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舌根  拼音:shé gēn
1.舌的根部?!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改巧喔笥?,津液汨汨價翻上來。」
2.佛教用語。六根之一。指味覺的感官。
《國語辭典》:舌根鼻音  拼音:shé gēn bí yīn
舌根關(guān)閉氣流通往口腔的通道,改從鼻腔發(fā)出的聲音。如英語音標(biāo)中的〔?〕。
《國語辭典》:混嚼舌根  拼音:hùn jiáo shé gēn
搬弄是非、胡亂說話?!?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九回:「理那起子瞎肏的混嚼舌根!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國語辭典》:咬舌根  拼音:yǎo shé gēn
說閒話、搬弄是非。《紅樓夢》第七一回:「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窩四的。」也作「咬舌頭」、「咬嘴」。
《國語辭典》:墊舌根(墊舌根)  拼音:diàn shé gēn
做為議論批評的對象?!督鹌棵贰返谒乃幕兀骸肝沂遣幌f的,只與人家墊舌根!」
《國語辭典》:舌根音  拼音:shé gēn yīn
舌面后部上升與軟顎接觸而發(fā)出的聲音。如注音符號中的ㄍ、ㄎ、ㄏ。也稱為「舌面后音」。
《國語辭典》:嚼舌根  拼音:jiáo shé gēn
胡說,搬弄是非?!缎咽酪鼍墏鳌返诎司呕兀骸改怯媚銓χ寡鄣馁\官證說我們些嚼舌根的話,叫我吃這們頓虧!」《紅樓夢》第一○一回:「這會子打他幾下沒要緊,明兒叫他們背地里嚼舌根,倒說三更半夜打人了?!挂沧鳌附郎囝^」。
分類:猶閑閑聊
《漢語大詞典》:爛舌根兒(爛舌根兒)
詈詞。罵人多嘴,搬弄是非。《十月》1981年第1期:“不知是哪個爛舌根兒的給她嫂子報了信,說 桂蘭子 在南山上跟一個野男子搞對象呢!”
《國語辭典》:舌本  拼音:shé běn
舌根部位?!稌x書。卷八四。殷仲堪傳》:「每云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
分類:舌根舌頭
《漢語大詞典》:靈根(靈根)
(1).神木的根。 晉 孫拯 《贈陸士龍》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陰,靈根可棲,樂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稱。 唐 柳宗元 《種術(shù)》詩:“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 宋 司馬光 《和昌言官舍十題·石榴花》:“靈根逐 漢 臣,遠(yuǎn)自 河 源至?!?明 陳所聞 《懶畫眉·月下劉中明招賞牡丹》曲:“一叢凝露在沉香,移得靈根傍錦堂。” 清 秋瑾 《白梅》詩:“淡到羅浮忘色相,謫來塵世具靈根?!?br />(3).指才德修養(yǎng)。 漢 揚雄 《太玄·養(yǎng)》:“藏心於淵,美厥靈根?!?范望 注:“靈根,道德也。” 宋 黃庭堅 《柳閎展如蘇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詩贈之》:“ 咸池 浴日月,深宅養(yǎng)靈根。”
(4).指有才德的人。 宋 葉適 《祭徐文子侍郎文》:“于時侍郎,卓爾靈根,有光厥師,兼華眾門?!?br />(5).對祖先的敬稱。文選·張衡〈南都賦〉:“固靈根於 夏 葉,終 三代 而始蕃?!?李周翰 注:“ 劉累 自 夏 而遷於此,故云‘固靈根於 夏 葉’,終于 殷 周 秦 三代,然后 漢 興乃蕃盛?!?span id="td76iry" class="book">《文選·陸機〈嘆逝賦〉》:“痛靈根之夙殞,怨具爾之多喪?!?劉良 注:“靈根,靈木之根,喻祖考也?!?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 李公 ,天子之舊族,朝廷之夙將也。靈根自遠(yuǎn),圣族多奇。”
(6).指佛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二:“ 龍樹 靈根派別三,家家楖栗不能擔(dān)?!?劉逸生 注:“靈根,指佛祖,這里具指 龍樹 ?!?br />(7).性靈,智慧。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chuàng)民主政體》:“ 中國 經(jīng)二十餘朝之獨夫民賊,閉塞其聰明,鉗制其言論,靈根盡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黃庭內(nèi)景經(jīng)·上有章:“灌溉五華植靈根。” 務(wù)成子 注:“靈根,舌本也?!?宋 陸游 《病中作》詩:“不憂豎子居肓上,已見真人出面門。力守誰能發(fā)底火?深潛自足美靈根?!?br />(9).借指人的身體。《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呂延濟 注:“《黃庭經(jīng)》云:‘玉池清水灌靈根,靈根堅固老不衰?!混`根喻身也?!?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荒淫伐靈根,金膏恃延期?!?br />(10).仙緣。 明 屠隆 《綵毫記·游玩月宮》:“天子與貴妃塵中雖已造業(yè),靈根尚未消盡?!?/div>
