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西上
(1).向西去。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故稱上。 唐 劉滄 《望未央宮》詩:“西上 秦 原見 未央 ,山嵐川色晚蒼蒼?!?唐 李群玉 《送蕭綰之桂林》詩:“ 桂 水秋更碧,寄書西上鱗。”
(2).入門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賓,先據(jù)左位,表示尊重。儀禮·聘禮:“介皆與,北面西上。” 鄭玄 注:“入門左之位也。” 清 王夫之 《家世節(jié)錄》:“﹝ 王綱 ﹞與太守 古公 偕見直指使。 古公 自司馬郎出守郡,執(zhí)舊屬禮,與公爭西上?!?/div>
《漢語大詞典》:灞上
地名。在 陜西省 西安市 東、 灞水 西高原上,故名。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於是 王翦 將兵六十萬人, 始皇 自送至 灞上 ?!?唐 杜甫 《懷灞上游》詩:“悵望 東陵 道,平生 灞上 游。” 葉劍英 《重讀〈論持久戰(zhàn)〉》詩:“唱罷凱歌來 灞上 ,集中全力破 石頭 。”
《國語辭典》:霸上  拼音:bà shàng
地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接藍(lán)田縣界,居霸水之上,故稱為「霸上」。也作「灞上」。
《漢語大詞典》:霸陵橋(霸陵橋)
即 霸橋 。因 灞水 西高原上有 漢文帝 霸陵 ,故稱。 宋 柳永 《少年游》詞:“參差煙樹 霸陵橋 ,風(fēng)物盡前朝?!?元 吳昌齡《張?zhí)鞄煛?/span>第三折:“直至 大庾嶺 邊, 霸陵橋 外,勾將梅花仙來者。”參見“ 霸橋 ”。
《漢語大詞典》:霸橋(霸橋)
橋名。即 灞橋 。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城區(qū)東十公里 灞水 上。始建于 漢 。 漢 唐 時送客多到此橋作別。故橋在今橋西北十馀里處,后因“灞水”東徙,橋移今址。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城 東??缢鳂颉?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王莽 時, 霸橋 災(zāi),數(shù)千人以水沃救不滅,更 霸橋 為 長存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三:“ 霸水 又北逕 枳道 ,在 長安縣 東十三里……水上有橋,謂之 霸橋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你覷那 霸橋 北, 涇河 岸東,俺只見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眳⒁姟?灞橋 ”。
《漢語大詞典》:貞女峽(貞女峽)
峽名。在 廣東省 連縣 南。峽西高巖名 貞女山 。因巖下有石相傳為女子所化而得名。自來詠貞女化石事指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洭水:“ 洭水 又東南流, 嶠水 注之,水出 都嶠 之溪。溪水下流,歷峽南出,是峽謂之 貞女峽 。峽西岸高巖,名 貞女山 。山下際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狀如女子,故名 貞女峽 。古來相傳,有數(shù)女取螺于此,遇風(fēng)雨晝晦,忽化為石。” 唐 韓愈 有《貞女峽》詩。
分類:廣東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