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20,分68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一秦
苻秦
晉秦
秦七
秦篆
秦吉了
秦嬴
秦棧
遭秦
秦贅
哭秦
秦醫(yī)
秦珠
秦始皇
借秦
《漢語大詞典》:一秦
(1).一個 秦 國。漢書·陳勝傳:“ 武臣 至 邯鄲 ,自立為 趙王 , 陳餘 為大將軍, 張耳 、 召騷 為左右丞相。 勝 怒,捕繫 武臣 等家室,欲誅之。柱國曰:‘ 秦 未亡而誅 趙王 將相家屬,此生一 秦 。不如因立之。’” 顏師古 注:“言為讎敵,與 秦 無異?!焙蟪S脼楠氁坏牡鋵?。 唐 韓翃 《田倉曹東亭夏夜飲得春字》詩:“更羨風流外,文章是一 秦 ?!?宋 黃庭堅 《晁張和答秦覯五言予亦次韻》:“自古非一 秦 ,六籍蓋多難?!?br />(2).指 秦檜 。 宋 陸游 《追感往事》詩之五:“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 秦 ?”
《國語辭典》:苻秦  拼音:fú qín
國名。十六國前秦君主姓苻,故稱為「苻秦」。
分類:十六國
《韻府拾遺 真韻》:晉秦(晉秦)
史記秦本紀周王使人告難于晉秦秦穆公將兵助晉文公
《漢語大詞典》:秦七
北宋 詞家 秦觀 輩行第七,故稱。 宋 楊伯巖 《臆乘·行第》:“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 后山 稱 少游 為 秦七 ?!?宋 吳炯 五總志:“至夕,乃與同列飲酒以待,果一男子三嘆而歌。有 趙瓊 者,傾耳墮淚,曰:‘此 秦七 聲度也。’”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為梁汾賦》詞:“眼看鷄犬上天梯, 黃九 自招 秦七 共泥犁?!?/div>
《國語辭典》:秦篆  拼音:qín zhuàn
書體名。秦國的官定標準字體。參見「小篆」條。
分類:小篆
《國語辭典》:秦吉了  拼音:qín jí liǎo
動物名。鳴禽類鸚形目。形似鸚鵡,有兩耳,全體黑色,兩眼后有黃肉冠,能模仿人說話。
《漢語大詞典》:秦嬴
(1).泛指 秦 王。 秦 乃 嬴 姓,故名。史記·秦本紀:“ 孝王 曰:‘昔 伯翳 為 舜 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 嬴 。今其后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刂?秦 ,使復續(xù) 嬴氏 祀,號曰 秦嬴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詩:“ 相如 章華 巔,猛氣折 秦嬴 ?!?元 宋無 《海上自之罘至成山覽秦皇漢武遺跡》詩:“浪激 秦嬴 怒,崖崩 漢武 靈。”此指 秦始皇 。
(2).指 趙國 的美女。 趙 姓 嬴 ,故稱。 三國 魏 鍾會 《菊花賦》:“乃有 毛嬙 、 西施 、 荊姬 、 秦嬴 ,妍姿妖艷,一顧傾城?!?/div>
《漢語大詞典》:秦棧(秦棧)
秦 時所筑自 秦 入 蜀 的棧道。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芳樹籠 秦 棧,春流遶 蜀 城?!?王琦 注:“入 蜀 之道,山路懸險,不容坦行。架木而度,名曰棧道。以其自 秦 入 蜀 之道,故曰 秦 棧?!?/div>
分類:棧道
《韻府拾遺 真韻》:遭秦
呂牧書軸賦遭秦則玉質(zhì)斯焚入漢則石渠可踐
《國語辭典》:秦贅(秦贅)  拼音:qín zhuì
春秋時秦地男子家富子壯即分戶,家貧則入贅女家,故稱為「秦贅」。唐。杜甫〈遣悶〉詩:「倚著如秦贅,過逢類楚狂。」
《韻府拾遺 真韻》:哭秦
后漢書臧洪傳論可謂懷哭秦之節(jié)存荊則未聞也
《漢語大詞典》:秦醫(yī)(秦醫(yī))
(1).指 扁鵲 。古之良醫(yī)。尸子·治天下:“弱子有疾,慈母之見 秦 醫(yī)也,不爭禮貌?!?span id="h3hb0oy" class="book">《韓非子·說林下》:“ 秦 醫(y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br />(2).泛指良醫(yī)。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南中污下,遂得氣疾,先大夫憐其寖劇,命訪 秦 醫(yī)?!?/div>
《漢語大詞典》:秦珠
秦 地出產(chǎn)的珠飾。 清 唐孫華 《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垂耳乏 秦 珠,見面哂 燕 玉?!?/div>
分類:地出珠飾
《國語辭典》:秦始皇  拼音:qín shǐ huáng
帝號。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tǒng)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謚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quán)中央;統(tǒng)一度量衡與文字;開辟馳道,修筑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cè)與鉗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死于巡游途中。
《漢語大詞典》:借秦
借 秦 朝亂亡為喻,以論治政之道。語出漢書·賈山傳:“ 賈山 , 潁川 人也…… 孝文 時,言治亂之道,借 秦 為諭,名曰《至言》?!?宋 蘇軾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之一:“曲無和者應思 郢 ,論少卑之且借 秦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