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79,分179頁顯示  上一頁  154  155  156  157  158  160  161  162  16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樸?(仲淵 汾西、?翁 )
王時敏(遜之 煙客、西廬老人 )
釋正巖(別稱 止巖 豁堂、奯堂 菽庵、藕漁、南屏隱史、西湖老僧 )
曾棟(隆吉 銘西 )
成以性(汝習 溪西 )
李蒸( 長苞 竹西 )
汪承詔(仲宣 西源 )
張采(受先 南郭 世稱 溥為西張先生 )
周立勛(勒西 )
姜謙受(西山 )
孫一脈(六子 西山居士 )
張名振(侯服 定西伯 )
李起浡(沛然 西歸 )
張溥(天如、乾度 西銘、婁東二張、侯在 仁孝先生 )
李儀古(悟西 )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潘南人。字仲淵。號汾西、?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2—1680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太倉人,字遜之,號煙客,一號西廬老人。明崇禎初以蔭官至太常寺少卿。入清后家居不出。善畫山水,得元黃公望墨法。與王鑒合稱二王,為婁東派畫家。又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合稱四王。有《西田集》。

人物簡介

簡介
一作止巖,字豁堂,一作奯堂,號菽庵,又號藕漁,晚號南屏隱史,又號西湖老僧。俗家金陵郭氏,一作仁和郭氏,又作余姚徐氏,杭州凈慈寺僧。明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生,清康熙九年(一六七○)卒。著有《屏山集》、《同凡集》。
曾棟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曾棟(1590年10月1日—1670年代),字隆吉,別號銘西,江西撫州府臨川縣民籍。庚寅年九月初四日生,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九十一名舉人,四十四年丙辰科廷試三甲七十三名進士,工部觀政,初授廣東廣州府香山縣知縣,調任浙江蘭溪縣、金華縣,復召為禮部祠祭司主事,天啟七年(1627年)與工部員外張茂頤一起典試廣東;升四川驛傳道,時土官董卜與高箕稱兵相攻,撫臣請于朝,以兵事屬棟。董卜嘗入貢,棟引卜詣闕上疏得釋歸,遂與高箕盟而還,亂遂定,以功屢晉布政使。復調任武德道。累官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卒年八十余歲。
成以性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昌寧人。字汝習。號溪西。

人物簡介

簡介
原名長苞,字竹西,江蘇華亭人。明崇禎九年(一六三六)舉人。后朱履升贈詩有“同榜人何在,辭官誓已堅”之句,殆亦終身淪隱者。有《春詞》、《秋詞》。

人物簡介

維基
汪承詔(?—1650年代),字仲宣,號西源,寧國府寧國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汪承詔是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到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獲授湖廣湘陰知縣,調武昌知縣,遷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清兵下濟南,德王朱由樞被俘,派宦官王朝進、張福祿等人從廣寧入朝上書,請求和談。汪承詔上疏說:「將上書燒掉,不要外傳,并把王朝進等人發(fā)配遠方,無法與敵方通訊。萬一皇上顧念宗親,可以另外派遣邊境的人適量給予用品,說明恩德。若說:『德王不幸,社稷失守,遠走沙漠,但愿戎狄除去災禍,加以降禮,德王應該優(yōu)游塞外,以終天年?;噬弦褤狃B(yǎng)王嗣繼承爵位,待其成長就會帶領軍隊守在邊疆,發(fā)泄王憤。』這樣對方一定明白朝廷大義,可斷絕敵方貪婪和欺侮?!?。上奏報聞后,改任汪承詔為河南道御史,巡按湖廣,為楊嗣昌監(jiān)軍。到楊嗣昌生病,他前往荊州輸調兵糧分配各將令。不就朝廷將他革職,他為求立功贖罪,請求調用施州土司兵?;乇本┖?,李自成點名錄用,他拒絕并回到南京,起用故官;南京失陷后歸鄉(xiāng)。鄭成功攻南京,他計劃充當內應,被擒拿到南京殺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6—1648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受先,號南郭。與同里張溥齊名。天啟四年,同創(chuàng)應社。里人稱溥為西張先生,采為南張先生。崇禎元年進士。授臨川知縣,摧強扶弱,聲大起。并在當?shù)貏?chuàng)立文社名合社。移疾歸。張溥組織復社時,采在臨川,不預其事,然聲名相聯(lián),故攻復社者稱溥、采同倡復社;崇禎帝追究時,溥已死,采不得不為之洗刷。以周延儒為相,事得解。福王時起禮部員外郎,南京失守,奸人群擊之死,已而蘇,避之鄰邑,又三年卒。有《太倉州志》、《知畏堂集》。
槜李詩系·卷十三
服采嘉興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受先,太倉州人。崇禎戊辰進士,除知臨川縣升禮部主事
維基
張采(1596年—1648年),字受先,直隸太倉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人。明末學者,復社領導人之一。生于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與同鄉(xiāng)張溥齊名“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guī)過,互推畏友”,號“婁東二張”,天啟四年(1624年)與張溥在蘇州創(chuàng)辦復社。張溥性情寬和,結交朋友眾多,張采性情剛烈,別人有過失,輒當面怒罵。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臨川知縣。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曾擔任南都弘光帝的禮部主事,員外郎,清兵破南都時,遭到仇家刺殺,大難不死,而后躲避到附近的城池,清世祖順治五年病死(1648年)。著有《知畏堂文存》、《太倉州志》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勒西。崇禎初參與倡立幾社,與夏允彝、杜麟征、徐孚遠、彭賓、陳子龍并稱幾社六子。詩文恒以慨嘆出之,后赴南京應試,客死。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勒??松江華亭諸生
姜謙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姜謙受,榜名姜受,號西山,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吏部觀政,官中書舍人。