《國語辭典》:舌面后音(舌面后音)  拼音:shé miàn hòu yīn
氣流受舌根最后部與軟顎的阻礙,所發(fā)出的聲音。如注音符號中的ㄍ、ㄎ、ㄏ。也稱為「舌根音」。
舌根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根之一。舌為知味發(fā)言之根本,故云舌根。義林章三本曰:「舌者,能嘗能咒,能除饑渴義,梵云時乞縛。此云能嘗,除饑渴故,(中略)翻為舌者義相當(dāng)故?!硅笳Z雜名曰:「舌爾賀縛。」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根之一。(參見:六根)
【三藏法數(shù)】
謂舌能嘗于食味。瑜伽論云:能嘗眾味,數(shù)發(fā)言論。是也。
六根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于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于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大乘義章四曰:「六根者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識,故名為根?!沽星拔甯鶠樗拇笏芍ǎ飧粸樾姆?。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于眼等之五根,加意根也。據(jù)大乘,則第七之末那識名為意根。據(jù)小乘,則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此六法有能生六識而使各別緣六境之勝用,故立為六根。俱舍論三曰:「頌曰:了自境增上,總立于六根。論曰:了自境者,謂六識身眼等五根,于能了別各別境識有增上用,第六意根于能了別一切境識有增上用,故眼等六各立為根?!?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fù)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并不能生耳鼻等識,馀可類推。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凡夫只認(rèn)現(xiàn)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塵,而生六識。所謂六根者,先言根義,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義。以能對境生識,故謂之根。言六根者:
一、眼 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
二、耳 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
三、鼻 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 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
五、身 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
六、意 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
此之六根,尚有其他六受、六入、六處等名義,另詳他章,茲不細(xì)及,以免繁絮。
【三藏法數(shù)】
(出首楞嚴(yán)經(jīng))
根,即能生之義。謂六根能生六識,故名六根。
〔一、眼根〕,謂眼能于色境盡見諸色。瑜伽論云:能觀眾色。是也。
〔二、耳根〕,謂耳能聽聞眾聲。瑜伽論云:數(shù)由此故,聲至能聞。是也。
〔三、鼻根〕,謂鼻能嗅聞香氣。瑜伽論云:數(shù)由此故,能嗅于香。是也。
〔四、舌根〕,謂舌能嘗于食味。瑜伽論云:能嘗眾味,數(shù)發(fā)言論。是也。
〔五、身根〕,謂身為諸根之所依止。瑜伽論云:諸根積聚。是也。
〔六、意根〕,謂意于五塵境界,若好若惡,悉能分別也。(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舌根千二百功德
【三藏法數(shù)】
謂舌能宣揚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言說雖有限量,其理則無窮盡,此但論其言說,不論嘗味,以其嘗味之功劣,言說之德勝,故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