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至理  拼音:zhì lǐ
至高無上的道理?!侗阕?。內篇。明本》:「其評論也,實原本于自然;其褒貶也,皆準的乎至理。」《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推分得天和,矯性失至理。」
《漢語大詞典》:尋真(尋真)
(1).尋求仙道。 唐 皇甫冉 《同裴少府安居寺對雨》詩:“共結尋真會,還當退食初?!?宋 魏野 《尋隱者不遇》詩:“尋真誤入 蓬萊島 ,香花不動松花老?!?明 高啟 《題天池石辟圖》詩:“尋真羽客不肯一相顧,卻借釋子營茅茨?!?br />(2).指探求事物的本原或真理。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醒世訓》:“上帝原來是父親,水源木本急尋真?!?/div>
《漢語大詞典》:真道
猶真理。舊時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義。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間,正為此耳。” 唐 康駢 劇談錄·嚴使君遇終南山隱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嚴士則 本 穆宗 朝為尚衣奉御,頗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敘》:“抑或有心懷疑義者欲尋其緒而識其端,不遇解釋之人而疑終莫袪,無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終不明於人心也?!?/div>
《漢語大詞典》:誠理(誠理)
真理。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惟文章亦然,雖縷判條分,理密不如學術,而人生誠理,直籠其辭句中,使聞其聲者,靈府朗然,與人生即會。”
分類:真理
《國語辭典》:真人  拼音:zhēn rén
1.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道士。《莊子。天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孫真人,擺著筵席請人,卻教座下老虎去請?!?br />2.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唐。杜光庭《虬髯客傳》:「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馀,將帥而已?!埂度龂萘x》第三一回:「后五十年,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br />3.史前時代的人類,由體質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現(xiàn)代人之間的猿人,進化至形態(tài)接近現(xiàn)代人的人類,稱為「真人」。以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山頂洞人」和法國發(fā)現(xiàn)的「克人」最著名。
《漢語大詞典》:見道(見道)
洞徹真理;明白道理。《漢書·翼奉傳》:“圣人見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歷,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jīng)?!?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詩有見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遠樹來’; 庾肩吾 之‘只認己身往,翻疑彼岸移’;兩意相同,俱是悟境?!?清 趙翼 甌北詩話·皮日休:“是 日休 嘗受 巢 偽官,何其失節(jié)若此!豈文人之心,能見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玉格 這話,卻是他讀書見道的地方?!?/div>
《國語辭典》:覺悟(覺悟)  拼音:jué wù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過失?!盾髯印3上唷罚骸覆挥X悟,不知苦?!埂稘h書。卷四五。息夫躬傳》:「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br />2.佛教用語。指經(jīng)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圣者境界?!陡菊f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于諸法中覺悟者,唯愿當開甘露門。」
《國語辭典》:覺寤(覺寤)  拼音:jué wù
1.睡醒?!稏|觀漢記。卷九。馮異傳》:「覺寤,心中動悸?!?br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過失?!痘茨献印R浴罚骸附K身顛頓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覺寤乎昭明之術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國語辭典》:頓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語:(1)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五燈會元。卷四。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2)證悟一切現(xiàn)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于七住?!?/div>
《漢語大詞典》:夕死
語出論語·里仁:“朝聞道,則夕死可矣。”后以“夕死”謂為追求真理,死亦無憾的精神。 唐 黃滔 《刑部鄭郎中》:“伏惟特固朝暾之旨,俯憐夕死之心,薦賜發(fā)言,重將辯惑?!?/div>
《國語辭典》:公理  拼音:gōng lǐ
1.世人所公認的道理?!段拿餍∈贰返诙鸹兀骸富橐隹梢宰杂桑耸鞘澜缟系墓??!?br />2.科學上推理的基本,無須證明者。如:「幾何公理」。
《國語辭典》:會真(會真)  拼音:huì zhēn
1.體悟真理?!吨軙?。卷三一。韋夐傳》:「晚年虛靜,唯以體道會真為務。」
2.遇見神仙。如唐傳奇小說《鶯鶯傳》,因篇中張生曾賦會真詩三十韻,故也稱為「會真記」。
《漢語大詞典》:世諦(世諦)
(1).佛教語。“二諦”之一。謂有關世間種種事相的真理。大智度論卷三八:“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説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説眾生無所有?!?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釋保志:“世諦故有,第一義諦則無也?!?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德慧伽藍:“爾曹世諦之浄行,我又勝義諦之浄行;浄行既同,何為見拒?”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六:“空觀假觀第一觀,佛言世諦不可亂。”
(2).指世俗之見。 唐 王維 《與蘇盧二員外期游方丈寺而蘇不至因有是作》詩:“共仰頭陀行,能忘世諦情?!?/div>
《國語辭典》:中觀(中觀)  拼音:zhōng guān
佛教用語:(1)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禪觀。其見解從世俗的真理觀之,由語言、概念所成立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但從究竟的真理觀之,沒有絲毫真實存在的體性。修行者依這樣的見解來思惟、觀修。《三論玄義》:「若一法不窮,一言不盡,則戲論不滅,中觀不生?!?2)大乘佛教的中觀派?!?a target='_blank'>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
《漢語大詞典》:覺性(覺性)
佛教語。謂能斷離一切迷惘而開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沈積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義記〉序》:“莫能精求,互起偏執(zhí),乃使天然覺性自沒?!?宋 秦觀 《錄龍井辯才事》:“訟既往過愆,反本來清浄覺性?!?宋 儲泳 《祛疑說》:“人惟一覺性耳。覺之一字,可以斷疑情,祛邪妄?!?/div>
《國語辭典》:慧心  拼音:huì xīn
1.心思敏慧。清。周亮工《書影》卷三:「此公慧心妙舌,坡公后一人而已?!?br />2.具有智慧的心?!度圃?。卷八○七。拾得詩》:「教汝癡眾生,慧心勤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