人物簡介

維基
孫一脈,字六子,山東沂州人,同進士出身。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召對稱旨,授翰林檢討,在史館多所論著。給假歸里,后徜徉不仕,自號西山居士,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1—1655 【介紹】: 明應天府江寧人,字侯服。崇禎十六年授臺州石浦游擊。南京陷落,魯王監(jiān)國,加富平將軍,扈監(jiān)國入閩,封定西伯。旋還浙江,招舊部以壯其軍。魯監(jiān)國二年,因清松江守將吳勝兆來附,率水軍至崇明,遇風覆軍。奉王居舟山。監(jiān)國六年,舟山陷,扈魯王再入閩。永歷七年,率軍入長江,至金、焦。次年,會張煌言再入長江,登金山,遙祭孝陵。退出后不久病卒。
李起浡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韓山人。字沛然。號西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2—1641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天如,號西銘。幼即嗜學,讀書每反復手抄,因以“七錄”為齋名。天啟四年,同創(chuàng)應社。與同里張采共學齊名,號婁東二張。崇禎元年以選貢生入都,歸,于次年集郡中名士,創(chuàng)立復社,并與應社合而為一。三年,與吳偉業(yè)同中舉人,并于南京開復社大會。四年中進士,改庶吉士。以葬親乞假歸。六年,復社蘇州虎丘之會,到者數(shù)千人。于是復社之聲氣通朝右。同里監(jiān)生陸文聲與張采有隙,求入社不許,乃詣闕告“溥、采為主盟,倡復社,亂天下”。嚴旨窮究,及周延儒再相,事始得解,而溥已卒。詩文敏捷,對客揮毫,俄頃立就。有《七錄齋集》,又輯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詞學圖錄
張溥(1602-1641) 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與同鄉(xiāng)張采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天啟四年(1624)二人在蘇州創(chuàng)建復社。天啟六年撰寫《五人墓碑記》,痛斥閹黨。崇禎元年(1628)與張采一起在太倉發(fā)起驅逐閹黨骨干顧秉謙之斗爭,所撰散文,膾炙人口,由是"二張名重天下"。崇禎二年(1629)組織和領導復社與閹黨斗爭,復社聲勢震動朝野。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如,太倉州人。崇禎辛未進士,改庶吉士,有《七錄齋集》。
維基
張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后改字天如,號侯在,改號西銘,直隸太倉州(屬今江蘇太倉市)人。明代文學家、學者,復社領導人。張溥幼年好讀書,所讀書必手抄寫一遍,朗誦過后焚燒,如此者五六遍才止,右手握筆管的指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指受凍皸裂,每日用熱水洗手數(shù)次,后來將幼時讀書的書房命名為“七錄齋”,即來緣于此。與同邑張采同學齊名,時稱“婁東二張”。崇禎元年(1628年)兩張以選貢入京考試,張采成進士,兩人名聲大振于都下。二年(1629年),張溥歸鄉(xiāng),與郡中名士結為文社,以復古學為名,稱為復社,成員有張采、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十一人,后來遍及全國,超過三千人,平時以文會友,兼又評議時政,“一城出觀,無不知有復社者”。崇禎三年(1630年)張溥和吳偉業(yè)、楊廷樞、吳昌時、陳子龍等同時中舉。崇禎四年(1631年),又與吳偉業(yè)中進士。張溥得授庶吉士。以葬親乞假歸里。崇禎十年(1637年),禮部員外郎吳昌時與張溥一起推舉周延儒復出。同鄉(xiāng)監(jiān)生陸文聲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發(fā)張溥等結黨亂天下,福建人周之夔曾經擔任蘇州府推官,因事被免職,懷疑是張溥所為,聽聞陸文聲舉報復社,也彈劾張溥等人把持計典,復社等人恣橫之狀,章表送到巡撫張國維手中,張國維言周之夔去官并不關張溥之事,提學倪元珙也出面維護復社,俱遭到崇禎皇帝下旨斥責。吳昌時對張溥下毒,張當夜就腹部劇痛而死,年四十。,無子嗣,學者私謚仁孝先生,黃道周為之作墓志銘。
李儀古 朝代: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儀古(?—1663年),號悟西,直隸任丘縣人。同進士出身。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官至侍讀學士??滴醵辏?663年)病卒,有《尚友山房文集》,《綸音匯記》。