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字令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女,母王德妃,惠宣太子李業(yè)、涼國公主李?的同母姐妹。武周長安年間,封淮陽公主,十七歲嫁瑯邪王氏王承慶,王承慶官至太子少詹事、臨沂公。長安四年(704年)十月十六日,淮陽公主在女兒王憐兒出生時,因難產去世于東都洛陽永豐坊的家中,享年十九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8—764 【介紹】: 唐營州柳城人。其父為契丹酋長。幼持節(jié)行,善騎射,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wèi)親府左郎將,肅宗即位,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節(jié)度使。平安史之亂,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用兵謀定而戰(zhàn),能以少擊眾,治師訓整,天下服其威名。代宗朝封臨淮郡王,卒贈太保,謚武穆。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光弼。營州柳城人。起家左衛(wèi)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安祿山反。郭子儀薦其能。詔攝御史大夫持節(jié)河東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尋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訪使范陽大都督府長史范陽節(jié)度使。肅宗立。更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載遷司空。拜鄭國公。乾元元年兼侍中。為天下兵馬副元帥。上元元年拜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河中尹晉絳等州節(jié)度使。進太尉。寶應二年進封臨淮郡王。賜鐵券。藏名太廟。圖形淩煙閣。長慶二年薨。年五十七。贈太保。謚曰武穆。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涵,據(jù)安陽靈泉寺石刻拓本(見1986年第二期《文物》),應作淮。字黃河,東海(今江蘇連云港)人。代宗大歷六年(771)與徐源、程序、徐泳同游相州,題詠唱和。事跡見武虛谷《安陽縣金石錄》?!度圃娡饩帯反嬖?首。
全唐詩補逸
徐淮字黃河,東海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徐淮詩。)
韓秀弼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揚州廣陵人。韓擇木子。工書法,與兄韓秀榮、韓秀實均以八分擅名。代宗大歷五年,官衛(wèi)尉少卿,封淮陽縣男。德宗貞元五年,為王府長史。終官國子司業(y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蔡州朗山人,字德深。袁憲后裔。初客荊、郢間,起學廬講授。德宗建中中以趙贊薦,授試校書郎,遷工部員外郎,累轉尚書右丞。出為華州刺史。憲宗時進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為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劉辟反,滋平反不力,貶吉州刺史。尋拜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吳元濟反,滋以平反無功,貶撫州刺史,稍遷湖南觀察使。累封淮陽郡公。工書,雅有古法。有《云南記》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8—815 【介紹】: 唐河南緱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蒼。武平一孫。曾祖武載德,為武則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進士。歷官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封臨淮郡公,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八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吳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未幾,被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有《臨淮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807)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為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zhèn)忌恨,十年六月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為《詩人主客圖》奉為“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唐詩匯評
武元衡(758-815),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洛陽東南)人。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貞元中,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令、比部員外郎。貞元末,遷御史中丞。永貞中,貶右庶子,復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征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對藩鎮(zhèn)用兵,被藩鎮(zhèn)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世流傳,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全唐詩》存詩二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員、詩人。字伯蒼,唐代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武則天玄侄孫。建中四年(783)進士,歷官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門下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為宰相。后遇刺身亡,贈司徒,謚忠憫?!?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詩197首,有《臨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還鄂州》,“鄂州雜詩碑”錄存。
全唐詩補逸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憲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為盜所害,年五十八。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舉進士。德宗朝遷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吏部尚書。充劍南節(jié)度使。封臨淮郡公。八年復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使人白事中書。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盜害之。贈司徒。謚忠憫。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
舊唐書本傳
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往往被于管弦。
歲寒堂詩話
武元衡律詩勝古詩。
唐才子傳
元衡詩,雖時見雕鐫,不動機構,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詩品》
伯蒼詞鋒艷發(fā),如青萍出匣,所向輒利;意度鮮華,如芳蘭獨秀,采思綿綿。五言長調,當時竟稱絕藝。其在元和諸子,自權相而下,豐美孤高,此當獨步。
《藝苑卮言》
權德輿、武元衡、馬戴、劉滄五言,宵鐵中錚錚者。
唐音癸簽
武相宦達后工詩,雖致理未綿,時復露鮮華之度。
