ 楚莊王 將興師伐 晉 ……﹝ 孫叔敖 ﹞進(jìn)諫曰:‘臣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蜋之在后,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蜋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蜋,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焙笠浴半[榆”指“螳蜋捕蟬,黃雀在后”之事。 唐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馬秋九詠·秋蟬》:“隱榆非諫 楚 ,噪柳異悲 潘 ?!眳⒁姟?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漢語大詞典》:黃雀哀
戰(zhàn)國策·楚策四:“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已!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diào)乎酸醎,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焙笠浴包S雀哀”指追求逸樂而不知禍之將至。
《漢語大詞典》:三休
(1). 漢 賈誼 新書·退讓:“ 翟王 使使至 楚 , 楚王 欲夸之,故饗客於 章華 之臺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焙笠蛞浴叭荨睘榈歉咧洹?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步三休而未半,途中宿而方迷?!?唐 顏真卿 《撫州寶應(yīng)寺翻經(jīng)臺記》:“百里而遙,四山不逼;三休而上,十地方超?!?宋 蘇轍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人八詠·寶峰亭》:“今聞 寶峰 上,縹緲陵朝陽,三休引蘿蔓,一覽窮蒼茫。”
(2). 唐 司空圖 晚年以足疾乞退,居 中條山 王官谷 ,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蓋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聵三宜休。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濟(jì)時之用,又宜休也。”見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后因以“三休”為退隱之典。 清 錢謙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詩之三:“他年終作三休侶,乘興先為結(jié)隱期?!?br />(3).指 三國 魏 金尚 (字 元休 )、 第五巡 (字 文休 )、 韋端 (字 甫休 )三人。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布 自稱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元休 名 尚 , 京兆 人。 尚 與同郡 韋甫休 、 第五文休 ,俱著名,號為‘三休’?!?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名臣下·三休:“ 金尚 元休 , 第五巡 文休 , 韋端 甫休 ,號‘京兆三休’?!?br />(4).猶三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五:“ 紅娘 覷了吃地笑,俺骨子不曾移動腳,這急性的郎君三休飯飽?!?/div>
《國語辭典》:亡羊補(bǔ)牢(亡羊補(bǔ)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丟失了羊,就趕快修補(bǔ)羊圈,還不算晚。語本《戰(zhàn)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矣;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后及時更正,尚能補(bǔ)救。宋。陸游 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bǔ)牢理所宜?!姑鳌I虻路度f歷野獲編。卷一二。徐州》:「要之是舉必當(dāng)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羊補(bǔ)牢矣。」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讀書而丟失羊,谷因嬉戲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莊子。駢拇》。后比喻舍棄當(dāng)做的事,而使得本業(yè)受到損失。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葉致遠(yuǎn)直講〉詩:「亡羊等殘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孫華〈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div>
《國語辭典》:亡羊補(bǔ)牢(亡羊補(bǔ)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丟失了羊,就趕快修補(bǔ)羊圈,還不算晚。語本《戰(zhàn)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矣;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后及時更正,尚能補(bǔ)救。宋。陸游 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bǔ)牢理所宜?!姑?。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二。徐州》:「要之是舉必當(dāng)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羊補(bǔ)牢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