鄭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滎陽人,本名鎰。初為昭應尉。僖宗乾符末,為福建觀察使。初,黃巢起兵攻陷閩越,陳巖聚眾號九龍軍,淮奏為團練副使。中和四年,為陳巖所逐?;此毂韼r以自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蔡州人。從秦宗權為右將,以討黃巢功授申州刺史。唐僖宗光啟四年,知宗權必敗,乃舉地附朱溫。時溫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tǒng)使,乃表德諲為副,加忠義軍節(jié)度使。宗權平,加中書令,封淮安郡王,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9—988 【介紹】: 五代吳越國君。錢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初名弘俶。胡進思既廢俶兄錢倧,即迎俶為吳越國王。卑事后漢、后周。助宋太祖平江南。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納所據(jù)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封淮海國王,后累封鄧王。在位三十年。卒謚忠懿。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臨安(今浙江臨安)人。吳越文穆王錢元瓘第九子。開運四年(947),出鎮(zhèn)臺州。乾祐元年(948)初,即吳越國王位。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兩浙頗為安寧。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攻南唐。開寶九年(976)入宋朝覲,逾月而歸。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宋。宋封為淮海國王,又改封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卒謚忠懿。新、舊《五代史》及《宋史》有傳。錢俶善草書,喜吟詠。有《政本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另《吳越錢氏傳芳集》、《四明尊者教行錄》等書尚存詩14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詩續(xù)補遺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內牙統(tǒng)軍使胡進思等廢兄弘倧,迎弘俶嗣吳越國王。歷漢、周,累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凡三十五年。太平興國三年,納疆土歸宋。歷封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徙封鄧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為之序。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俶字文德。文穆王第九子。晉天福四年除內牙諸軍指揮使。開運四年出鎮(zhèn)臺州。是年忠獻王薨。弟宏倧襲位。內牙統(tǒng)軍使胡進思廢宏倧。迎俶立之。漢乾祐二年授東南面兵馬都元帥鎮(zhèn)海鎮(zhèn)東等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國吳越國王。三年加守尚書令。周顯德中加天下兵馬都元帥。宋建隆元年進授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平興國三年再朝京師。遂上表納土。封淮海國王。雍熙元年改封漢南國王。出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尋改封南陽國王。表辭國王。改封許王。端拱元年徙封鄧王。八月薨。年六十。追封秦國王。謚忠懿。
王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齊州人。王沔弟。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任殿中丞,嘗掌香藥榷易,坐贓罪當斬,以沔故詔杖一百,降定遠縣主簿。
李淮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太平興國六年(981)任永興軍知府兼安撫使。
孫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八年(1048)任衡州知州?;实v三年(1051)3月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長源。劉彝子。神宗元豐中為臺州通判,后監(jiān)江寧酒務。乞養(yǎng)老母,以朝散郎致仕。家甚貧,未嘗一毫有求于人,時稱孝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8—1085 【介紹】: 即宋神宗。英宗長子。英宗即位,封潁王。治平三年,立為太子。四年,即位。熙寧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以圖富國強兵。后命王韶、章惇開邊,設熙河路,拓梅山地區(qū)。元豐時,改革官制。屢遣將進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戰(zhàn),皆大敗,遂采守勢。在位十九年。
全宋詩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頊,英宗長子。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陽郡王。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進封潁王。三年,立為皇太子。熙寧元年(一○六八)即位。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以圖富國強兵。但在變法中動搖不定,終敗。四至六年,命王韶開拓熙、洮等五州,設熙河路,史稱熙河開邊。五年,章惇開拓梅山地區(qū),史稱梅山之役。八年,與遼重劃河東邊界,棄地數(shù)百里。元豐三年(一○八○)至五年,進行官制改革,史稱元豐改制。屢遣將進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役,皆敗。八年,卒,年三十八,葬于永裕陵。廟號神宗,紀元二:熙寧、元豐。事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紀》。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七
宋神宗趙頊(一○四八——一○八五),英宗長子。慶歷八年生,初名仲針,嘉祐八年封淮陽郡王,改今名。治平元年六月進封潁王。三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帝位。遂思除歷世之弊,務振非常之功。熙寧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以革弊圖新,于是有熙、豐新法。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諸法既立,又整飭吏治,以助新法施行。四至六年,令王韶開拓熙、洮五州,設熙河路;五年,以章惇開拓梅山地區(qū);八年,重劃河東邊界,棄地數(shù)百里于遼。元豐三年至五年,又改革官制,制定寄祿格,改正官名,遂使官稱與實職相符;又改革銓選制度,頒三省、樞密、六曹條制。后欲取靈夏、滅西羌,遂有靈州與永樂城之敗。元豐八年三月卒,年三十八。在位十九年,年號二:熙寧、元豐。據(jù)《玉海》卷二八,有御集二百卷,以文辭、政事、邊防三門為目。事跡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9—1100 【介紹】: 宋揚州高郵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少從蘇軾游。神宗元豐八年進士。為定海主簿。哲宗元祐初,以蘇軾薦,除太學博士,復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因坐元祐黨籍,通判杭州。又以增損《實錄》罪,責監(jiān)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橫州、雷州?;兆诩次?,召為宣德郎,北歸至藤州卒。善詩賦策論,尤工詞,屬婉約派。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有《淮海集》。
全宋詩
秦觀(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薦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試,未第。五年,召為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六年,遷正字(同上書卷四六二),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一○九四),坐黨籍,出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監(jiān)鹽酒稅。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編管橫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書卷五○二)。三年,放還,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事見《秦觀詞年表》(《淮海居士長短句》附錄二),《宋史》卷四四四有傳。秦觀詩,以宋乾道高郵軍學刻《淮海集》(藏日本內閣文庫)為底本,原集唱和詩多誤入他人之作。參校宋乾道高郵軍學刻、紹熙謝雩修補本(簡稱謝本,藏北京圖書館,殘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舊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閒居集》(簡稱文本,藏北京圖書館)、明鄂州張綖刻本(簡稱張本)、清高郵王敬之刻本(簡稱王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六卷。
詞學圖錄
秦觀(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全宋文·卷二五七二
秦觀(一○四九——一一○○),字太虛,又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元豐八年進士,除定海主簿,尋授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蘇軾薦,任太學博士,六年遷秘書省正字,八年任國史院編修,授左宣德郎。紹圣元年坐元祐黨籍,出通判杭州,道貶監(jiān)處州酒稅。后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兆诩次徽龠€,復為宣德郎。元符三年八月卒于北歸途中。觀善詩賦策論,尤工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長短句》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